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關燈
1因為揭示經濟規律是政治經濟學的内容,所以反對重商主義經濟政策的鬥争便成為推動理論經濟學發展的強大動力之一。

    另一個以前發生的、還更直接觸及本質的動力,是解決現代資本主義初期經濟立法的主要問題即正确的貨币制度的努力。

    配第提出的貨币問題使他成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奠基者,因為這個問題直接導緻價值問題,從而導緻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規律。

     2&ldquo荷蘭在航海和貿易上的霸權,在從東印度公司的建立到同克倫威爾查理二世的戰争期間,即從1600年到1675年,達到全盛期。

    在這一時期結束時,據科爾貝特估計,歐洲國家的商船總數達2萬艘,其中1.6萬艘完全屬于荷蘭人所有。

    因此,荷蘭人被稱為歐洲貨運業者。

    一個無邊無際的殖民帝國在亞洲、南北美洲和非洲被建立起來,大規模的保險業務也産生了。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最早的交易所,那裡是貨币的世界市場,貨币的較低的利息率總是不斷給工商業帶來益處。

    在鲱魚和鲸魚的捕撈方面是任何其他國家所不能企及的。

    商業政策在當時是最自由的,不存在值得荷蘭擔心的競争者&rdquo(薩爾托裡烏斯:《國外投資的國民經濟制度》,第369頁。

    ) 3僅僅每年從印度流入英國的俸金額現在計有32000萬馬克。

    此外,還有很大數額用于支付英國官吏、維持軍隊和英國在亞洲進行的一部分殖民戰争。

     4&ldquo相反地,英國不顧科布登的主張,沒有放棄它自己的殖民地。

    當時自由主義政治家首領約翰·拉塞爾勳爵聲明放棄殖民地的時間還沒有到來,也許是想表達自己黨派的意見。

    英國在這期間應該采取一切措施促使殖民地實行自治,事實上,在曼徹斯特學派的影響下,英國放棄了先前認為占有殖民地是有利的觀點。

    羅伯特·皮爾爵士還曾指出:&lsquo在我們的每一個殖民地,我們都占領了第二個愛爾蘭。

    &rsquo現在英國同它的海外移民在自願基礎上建立了聯系,并向他們提供了議會制度。

    這樣曼徹斯特學派(盡管不想如此)變成不能靠紅衫士兵維系的新的英帝國的建立者。

    &rdquo(舒爾策-格弗爾尼茨:《不列颠帝國主義》,第75頁。

    ) 5見魯道夫·希法亭:《保護關稅職能的轉變》,載《新時代》第22卷第2期;羅伯特·利夫曼:《保護關稅和卡特爾》,1903年耶拿版。

    在赫爾曼·萊維:《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康拉德年鑒》,1905年)中有豐富的例證資料。

     6由動産信用公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的法國的類似的發展遭到的中斷,可以由一般阻礙法國産業發展的原因來解釋。

    這些原因包括: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土地分配及其後果(雙子女制度和缺少足夠的産業後備軍),過度的保護關稅政策以及過度的資本輸出(這本身又是建立在小資産階級、小農階級和奢侈品工業基礎上的食利者階級而引起的)。

     亞曆山大在《德國交易所調查報告》(第1部分第449頁)中闡述了由于資本民族化和由于德國産業資本家缺少資本力量而造成銀行對産業影響的加強之間的聯系。

    據他的叙述,一部分煤礦,例如赫爾内、波鴻等等,直到最近(1892年)還為法國和比利時的股東所占有。

    與此同時,煤礦的集中也發生了。

    購買股票的中介由銀行承擔,因為這些公司還不占有用于此目的的流動資金。

    銀行之所以能接受,僅僅因為銀行确信,他們能通過期貨交易,把自己的資金固定其上的證券很快再脫手。

     此外,可以認為,由于法律的限制,特别是對期貨交易的限制而造成的交易所的削弱,有擴大銀行對産業影響的趨勢,因為這時,同交易所發揮有利作用時相比,産業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賴于銀行的中介。

