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882&mdash1903)的朝代。
米哈伊爾·奧布列諾維奇即米哈伊爾三世。
[38]法語:可是,唉! [39]法語音譯,先生。
[40]法語:可是我直言不諱。
[41]法語:啊,這妙極了! [42]法語:拉狄斯拉斯,您知道。
[43]拉狄斯拉斯:這個虛構人物影射博列斯拉夫·馬爾凱維奇(1822&mdash1884),他是描寫貴族社會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在卡特科夫的反動雜志《俄國導報》上面發表。
[44]法語:我們終于要有由自己人描寫的俄國上流社會了。
[45]《俄國導報》是米·尼·卡特科夫在一八五六年創刊的雜志。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卡特科夫的名字成了保皇黨反動派的象征。
[46]法語:可是這份雜志是知道自重的。
[47]法語:說老實話。
[48]法語:會有一點兒逗笑的地方。
[49]法語:它是很正确的。
[50]法語:啊!忘掉他年輕時候的錯誤吧! [51]尼·米·卡拉姆辛(1766&mdash1828),俄國作家和曆史學家,《俄羅斯國家史》(共12卷)的作者。
他還寫了不少的文學作品。
[52]法語:剛才。
[53]法語:那個詞? [54]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省托斯卡納區的主要城市,意大利的一個文化中心。
佛羅倫薩畫派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最大的現實主義藝術流派。
[55]東正教派是基督教的一派。
信仰東正教的主要是希臘人、東斯拉夫人、羅馬尼亞人。
俄羅斯人大都信奉東正教。
[56]卡洛梅伊采夫在這裡用的是一個法國字。
[57]雅各賓派是十八世紀末葉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ldquo雅各賓俱樂部&rdquo的成員,即左派共和黨。
瓦連京娜·米哈伊洛夫娜在這裡美化了她的丈夫。
[58]保民官是古羅馬(公元前5世紀初起)的保民官,由平民選出,他們的職務是保護平民,防止貴族官吏的非法行為。
最初隻有二人,後來增加為十人。
[59]法語:這是因為他是演說家啊! [60]法語:他的話使他自己陶醉了。
[61]法語:他生氣?嗯? [62]鮑連卡是鮑裡斯的小名。
[63]英語:握手。
[64]法語:君主和主人。
[65]卡特科夫的學校就是在這一年(1868)開辦的。
[66]奧托·俾斯麥(1815&mdash1898),普魯士和德國的政治家,頑固的保皇黨人和&ldquo鐵血宰相&rdquo。
[67]指一八六六年俄國對布哈拉統治者的戰争。
布哈拉現在是烏茲别克斯坦的一個重要城市。
[68]拿破侖三世即路易·拿破侖(1808&mdash1873),拿破侖一世的侄兒。
他是一個反動的政治家。
一八四八年底當選法國總統,一八五二年底發動政變,自封為皇帝,一八七○年戰敗,讓普魯士軍隊俘虜,後被廢。
[69]彼·路·羅德列爾伯爵(1754&mdash1835),法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家。
[70]法語:太煞風景。
[71]指一八六一年宣布廢除俄國農奴制度的事實。
[72]弗·勒·德·夏多布裡昂(1768&mdash1848),法國作家,浪漫主義者。
[73]亞曆山大·巴甫洛維奇皇帝(1777&mdash1825),即沙皇亞曆山大一世。
[74]聖安德列勳章&mdash&mdash這種勳章通常隻賜給王族(并且限于男人),偶爾還贈給外國的君主。
[75]非·門德爾松&mdash巴托爾迪(1809&mdash1847),德國作曲家,指揮家。
《無詞歌》是他的鋼琴曲集。
[76]法語:妙極了!妙極了!彈得真好! [77]這是沙俄時代哨兵夜裡互相呼應時的用語。
所以涅日丹諾夫說這是一座監牢。
[78]命名日是和本人同名的聖徒的紀念日。
[79]英語:鄉紳。
