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關燈
義務按該樣品生産自己的商品。

    同樣,奧匈黃麻卡特爾對要生産的麻袋提出了一定規範。

    &rdquo(格龍策爾:《關于卡特爾》,1902年萊比錫版,第32頁及以下) 24例如,德國鋼鐵企業聯合會董事會主席沙爾特布蘭德的以下陳述,證明卡特爾也對企業的生産和技術産生一定的影響:&ldquo我們必須進一步考察,在聯合會持續存在的條件下,為了使銷售盡可能地有利,我們應該怎樣指導銷售?為了沿着不是每個工廠生産一切産品的方向更廉價地進行生産,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分工?&rdquo(《關于德國卡特爾的糾紛案》第10冊第236頁)奧地利的機器制造業卡特爾也在各個企業之間推行了進一步的分工。

    利潤流進公共金庫,并按比例進行分配。

     25格龍策爾(《關于卡特爾》,第14頁)認為:&ldquo卡特爾和托拉斯不是在程度上有很大不同,而是在本質上有很大不同。

    在歐洲如此活躍的卡特爾運動的30年中,我還不知道有一種形式過渡到另一種形式的情況。

    &rdquo因此,當他這樣認為的時候,他恰恰是把法律形式當作本質。

    由卡特爾過渡到托拉斯并不經常發生,恰恰證明這兩種形式具有同一内容。

    同時,也不應忽視,對卡特爾化企業獨立性的進一步限制,使這些企業不斷地靠近托拉斯。

    但是,形式的不同是與其他情況聯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同銀行的發展及銀行同産業的關系聯系在一起的,部分地也同立法上的幹預聯系在一起。

    衆所周知,美國的反卡特爾立法促進了托拉斯的形式。

     261908年7月初,下面的消息充滿了各種報紙:最近,衆所周知,蘇黎世的瑞士布勞恩百貨商店集團在德國财團的參與下變成為兩合公司。

    百貨商店被&ldquo創立&rdquo起來,不再是稀有的現象。

    但瑞士的這種創立卻由于其他原因而值得普遍注意。

    德國财團的管理掌握在柏林的黑希特、普法伊弗爾商行手中,這個商行屬于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商行。

    它已發展成為不同國家的許多百貨商店的購買康采恩。

    與瑞士布勞恩百貨商店的協議規定,黑希特、普法伊弗爾商行将來負責布勞恩百貨商店的所有購買,并直接為布勞恩百貨商店的購買進行支付。

    這個商行擁有廣泛的購貨組織。

    去年初,它與漢堡的MI.埃姆登·澤内商行結成利益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如此緊密,以緻黑希特·普法伊弗爾商行現在也在國内為埃姆登中心所屬的200家商店從事購買。

    此外,該康采恩也與紐約的一家百貨商店有關系;根據德國的《服裝設計師》雜志報導,它每年為紐約百貨商店購入約6000萬馬克的貨物。

    大百貨商店的經濟優勢(它的特别好處是能夠大量購買),導緻購物中心的建立,這些購物中心使大多數由它們供貨的商店在金融上處于依附地位。

     27參見阿爾格農·勒《美國零售商業的托拉斯化》一文(載《新時代》第27年度第2卷第654頁以下)中的有趣概述。

    為了保護自己的獨立,卷煙商人組成了名為獨立卷煙商業公司的商業聯合會。

    與此相對立,煙草托拉斯建立了擁有20萬美元資本的聯合卷煙商業公司。

    &ldquo這個公司購買了許多現有的零售商店,而且開辦了許多其他的提供比其競争者更好的商品、更豐富的品種和具有與之相應的外觀的零售商店。

    價格被降低,最後實行保證公司擁有長久顧客的有獎銷售制度。

    鬥争沒有持續很久。

    在一年内,獨立卷煙商業公司便被迫按托拉斯規定的價格把全部商品賣給聯合卷煙商業公司。

    零售商人的反抗隻是加速了他們滅亡的命運&hellip&hellip毫無疑問,托拉斯将繼續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也許甚至以加速度進行,直至它征服了這個産業部門的零售商業中值得征服的一切。

    &rdquo 阿爾格農·勒然後論述了咖啡、茶葉、牛奶、冰淇淋、燃料、精美食品等零售商業中的集中情況,最後把集中的趨勢确切地概括如下:&ldquo集中在進行,獨立的零售商人階級按以下五種不同的、但卻導緻同一目标的方向,失掉了牢固的基礎: (1)一些産業托拉斯在獲得了生産上的支配權後,把它們的業務擴展到零售商業的範圍,完全排擠了零售商人,直接向消費者出售自己的産品。

     (2)一些大的生産公司雖然還通過零售商人把他們的商品出賣給消費者,但與其說是把零售商人當作獨立商人,不如說把他們當作代理商。

     (3)在大城市裡,百貨商店已經從零售商人那裡奪走了大部分零售商業,這個過程取得越來越大的進展。

    這樣一些商店擁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的資本。

    許多這樣的商店往往屬于一個公司,已經形成集中原則在百貨商店領域以更大規模表現出來的端倪。

    因此,百貨商店與大金融集團、批發商業和産業托拉斯産生更為密切的聯系。

     (4)那些全部或差不多全部接受郵購委托的大商店,在農村地區侵蝕了零售商人的地盤,就像它的一些支店在城市所做的那樣。

    電話業和電車業的巨大發展以及農村地區免費郵運供貨的擴大,大大開拓了這一商業領域的範圍。

    這些郵購商店大多屬于城市裡設有一個或數個支店的同一公司。

     (5)就像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産業領域裡的競争一樣,零售商人自身範圍内的競争也使集中原則在很大的程度上發揮作用。

    一些商人善于保證自己對其競争者的某種優勢,因而能夠擴大自己的業務,由此增加自己的新的優勢并縮小其競争者的業務範圍。

    &rdquo(參閱維爾納·桑巴特:《現代資本主義》第2卷第22章&ldquo排擠零售商業的努力&rdquo。

    ) 28銷售代理人同時也是礦山所有者和他所代表的公司的共同所有者,這是波希米亞的褐煤貿易組織的特征。

    兩個煤炭代理商J.佩特舍克和E.J.魏因曼都在奧辛建立了組織,&ldquo它們為大波希米亞公司負責褐煤銷售&hellip&hellip兩個煤炭商行原先隻是中間商。

    90年代初,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是由布呂克斯礦山公司的強大發展開始的。

    過去一直是魏因曼商行為這個公司從事零售。

    布呂克斯公司以非常便宜的價格獲得了被水淹沒的奧塞格煤層,以此上升為波希米亞褐煤工業中的首要企業。

    這時,布呂克斯股票的所有權出現了變化,多數股票轉到佩特舍克商行領導下的辛迪加。

    作為權力關系變化的表現,煤炭零售商轉歸這個商行。

    因此,一種新的關系建立起來了。

    煤炭代理商也成為這個企業的大股東。

    它好像是與自己簽定銷售合同,并在經營和生産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競争的商行也不得不走上同樣的道路。

    它們也懂得通過占有股票對它們所代表的企業産生決定性的影響和長久的利害關系。

    &rdquo(1906年2月25日《新自由報》) 29例如,《新自由報》(1805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