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危機的原因

關燈
一切采掘工業,輔助材料則特别重要。

    &hellip&hellip如果原料的價格上漲了,那麼,在扣除工資以後,它就不可能從商品的價值中得到完全補償。

    因此,劇烈的價格波動,會在再生産過程中引起中斷,巨大的沖突,甚至災難。

    特别是真正的農産品,即從有機自然界得到的原料,由于收成的變化不定等等,&mdash&mdash這裡我們還是完全撇開信用制度不說,&mdash&mdash會發生這種價值變動。

    &hellip&hellip第二個要素&mdash&mdash在這裡,我們僅僅為了完整起見才提到它,因為競争和信用制度還不屬于我們這裡考察的範圍&mdash&mdash是:按照事物的性質,植物性物質和動物性物質不能以像機器和其他固定資本、煤炭、礦石等等那樣的規模突然增加,因為前二者的成長和生産必須服從一定的有機界規律,要經過一段自然的時間間隔,而後面這些東西在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隻要有相應的自然條件,在最短時間内就能增長起來。

    因此,由固定資本即機器等等組成的不變資本部分的生産和增加,可能會并且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産中甚至不可避免地會比由有機原料組成的不變資本部分快得多,結果對有機原料的需求會比它的供給增長得快,因此,它的價格會提高。

    這種價格提高,實際上會導緻如下的結果:1.這種原料會從較遠的地區運來,因為提高的價格可以彌補較貴的運費;2.這種原料的生産會增加,不過按照事物的性質,也許要在一年以後,産量才能實際增加起來;3.以前沒有使用過的各種代用品會被利用起來,廢料會更經濟地利用。

    如果價格的提高開始非常明顯地影響生産的擴大和供給,這多半表明已經達到一個轉折點:由于原料和有原料作為要素加入的各種商品長期持續地漲價,需求下降了,因此對原料價格産生一種反作用。

    撇開這種反作用由于不同形式的資本的貶值所引起的動蕩不說,還會出現一些别的情況,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些情況。

     首先,從以上所說可以清楚地看到:資本主義生産越發達,因而,由機器等組成的不變資本部分突然增加和持續增加的手段越多,積累越快(特别是在繁榮時期),機器和其他固定資本的相對生産過剩也就越嚴重,植物性原料和動物性原料的相對生産不足也就越明顯,上面所說的原料價格上漲的現象以及随後産生的反作用也就越顯著。

    因此,由再生産過程的一個主要要素的這種劇烈的價格波動引起的激變,也就越頻繁。

    &rdquo &ldquo因此,在生産史上,我們越是接近現代,就會越是經常地發現,特别是在有決定意義的産業部門中,從有機自然界獲得的原料,是處在一種不斷重演的變動中:先是相對的昂貴,然後是由此引起的貶值。

    &rdquo 除了這些幹擾之外,還有由固定資本再生産的方式中産生的其他幹擾。

    我們已經看到,在簡單再生産中,被消耗掉的固定資本必須等于新投入的固定資本。

    實際上,這個條件絕不會嚴格地實現。

    因此,為了彌補這種狀況,一方面必須經常有剩餘的固定資本部分即商品儲備,另一方面必須有與商品儲備相應的準備貨币資本。

    一定的商品儲備和一定的貨币貯藏是再生産的條件,否則再生産就會在一定時點上陷于停頓。

    資本本身的彈性可以使這種小規模的彌補比較容易地進行,也可以通過加快生産速度或加班加點等來滿足某些迫切的需要。

    對一切生産能力的濫用,既減少了商品儲備,又減少了貨币儲備(相對地和絕對地),從而消除了在正常時期用以抵消幹擾的因素。

    在危機以前的階段内,準備貨币資本的減少是絕對的,這一方面是由于産業資本家對貨币資本的需求這時達到頂峰,另一方面是由于資本從而流通信用回流開始滞緩而造成對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币的需求迅速增加。

    現在,提取準備貨币資本已不能抵償對銷售的進一步幹擾,因此而導緻破産。

     生産和消費關系的變化,也可以對比例造成進一步的幹擾。

    在繁榮時期,價格從而利潤提高了。

    商品價格的提高必然超過工資的提高,否則利潤将不會增加。

    因此,在新産品中,企業家階級所得的份額比工人所得的份額增加得快。

    消費絕對地增加了,因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工人,他們的消費都擴大了。

    但是,積累增長則更快,因為正是這時對積累的刺激作用最強,即使隻延續一定時間,直至奢侈品消費增加。

    奢侈品消費有很大彈性,也比較容易适應強烈的積累沖動。

    于是,便發生了變化。

    利潤的比較大的部分用于積累,比較小的部分用于消費。

    而這就是說,消費不是與生産同步增長。

    這裡還應該指出的是,消費中那種保持不變的部分,歸于以固定薪水而不是直接靠生産來維持生計因而隻是受生産波動間接影響的收入階層。

     因此,繁榮期間的比例失調是由于價格構成上的幹擾而産生的。

    因為上面提到的所有因素都意味着市場價格同生産價格的背離,從而意味着在其規模和方向上都取決于價格構成的生産調節上的幹擾。

    這些幹擾最後必然導緻銷售停滞。

    這些幹擾的實現是由信用現象相伴随和中介的。

    我們現在就來分析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