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經濟周期過程中的信用關系

關燈
法滿足這一需求的狀況。

    信用壓力提高到極限。

    不僅利息上升到最高水平,而且根本不能取得信用,因為信用的動搖使所有支配現金的人都為了自己的支付而把現金儲備起來。

    取得支付手段隻有一個途徑,即把商品轉化為貨币。

    人人都想賣,但正因為如此而沒有人買。

    雖然價格暴跌,但商品仍然賣不出去。

    銷路停滞是絕對的,因此,流通信用消失;流通出現如此嚴重的縮減,而信用貨币的消失使流通手段的減少更甚。

    現金必然取代信用貨币,對支付手段的需求變成為對現金的狂熱需求。

     這種需求會産生何種結果,取決于具體情況。

    商品價格暴跌,極其嚴重地損害了産業資本家的支付能力,從而使他們償還銀行信用的能力受到懷疑。

    如果銀行把自己的資金以信用形式固定于無支付能力的産業資本家那裡,那麼,後者的破産便會引起銀行的破産;銀行以存款形式或在自己發行銀行券時以接受自己銀行券的形式所享有的信用,被突然地破壞殆盡。

    銀行出納處發生擠兌現象,存款被要求以現金歸還,而隻有最低限額的存款才未被貸出。

    存款喪失了,恐慌還會從這裡波及其他銀行,并迫使它們相繼停止現金支付。

    于是,銀行危機爆發。

    信用主義的崩潰,或像馬克思所說的向貨币主義的轉變,現在僅僅使現金成為唯一的支付手段。

    但是,現金量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與此同時,由于恐慌造成大量現金貯藏,情況就更為嚴重。

    其結果是現金貼水的出現,貨币的自身價值消失了(當然,即使在金本位制條件下也是如此,正像美國最近的危機重新表明的那樣),貨币的市價由社會必要流通價值來決定。

     在貨币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與作為借貸資本的職能之間,有一個很長的發展時期。

     金光閃閃的貨币是青年資本主義的狂熱的初戀。

    重商主義理論就是它的情書。

    這是一種強烈而巨大的激情,煥發着浪漫主義的全部光彩。

    為了赢得所渴望的情人,資本主義建立了一切英雄業績,發現新大陸,不斷發起戰争,建立現代國家以及出于浪漫主義的狂熱而摧毀一切浪漫主義的根基即中世紀。

    它年齡大了,也變得冷靜了。

    古典派理論告誡它鄙視浪漫主義的外觀,在自己故鄉即資本主義工廠建立穩固的家庭。

    它驚奇地回顧它青年時期那種充滿犧牲的,使它無視家庭幸福的愚蠢行為。

    李嘉圖向它指明它與金的代價昂貴的媚情所造成的損害。

    它同李嘉圖一起抱怨&ldquo金銀條塊價格高昂&rdquo(highpriceofbullion)的非生産性。

    現在,它在證券、銀行券和票據上,寫下對情人的謝絕信。

    當然,它試圖維護一定的要求;通貨學派要求質樸的證券,這種證券應按金光閃閃的前情人的習慣行事。

    它的年齡越大,它的欲望越精。

    它在青春年華時曾大享其樂,奢侈的和沖動的熱情已不再合它的口味。

    神秘的恐懼油然而生:隻有信仰才帶來甯靜。

    約翰·羅宣告了新的福音:嗜欲過度而厭膩的人輕視肉欲,遁入精神的避難所。

    它再次經曆極大的歡喜。

    這時,昔日的渴望突然振蕩了長期保持的禁欲。

    對僅僅通過信念求得滿足的信賴,突然消失了。

    它渴望得到确證:自己的力量是否還存在。

    信用瓦解,突然被遺棄的人絕望地返向自己最初的情人即黃金。

    由于危機發作的振蕩,它為了達到情人身邊,而不惜作出最大的犧牲。

    它曾自以為擺脫了情人魔力的支配,但這時卻感到最可怕的失望,由于危機的振蕩而驚魂不定,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受支配的地位。

    但是,這是具有醫療作用的危機。

    它逐漸理解了可怕情人的性情,但卻不能擺脫對她的思戀。

    當然,它不再放棄這種徒勞的努力,而是比任何時候都醋意更濃地試圖抓緊她,特别阻止她對外國遊客的危險的愛慕。

    但是,它的統治越鞏固,現在就越不能受黃金枷鎖的束縛。

    以前曾是如此苛求的情人卻學得謙遜起來,當新的失望使那些不能自拔的人尋求她的庇護時,她最終滿足于留作準備金的角色。

    即使她的要求提高,有時拒絕委身于它,但這不會持續很久,于是又恢複故态。

    黃金最終喪失了絕對統治&hellip&hellip。

     貨币危機并不表現為危機的絕對必然性,它也可以不發生。

    即使在危機期間,商品交易也确實在繼續進行,雖然有顯著的縮減。

    在這種範圍内,流通可以借助信用貨币繼續進行。

    當危機不是同時以同樣的力量襲擊所有生産部門時,情況尤其如此。

    毋甯說,銷路停滞恰恰隻是由于同銀行危機和貨币危機相并發才達到極點。

     但是,如果向流通提供必要的信用貨币,那麼,貨币危機便可避免。

    這可以通過信用仍未發生動搖的銀行在抵押條件下向産業資本家提供信用貨币來達到。

    事實上,當這種流通手段的擴大成為可能時,貨币危機也就可以避免。

    貨币危機始終僅僅發生在信用仍未發生動搖的銀行被阻止提供信用貨币的時候。

    1847年和1857年的英國的情況就是如此。

    一場正在開始的貨币危機由于停止執行銀行法而被消除了,該銀行法完全任意地将銀行券(即信用貨币)的發行限制在黃金準備量加1400萬英鎊之内。

    在美國,法律還以更加荒謬的形式阻止信用貨币的流通;當信用貨币流通最為迫切的時候,1907年的貨币危機以典型的方式完成了。

     如果考察一下國内市場上所發生的事件,那麼,很明顯:現金儲備的減少,不僅是因為它流向國内流通,而且還因為它流向外國。

    我們已經看到,為了結算國際收支差額,黃金執行世界貨币的職能。

    現在可以指出,在高漲處于鼎盛階段因而危機逼近的國家内,有國際收支惡化的趨勢。

    高漲時期的價格促進商品進口,推動它遠遠超出正常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國内市場的吸收能力仍顯得很大,因而出口活動不能按同樣程度增長;至少某些重要的出口商品,例如礦石、煤炭等等,甚至可能絕對地大大減少。

     此外,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進口自然産品、消費品、原料,而主要出口工業品。

    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投機對象。

    撇開所有其他因素不論,這一點已經使商業以及與此有關的市場混亂不清在這裡起極大的作用。

    因此,超量進口可能比超量出口程度更高和規模更大。

    貿易收支即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部分發生惡化,要求用大量的黃金進行清算。

     貨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