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證券交易所

關燈
使用價值轉移的手段。

    因為生産的決定性動機還是使用價值,是滿足需要。

    此外,在資本主義商品流通中,使用價值的流通意味着在生産中産生的和形成經濟活動動力的利潤的實現。

    在資本主義社會内部,勞動力商品向資本家轉移,同時意味着資本主義财産通過剩餘價值的生産而增加。

    但是,在證券的流通中,問題則在于财産轉移,在于沒有同時的使用價值轉移的單純所有權證書的流通。

    這裡,财産運動是在沒有同時的使用價值運動的條件下進行的。

    這裡,資本主義的财産失去了同使用價值的任何直接的聯系。

    這種财産本身流通的市場就是交易所。

     動員本身,虛拟資本的創造本身,已經是資本主義财産在生産過程之外産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以前資本主義财産從根本上講是由于利潤的積累而産生的,那麼,現在虛拟資本的創造卻提供了創業利潤的可能性。

    因此,利潤大部分歸于積聚了的貨币權力之手,而隻有這種權力才能賦予産業資本以虛拟資本的形式。

    但是,這種利潤并不像股東的股息那樣,作為每年的和分散的收入流歸于它,而是資本化為創業利潤,資本化為無論相對地或絕對地來看都能立即以貨币形式執行新資本職能的巨大數額。

    于是,每一個新的企業從一開始就向它的創建者支付一份貢賦,而創建者卻沒有為此做出任何事情,也無需與企業打什麼交道。

    這是一個在大的貨币權力手中重新積聚巨額貨币的過程。

     獨立于産業中的積聚過程的财産積聚過程,也在交易所發生了。

    大資本家占有關于股份公司事務的知識,通過經營成果的狀況,從而能夠預知市價發展的方向。

    他們的巨大的資本力量,也使他們能夠通過相應的買賣,影響市價狀況本身,并由此而取得相應的盈利。

    此外,他們的資本力量也使他們能夠進行博得如此贊許的幹預,即在危機或恐慌時買進證券,而一當正常情況恢複,又能把它們賣出盈利。

    總之,他們熟悉内情,正像精明的銀行家賽米爾·葛尼向上院委員會所擔保的那樣,&ldquo營業上的一切波動對熟悉内情的人都是有利的。

    &rdquo 交易所的職能是:對個人資本家來說,通過産業資本向虛拟資本的轉化,賦予産業資本以貨币資本的性質。

    對交易所的這種職能來說市場的大小是根本性的,因為貨币資本的性質取決于股票和債券能夠随時實際地和沒有較大市價損失地出賣。

    由此産生了把一切交易盡可能大地集中于一個唯一的市場上的趨勢。

    于是,銀行交易和交易所的交易越來越集中于經濟生活的中心即首都,而各省的交易所卻越來越失去意義。

    在德國,柏林的交易所遠遠超過所有其他的交易所。

    除了柏林之外,隻有漢堡和法蘭克福的交易所還可以考慮,但它們的意義也在減退。

     按照小資産階級的理論,股票應意味着&ldquo資本的民主化&rdquo,而小資産階級的實踐(還有些合理性)卻力圖使股票的占有限于資本家。

    大資本家實踐的代表們很贊同這種警告,即這種惬意的意識:某種程度上利用,但不過分利用。

    精通此道的阿恩豪爾德認為:&ldquo需靠固定利息過活的人,不能購買股票。

    股票的搖擺不定的收益(後面還要說明),對需靠自己的利息過活的人來說,隻是喪失資本的一個源泉,因為高額股息大都促使他提高自己的預算;他不利用高的市價出賣,而通常隻是在股息小和市價低使他感到恐懼時(他總是感到恐懼,因為他不了解交易的真實情況,因此不得不相信市價和交易所的&ldquo判斷&rdquo)才出賣,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不得不出賣。

