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圍繞勞動契約的鬥争

關燈
時期也力圖避免鬥争,因為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個不會再來的機會(至少在下一次繁榮到來之前不會再來)。

    單純從工會成績的觀點來看,罷工必須置于生産力開足馬力的時期。

    工會教育工作的困難任務之一,就是使會員信服這種策略。

    因為恰恰在這個時期,由于加班勞動和正常就業,工人的收入最高,因而舉行罷工的心理動因軟弱。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絕大多數罷工發生在鼎盛階段到來之前的繁榮期。

     然而,一旦企業家組織被确立起來,這個時間的選擇就不再僅僅是工會的權力,因為現在企業家組織能夠決定鬥争的時間。

    但是,對企業家組織來說,同盟歇業是一場在蕭條時期最适宜于進行的先發制人的戰争。

    因為在蕭條時期,由于生産過剩而使停業十分有利,由于勞動市場的充斥,工會組織因需要增加資助以及會員喪失而使财力受到削弱,所以工人的抵抗能力最低。

    這種延緩鬥争時間的可能性,僅僅意味着已經發生的巨大的力量推移,而這正是企業家組織起來的結果。

     然而,導緻企業家組織形成的同樣原因,又帶來工會的加強。

    現在,工會到處都成為不想完全無條件地聽任企業家擺布的工人的庇護所。

    企業家的鬥争手段也針對那些迄今仍未加入工會的工人。

    同盟歇業、特别是普遍的同盟歇業,也是迄今未組織起來的工人參加組織的強有力的動力,工會會員急劇增長,從而增強了工會的力量。

     企業家組織力圖通過反對工會的持續鬥争阻止這種發展。

    它們企圖在自己的工人中間進行人為的選擇,使未組織起來的工人留存下來。

    企業家聯合會的勞動介紹制度,有計劃地優待未組織起來的工人,排擠組織起來的工人,把其中最危險的分子通過黑名單而加以放逐。

    它組織&ldquo黃色&rdquo工會這一階級叛徒的培養所,試圖通過收買和給予特殊利益來分裂工人,保證自己得到破壞罷工的衛隊。

    它通過拒絕和工會領導人談判,以縮小這些人的道德影響。

    這種鬥争是徒勞的,因為歸根結底工人的階級利益同時也是他們的個人利益,工會組織已經成為工人的一般生存條件。

    但是,這種鬥争給工會運動的發展帶來困難,縮小了它的影響。

    在企業家組織出現以前的時期,個别企業家的抵抗力量,按企業的規模而有所不同。

    同樣,企業家組織的抵抗力量,也按它們的構成而有所不同。

    大産業的聯合會是最強的;這裡,大卡特爾産業的地位又尤其強大。

    它們首先不必擔心各成員的衰落或破産。

    它們盡可放心,沒有任何競争者能從它們的停産中撈到好處。

    最後,在壟斷得到保證、外國競争也由于保護關稅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場合,他們能夠重新補上罷工期間的損失。

    拖延的契約後來被履行,由于停産而引起的商品短缺,可以使價格提高,從而轉嫁罷工的損失。

     因此,這裡的抵抗最激烈,最容易進行反對工會的鬥争。

    這些産業在所有企業家組織的鬥争中成為領導者,在反對工人階級的鬥争中,表現為企業家共同利益的維護者。

    小資本家越是被迫向工會讓步,越是感到工人力量的威脅,同作為他們自己事業鬥士的最大的産業資本家休戚相關的意識也就越強。

     較弱的聯合會,雖然比以前的個别企業家處境更有利,但另方面也不得不對工會讓步,在這一點上并沒有什麼變化。

    對它們來說,聯合會消除了最大的危險。

    聯合會善于實行罷工條款以對企業有利,通過原料封鎖的武器(它以此使原料供應者成為它鬥争的援助者),阻止聯合會之外的人叛離。

    最後,通過阻止個别雇主締結特殊契約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競争條件的平等。

    這最好還是通過工資率協定和企業家組織之間關于勞動契約的共同協議來進行。

    這種工資率協定也符合工會的利益,因為它使所達到的成果立即在整個行業中一般化。

    不利之處是,它事先便确定了新協議的時間,從而奪去了工會的鬥争時間選擇的自由。

    但是,由于企業家聯合會本身的存在,時間的選擇已不再僅僅聽任工會确定,因此上述情況便以同樣的方式影響兩個組織。

    然而,工資率協定把偶然的因素帶進未來的鬥争之中。

    因此,在工資率協定的期限選擇上,一個強大的工會努力避免使利用繁榮時期成為不可能的那種情況。

     對企業家來說,自己組織的存在還有一個好處:他們能比較容易地把生産成本的提高轉嫁到别人身上。

    我們知道,對相關産業部門來說,罷工的結果直接意味着利潤率降低到平均水平以下。

    由必然發生的價格提高而造成的平均化,通過雇主聯合會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容易促成的,甚至在非卡特爾化産業中也能夠實行的共同行動,變得比較容易和加快了,因為價格提高和成本價格的變化是相應的。

    因此,正是小資本家的非卡特爾化的成品産業,傾向于締結工資率協定。

     這裡,締結産業同盟的趨勢也加強了。

    由于自己的技術所決定的分散化還不具有卡特爾化能力的産業,力圖通過對外來者關閉勞動市場以保證自己的壟斷。

    對外來者關閉勞動市場應由工會為他們來做。

    現在,聯合起來的企業家有一個由工會保護其免受外來者競争的卡特爾。

    這個卡特爾的超額利潤在企業家和工人之間分配,工人對卡特爾的存在有着利害關系。

     卡特爾化産業的情況就不同了。

    這裡,利潤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