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危機性質的變化。卡特爾和危機

關燈
資本主義生産的發展也帶來危機表現形式的某些變化,現在我們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這方面的研究。

    而這裡所能做的,僅僅是揭示發展的一般線索的嘗試;至于對每個個别國家危機變化的比較論證,則是曆史研究的任務。

     這裡隻是試圖從特殊中抽出一般。

    這一點現在更加困難了,因為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過程在國際間的縱橫交織越來越緊密;因此,當危機爆發時,一國的現象連同它的一切時間的、技術的與組織的發展階段的特殊性,都會反作用于他國的危機。

     例如,最近歐洲1907年的危機現象,就隻能從美國危機的反作用來理解。

    在歐洲早已不再能夠達到的貨币危機和銀行危機現象所表明的美國危機的特殊性質,導緻歐洲貨币市場上的一些特殊現象。

    如果沒有這種反作用,這些現象的一些細節和尖銳程度也許可以避免。

     另一方面,從一個國家(例如英國)的危機史中推論出危機變化的一般規律,同樣是不可能的。

    因為資本主義危機恰恰是一種世界市場的現象(危機時間越長,就越是如此);一國的危機由于該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殊性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形,把這些變形一般化必然誤入歧途。

     因此,如果想确定危機現象的變化,就必須能夠同時從理論上推導出這些變化,以便我們能夠确信,我們面對的不是與資本主義的一個階段相适應的因而整個說來也許是偶然的特殊現象,而是由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中産生的趨勢。

     資本主義是從商品生産還比較小的社會裡發展起來的。

    隻有資本主義的擴大,才使商品生産普遍化,才形成民族市場和不斷擴大的世界市場。

    随着市場的擴大,危機得以爆發的條件也發展起來了。

    隻要資本主義生産在自給自足的生産和拘束于手工業式的、為地區市場而進行的非資本主義商品生産的廣闊基礎上成長起來,危機便以自己的全部力量集中打擊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

    危機也觸及那些銷路差不多完全停滞的生産部門,因為必要的流通,即為進行社會物質變換所絕對必要的流通,是通過手工業生産滿足的,其他的需要是通過自給自足的生産滿足的。

    這裡,在以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的生産範圍内,危機可以帶來極大的破壞;如果造成危機的原因很強,足以使生産陷于癱瘓,那它就使一個時期的銷路完全中斷。

    正如我們還要看到的,在這一時期内,情況也确是如此。

     随着資本主義生産的發展,手工業生産和自給自足的生産被大量消滅。

    現在,危機觸及了這樣的生産,對它的節制受到滿足相對和絕對地增大的社會需要的必然性的制約。

    随着生産的發展,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繼續進行的而其繼續進行便會阻止生産和流通過程完全中斷的那一部分也增長了。

    這表現在服務于消費的産業部門受危機影響較弱;生活資料越是必需的,對其消費的波動越小,受危機影響也就越弱。

     危機現象也必然由于資本主義積聚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單個企業的抵抗能力随其自身規模的增長而增長。

    企業越小,就越可能随價格暴跌而完全破産。

    小企業家也許會喪失自己的全部銷路,價格暴跌和歇業使他的商品資本不能向貨币資本轉化。

    因為他不掌握準備資本,尤其在危機期間得不到信用,所以不能履行自己的支付義務。

    因此,危機造成小的資本主義企業的大量崩潰,信用失靈,大批破産,支付停止,銀行倒閉,從而導緻一片混亂。

    此外,技術的差别也很大。

    現代企業與古老的、部分地還是手工業的或屬于工場手工業時期的企業并存,後者在價格暴跌時完全無法生存。

    但是,它們的大量崩潰也把那些技術上有生命力的企業界一同拖進毀滅的深淵。

     現代大企業與危機的關系就不同了。

    它的生産如此之大,即使在危機期間,一部分也能繼續進行。

    美國鋼鐵托拉斯在危機期間被迫将它的生産壓縮一半,但它無需把自己的生産限制在最低限額以下。

    因此,随企業積聚的發展,它們能維持自己生産的規模也擴大了。

     因此,随着資本主義生産的發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進行的那部分生産的規模,也絕對地和相對地增長了。

    與之相随,在危機期間仍然不受影響的商品流通範圍也擴大了,以此為基礎的流通信用也增加了。

    因此,對信用的破壞,不一定像資本主義初期的危機中那樣徹底。

    但是,信用危機向銀行危機和貨币危機的發展,也由于下述情況而變得困難起來:一方面,信用組織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商業和産業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異。

     如果信用崩潰引起支付手段的突然短缺,那麼,信用危機便發展為貨币危機。

    但是,第一,在任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