     三、交易所的交易 交易所的交易是買賣交易。

    這種買賣交易同其他買賣交易的本質區别,是進行交易的商品,不是進行交易的方式。

    經濟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不是交易的技術,而是交易的内容。

    這種技術細節的描述,與其說屬于理論論著,不如說屬于從事實際工作的商人的手冊。

    隻是就處理交易的方式使由交易的内容産生的一定結果更容易達到的意義上來說,它也一般地具有重要性和使人感興趣。

     處理交易所交易的特種規定(交易所的慣例)所追求的目标,首先是廣泛地利用信用、限制風險和最大限度地加速交易的可能性。

     由于進行交易的&ldquo商品&rdquo的性質,信用已經有了最廣泛地加以利用的可能。

    這些商品從一開始就是貨币憑證,或者像票據等等是直接的,或者像資本主義的利潤憑證是間接的。

    作為這樣的貨币憑證,交易所價值彼此相同,可以互換,隻有量的區别。

    交易所證券的所謂質的區别,例如固定利息證券和股票之間的區别,以及證券的安全性的區别,也由于交易所的交易而不斷轉化為量的區别,也隻能表現為估價的區别。

    隻是這裡,價格的區别,不像在同種商品具有不同質量情況下那樣首先由生産費用的區别來說明,而僅僅是供求關系的不同造成的。

    例如,如果砂糖股票和鐵路股票提供相等的收益,那麼,鐵路股票市價可能高些,因為更多的人願意購買在他們看來其收益可能更穩定可靠的鐵路股票。

    收益安全性的質的區别,在量上表現為市價的區别。

    交易所價值的這種可互換性,現在有可能使買賣交易通過相互抵消大部分得到解決,隻有很小的一部分需要通過支付差額來結清。

    因此,信用的提供便同時與交易的締結聯系起來了,貨币隻執行計算貨币的職能,這時隻有很小的數額需要現金支付。

    但是,為了能把這種支付壓縮到最小限度,便出現了為抵消買賣交易中所産生的債權的特種機構。

    但是,為此必須把交易所交易締結時的價格公之于衆;因此,市價的确定是公開的。

    同時,由于這種公開的市價确定,交易所作為随時可以按衆所周知的價格進行這種交易所價值交易的市場的職能才得以執行。

    因為随時可以實現的價格被确定,所以信用提供的另一種形式,即本來意義上的貸款,與支付相抵的較早形式相反,大大地容易了。

    因為信用提供者準确地知道他放款的抵押物的價格。

    投機家把他用借來的貨币支付的證券抵押給貨币提供者。

    于是,同時也就産生了對帶來利息的貨币資本加以利用的一種新的和安全可靠的方式,即交易所證券的抵押貸款。

    信用的提供使投機家有可能利用已經是很小的價格波動,因為這樣一來,他就能夠遠遠超過自己财産而擴大自己的業務,從而通過自己的交易量使哪怕是細微的價格波動成為有利可圖。

    相反地,又由于信用使投機能夠擴大自己的交易和随時利用市場狀況,投機便造成了價格波動的減小,因為投機業務總是由相反的業務相伴随的。

    信用的利用同時也提高了大投機家的優勢。

    由于比财産更迅速得多地增長的信用的利用,大投機家的财産的威力增加了許多倍。

     交易所交易的另一個特性,是它締約的迅速性,這種迅速性決定了交易締約的某種簡便性。

    這種迅速性基本上是由能夠利用細微的和短期的價格波動的投機的需要中産生的。

    在供求關系迅速變換和市價變動急劇的條件下,這種盡可能加速交易的締約,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為對投機家來說,每一個新的轉變都意味着一種新的增殖的可能性,意味着新的市價盈利。

    因此,任何耗費時間的手續都被斷然拒絕,因為&ldquo時間就是金錢&rdquo這句話,在這裡實際上對許多人都是适用的。

    厭惡任何法律上的期限規定,厭惡總是同喪失時間聯系在一起的任何法律上的幹涉,也是由此而産生的。

     信用的好處受到期貨交易的最佳利用。

    期貨交易把一切交易移到同一時刻進行。

    因為這些交易首先是由投機進行的,所以買賣交易互相對立,它們絕大部分彼此相抵。

    隻是為結清差額(即使是這些支付,也大部分通過信用貨币或銀行賬簿上的轉賬進行)或為清償單方面的買和賣(但它們相對于大量的互相抵消的交易是很小的),貨币才是必要的。

    即使在這裡,信用也發揮了它的擴大市場的作用。

    期貨交易能夠大大地擴展自己的業務。

    進行期貨交易的證券,随時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市場。

    因此,除了市場的災變式的震蕩期以外,随時可以通過買賣結束它的投機,實現它的盈利或限制它的損失。

    此外,因為在期貨投機中重要的不是占有證券而是謀取差額利潤,因為證券随時可以出賣,所以交易額不受證券價格的限制,而隻受可以由投機中産生的差額量的限制。

    同時,實際存在的和在市場上出現的證券,隻是在投機交易(買和賣)不能彼此相抵的限度内,才是必要的。

    因此,所締結的交易額也同實際存在的證券的價格總額的大小無關,前者能超過後者許多倍。

    同時,締約條件的典型性質,最充分地考慮了進行交易的迅速性。

     期貨市場上簡單化的進一步發展,互相抵消的可能性的增加,減少了為進行投機所必要的資本。

    因此,便擴大了能夠參與投機的人的範圍,擴大了各項交易的規模。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相比而擴大了。

    但是,與此同時,它為維持和繼續進行投機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