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商品交易所

關燈
務,但是我們已經知道,這種買賣并不是商業交易,而是投機交易。

     我們已經看到,期貨交易是使銀行資本首先通過提供信用(不論是抵押放款形式或是延期交割形式)參與商品交易的手段。

    但銀行也可以利用自己巨大的資本力量和對市場的洞察,相當有把握地參與真正的投機。

    銀行普遍地延及一系列期貨市場的聯系,除了使它對市場有更深刻的洞察外,首先給它提供了可靠的套利活動的機會,這種套利活動大規模進行時帶來巨額利潤。

    銀行支配的商品量越多,對供給量的影響越大,它就越能可靠地進行這種投機交易。

    于是,便産生了日益取得對在期貨市場進行交易的商品的支配權的努力。

    銀行力圖排擠其他商人,直接從生産者那裡獲得商品。

    銀行可以以代理的方式轉賣(它在與商人的競争中,可以對這種出賣要求比商人小得多的利潤,因為它還能獲取投機盈利和能以更大的規模開展信用業務),或者為自己的利益購買商品。

    這裡,銀行利用它通過自己同産業的其他業務、關系所具有的影響,以代替商人同産業資本家打交道。

    一旦銀行占有銷路,銀行同産業的相互關系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了。

    銀行不僅作為投機家關心商品價格的形成,而且也希望有符合它與之有各種信用關系的企業的利益的較高價格。

    因為它對盡可能多地支配商品有利益,所以它也同時試圖與盡可能多的企業建立聯系,從而與整個産業部門發生利益關系。

    它的利益在于,盡可能地保護這一産業部門,防止蕭條。

    它利用自己的影響加速卡特爾化。

    卡特爾化雖使銀行在國内市場上(不是世界市場上)的投機活動成為多餘的,但銀行通過參與分享各種不同形式的卡特爾利潤而對此獲得巨大補償。

    當由于曆史原因而未能形成強大的和有效率的批發貿易(不論是一般的或是在該生産部門中的)時,這種發展尤其得到實現。

    例如,在奧地利,銀行通過商業途徑跻身于制糖業;也跻身于石油工業,雖然成績不大。

    銀行成了那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的企業緻力于卡特爾化的承擔者。

    因此,在這裡,期貨交易促進了作為一般趨勢的發展,以便最後再揚棄期貨交易本身。

     壟斷同盟徹底消滅了商品交易所。

    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這種同盟确定長期價格,從而使利用價格波動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ldquo時間的分配&rdquo是直截了當地進行的。

    這最多會使埃倫貝格教授先生感到驚奇。

    德國煤炭辛迪加和鋼鐵企業同盟,使埃森和杜塞爾多夫的交易所标價成為純粹名義上的。

    &ldquo因此,埃森的煤炭交易所隻不過是一隻裝着煤炭标價的提包,這個提包每次被從煤炭辛迪加的辦公樓帶到埃森的交易所大廳;而整個所謂杜塞爾多夫的商品交易所隻不過是一封信,這封信是一個産業資本家按照慣例送給杜塞爾多夫交易所負責人的。

    &rdquo 這也适用于酒精的期貨交易。

    &ldquo這裡可以完全正确地指出:交易的一部分由于中央機構(為酒精銷售)而失去意義。

    中間交易的一部分在辛迪加中沒有存在的餘地。

    這是主要從事期貨交易的一部分。

    代理交易者即經紀人,一切同生産者沒有直接聯系的商人,由于辛迪加的産生而自然成為多餘的,從而被排擠掉。

    &rdquo實際商人被酒精辛迪加變為拿固定傭金(30到40芬尼)的代理人,他們的數量似乎保持相當的穩定性(1906年為202),占推銷産量的40%。

     就商品交易所的盈利來自商業利潤這一點來說,在排除交易所的情況下,它們歸于生産者。

    對由生産時間(即&ldquo生産季節的長度&rdquo)和消費時間的不同産生的那些盈利來說,情況也是這樣。

    例如,夏天的酒精價格比冬天的高。

    生産季節結束時,産品便轉移到商業手中。

    夏天價格之所以高,是因為必須計算貯藏費用、利息損失等等。

    但是,在生産季節結束時,釀造業者必須盡可能早地把酒精賣出。

    這時,供給便蜂擁而來。

    相反地,夏天不進行生産。

    這時,供給不可能再增加,商人有足夠的資本力量在不利的時候不廉價處理商品。

    這裡,商人(銀行資本在這裡也通過延期交割和抵押放款而提供商人支配)的資本力量和那些常常是小生産者的資本力量的不同,也在價格決定中起某種作用,當然這裡所指的,不是消費必須支付的價格,而是商人支付給生産者的價格。