[80]斯拉夫派是十九世紀中葉俄國社會思潮中的一個流派,這一派斷言俄國社會的發展道路不同于西歐,因為俄國存在着農村公社和東正教,俄國的國家政權是同人民&ldquo融合無間&rdquo的。
斯拉夫派在農民問題上采取自由主義的立場,一方面,他們主張農民要有人身自由,贊成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重視農民的作用,并且大力搜集和研究民間口頭創作,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擁護專制制度和地主土地所有制。
[81]和解中間人是俄國農奴制度廢除以後,從貴族中選出的所謂&ldquo和解中間人&rdquo,來調解舊農奴和貴族之間的糾紛。
[82]涅·庫科利尼克(1809&mdash1868),俄國劇作家和詩人,寫過一些反動劇本。
[83]東正教教會人士通常不用祈禱書,從小就學會把禱告辭等等背得爛熟。
所以那些老年人看見西皮亞金娜拿着小書念禱告辭,會以為她在施魔法。
[84]在禮拜的儀式當中,教士要在祭壇上聖像壁的緊閉的門内領受聖餐。
那個時候教堂裡面的會衆什麼也看不見、聽不到,通常由唱詩班唱一些精選的聖詩,這些節目一般稱為&ldquo演唱會&rdquo。
[85]法冠和錦章都是教士等級的标志。
錦章有兩種形狀:方形和菱形,佩在教士法衣上;法冠是用紫色天鵝絨做的,也有兩種形狀,等級較低的教士戴圓錐形的法冠。
[86]亞述是公元前三千年末在美索布達米亞形成的早期奴隸制國家。
[87]奧爾洛夫快馬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在沃龍涅什州奧爾洛夫伯爵的赫烈諾夫養馬場培養出來的挽用馬。
這是一種力氣大、善于奔馳、筋肉健壯的駿馬。
[88]羅伯特·皮爾(1788&mdash1850),英國保守派政治家,做過内閣首相。
[89]我們工作吧! [90]陪伴女人是貴族地主的窮親戚或者朋友的女兒,寄食在貴族地主的家裡;陪女主人消遣,高聲念書給女主人聽等等都是她們的工作。
[91]《歐洲導報》是一種溫和的自由主義性質的雜志,一八六六年創刊。
[92]指尼·阿·謝列達的論文《奧倫堡地方後來的騷動》(載《歐洲導報》1868年4月号)。
這篇文章講到一八三四年國家農民聽到謠言、誤傳和看到僞造的公文,以為要把他們改作農奴,便發動起義的事。
但是文章裡并沒有關于僭稱王的話。
屠格涅夫故意改換了這篇文章的題目,以便讓他的主人公涅日丹諾夫有機會暗示出民粹派策略的一些特點。
後來有一個民粹派的作者回憶起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運動時,這樣說:&ldquo有一些青年很喜歡僭稱王的想法,并且以為要是一個新的普加喬夫(1873至1875年俄國農民起義的領袖,曾冒充已故的沙皇彼得三世)作為冒充的沙皇出現,就可能用一些诏令改變社會制度。
另一些人認為,在得不到可靠消息的地方,為着革命宣傳的目的,利用謠言、傳聞來影響不識字的人,也并不是壞事。
&rdquo [93]法語:内兄。
[94]法語:親愛的謝爾蓋。
[95]法語:他是一個可怕的反動派。
[96]俏皮話:西皮亞金在這裡用俄國腔講了一個法國字。
[97]法語:是啊,是啊!那些普通的農民。
[98]法語:這班俄國人真妙! [99]希臘語&ldquo鴕鳥&rdquo的發音。
[100]希臘語&ldquo猴子&rdquo的發音。
[101]俄國寓言作家伊·伊·赫姆尼采爾(1745&mdash1784)的寓言和故事全集裡并沒有這句詩,這是卡洛梅伊采夫随意編造的。
[102]彼·蒲魯東(1809&mdash1865),小資産階級社會主義者、法國無政府主義理論家。
[103]亞當斯密(1723&mdash1790),蘇格蘭經濟學家和哲學家。
資産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著名代表人物。
[104]法國酒名。
[105]法語:跟拉狄斯拉斯一塊兒。
[106]十七世紀中葉,一部分俄羅斯東正教教徒反對當時莫斯科大主教尼康所施行的教會改革,因此受到迫害,便從東正教分離出來,他們保持着舊的信仰、儀式和習慣,後來
