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産業資本流通中的貨币

關燈
000馬克中,每周減少500馬克的那一部分便常常被閑置起來了。

    這樣的情況同樣是可能的:生産資料的一部分,例如煤,也不是一開始就買進整個生産期間所使用的數量,而隻是在生産期内逐步買進必要的部分(相反也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市場狀況或供貨習慣強制買進比一個生産期間所需更多的生産資料。

    于是,便産生了把更多貨币資本轉變為商品資本的必要性)。

     因此,由于貨币在過程中不是立即轉變為勞動力和生産資料,即使撇開追加的資本Ⅱ不論,也會産生閑置的貨币資本。

    貨币的一部分完成G&mdashW行為,而另一部分則固守貨币狀态,以便在一個由過程本身的條件所決定的時間内,服務于同時或依次進行的G&mdashW行為。

    它們隻是暫時地脫離流通,為的是在一定時間上發揮作用,執行自己的職能。

    所以,這種貯藏是貨币執行它的貨币資本職能的一種狀态。

    之所以作為貨币資本,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暫時休閑的貨币本身是貨币資本G(它的價值等于循環由以出發的生産資本價值)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一切從流通退出的貨币,都是處在貯藏貨币的形式中。

    &ldquo因此,貨币的貯藏形式在這裡成了貨币資本的職能,正如在G&mdashW中貨币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成為貨币資本的職能一樣,這是因為資本價值在這裡是以貨币形式存在,貨币狀态在這裡是由循環的聯系所規定的、産業資本在它的一個階段上所采取的狀态。

    但在這裡,同時再一次證明了,貨币資本在産業資本的循環中,除執行貨币職能外,不執行其他任何職能,并且這種貨币職能隻是由于它和這種循環的其他階段的聯系,才同時具有資本職能的意義。

    &rdquo 貨币資本閑置的第三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來自資本由增殖過程中回流的方式,而且這裡又可以列舉産生閑置的貨币資本的兩個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從其周轉的角度來看,産業資本分為兩個部分。

    這種資本的一部分在每個個别的周轉期間被完全消費掉,它的價值轉移到産品上。

    例如,在一個紡紗廠中,每月生産1萬磅棉紗,月底被出賣。

    在這個月期間,棉花、潤滑油、照明瓦斯、煤和勞動力的相應價值被消費掉,它們的價值在産品出賣時補償給資本家。

    在一個周轉期間被補償的這部分資本是流動資本。

    另一方面,為生産所必需的建築物、機器等等,即使在這一周轉期結束之後,則還繼續在生産過程中發揮作用。

    因此,在它們的價值中,隻等于一個周轉期間内平均損耗的一部分被轉移了。

    假定它們的價值是10萬馬克,它們發揮作用的長度平均為100個月,那麼,通過出賣棉紗來補償建築物和機器,就會每月平均流回1000馬克。

    在一系列周轉期間執行職能的那部分資本,形成固定資本。

     因此,貨币作為其固定資本的補償,不斷地從流通中流向紡紗廠所有者。

    他必須以貨币形式掌握它們,直到100個月之後達到用來購買機器等等所必要的10萬馬克為止。

    因此,這裡還是形成了貨币貯藏。

    它本身是&ldquo資本主義再生産過程的一個要素,是在固定資本的壽命還沒有完結,從而還沒有把它的全部價值轉移到所生産的商品中去,還不必用實物進行補償之前,固定資本價值或它的個别要素的價值在貨币形式上的再生産和貯存。

    &rdquo 同時我們看到,一部分資本家不斷地把貨币從流通中抽走,作為損耗了的固定資本價值的補償。

    這裡,貨币形式是根本的。

    固定資本價值隻能以貨币來補償。

    因為固定資本本身繼續在生産過程中執行職能,因而不需要以實物來補償。

    因此,固定資本再生産的一定方式,使貨币成為必要的。

    這裡,隻有通過一般貨币,才有可能使固定資本的價值流通同它在生産過程中繼續執行技術職能相分離和獨立化。

     因此,固定資本回流的方式造成貨币資本的周期性的貯藏,從而也造成周期性的閑置。

     作為貨币資本遊離的最終原因,我們還必須考察資本主義積累的方式。

    如要剩餘價值執行資本的職能,不論将它用于擴大舊的企業或是建立新的企業,都必須達到一定的量。

    這個量的規模依賴于企業既定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

    但是,随着每次循環的結束,都有一部分剩餘價值被實現,而且首先以貨币形式被實現。

    通常,在被實現的剩餘價值總額達到足以轉變為生産資本的規模之前,這樣的循環必須進行許多次。

    因此,各個資本家經常不斷地貯藏他們已經實現的剩餘價值的一定貨币額,直到最後這些貨币額達到足以進行生産性使用為止。

    我們這裡涉及的是閑置的貨币資本,它由增殖過程中産生,在能夠達到生産性使用之前,必須在一段時間内以貨币形式貯藏起來。

     在簡單商品流通内部貯藏就可以發生,但需在W&mdashG&mdashW過程中不進行第二部分G&mdashW,即是說,商品賣者不再購買,而是把貨币貯藏起來。

    但是,這樣的情況表現為完全偶然的和任意的。

    而在資本流通中,這樣的貯藏便具有由過程本身的性質所産生的必然性。

    同簡單商品流通的區别還在于,不是凝固為貯藏狀态的單純流通手段被遊離,而是貨币資本,即過去曾是增殖過程的一個階段而現在必然力求重新達到增殖過程、重新成為貨币資本的貨币被遊離,因此,它便對貨币市場施加壓力。

     于是,資本流通機制本身便産生了這樣的必然性:貨币資本在或大或小的規模上以及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内閑置起來。

    但是,這就意味着,它在這一時間内不能産生利潤,從資本家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死罪。

    而資本犯下這種罪惡的大小,也像大多數罪惡一樣,依賴于我們現在必須加以考察的客觀因素。

     閑置資本量的變化及其原因 我們已經知道,在資本流通時間内,為使生産過程繼續不斷地進行,需要有周期性閑置的追加貨币資本。

    如果在我們頭一個例子中,流通時間現在從3周縮短到2周,那麼,1000馬克就成為多餘的了,會以貨币資本的形式沉澱下來。

    它作為被沉澱下來的貨币資本進入貨币市場,成為這裡執行職能的資本的追加部分。

    這多餘的1000馬克,以前隻有一部分,即用于支付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