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關燈
1當埃爾溫·施泰尼策爾把自己關于股份公司的著作稱為《股份公司的經濟理論》(1908年萊比錫,東克爾和洪布洛特出版社)時,這種感覺大概也傳到他的身上。

    但是,在這本書裡,對股份公司的基本經濟特性卻沒有什麼認識。

    不過,這部著作也不乏準确和細緻的評論。

     2&ldquo作為資本的貨币或商品,其價值不是由它們作為貨币或商品所具有的價值來決定,而是由它們為自己的所有者生産的剩餘價值的量來決定。

    &rdquo(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98頁) 3股票市價同生産資本價值的聯系毋甯說僅僅表現在:股票市價不可能下降到低于企業破産時在滿足所有其他債權之後作為相應部分歸于股票的價值部分。

     4魯道夫·邁爾博士編:《洛貝爾圖斯&mdash亞格措夫博士書信和社會政治論文集》,1880年柏林版,第1卷第259頁。

     5順便指出,這是錯誤的。

    股份公司不是經營形式,而是企業形式。

     6魯道夫·邁爾博士編:《洛貝爾圖斯&mdash亞格措夫博士書信和社會政治論文集》,1880年柏林版,第1卷第262頁。

     7同上書,第1卷第285頁。

     8但是,這個保守的社會主義者正确地感覺到股份公司的革命意義:&ldquo把發自數千個小的資本源泉的一些支流聯結為一條大河的這種經營形式。

    (即股份企業)必須完成一項使命。

    它必須補完上帝的創造,必須做全能的上帝遺忘了或沒有抓住機會去做的事情,即貫串地峽和陸地,把被海洋分離開的陸地通過海底或海面聯結起來,鑽透阿爾卑斯山等等。

    金字塔的建造和腓尼基的方石也趕不上股份資本今後還應該創造的東西。

    &rdquo洛貝爾圖斯的浪漫激情不亞于左拉的小說《金錢》中的薩卡爾。

    然後,他接着說:&ldquo但是,就我本人來說,對它還有十分特殊的&lsquo愛好&rsquo。

    為什麼?因為它為我掃清了道路。

    這是怎樣的一種清掃啊!普通的沒有股份形式的自由貿易,隻不過是一把可憐的手用掃把;而具有股份形式的自由貿易,卻是一部蒸氣清掃機,它十年内就清掃了一百年的清掃量。

    股份企業之手啊!解決社會問題需要這樣的清道夫。

    實際上,即使沒有公司的形式,它也需要哪怕是鴿子銜食似的清掃。

    &rdquo(同上書,第1卷第291頁) 同樣,下面的議論也很确切:&ldquo在股份形式下,也像個人企業家一樣,純粹的借貸資本家将日益消失。

    &rdquo(同上書,第1卷第286頁) 範·博爾格茨在《社會科學詞典》的&ldquo股份公司&rdquo詞條中的叙述,真是令人難以容忍的天真:&ldquo公司企業的任務和目的,既能夠補充和加強企業家個人的勞動力、知識和經驗,也能夠加強資本的力量。

    &rdquo這真是妙極了,正像有人在一本食譜學的書中訓誡說:李子團的任務和目的是既能夠使味覺得到刺激和滿足,又能夠使女廚師得到工資。

     9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mdash494頁。

     10對正文中所提供的總括的叙述舉一個例子。

    《柏林日報》1908年5月16日晚版做了這樣一個報道:&ldquo這幾天,克佩尼克的亞硝酸鹽工廠的股票以80%以上的貼水進入交易所。

    從1901年到1906年,這個企業作為具有30萬馬克小資本的有限責任公司而存在。

    在經過幾年虧損之後,這個有限責任公司一次就得10萬馬克的總利潤,第二次就得30萬馬克的總利潤,相應支付1.5萬馬克和7.5萬馬克的股息。

    因此,在創建者們看來,它注定應該成為擁有100萬馬克基本資本的股份公司,原有限責任公司的30萬馬克也轉移到這個股份公司中。

    為了使新股份公司的貸方和借方得到平衡,在有限責任公司以9萬馬克入賬的土地,必須由股份公司以21萬馬克接受下來;築物價值由4.5萬馬克提高到14萬馬克;機器、工具和器具的價值由24.6萬馬克提高到40萬馬克。

