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利潤率平均化的障礙及其克服

關燈
189710.12582.651.61676.843.29 我們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1890年以後,那些完全依靠購買煤炭和礦石的企業已經陷入何等境地。

    1890年以後,原料價格雖然大大下降,但原料費用和成品價格之間的差額下降更大,以緻原料使用者的狀況極大地惡化了。

    生鐵價格比原料價格更快和更大地下降的趨勢,如我們已經闡明的,導緻企業實行聯合制。

    &rdquo 這種利潤率的差别必須加以克服,也隻能通過采掘工業和加工工業的聯合即通過聯合制來加以克服。

     按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實行聯合制的動因也是不同的。

    在繁榮時期,這種動因來自加工工廠,加工工廠以此克服原料的高價甚或短缺。

    在蕭條時期,原料生産者為了避免原料以低于生産價格出售,而把加工工廠建入自己的企業之中。

    自己對原料進行加工,在成品上實現較高的利潤。

    概括來說,存在着這樣一種趨勢,即盈利較差的生産部門将盈利較多的生産部門并入自身之中。

     因此,可以根據聯合制形成的方式和方法,作如下的區分:向上的聯合制,例如軋鋼廠将高爐和煤礦并入自身;向下的聯合制,例如煤礦購進高爐和軋鋼廠;混合的聯合制,例如鋼廠将煤礦和軋鋼廠并入自身。

     因此,利潤率的差别引起了聯合制。

    對實行聯合制的工廠來說,利潤率的波動被消除了,而單獨的工廠卻由于其他工廠而減少了自己的利潤。

     聯合制的另一個優點來自商業利潤的節約。

    商業利潤可以消除,而産業利潤增加了與商業利潤相應的數額。

     積聚的發展使商業利潤的消除成為可能。

    商業把分散于各個資本主義企業中的職能集中起來并因此而能夠使其他産業資本家按照他們相應的數量來滿足他們的需要的職能,現在已不再是必要的了。

    一個織布業者甯可從紗線商那裡滿足具有不同質和量的各種規格的紗線,也不願同一大批紡紗業者締結交易。

    同樣,紡紗者也甯可把全部産品一次賣給一個商人,而不願賣給一大批織布業者。

    因此,流通時間和流通費用節省了,準備資本也減少了。

     在涉及生産同種商品(批量商品)的巨大集中的企業以及在一個企業的生産滿足另一個企業需要的場合,情況就不同了。

    這裡,商業變成多餘的了。

    商人及其利潤可以被消除,并且商人也實際因這些企業實行聯合制而被消除了。

    商業利潤的這種消除是聯合制的固有特點,它與同類企業的聯合不同,在那裡,當然不存在商業關系。

    然而,商業利潤隻不過是總利潤的一部分。

    因此,商業利潤的消失相應地提高了産業利潤。

    隻要聯合制工廠同單獨的工廠進行競争,提高了的利潤就會給聯合制工廠以競争上的優勢。

     如果兩個工廠的利潤率相同,而且等于平均利潤率,那麼,聯合制最初并不意味着有什麼優勢,因為總是隻能實現平均利潤率。

    但是,第一,聯合制使行情差異持平,從而為聯合制工廠提供了更為穩定的利潤率。

    第二,聯合制導緻商業的消除。

    第三,聯合制造成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從而與單純工廠相比獲得超額利潤。

    第四,在嚴重的蕭條時期,當原料價格降低與成品價格降低不同步時,聯合制加強了聯合制工廠對單純工廠競争中的地位。

     聯合制意味着對社會分工的限制,同時又給新的總企業内部的分工(也越來越包括管理勞動)以新的刺激。

    聯合制從一開始就伴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

    &ldquo最後,正如工場手工業部分地由不同手工業結合而成一樣,工場手工業又能發展為不同的工場手工業的結合。

    例如,英國的大玻璃工場自己制造土制坩埚,因為産品的優劣主要取決于坩埚的質量。

    在這裡,制造生産資料的工場手工業同制造産品的工場手工業聯合起來了。

    反過來,制造産品的工場手工業,也可以同那些又把它的産品當作原料的工場手工業,或者同那些把它的産品與自己的産品結成一體的工場手工業結合起來。

    例如,我們看到制造燧石玻璃的工場手工業同磨玻璃業和鑄鋼業(為各種玻璃制品鑲嵌金屬)結合在一起。

    在這種場合,不同的結合的工場手工業成了一個總工場手工業在空間上多少分離的部門,同時又是各有分工的、互不依賴的生産過程。

    結合的工場手工業雖有某些優點,但它不能在自己的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技術上的統一。

