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危機的原因
關燈
小
中
大
當我們考察在無政府主義生産中必須實現的比例關系的複雜性時,首先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誰承擔保持這些比例關系的責任?顯然,價格規律必須執行這種職能。
因為價格調節資本主義生産,價格的變化對生産的擴大或限制,以及對新的生産的建立等等,是決定性因素。
由此也産生了作為資本主義經濟唯一可能的調節者的客觀價值規律的必然性。
因此,對這些比例關系的幹擾,必須從對這種生産的特殊調節的幹擾,即對價格形成的幹擾(結果,價格不再是生産必要性的标志)方面來解釋。
因為這種幹擾是周期性的,所以對價格規律的幹擾也必然表現為周期性的幹擾。
資本家關心的不是他的産品價格的絕對水平,而是市場價格和成本價格之間的比例,或者說是利潤水平。
他把自己的資本投于哪些生産部門取決于利潤水平。
如果利潤明顯地下降,新投資就會完全停止。
在大規模固定資本投資的場合,尤其如此。
因為這樣投入的資本被長時間地固定下來,而固定資本的價格對利潤率的計算是決定性的因素。
我們知道,資本有機構成是變化的。
由于技術的原因,不變資本部分比可變資本部分增加得快。
此外,固定資本比流動資本增加得快。
但是,可變資本部分的相對減少引起利潤率的下降。
危機意味着銷路減少。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銷路減少是以新投資停止為前提的,後者是以利潤率下降為前提的。
這種利潤率的下降是由這種資本的新投資時發生的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決定的。
危機隻不過意味着出現利潤率的下降的時刻。
但是,在危機之前,存在一個價格和利潤水平高的繁榮時期。
資本主義世界的轉折是怎樣發生的呢?這種從狂熱的活動、優厚的利潤和提高的積累的極樂世界向銷路停滞、利潤消失和出現大量閑置資本的絕望境地的過渡是怎樣發生的呢? 每個産業周期都是從生産的擴大開始的。
生産擴大的原因按具體的曆史時期而有所變化。
但是一般說來,這些原因可以歸結為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産部門的建立,以及新技術的采用和人口增長所引起的需求的增加。
需求的增加首先使各個生産部門的價格和利潤提高。
因此,這些領域中的生産也擴大了,而這也意味着對提供給它們生産資料的那些領域的産品的需求增加了。
于是,新的固定資本投資和對舊的、技術上過時的設備的更新,以更大的規模進行。
這個過程普遍化了,每個産業都通過自己的擴大創造了對其他産業部門産品的需求。
各個生産領域相依為命,産業對産業成為最好的顧客。
可見,産業周期是從固定資本的更新和增加開始的。
固定資本的更新和增加是推動繁榮到來的主要動因。
而在繁榮時期,生産的擴大同時也伴随一切現有生産力的最大利用。
&ldquo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價值量和壽命,會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發展而增加,與此相适應,每個特殊的投資部門的産業和産業資本的壽命也會發展為持續多年的壽命,比如說平均為10年。
一方面,固定資本的發展使這種壽命延長,而另一方面,生産資料的不斷變革&mdash&mdash這種變革也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發展而不斷加快&mdash&mdash又使它縮短。
因此,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發展,生産資料的變換加快了,它們因無形損耗而遠在自己有形壽命終結之前就要不斷補償的必要性也增加了。
可以認為,大工業中最有決定意義的部門的這個生命周期現在平均為10年。
但是這裡的問題不在于确定的數字。
無論如何下面一點是很清楚的:這種由若幹互相聯系的周轉組成的包括若幹年的周期(資本被它的固定組成部分束縛在這種周期之内),為周期性的危機造成了物質基礎。
在周期性的危機中,營業要依次通過松弛、中等活躍、急劇上升和危機這幾個時期。
雖然資本投下的時期是極不相同和極不一緻的,但危機總是大規模新投資的起點。
因此,就整個社會考察,危機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個周轉期的新的物質基礎。
&rdquo 但是,在繁榮階段初期,除了前面所叙述的需求的增加之外,利潤率提高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首先,資本周轉時間的縮短與需求的增加同時出現,而且前者正是由後者所造成的。
勞動期間縮短了,因為實行技術改良可以更迅速地制成産品。
例如,在采礦業中,為促進真正的采掘而雇用的輔助工人被限制到最低限度;機器通過加快運轉,特别是通過延長勞動時間(清除空閑班次、加班加點和雇用新工人)而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等等。
此外,流通時間縮短了,銷路順暢,流通時間常常由于按訂貨加工而事實上等于零。
對一系列重要的産業部門來說,在相近的國内市場上的銷售比在遙遠的外國市場上的銷售增加,這又意味着流通時間的縮短。
所有這些又造成年利潤率的提高,因為生産資本從而生産剩餘價值的可變資本的周轉加快了。
周轉時間的縮短,同時還意味着産業資本家墊付的貨币資本同生産資本相比而相對減少。