    實際上,德國交易所立法的影響對大銀行非常有利。

     7當然,工廠主已經意識到這種使卡特爾的形成變得困難的自由貿易的影響。

    一位英國工廠主在1906年10月10目的《泰晤士報》上提出建立一個英國電力公司的卡特爾的建議。

    建議者在這裡承認,&ldquo在實行自由貿易的國家裡,高物價和對生産的限制隻能把貿易轉到外國競争者手裡。

    &rdquo另一位工廠主回答說:&ldquo如果我們實行保護關稅,我們或許能夠按建議中所提出的方式做些事情。

    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在現有情況下,企圖通過聯合使物價保持在在貴報通信者的建議的高度上的一切嘗試,都是無望的。

    我們大家都在遭受生産過剩之苦,而在生産過剩通過工廠主縮減自己的生産或完全放棄生産進行救治之前,我們将繼續受苦。

    &rdquo(麥克羅斯蒂:《英國工業中的托拉斯運動》,第319頁以下。

    麥克羅斯蒂自己也在該書第342頁上寫道:&ldquo聯合王國各種形式聯合的弱點,都歸咎于對外國競争的自由放縱。

    如果這一點能夠消除,他們的力量便大大增強,問題的所有條件都将改變。

    &rdquo) 8這種可能性本身最初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卡特爾化的動機,從下述事實可以看出來:當砂糖關稅由于布魯塞爾會議被降低到6法郎時,德國和奧地利的糖業卡特爾受到嚴重震撼。

    例如奧地利22克朗的關稅為結成卡特爾的工廠提供了很高的超額利潤,以緻大大超過了即便是最大的或技術最完善的工廠從競争和排擠小工廠中所能得到的利益。

    這造成締結卡特爾的趨勢。

    同時分配生産定額的條件也更容易承受,即使這實際上恰恰使最大的和技術上最完善的企業遭受較大的犧牲,因為關稅水平和由此而可能引起的國内價格上漲,綽綽有餘地補償了由此而造成的損失。

    由此可以看出,不僅關稅本身,而且還包括關稅水平,對卡特爾化是多麼重要。

     9見奧托·鮑威爾:《民族問題和社會民主主義》,載《馬克思研究》第Ⅱ卷,第178頁以下。

     10下面是一個說明國際卡特爾同時也說明資本輸出影響的典型例證。

    &ldquo在大不列颠,特别是在蘇格蘭,一個很重要的、很久以來就存在的本地的産業部門是縫紉線的生産。

    直接統治這一産業的四個最大的公司,即科茨公司、克拉克公司、布魯克兄弟公司和喬德威思兄弟公司,自1906年以來,以J.P.科茨有限公司的名義聯合成為一個著名的企業共同體。

    這個共同體還包括一系列較小的英國工廠和一個擁有15個美國公司的聯合公司。

    這個所謂&lsquo線業集團&rsquo,有55萬英鎊資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産業集團之一。

    甚至在聯合之前,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就促使科茨公司和克拉克公司在美國建立自己的工廠,以便避開加在其産品上的當地的高關稅率。

    新集團繼續實行這樣的辦法,并且通過獲取北美和其他國家該産業的一些公司的多數股票(從而通過大規模的資本輸出)保證對這些公司的控制。

    因此,英國的産業資本家便在國外進行生産。

    勞動機會的減少,使英國工人階級蒙受損害,最後使整個民族蒙受損害。

    線業托拉斯有一切理由繼續實行這項政策。

    因為可以不容争辯地說,它1903&mdash1904營業年度所獲得的258萬英鎊的利潤,恰恰主要來自設在國外的工廠。

    但是,日益強大的外國産業擺脫英國&lsquo控制&rsquo的枷鎖并減少自己的利息貢賦,隻是個時間問題。

    &rdquo(施瓦布:《張伯倫的商業政策》,1905年耶拿版,第42頁。

    ) 11因而,例如匈牙利地租的一部分流入奧地利,用來支付在奧地利流通的匈牙利抵押公司的抵押債券的利息。

     12按照帕爾符斯的确切表述(《商業危機和工會》,1901年慕尼黑版)。

     13見帕爾符斯所舉的例子(《殖民政策及崩潰》,1907年萊比錫版,第63頁以下)。

     14請想想,例如在這個詩人和思想家的國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