    這種統一隻有在工場手工業轉化為機器生産時才能産生。

    &rdquo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最近階段,聯合制的巨大進展歸因于由經濟原因特别是由卡特爾化所産生的強大推動力。

    而這同時又包括,由經濟原因産生的聯合制很快便為生産過程中的技術改良提供了機會。

    例如,可以想象,隻有高爐和加工的結合才能合理地利用高爐廢氣作為動力。

    這些技術的利益一經産生,就會在單純的經濟原因還不能造成聯合制的地方,反過來成為實現聯合制的一種動機。

     因此,我們所說的聯合制,是指一個為另一個提供原材料的資本主義企業的結合;我們還把由不同産業領域中利潤率的差别引起的這種結合,和同一産業部門的企業聯合區别開來。

    後者是以通過消除競争來提高該産業部門的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潤率為目的而形成的。

    在第一種情況下,企業聯合之前所屬的産業部門的利潤率不發生變化。

    利潤率的差别繼續存在,僅僅對聯合制企業消失了。

    在第二種情況下,可以期待利潤率在該産業部門中由于競争的減少而提高。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情況在兩個企業聯合的時候已經發生,不管是由于競争的消除隻對這兩個企業有效,還是由于聯合的企業大到足以在市場上占統治地位,并以此來擡高價格,從而也縮小競争對其他企業的影響。

    當然,也可能産生這種情況:聯合的企業首先利用它們的強大地位擊敗競争對手,在這一目的達到之後,利潤率的提高才出現。

     企業的聯合可以通過兩種形式發生。

    企業可以保持自己形式上的獨立性,而隻是通過協定來規定它們的共同行動。

    我們這時涉及的是利益共同體。

    而如果各企業融合為一個新的企業,這就叫做兼并。

     利益共同體和兼并既可以是局部的(這時自由競争在有關産業部門中繼續存在),也可以是壟斷的。

     盡可能地囊括所有企業、旨在通過盡可能完全地排除競争來提高價格從而提高利潤的利益共同體,就是卡特爾。

    因此,卡特爾是一種壟斷的利益共同體。

     通過同樣的手段來達到同樣目的的兼并,就是托拉斯。

    因此,托拉斯是一種壟斷的兼并。

     而且,利益共同體和兼并,既可以是同種的即包括同一生産部門的企業,也可以是聯合制式的即包括互相銜接的生産部門的企業。

    因此,我們說局部的、同種的或聯合制式的兼并和利益共同體,同種的或聯合制式的卡特爾和托拉斯。

    這裡應該注意,利益共同體現在往往不是通過正式的協定産生的,而是通過通常表現了資本主義依賴關系的個人聯合而産生的。

    兼并和利益共同體不僅在工業領域中是可能的,而且在商業、銀行中也同樣是可能的。

    所有這些結合發生在同一領域内,我們把它們稱作同質聯合。

    但是,例如一個商業企業同一家銀行結成的聯合,也可以建立起來。

    在銀行建立商品銷售部或在百貨公司開設儲蓄銀行時,情況也是這樣。

    同樣,工業企業也可以建立商業企業;例如,制鞋廠常常在大城市建立鞋店,直接向最終消費者銷售。

    這時,我們所說的就是異質聯合。

     這裡應當注意的是,正像自然界中的物種一樣,産業中的不同部門也不是某種固定不變的。

    一般所想象的聯合制,隻是由以前被分開的部門結合成一個綜合的産業部門。

    很容易設想,鋼鐵工業将形成為一個唯一的産業部門,這個部門也包括煤炭和鐵礦石的開采,正像包括鋼軌和鋼絲的制造一樣。

    因為每個鋼鐵廠都包括所有這些種類的生産,單一的工廠消失了。

    于是,在這樣的産業部門中,從利益共同體到托拉斯的所有削弱競争的方式都是可能的。

     無論是在利益共同體形式中還是在兼并形式中,局部聯合制都不限制競争,而僅僅加強了聯合制工廠對單獨工廠的競争力量。

    相反地,同種的聯合,在它是局部聯合時,總是導緻競争的削弱;在它是完全聯合時,總是導緻競争的消除。

    除了提供經濟上的好處之外,聯合制、兼并和托拉斯也提供與小企業相比大企業所固有的技術上的好處。

    這些好處按照企業和産業部門的性質而有所不同。

     僅僅這種技術上的好處本身就足以導緻聯合制和兼并,而利益共同體和卡特爾則隻能由純粹經濟上的好處而産生。

     産業企業的所有這些聯合,通常都是由把銀行同企業連結在一起的共同利益所促成的。

    例如,對一個煤礦有強大的利益關系的銀行,就會利用它對鐵廠的影響使之成為這個煤礦的顧客。

    這是聯合制的萌芽。

    或者銀行對兩個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