首先,由于機器的運轉加速而造成的勞動期間縮短,一般說來,由于現存生産因素更密集地加以利用,在貨币資本的支出沒有增加或至少沒有相應增加的情況下,現有生産資本得到了更
因為價格調節資本主義生産,價格的變化對生産的擴大或限制,以及對新的生産的建立等等,是決定性因素。
由此也産生了作為資本主義經濟唯一可能的調節者的客觀價值規律的必然性。
因此,對這些比例關系的幹擾,必須從對這種生産的特殊調節的幹擾,即對價格形成的幹擾(結果,價格不再是生産必要性的标志)方面來解釋。
因為這種幹擾是周期性的,所以對價格規律的幹擾也必然表現為周期性的幹擾。
資本家關心的不是他的産品價格的絕對水平,而是市場價格和成本價格之間的比例,或者說是利潤水平。
他把自己的資本投于哪些生産部門取決于利潤水平。
如果利潤明顯地下降,新投資就會完全停止。
在大規模固定資本投資的場合,尤其如此。
因為這樣投入的資本被長時間地固定下來,而固定資本的價格對利潤率的計算是決定性的因素。
我們知道,資本有機構成是變化的。
由于技術的原因,不變資本部分比可變資本部分增加得快。
此外,固定資本比流動資本增加得快。
但是,可變資本部分的相對減少引起利潤率的下降。
危機意味着銷路減少。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銷路減少是以新投資停止為前提的,後者是以利潤率下降為前提的。
這種利潤率的下降是由這種資本的新投資時發生的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決定的。
危機隻不過意味着出現利潤率的下降的時刻。
但是,在危機之前,存在一個價格和利潤水平高的繁榮時期。
資本主義世界的轉折是怎樣發生的呢?這種從狂熱的活動、優厚的利潤和提高的積累的極樂世界向銷路停滞、利潤消失和出現大量閑置資本的絕望境地的過渡是怎樣發生的呢? 每個産業周期都是從生産的擴大開始的。
生産擴大的原因按具體的曆史時期而有所變化。
但是一般說來,這些原因可以歸結為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産部門的建立,以及新技術的采用和人口增長所引起的需求的增加。
需求的增加首先使各個生産部門的價格和利潤提高。
因此,這些領域中的生産也擴大了,而這也意味着對提供給它們生産資料的那些領域的産品的需求增加了。
于是,新的固定資本投資和對舊的、技術上過時的設備的更新,以更大的規模進行。
這個過程普遍化了,每個産業都通過自己的擴大創造了對其他産業部門産品的需求。
各個生産領域相依為命,産業對産業成為最好的顧客。
可見,産業周期是從固定資本的更新和增加開始的。
固定資本的更新和增加是推動繁榮到來的主要動因。
而在繁榮時期,生産的擴大同時也伴随一切現有生産力的最大利用。
&ldquo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價值量和壽命,會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發展而增加,與此相适應,每個特殊的投資部門的産業和産業資本的壽命也會發展為持續多年的壽命,比如說平均為10年。
一方面,固定資本的發展使這種壽命延長,而另一方面,生産資料的不斷變革&mdash&mdash這種變革也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發展而不斷加快&mdash&mdash又使它縮短。
因此,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發展,生産資料的變換加快了,它們因無形損耗而遠在自己有形壽命終結之前就要不斷補償的必要性也增加了。
可以認為,大工業中最有決定意義的部門的這個生命周期現在平均為10年。
但是這裡的問題不在于确定的數字。
無論如何下面一點是很清楚的:這種由若幹互相聯系的周轉組成的包括若幹年的周期(資本被它的固定組成部分束縛在這種周期之内),為周期性的危機造成了物質基礎。
在周期性的危機中,營業要依次通過松弛、中等活躍、急劇上升和危機這幾個時期。
雖然資本投下的時期是極不相同和極不一緻的,但危機總是大規模新投資的起點。
因此,就整個社會考察,危機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個周轉期的新的物質基礎。
&rdquo 但是,在繁榮階段初期,除了前面所叙述的需求的增加之外,利潤率提高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首先,資本周轉時間的縮短與需求的增加同時出現,而且前者正是由後者所造成的。
勞動期間縮短了,因為實行技術改良可以更迅速地制成産品。
例如,在采礦業中,為促進真正的采掘而雇用的輔助工人被限制到最低限度;機器通過加快運轉,特别是通過延長勞動時間(清除空閑班次、加班加點和雇用新工人)而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等等。
此外,流通時間縮短了,銷路順暢,流通時間常常由于按訂貨加工而事實上等于零。
對一系列重要的産業部門來說,在相近的國内市場上的銷售比在遙遠的外國市場上的銷售增加,這又意味着流通時間的縮短。
所有這些又造成年利潤率的提高,因為生産資本從而生産剩餘價值的可變資本的周轉加快了。
周轉時間的縮短,同時還意味着産業資本家墊付的貨币資本同生産資本相比而相對減少。
首先,由于機器的運轉加速而造成的勞動期間縮短,一般說來,由于現存生産因素更密集地加以利用,在貨币資本的支出沒有增加或至少沒有相應增加的情況下,現有生産資本得到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