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資本主義壟斷的價格決定。金融資本的曆史趨勢
關燈
小
中
大
但是,改良的技術可以形成更大的生産量,它們的銷售又要求降低價格,沒有價格的降低就不能實現消費的擴大。
情況可能是這樣,但又不一定是這樣。
出現下述情形也是有可能的:例如,鋼鐵托拉斯在一些企業裡應用這種改良的技術,于是,這些企業的生産足以滿足按現有價格的全部需要,而鋼鐵托拉斯為此關閉了其他一些企業。
價格将保持不變,生産成本将下降,利潤将提高。
生産沒有擴大,改良的技術把工人遊離出來,這些工人看不到就業的希望。
最大的工廠采用改良技術,從而擴大它們的生産;為了能在卡特爾内部做到這一點,最大的工廠從較小的工廠那裡購買自己的股份,然後關閉它們。
改良技術的使用,也造成了集中,但生産卻沒有任何擴大。
卡特爾化意味着異常的超額利潤。
我們已經看到,這些超額利潤怎樣被資本化,怎樣作為被積聚的資本量流入銀行。
但是同時,卡特爾化也意味着投資的緩慢化。
這在卡特爾化産業中,是因為卡特爾的最初措施是限制生産;在非卡特爾化的産業中,是因為利潤率的下降威脅了進一步投資。
因此,一方面用于積累的資本量迅速增大了,而另一方面投資的可能性卻減少了。
這個矛盾要求有解決的辦法;這種解決辦法在資本輸出中被找到。
資本輸出本身不是卡特爾化的結果,它是與資本主義發展不可分割的一種現象。
但是,卡特爾化突然加劇了這個矛盾,賦予資本輸出以緊迫的性質。
但是,這裡出現一個問題:卡特爾化的界限實際定在哪裡。
這個問題必須這樣來回答:不存在卡特爾化的絕對界限。
相反地,倒是存在着卡特爾化不斷蔓延的趨勢。
我們已經看到,獨立的産業日益陷入對卡特爾化産業的依賴,直到最終被它們所吞并。
于是,作為這個過程的結果,産生了總卡特爾。
整個資本主義生産将由一個主管機關自覺地進行調節,這個機關決定它的所有領域内的生産量。
于是,價格決定成為純粹名義上的,僅僅意味着總産品在卡特爾巨頭為一方和大量的所有其他社會成員為另一方之間進行分配。
那時,價格将不再是人們之間發生的物的關系的結果,而成為物在人們之間進行分配的單純的計算方式。
于是,貨币失去了作用,因為要完成的是實物的分配,而不是價值的分配,所以貨币會完全消失。
随生産無政府狀态的消失,物的外觀的消失,商品的價值對象性消失,從而貨币也消失,由卡特爾分配産品。
物質生産要素被再生産出來并用于新的生産。
在新産品中,一部分分配給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其他部分留歸卡特爾随意使用。
這是一個以對抗形式進行自覺調節的社會。
但是,這種對抗是分配的對抗。
分配本身被自覺地調節,從而使貨币的必然性消失。
這樣,在它的完成的形式上,金融資本脫離開它賴以産生的土壤。
貨币流通變得不必要了,貨币的不息流動達到了它的目的地,即被調節的社會。
流通的永動機找到了它的最終歸宿。
建立總卡特爾和形成中央銀行的趨勢正在合流;在它們的聯合中,生長出金融資本的巨大的集中力量。
在金融資本中,所有部分的資本形式都聯合成為一個總體。
金融資本表現為貨币資本,實際上具有貨币資本運動形式G&mdashG&prime,是帶來貨币的貨币,是資本運動的最一般、最不可理解的形式。
作為貨币資本,它以借貸資本和虛拟資本兩種形式提供給生産資本家支配。
這個過程的中介是銀行,銀行同時試圖把這個資本的越來越大的部分變成自有資本,從而賦予金融資本以銀行資本的形式。
這個銀行資本越來越變成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即産業資本的單純形式&mdash&mdash貨币形式。
同時,商業資本的獨立性越來越被消滅,銀行資本同生産資本的分離在金融資本中被揚棄。
在産業資本自身内部,各個領域的界限被以前分離的和獨立的生産部門的進一步聯合所沖破。
社會分工(即隻有通過交換活動才能作為整個社會有機體的部分聯系起來的各種生産領域的劃分)不斷減少,而另一方面,聯合的企業内部的技術分工則越來越發展。
這樣,資本的特殊性質在金融資本中消失了。
資本表現為君臨社會生活過程的統一力量,表現為直接從生産資料、自然資源、整個積累起來的過去勞動的所有制中産生的力量,表現為對作為由所有制關系中直接産生的結果的活勞動的支配權。
同時,積聚和集中在幾個最大的資本聯合體手中的财産,表明自己與沒有資本的群衆的直接對立。
