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圍繞勞動契約的鬥争

關燈
:利潤率越高,一般說來,工會就越能卓有成效地開展活動,不管這種利潤率是一般地在繁榮時期産生的,還是在某一特殊部門由于壟斷地位、通過專利獲得超額利潤等等産生的。

    詳細考察這些條件已超出我們研究的範圍。

    不過,這裡還必須簡單談談兩個階級力量對比關系的一般變化。

     當然,企業家組織的出現,意味着資本和勞動之間力量對比關系的變化。

     企業家組織的發展,通常被看作是對工人組織的反動,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企業家組織的發展速度及其力量,基本上取決于産業結構的變化,取決于資本的積聚和壟斷。

     隻要是孤立的企業家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相對立,工會就擁有一系列辦法使企業家組織的發展擱淺。

     随着資本積聚的增長,企業家在圍繞勞動契約的鬥争中的力量增強了,被集中了的工人的組織能力也增強了。

    企業規模的差别,造成對工會的完全不同的抵抗力量。

    一個産業越分散,企業的平均規模越小,工會的力量一般說來就越強。

    在同一産業内部,中小企業的工會力量比大企業要強,原因很簡單:由于大企業的競争本來就面臨嚴重威脅的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更經受不起鬥争的損失。

    一般說來,工會鬥争促進中小企業向大企業發展,從而促進生産率提高、技術進步、生産成本降低以及相對剩餘價值的産生。

    因此,這種鬥争本身便為達到新的妥協創造了前提條件。

     隻要工會同個别企業家相對立,工會的處境就是有利的。

    它們能夠發揮集中起來的力量來對付孤立的企業家。

    工資鬥争被分為一系列的個别罷工。

    該企業家的工人,背後有工會全部财力的支持,這種财力由于有會費以及繼續勞動的會員在鬥争期間經常的額外資助而沒有被削弱。

    該企業家必定十分擔心,他的顧客被那些繼續開工的企業家奪走,他的銷路在罷工結束以後也會變小。

    他不得不下決心作出讓步,并且從這時起關心他所同意的條件在各個企業中普遍化,從而關心其他企業家也必須自願地或被迫地承認同樣的勞動條件。

    企業家的相互孤立,使工會能夠強迫他們一個個地相繼陷入有組織進行的個别鬥争之中,而不緻因這些罷工而使工會的力量損失過大。

    這些成果通過擴充會員和增加會費更加強了工會,工會在鬥争之後比以前更強大了。

    很顯然,企業家之間越不團結,他們彼此之間的競争越激烈,從而涉及的企業家越多以及每個個别的企業家的抵抗力越小,這種策略也就越容易被使用。

    所有這一切,就是中小企業占統治地位的行業中的情況。

    在這裡,工會的影響最大,力量最強。

    能夠做更精确計算的大企業,從一開始就對這種個别罷工進行了強烈得多的抵抗,因為大企業更強調堅持生産費用的盡可能的平等。

    在這裡,成效隻有作為一般的成效才是可能的。

    個别罷工在這裡遭到大得多的抵抗,這種抵抗必然更難克服,因為個别的大企業家的力量也較中小企業家的大得多,較少的企業家之間的諒解也能迅速得多地達成。

    工會的發展越強,它在企業家中間激起的抵抗也就越強。

    現在,工人的聯合同企業家集結起來的力量相對立。

    既然工會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最大,抵抗在這裡也就表現得最強烈。

    事實上,企業家階級的組織開始于手工業和小成品産業,在這裡,工會的力量最顯著,而在高漲年代達到了最迅速的發展。

    但是,雖然雇主聯合會的建立必定被視為對工會的反動,雖然首先出現在輕工業中,但它并不限于這個範圍。

    卡特爾化和托拉斯化把參加進來的資本家的利益,以更緊密得多的方式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同工人階級相對抗的統一體。

    消除競争并不像非卡特爾化的輕工業中那樣限于勞動市場,從而在高得多的程度上加強了企業家的團結。

    這種團結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以緻正是在企業家地位最堅固的那些部門裡,建立特别的組織就成為多餘的了。

    煤炭辛迪加使得雇主聯合會成為不必要的,鋼鐵托拉斯使雇主聯合會不可能存在。

    即使真的像官方常常宣稱的那樣,德國卡特爾不染指工人事務,但是企業家的統一行動在這裡從一開始就是既定的,正是他們力量的強大使得雇主聯合會的一些特殊職能(例如罷工期間的相互援助)成為多餘的,因為隻要按照各自的情況取得&ldquo友好的諒解&rdquo也就夠了。

    但是,即使在這裡,建立雇主聯合會的傾向也越來越顯著了。

     雇主聯合會的形成,首先使工會個别出擊更難奏效了,雖然不是不可能的。

    現在,個别企業家得到自己組織的支持;這個組織補償他的損失,保證罷工工人不能找到其他工作,同時努力解決企業家自身最迫切的問題。

    如果必要的話,它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它反過來成為進攻者,通過同盟歇業使鬥争一般化,以便削弱工會和迫使工會就範。

    在整個企業家反對工會的這種鬥争中,企業家組織常常是強者。

     雇主聯合會首先意味着一種根本的可能性,即推延鬥争的時間。

    隻要工人組織與孤立的企業家相對立,這種時間的選擇就取決于工人。

    但是,對鬥争的成果來說,時間是決定性的因素。

    在高漲時期,利潤率最高,獲得超額利潤的機會最佳。

    在這樣一個時期,停止勞動最令人感到痛心。

    為了不緻失去全部利潤,即使一個強大的企業家,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