米哈伊爾·奧布列諾維奇即米哈伊爾三世。
[38]法語:可是,唉! [39]法語音譯,先生。
[40]法語:可是我直言不諱。
[41]法語:啊,這妙極了! [42]法語:拉狄斯拉斯,您知道。
[43]拉狄斯拉斯:這個虛構人物影射博列斯拉夫·馬爾凱維奇(1822&mdash1884),他是描寫貴族社會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在卡特科夫的反動雜志《俄國導報》上面發表。
[44]法語:我們終于要有由自己人描寫的俄國上流社會了。
[45]《俄國導報》是米·尼·卡特科夫在一八五六年創刊的雜志。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卡特科夫的名字成了保皇黨反動派的象征。
[46]法語:可是這份雜志是知道自重的。
[47]法語:說老實話。
[48]法語:會有一點兒逗笑的地方。
[49]法語:它是很正确的。
[50]法語:啊!忘掉他年輕時候的錯誤吧! [51]尼·米·卡拉姆辛(1766&mdash1828),俄國作家和曆史學家,《俄羅斯國家史》(共12卷)的作者。
他還寫了不少的文學作品。
[52]法語:剛才。
[53]法語:那個詞? [54]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省托斯卡納區的主要城市,意大利的一個文化中心。
佛羅倫薩畫派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最大的現實主義藝術流派。
[55]東正教派是基督教的一派。
信仰東正教的主要是希臘人、東斯拉夫人、羅馬尼亞人。
俄羅斯人大都信奉東正教。
[56]卡洛梅伊采夫在這裡用的是一個法國字。
[57]雅各賓派是十八世紀末葉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ldquo雅各賓俱樂部&rdquo的成員,即左派共和黨。
瓦連京娜·米哈伊洛夫娜在這裡美化了她的丈夫。
[58]保民官是古羅馬(公元前5世紀初起)的保民官,由平民選出,他們的職務是保護平民,防止貴族官吏的非法行為。
最初隻有二人,後來增加為十人。
[59]法語:這是因為他是演說家啊! [60]法語:他的話使他自己陶醉了。
[61]法語:他生氣?嗯? [62]鮑連卡是鮑裡斯的小名。
[63]英語:握手。
[64]法語:君主和主人。
[65]卡特科夫的學校就是在這一年(1868)開辦的。
[66]奧托·俾斯麥(1815&mdash1898),普魯士和德國的政治家,頑固的保皇黨人和&ldquo鐵血宰相&rdquo。
[67]指一八六六年俄國對布哈拉統治者的戰争。
布哈拉現在是烏茲别克斯坦的一個重要城市。
[68]拿破侖三世即路易·拿破侖(1808&mdash1873),拿破侖一世的侄兒。
他是一個反動的政治家。
一八四八年底當選法國總統,一八五二年底發動政變,自封為皇帝,一八七○年戰敗,讓普魯士軍隊俘虜,後被廢。
[69]彼·路·羅德列爾伯爵(1754&mdash1835),法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家。
[70]法語:太煞風景。
[71]指一八六一年宣布廢除俄國農奴制度的事實。
[72]弗·勒·德·夏多布裡昂(1768&mdash1848),法國作家,浪漫主義者。
[73]亞曆山大·巴甫洛維奇皇帝(1777&mdash1825),即沙皇亞曆山大一世。
[74]聖安德列勳章&mdash&mdash這種勳章通常隻賜給王族(并且限于男人),偶爾還贈給外國的君主。
[75]非·門德爾松&mdash巴托爾迪(1809&mdash1847),德國作曲家,指揮家。
《無詞歌》是他的鋼琴曲集。
[76]法語:妙極了!妙極了!彈得真好! [77]這是沙俄時代哨兵夜裡互相呼應時的用語。
所以涅日丹諾夫說這是一座監牢。
[78]命名日是和本人同名的聖徒的紀念日。
[79]英語:鄉紳。
[80]斯拉夫派是十九世紀中葉俄國社會思潮中的一個流派,這一派斷言俄國社會的發展道路不同于西歐,因為俄國存在着農村公社和東正教,俄國的國家政權是同人民&ldquo融合無間&rdquo的。
