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梅爾索坐在駛向北方的火車上,仔細打量着自己的雙手。
天空陰雲密布,奔馳的火車拖曳着一道低沉的煙霧。
過于悶熱的車廂裡,隻有梅爾索一人。
他在夜裡匆忙啟程,獨自面對着陰暗的早晨,将自己的心整個沉浸在這片恬靜的波西米亞風景裡,高大挺拔的楊樹和遠方工廠的煙囪等待着即将落下的雨,這情形讓人看了想要落淚。
然後他看了一下标示着德語、意大利語和法語三種語言的白色警告牌:&ldquo請勿将頭伸出窗外。
&rdquo他的雙手猶如鮮活粗暴的野獸,盤踞在他的膝頭,吸引着他的目光。
左手長而靈活,另一隻手蒼勁而結實。
他熟悉它們、認識它們,同時感覺它們各自獨立,仿佛可以獨自采取行動,而無須他的意志介入。
其中一隻手過來扶着他的額頭,試圖阻撓在他兩側太陽穴跳動的燥熱。
另一隻手沿着他的外套滑下去,從口袋取出一支煙,但他立馬又把煙扔了,因為他突然想吐,這種嘔吐的欲望讓他渾身無力。
雙手回到膝蓋上,安分下來,手心像是空握着杯,它們讓梅爾索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真面目,他的生命回歸淡漠,任何想要取走它的人都能把它取走。
他的旅行持續了兩天。
但這次驅使他的,并不是逃避的本能。
甚至這次旅程的單調都使他滿意。
這個帶他跨越了半個歐洲的車廂使他能夠待在兩個世界之間。
他上車沒多久,又即将離開它。
它把他從一段人生中抽離出來,他想抹去那段人生的回憶,以便把人生帶向一個欲望為王的新世界。
梅爾索從沒感到無聊。
他待在自己的角落裡,幾乎不受打擾,看看雙手,又看看風景,陷入沉思。
他刻意将旅程一路延伸至波蘭的布雷斯勞,唯一花的力氣是在邊境海關處更換車票。
他想要在自己的自由面前再待得久一點兒。
他覺得很累,無力動彈。
他收取内心最微小的力量與希望,把它們彙聚并重組,在内心重塑自己,同時也塑造了即将迎接的命運。
他喜歡火車逃逸在平滑鐵軌上的漫漫長夜,火車風馳電掣地駛入一個個隻有大時鐘亮着的小車站,而在那些大車站前,火車猛然刹車,因為那些大火車站像是亮着光的巨大巢穴,剛進入視野,便會把火車瞬間吞噬,并把它充沛的金色光線和暖意傾倒進車廂内。
車輪叮當作響,火車頭用力地噴着蒸汽,而車站職工轉動紅盤警示燈的機械性動作,讓梅爾索再次和火車一同瘋狂奔馳起來,隻有他的清醒與不安在黑夜中見證着一切。
車廂内光影又一次交錯變幻着,又是黑色與金色的輪番重疊。
德累斯頓、包岑、格爾利茨、萊格尼察。
漫漫長夜中,獨自面對着自己,他有足夠的時間來為未來的人生做出一些舉動,耐心地與某個火車站轉角處逃跑的想法做鬥争,任由自己再次被俘獲,去追逐,去承擔後果,然後在晶亮的雨絲與光線的舞蹈中再次逃離。
梅爾索尋找着能夠描述心中希望的字和句子,來消解自己的不安。
在他目前如此虛弱的狀态中,他需要一些公式。
黑夜和白天都在這場和動詞的頑強搏鬥中度過,那畫面從此将構成他面對人生時眼神中的所有色彩,那是他用他的未來編織成的柔軟或不幸的夢。
他閉上眼睛。
生活,需要時間。
人生就像所有的藝術作品,需要人對其仔細思索。
梅爾索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并讓自己狂熱的意識和渴望快樂的意志在車廂内遊走,這些日子裡,這節車廂對他來說就像一間牢房,人在其中借由高于自己的東西,去學着了解人。
第二天早上,盡管四下是荒郊野外,但火車明顯放慢了速度。