    新股份公司現在經過兩個營業年度,在這兩個年度中分别分配15%和16%的股息,雖然土地賬上(不考慮新征地)還仍然标明負債20萬馬克,建築物賬上标明負債15萬馬克。

    隻是在價值的提高看來最令人懷疑的機器和器具賬上,下降到25萬馬克。

    這個公司的生産以兩項專利為基礎,其中一項已經一年滿期,另一項由發明者以5萬馬克賣給股份公司。

    這些基礎足以使發行機構以180%的價格簽訂契約,即是說,這些發行機構以通過追加10萬馬克的現金支付形成股份公司基礎的以前的30萬馬克,便可以支付180萬馬克!&rdquo這裡,創業利潤還增加了,因為這個企業通過專利的利用取得超額利潤,這種超額利潤當然也同樣被資本化了。

     11投入股票的資本在最初投入或新投入時給它的所有者帶來的股息,僅僅略微超過平均利息率。

    我們從1907年6月1日的《柏林日報》上摘下來和下一張表,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帝國銀行的貼現率是5.5%。

     5月30日的市價(%)股息(%)盈利率(%) 柏林商業公司150.7595.97 達姆施塔特銀行129.3086.18 德意志銀行223.60125.36 貼現公司16995.32 德累斯頓銀行141 6.02 國民銀行121.50 6.17 波鴻鑄鋼廠224.25156.18 勞拉冶金廠225.30125.32 哈爾彭礦山鐵路公司207.60115.29 格爾森基興礦業公司195.50115.62 芬尼克斯礦業公司205.30157.30 尤巴赫爾冶金廠204.50146.84 多納斯馬克冶金廠264.50145.29 克拉夫特鐵廠166116.62 塔勒煉鐵廠(優先股)12397.31 通用電氣公司198.50115.54 拉默伊爾電氣公司12286.55 霍夫曼車輛廠335226.56 加根瑙爾鐵廠10587.61 舍林化學工廠263176.46 奧蘭甯堡化工廠184.50105.42 舒爾特斯釀酒廠288.50186.23 聯合釀酒廠(股票)210.50125.70 12英國的創業也是一樣。

    在描述一個混合鐵廠和一個鋼廠之間的利益組合時,麥克羅斯蒂指出:&ldquo應當注意,為了擴大企業而訴諸公衆的幫助時(即通過發行債券如優先股),隻要維持支付債券利息和優先股股息,支配權就僅僅掌握在賣者(比爾兄弟和杜爾曼·朗公司)手中。

    這的确是英國創業的一般特征。

    這就要求精心的投資家仔細檢查購買條件。

    &rdquo(亨利威·麥克羅斯蒂:《英國産業的托拉斯運動》,1907年倫敦版,第27頁)&ldquo在許多情況下,普通股大部分或完全被原來的賣者所握有,以便他們能夠保持支配權。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公衆來說,普通股的股息就無足輕重了。

    &rdquo(同上書,第54頁) 以前德國(和奧地利)股票法中的所謂創業者權,具有同普通股相類似的職能(創業者壟斷股份公司發展的有利結果)。

    創業者要求一定的特權,例如在新發行股票時,總是必須按額面價值提供給他們。

    但是,這種規定同資本動員的職能相矛盾,從而被廢除。

    關于這一點,1907年9月24日的《柏林日報》寫道:&ldquo在我們的時代,至今還在一系列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創業者權的制度,猶如早已過去的時代的紀念碑似地聳立着。

    創業者權來自股票法還沒達到現在這樣發展程度的時代。

    以前,保證企業的創業者們以持續的特殊利益是允許的,但這種情況由于股票内在的可動性而必然使人感到壓抑和不公正。

    1884年股票法的補充規定已經同創業者權制度有了裂痕;由于1900年1月1日生效的商業法,對新形成的公司來說,創業者權完全被廢除了。

    當然,新的商業法沒有返轉的力量,所以舊時期所産生的創業者權繼續不變地存在着,并在它不是通過自願聯合而消失的限度内,時而喚起對那些&lsquo有幸獲得&rsquo創業者權的公司的股東們的不愉快地回憶。

    在柏林電氣廠中(舉一個創業者權作用的典型例證),通用電氣公司的特權在于:它能夠按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