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無産階級和帝國主義
關燈
小
中
大
無産階級的經濟政策是同資本家的經濟政策根本對立的,在各個問題上所采取的立場也是以這種對立為特征的。
雇傭勞動反對資本的鬥争,首先是為了由工人階級(包括那些從事生産的雇員和生産管理人員)所創造的産品中的新價值而進行的鬥争。
這種鬥争直接表現為争取勞動契約的鬥争,繼而又滲透到國家經濟政策的鬥争中。
在商業政策方面,工人的利益首先要求擴大國内市場。
工資越高,新價值中形成對商品的直接需求的部分也就越大,特别是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也就越大。
但是,生産消費資料的工業和生産成品的工業的擴大,意味着那些有機構成較低的生産領域的擴大,即容納勞動能力較大的工業的擴大。
這引起勞動需求的迅速增長,從而造成工人在勞動市場上更為有利的地位,加強了工會組織,增大了新的工資鬥争勝利的希望。
企業家的利益卻恰恰相反,由工資增加而引起的國内市場的擴大意味着他們利潤率的下降,并面臨進一步下降,這又造成積累的緩慢。
同時,他們的資本也擠入制造成品的工業中,在那裡,競争最激烈,卡特爾化的能力也最小。
當然,他們也關心擴大市場,但不是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當他們在國内市場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國外市場時,也可以達到這一點。
新産品的一部分并沒有成為工人的收入,也沒有增加對國内産品的需求,而是作為資本被投入面向外國市場的生産中去。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利潤率更高,積累率更快。
于是,企業家的商業政策首先越來越着眼于外國市場,而工人的政策則着眼于國内市場,特别是融彙于工資政策中。
隻要保護關稅對制造成品的工業意味着培育關稅,它們就不會與雇傭勞動的利益發生沖突。
它們雖然損害了作為消費者的工人,但是如果工會得到充分發展并利用這種形式,那保護關稅便可以起到加速産業發展的作用,從而能夠使工廠工人作為生産者得到補償。
在實行保護關稅的時期内,受苦的與其說是工廠工人,不如說是手工業工人、家庭工業工人和農民。
保護關稅一旦變成卡特爾保護關稅,情況就不同了。
我們知道,卡特爾主要是在那些有機構成得到較高發展的生産部門中發展起來的,這些部門超額利潤的出現,阻礙了制造成品的工業和消費品工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由于同農業關稅的必然聯系而造成的所有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也意味着實際工資的下降,從而就國内市場受工人對工業品需求制約的限度内,也意味着國内市場的縮小。
由于對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破壞,工人不管是作為消費者或是作為生産者都深受其害。
但是,卡特爾化同時也意味着企業家在勞動市場上地位的加強和工會的削弱。
更有甚者,卡特爾保護關稅是對增加資本輸出的最強大的刺激,必然導緻帝國主義的擴張政策。
我們已經看到,資本輸出是資本主義迅速擴張的條件。
這種擴張,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是資本主義社會一般得以維持的條件;從經濟上來看,同時又是利潤率得以維持或暫時得以提高的條件。
這種擴張政策把整個有産者階層結合為金融資本的奴仆。
因此,保護關稅和擴張成為統治階級的共同要求。
但是,資本家階級對自由貿易政策的放棄,意味着這種政策毫無希望。
因為自由貿易不是無産階級的積極要求,它隻不過是無産階級對保護關稅政策的抗拒。
保護關稅意味着更迅速、更嚴格地卡特爾化,從而企業家組織的加強,民族對立的尖銳化,軍備的增加,稅收負擔的加重,生活費用的昂貴,國家權力的擴大,民主的削弱,以及推崇敵視工人的暴力活動的思想的擡頭。
一旦資産階級放棄了自由貿易,為自由貿易進行鬥争也就毫無希望了,因為無産階級要把自己的政策強加給統治者,僅僅自己的力量是太弱了。
但是,這絕不意味着無産階級現在要轉到和帝國主義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現代保護關稅政策中去。
這種政策對資本家階級具有必然性;因此,隻要資本家階級還進行着統治,這種政策就會存在。
對這一點的認識,并不能成為一種理由要無産階級現在放棄自己的政策,在自己敵人的政策面前投降,甚至還沉浸于剝削的普遍化和加強會對自己的階級狀況帶來所謂好處的幻想。
但這并不妨礙無産階級認識到,隻有帝國主義才使資本主義本身所意味着的那種革命一般化,從而也同時使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一般化。
但是,對金融資本的政策必然導緻戰争的發展從而必然導緻革命風暴的信念,并不能使無産階級放棄它對帝國主義和戰争政策的敵意。
同樣也不能因為資本的擴張政策歸根結底是無産階級的最終勝利的最強大的促進者,就支持這種政策。