距離布雷斯勞還有幾個小時的車程,這一整天,火車都在西裡西亞平原奔馳,平原上一棵樹都沒有,陰霾而積滿了雨水的天空下,處處是膠着的泥濘。
視野盡頭,每隔一段距離,許多羽翼烏黑發亮的大鳥,一群群地飛翔在地面上方幾米處,石闆般沉重的天空壓着它們,使它們無法飛得更高。
它們盤旋得緩慢而沉重,偶爾其中一隻會離開鳥群,緊貼地面,仿佛與大地合二為一,再以相同沉重的姿勢遠離,不斷這樣往複,直到它飛得夠遠,在最近的天際形成一個突兀的黑點。
梅爾索用雙手擦拭掉車窗上的霧氣,透過手指在窗上留下的幾道長痕,熱切地望着外面。
從荒涼的大地到蒼白的天空,他心中浮現出一個無情的世界,這是第一次,他終于回歸了自己。
在這塊回歸天真的絕望大地上,他身為迷失在原始世界的旅人,找回了與自己的聯系。
他握着拳放在胸口,臉緊貼着車窗玻璃,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生命力,沖向自身及其體内沉睡着的偉大。
他想把自己碾碎,融進這泥濘,通過這泥水鑽進土裡,再矗立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身上蓋滿了泥土,在海綿和黑炭般的天空前張開雙臂,仿佛面對的是絕望而華麗的人生标志,在最令人反感的東西裡宣布自己對世界的支持,即便人生如此無情又肮髒,也聲明自己與人生達成同盟。
自從他出發以來,在他内心翻滾的那股巨大沖勁終于第一次崩潰了。
梅爾索把自己的淚水和嘴唇緊貼着車窗玻璃。
車窗上又一次起霧,平原消失了。
幾個小時之後,他抵達布雷斯勞。
遠看,這城市像一座工廠煙囪和教堂尖頂鱗次栉比的森林。
近看,它是由磚塊和黑色石頭所砌成的,戴着窄檐帽子的人們慢悠悠地走在路上。
他跟着他們,在一家勞工咖啡館度過了上午。
一個
天空陰雲密布,奔馳的火車拖曳着一道低沉的煙霧。
過于悶熱的車廂裡,隻有梅爾索一人。
他在夜裡匆忙啟程,獨自面對着陰暗的早晨,将自己的心整個沉浸在這片恬靜的波西米亞風景裡,高大挺拔的楊樹和遠方工廠的煙囪等待着即将落下的雨,這情形讓人看了想要落淚。
然後他看了一下标示着德語、意大利語和法語三種語言的白色警告牌:&ldquo請勿将頭伸出窗外。
&rdquo他的雙手猶如鮮活粗暴的野獸,盤踞在他的膝頭,吸引着他的目光。
左手長而靈活,另一隻手蒼勁而結實。
他熟悉它們、認識它們,同時感覺它們各自獨立,仿佛可以獨自采取行動,而無須他的意志介入。
其中一隻手過來扶着他的額頭,試圖阻撓在他兩側太陽穴跳動的燥熱。
另一隻手沿着他的外套滑下去,從口袋取出一支煙,但他立馬又把煙扔了,因為他突然想吐,這種嘔吐的欲望讓他渾身無力。
雙手回到膝蓋上,安分下來,手心像是空握着杯,它們讓梅爾索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真面目,他的生命回歸淡漠,任何想要取走它的人都能把它取走。
他的旅行持續了兩天。
但這次驅使他的,并不是逃避的本能。
甚至這次旅程的單調都使他滿意。
這個帶他跨越了半個歐洲的車廂使他能夠待在兩個世界之間。
他上車沒多久,又即将離開它。
它把他從一段人生中抽離出來,他想抹去那段人生的回憶,以便把人生帶向一個欲望為王的新世界。
梅爾索從沒感到無聊。
他待在自己的角落裡,幾乎不受打擾,看看雙手,又看看風景,陷入沉思。
他刻意将旅程一路延伸至波蘭的布雷斯勞,唯一花的力氣是在邊境海關處更換車票。
他想要在自己的自由面前再待得久一點兒。
他覺得很累,無力動彈。