斯拉夫派在農民問題上采取自由主義的立場,一方面,他們主張農民要有人身自由,贊成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重視農民的作用,并且大力搜集和研究民間口頭創作,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擁護專制制度和地主土地所有制。
[81]和解中間人是俄國農奴制度廢除以後,從貴族中選出的所謂&ldquo和解中間人&rdquo,來調解舊農奴和貴族之間的糾紛。
[82]涅·庫科利尼克(1809&mdash1868),俄國劇作家和詩人,寫過一些反動劇本。
[83]東正教教會人士通常不用祈禱書,從小就學會把禱告辭等等背得爛熟。
所以那些老年人看見西皮亞金娜拿着小書念禱告辭,會以為她在施魔法。
[84]在禮拜的儀式當中,教士要在祭壇上聖像壁的緊閉的門内領受聖餐。
那個時候教堂裡面的會衆什麼也看不見、聽不到,通常由唱詩班唱一些精選的聖詩,這些節目一般稱為&ldquo演唱會&rdquo。
[85]法冠和錦章都是教士等級的标志。
錦章有兩種形狀:方形和菱形,佩在教士法衣上;法冠是用紫色天鵝絨做的,也有兩種形狀,等級較低的教士戴圓錐形的法冠。
[86]亞述是公元前三千年末在美索布達米亞形成的早期奴隸制國家。
[87]奧爾洛夫快馬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在沃龍涅什州奧爾洛夫伯爵的赫烈諾夫養馬場培養出來的挽用馬。
這是一種力氣大、善于奔馳、筋肉健壯的駿馬。
[88]羅伯特·皮爾(1788&mdash1850),英國保守派政治家,做過内閣首相。
[89]我們工作吧! [90]陪伴女人是貴族地主的窮親戚或者朋友的女兒,寄食在貴族地主的家裡;陪女主人消遣,高聲念書給女主人聽等等都是她們的工作。
[91]《歐洲導報》是一種溫和的自由主義性質的雜志,一八六六年創刊。
[92]指尼·阿·謝列達的論文《奧倫堡地方後來的騷動》(載《歐洲導報》1868年4月号)。
這篇文章講到一八三四年國家農民聽到謠言、誤傳和看到僞造的公文,以為要把他們改作農奴,便發動起義的事。
但是文章裡并沒有關于僭稱王的話。
屠格涅夫故意改換了這篇文章的題目,以便讓他的主人公涅日丹諾夫有機會暗示出民粹派策略的一些特點。
後來有一個民粹派的作者回憶起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運動時,這樣說:&ldquo有一些青年很喜歡僭稱王的想法,并且以為要是一個新的普加喬夫(1873至1875年俄國農民起義的領袖,曾冒充已故的沙皇彼得三世)作為冒充的沙皇出現,就可能用一些诏令改變社會制度。
另一些人認為,在得不到可靠消息的地方,為着革命宣傳的目的,利用謠言、傳聞來影響不識字的人,也并不是壞事。
&rdquo [93]法語:内兄。
[94]法語:親愛的謝爾蓋。
[95]法語:他是一個可怕的反動派。
[96]俏皮話:西皮亞金在這裡用俄國腔講了一個法國字。
[97]法語:是啊,是啊!那些普通的農民。
[98]法語:這班俄國人真妙! [99]希臘語&ldquo鴕鳥&rdquo的發音。
[100]希臘語&ldquo猴子&rdquo的發音。
[101]俄國寓言作家伊·伊·赫姆尼采爾(1745&mdash1784)的寓言和故事全集裡并沒有這句詩,這是卡洛梅伊采夫随意編造的。
[102]彼·蒲魯東(1809&mdash1865),小資産階級社會主義者、法國無政府主義理論家。
[103]亞當斯密(1723&mdash1790),蘇格蘭經濟學家和哲學家。
資産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著名代表人物。
[104]法國酒名。
[105]法語:跟拉狄斯拉斯一塊兒。
[106]十七世紀中葉,一部分俄羅斯東正教教徒反對當時莫斯科大主教尼康所施行的教會改革,因此受到迫害,便從東正教分離出來,他們保持着舊的信仰、儀式和習慣,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