相反地,這種勝利隻有從反對這種政策的不斷鬥争中才能産生,因為隻
雇傭勞動反對資本的鬥争,首先是為了由工人階級(包括那些從事生産的雇員和生産管理人員)所創造的産品中的新價值而進行的鬥争。
這種鬥争直接表現為争取勞動契約的鬥争,繼而又滲透到國家經濟政策的鬥争中。
在商業政策方面,工人的利益首先要求擴大國内市場。
工資越高,新價值中形成對商品的直接需求的部分也就越大,特别是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也就越大。
但是,生産消費資料的工業和生産成品的工業的擴大,意味着那些有機構成較低的生産領域的擴大,即容納勞動能力較大的工業的擴大。
這引起勞動需求的迅速增長,從而造成工人在勞動市場上更為有利的地位,加強了工會組織,增大了新的工資鬥争勝利的希望。
企業家的利益卻恰恰相反,由工資增加而引起的國内市場的擴大意味着他們利潤率的下降,并面臨進一步下降,這又造成積累的緩慢。
同時,他們的資本也擠入制造成品的工業中,在那裡,競争最激烈,卡特爾化的能力也最小。
當然,他們也關心擴大市場,但不是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當他們在國内市場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國外市場時,也可以達到這一點。
新産品的一部分并沒有成為工人的收入,也沒有增加對國内産品的需求,而是作為資本被投入面向外國市場的生産中去。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利潤率更高,積累率更快。
于是,企業家的商業政策首先越來越着眼于外國市場,而工人的政策則着眼于國内市場,特别是融彙于工資政策中。
隻要保護關稅對制造成品的工業意味着培育關稅,它們就不會與雇傭勞動的利益發生沖突。
它們雖然損害了作為消費者的工人,但是如果工會得到充分發展并利用這種形式,那保護關稅便可以起到加速産業發展的作用,從而能夠使工廠工人作為生産者得到補償。
在實行保護關稅的時期内,受苦的與其說是工廠工人,不如說是手工業工人、家庭工業工人和農民。
保護關稅一旦變成卡特爾保護關稅,情況就不同了。
我們知道,卡特爾主要是在那些有機構成得到較高發展的生産部門中發展起來的,這些部門超額利潤的出現,阻礙了制造成品的工業和消費品工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由于同農業關稅的必然聯系而造成的所有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也意味着實際工資的下降,從而就國内市場受工人對工業品需求制約的限度内,也意味着國内市場的縮小。
由于對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破壞,工人不管是作為消費者或是作為生産者都深受其害。
但是,卡特爾化同時也意味着企業家在勞動市場上地位的加強和工會的削弱。
更有甚者,卡特爾保護關稅是對增加資本輸出的最強大的刺激,必然導緻帝國主義的擴張政策。
我們已經看到,資本輸出是資本主義迅速擴張的條件。
這種擴張,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是資本主義社會一般得以維持的條件;從經濟上來看,同時又是利潤率得以維持或暫時得以提高的條件。
這種擴張政策把整個有産者階層結合為金融資本的奴仆。
因此,保護關稅和擴張成為統治階級的共同要求。
但是,資本家階級對自由貿易政策的放棄,意味着這種政策毫無希望。
因為自由貿易不是無産階級的積極要求,它隻不過是無産階級對保護關稅政策的抗拒。
保護關稅意味着更迅速、更嚴格地卡特爾化,從而企業家組織的加強,民族對立的尖銳化,軍備的增加,稅收負擔的加重,生活費用的昂貴,國家權力的擴大,民主的削弱,以及推崇敵視工人的暴力活動的思想的擡頭。
一旦資産階級放棄了自由貿易,為自由貿易進行鬥争也就毫無希望了,因為無産階級要把自己的政策強加給統治者,僅僅自己的力量是太弱了。
但是,這絕不意味着無産階級現在要轉到和帝國主義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現代保護關稅政策中去。
這種政策對資本家階級具有必然性;因此,隻要資本家階級還進行着統治,這種政策就會存在。
對這一點的認識,并不能成為一種理由要無産階級現在放棄自己的政策,在自己敵人的政策面前投降,甚至還沉浸于剝削的普遍化和加強會對自己的階級狀況帶來所謂好處的幻想。
但這并不妨礙無産階級認識到,隻有帝國主義才使資本主義本身所意味着的那種革命一般化,從而也同時使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一般化。
但是,對金融資本的政策必然導緻戰争的發展從而必然導緻革命風暴的信念,并不能使無産階級放棄它對帝國主義和戰争政策的敵意。
同樣也不能因為資本的擴張政策歸根結底是無産階級的最終勝利的最強大的促進者,就支持這種政策。
相反地,這種勝利隻有從反對這種政策的不斷鬥争中才能産生,因為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