他收取内心最微小的力量與希望,把它們彙聚并重組,在内心重塑自己,同時也塑造了即将迎接的命運。
他喜歡火車逃逸在平滑鐵軌上的漫漫長夜,火車風馳電掣地駛入一個個隻有大時鐘亮着的小車站,而在那些大車站前,火車猛然刹車,因為那些大火車站像是亮着光的巨大巢穴,剛進入視野,便會把火車瞬間吞噬,并把它充沛的金色光線和暖意傾倒進車廂内。
車輪叮當作響,火車頭用力地噴着蒸汽,而車站職工轉動紅盤警示燈的機械性動作,讓梅爾索再次和火車一同瘋狂奔馳起來,隻有他的清醒與不安在黑夜中見證着一切。
車廂内光影又一次交錯變幻着,又是黑色與金色的輪番重疊。
德累斯頓、包岑、格爾利茨、萊格尼察。
漫漫長夜中,獨自面對着自己,他有足夠的時間來為未來的人生做出一些舉動,耐心地與某個火車站轉角處逃跑的想法做鬥争,任由自己再次被俘獲,去追逐,去承擔後果,然後在晶亮的雨絲與光線的舞蹈中再次逃離。
梅爾索尋找着能夠描述心中希望的字和句子,來消解自己的不安。
在他目前如此虛弱的狀态中,他需要一些公式。
黑夜和白天都在這場和動詞的頑強搏鬥中度過,那畫面從此将構成他面對人生時眼神中的所有色彩,那是他用他的未來編織成的柔軟或不幸的夢。
他閉上眼睛。
生活,需要時間。
人生就像所有的藝術作品,需要人對其仔細思索。
梅爾索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并讓自己狂熱的意識和渴望快樂的意志在車廂内遊走,這些日子裡,這節車廂對他來說就像一間牢房,人在其中借由高于自己的東西,去學着了解人。
第二天早上,盡管四下是荒郊野外,但火車明顯放慢了速度。
距離布雷斯勞還有幾個小時的車程,這一整天,火車都在西裡西亞平原奔馳,平原上一棵樹都沒有,陰霾而積滿了雨水的天空下,處處是膠着的泥濘。
視野盡頭,每隔一段距離,許多羽翼烏黑發亮的大鳥,一群群地飛翔在地面上方幾米處,石闆般沉重的天空壓着它們,使它們無法飛得更高。
它們盤旋得緩慢而沉重,偶爾其中一隻會離開鳥群,緊貼地面,仿佛與大地合二為一,再以相同沉重的姿勢遠離,不斷這樣往複,直到它飛得夠遠,在最近的天際形成一個突兀的黑點。
梅爾索用雙手擦拭掉車窗上的霧氣,透過手指在窗上留下的幾道長痕,熱切地望着外面。
從荒涼的大地到蒼白的天空,他心中浮現出一個無情的世界,這是第一次,他終于回歸了自己。
在這塊回歸天真的絕望大地上,他身為迷失在原始世界的旅人,找回了與自己的聯系。
他握着拳放在胸口,臉緊貼着車窗玻璃,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生命力,沖向自身及其體内沉睡着的偉大。
他想把自己碾碎,融進這泥濘,通過這泥水鑽進土裡,再矗立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身上蓋滿了泥土,在海綿和黑炭般的天空前張開雙臂,仿佛面對的是絕望而華麗的人生标志,在最令人反感的東西裡宣布自己對世界的支持,即便人生如此無情又肮髒,也聲明自己與人生達成同盟。
自從他出發以來,在他内心翻滾的那股巨大沖勁終于第一次崩潰了。
梅爾索把自己的淚水和嘴唇緊貼着車窗玻璃。
車窗上又一次起霧,平原消失了。
幾個小時之後,他抵達布雷斯勞。
遠看,這城市像一座工廠煙囪和教堂尖頂鱗次栉比的森林。
近看,它是由磚塊和黑色石頭所砌成的,戴着窄檐帽子的人們慢悠悠地走在路上。
他跟着他們,在一家勞工咖啡館度過了上午。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