    生産者卡特爾也使這種關系發生不利于商人而有利于生産者的變化。

    酒精銷售中的經營負責人施特恩先生作了确切的表述,他說:&ldquo辛迪加使釀造季節結束以後的價格提高,有利于釀造業者,而自由市場則使之有利于投機者&rdquo。

     正是在農業生産領域中,卡特爾化(農業生産&ldquo合作社&rdquo常常隻不過是卡特爾的萌芽或小型的卡特爾)有巨大的好處。

    因為恰恰對農業生産來說,資本主義的價格調節是最不适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政府狀态恰恰同農業生産的自然技術條件不相容,正如資本主義一般不能實現合理化農業的理想一樣,這一點同工業中的情況正相反。

    但是,資本主義的價格調節同農業生産的自然技術條件的矛盾,由于不斷使價格發生變化的期貨市場的存在而尖銳化了。

    因此,期貨交易連同它的常常是戲劇性的、由投機引起的或至少是過度的價格方向的變化,被指責為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一般的罪過。

    所以,如果對此進行蠱惑性的利用,就可以很容易地在農業生産者中間煽起反對期貨交易的激烈運動。

     卡特爾能在多大程度上限制無政府狀态,它也就在多大程度上恰恰對農業領域産生特别有利的影響。

    農業的特點在于,各年的生産量按自然條件變化很大。

    而這種生産量直接影響價格。

    生産量過剩會大大壓低價格,增加當年的消費。

    由于價格被壓低,下一年的生産便受到限制。

    如果此外再出現歉收,那就會造成匮乏,價格迅速提高,消費被大大抑制。

    對這種現象,分散的生産簡直無能為力。

    但是,卡特爾對價格形成卻有大得多的影響,因為它可以作及時的儲備以及通過生産的分配預防過于急劇的波動。

    當然,資本主義的卡特爾也利用這種力量,通過對生産的相應限制,達到持續的最高價格。

    但是,對于農業生産來說,它創建了較為穩定的狀态。

     正是上面提到的經營負責人施特恩這樣說:&ldquo辛迪加即使不能無限量地保存過剩商品,但卻可以極大量地保存過剩商品。

    一旦過剩商品太多,自由市場便立即使價格猛跌,直至産品降到遠遠低于生産費用為止。

    辛迪加可以把國外價格和國内價格分開。

    當出現過剩和需要輸出時,自由市場的全部産品的價格狀況便取決于輸出收入。

    這裡舉一個例子:1893和1894年間,曾出現2000萬立升酒精的過剩。

    這絕不是威脅性的過剩,但卻把年平均價格壓到31馬克。

    如果辛迪加這一年多輸出1000萬立升,如果這1000萬立升中每100立升價格損失5到8馬克,其價格損失總額等于50萬到80萬馬克,那麼,這就使釀造業大大減少跌價。

    因為如果假定全部産品的價格都提高5馬克,那麼,以50萬到80萬馬克的損失便将約3億立升的全部産品在價值上提高1500萬馬克。

     交易所并不使基本存貨增加。

    産品的意外增加很快為産品的減少所抵消。

    生産季節結束時(每年的9月30日)所有的存貨,在酒精自由市場存在時期,通常為約3000萬立升。

    這種存貨有許多次停留在這一數額之下,而一度最低降到900萬立升。

    但是,隻有一次,在1893&mdash1894年間,這一數字有很大提高,達到1500萬立升。

    這些在1000萬上下的數字隻是産品的3%&mdash5%,但這3%&mdash5%就足以把價格壓到極限。

    甚至很小的存貨也使投機家神經緊張起來。

    當他相信豐收在即的時候,便把存貨抛出。

    交易所的這種表面的平衡,從根本上來說,不過是恐懼和神經緊張罷了。

    &rdquo他接着說明了他不喜歡交易所所作的平衡的原因:&ldquo這種平衡是交易所通過低廉的價格達到的。

    &rdquo但是,他的雇主即卡特爾化的釀造者和酒精制造業者,卻隻需要高價上的平衡。

     一些期貨交易的辯護者也斷言,它是更準确的價格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