信一〇四 郁斯貝克寄伊邦
關燈
小
中
大
全歐人民服從本國君王的程度各有不同:例如英國人,脾氣急躁,不讓英王有足夠的時間加重他的權威;屈服與順從,是英國人最不自鳴得意的品德。
在這方面,他們說過異乎尋常的話。按照他們的意見,隻有一條紐帶可以維系人心,那就是感激。夫、妻、父、子,或互相親愛,或互相幫助,才彼此結合在一起。感恩知情,動機不一,但所有國家與社會都從這種關系起源。
但是,假如有一個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殘,于是人民服從國君的基礎立即喪失;君民之間毫無維系,毫無牽絆,于是人民恢複本來的自由狀态。他們認為,任何無限制的權力不可能是合法的,因這權力絕不能有合法的根源。他們說,因為我們不能将我們自己沒有的權力給予别人,讓别人再拿這權力加在我們頭上。我們對于自己也沒有無限的權力:例如我們不能結果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結論是,在地球上誰也無此權力。
按照他們的說法,大逆不道并非别的,不過是最弱的人在不服從最強的人時所犯的罪,無論他在什麼方式之下表示不服從。所以英國人民在反對他們某君主時占了上風,說那君主犯&ldquo大逆不道&rdquo之罪,因他向人民發起戰争。[1]他們極有理由這樣說,他們的《古蘭經》[2]教訓他們服從強權,這條教規是不難遵循的,因為不遵循反正是不可能的;況且并不是勉強他們服從最有德行的人,而是服從最強的人。
英國人說,他們的某君王[3]戰勝了一個想和他争位的親王,并加以俘虜,責備他不忠不信。那倒黴的親王說:&ldquo咱們兩人到底誰是賊,誰是王,隻不過是剛剛決定的哩。&rdquo
竊國大盜将所有不像他一樣壓迫祖國的人,均宣布為叛逆,并且認為隻要他看不見法官的地方就毫無法律,他使人們尊敬命運與偶然的際遇,有如天上的律令。
一七一七年,萊比爾·阿赫魯月二十日,于巴黎。
***
[1]一六四九年元旦,英國衆議院審議英王查理一世時,宣稱國王亦可能對人民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2]指《聖經·新約》,其中有這樣一句話:&ldquo但願任何人服從較高的權力。&rdquo
[3]指英王愛德華四世,他在一四七一年五月俘獲争王位者愛德華親王,亨利六世之子。
在這方面,他們說過異乎尋常的話。按照他們的意見,隻有一條紐帶可以維系人心,那就是感激。夫、妻、父、子,或互相親愛,或互相幫助,才彼此結合在一起。感恩知情,動機不一,但所有國家與社會都從這種關系起源。
但是,假如有一個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殘,于是人民服從國君的基礎立即喪失;君民之間毫無維系,毫無牽絆,于是人民恢複本來的自由狀态。他們認為,任何無限制的權力不可能是合法的,因這權力絕不能有合法的根源。他們說,因為我們不能将我們自己沒有的權力給予别人,讓别人再拿這權力加在我們頭上。我們對于自己也沒有無限的權力:例如我們不能結果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結論是,在地球上誰也無此權力。
按照他們的說法,大逆不道并非别的,不過是最弱的人在不服從最強的人時所犯的罪,無論他在什麼方式之下表示不服從。所以英國人民在反對他們某君主時占了上風,說那君主犯&ldquo大逆不道&rdquo之罪,因他向人民發起戰争。[1]他們極有理由這樣說,他們的《古蘭經》[2]教訓他們服從強權,這條教規是不難遵循的,因為不遵循反正是不可能的;況且并不是勉強他們服從最有德行的人,而是服從最強的人。
英國人說,他們的某君王[3]戰勝了一個想和他争位的親王,并加以俘虜,責備他不忠不信。那倒黴的親王說:&ldquo咱們兩人到底誰是賊,誰是王,隻不過是剛剛決定的哩。&rdquo
竊國大盜将所有不像他一樣壓迫祖國的人,均宣布為叛逆,并且認為隻要他看不見法官的地方就毫無法律,他使人們尊敬命運與偶然的際遇,有如天上的律令。
一七一七年,萊比爾·阿赫魯月二十日,于巴黎。
***
[1]一六四九年元旦,英國衆議院審議英王查理一世時,宣稱國王亦可能對人民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2]指《聖經·新約》,其中有這樣一句話:&ldquo但願任何人服從較高的權力。&rdquo
[3]指英王愛德華四世,他在一四七一年五月俘獲争王位者愛德華親王,亨利六世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