因此,所有制關系的問題,獲得了它的最清楚、最無疑義和最尖銳的表現;而社會經濟的組織問題,也由于金融資本本身的發展而得到越來越好的解決。
情況可能是這樣,但又不一定是這樣。
出現下述情形也是有可能的:例如,鋼鐵托拉斯在一些企業裡應用這種改良的技術,于是,這些企業的生産足以滿足按現有價格的全部需要,而鋼鐵托拉斯為此關閉了其他一些企業。
價格将保持不變,生産成本将下降,利潤将提高。
生産沒有擴大,改良的技術把工人遊離出來,這些工人看不到就業的希望。
最大的工廠采用改良技術,從而擴大它們的生産;為了能在卡特爾内部做到這一點,最大的工廠從較小的工廠那裡購買自己的股份,然後關閉它們。
改良技術的使用,也造成了集中,但生産卻沒有任何擴大。
卡特爾化意味着異常的超額利潤。
我們已經看到,這些超額利潤怎樣被資本化,怎樣作為被積聚的資本量流入銀行。
但是同時,卡特爾化也意味着投資的緩慢化。
這在卡特爾化産業中,是因為卡特爾的最初措施是限制生産;在非卡特爾化的産業中,是因為利潤率的下降威脅了進一步投資。
因此,一方面用于積累的資本量迅速增大了,而另一方面投資的可能性卻減少了。
這個矛盾要求有解決的辦法;這種解決辦法在資本輸出中被找到。
資本輸出本身不是卡特爾化的結果,它是與資本主義發展不可分割的一種現象。
但是,卡特爾化突然加劇了這個矛盾,賦予資本輸出以緊迫的性質。
但是,這裡出現一個問題:卡特爾化的界限實際定在哪裡。
這個問題必須這樣來回答:不存在卡特爾化的絕對界限。
相反地,倒是存在着卡特爾化不斷蔓延的趨勢。
我們已經看到,獨立的産業日益陷入對卡特爾化産業的依賴,直到最終被它們所吞并。
于是,作為這個過程的結果,産生了總卡特爾。
整個資本主義生産将由一個主管機關自覺地進行調節,這個機關決定它的所有領域内的生産量。
于是,價格決定成為純粹名義上的,僅僅意味着總産品在卡特爾巨頭為一方和大量的所有其他社會成員為另一方之間進行分配。
那時,價格将不再是人們之間發生的物的關系的結果,而成為物在人們之間進行分配的單純的計算方式。
于是,貨币失去了作用,因為要完成的是實物的分配,而不是價值的分配,所以貨币會完全消失。
随生産無政府狀态的消失,物的外觀的消失,商品的價值對象性消失,從而貨币也消失,由卡特爾分配産品。
物質生産要素被再生産出來并用于新的生産。
在新産品中,一部分分配給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其他部分留歸卡特爾随意使用。
這是一個以對抗形式進行自覺調節的社會。
但是,這種對抗是分配的對抗。
分配本身被自覺地調節,從而使貨币的必然性消失。
這樣,在它的完成的形式上,金融資本脫離開它賴以産生的土壤。
貨币流通變得不必要了,貨币的不息流動達到了它的目的地,即被調節的社會。
流通的永動機找到了它的最終歸宿。
建立總卡特爾和形成中央銀行的趨勢正在合流;在它們的聯合中,生長出金融資本的巨大的集中力量。
在金融資本中,所有部分的資本形式都聯合成為一個總體。
金融資本表現為貨币資本,實際上具有貨币資本運動形式G&mdashG&prime,是帶來貨币的貨币,是資本運動的最一般、最不可理解的形式。
作為貨币資本,它以借貸資本和虛拟資本兩種形式提供給生産資本家支配。
這個過程的中介是銀行,銀行同時試圖把這個資本的越來越大的部分變成自有資本,從而賦予金融資本以銀行資本的形式。
這個銀行資本越來越變成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即産業資本的單純形式&mdash&mdash貨币形式。
同時,商業資本的獨立性越來越被消滅,銀行資本同生産資本的分離在金融資本中被揚棄。
在産業資本自身内部,各個領域的界限被以前分離的和獨立的生産部門的進一步聯合所沖破。
社會分工(即隻有通過交換活動才能作為整個社會有機體的部分聯系起來的各種生産領域的劃分)不斷減少,而另一方面,聯合的企業内部的技術分工則越來越發展。
這樣,資本的特殊性質在金融資本中消失了。
資本表現為君臨社會生活過程的統一力量,表現為直接從生産資料、自然資源、整個積累起來的過去勞動的所有制中産生的力量,表現為對作為由所有制關系中直接産生的結果的活勞動的支配權。
同時,積聚和集中在幾個最大的資本聯合體手中的财産,表明自己與沒有資本的群衆的直接對立。
因此,所有制關系的問題,獲得了它的最清楚、最無疑義和最尖銳的表現;而社會經濟的組織問題,也由于金融資本本身的發展而得到越來越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