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産業資本流通中的貨币

關燈
币占有者和企業家中産生的信用。

    如果貨币由貨币資本家或借貸資本家貸給企業家,那麼,這不過是貨币的轉移。

    預付貨币量還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

    但是,在我們現在考察的情況下,這就可能發生了。

    生産資料的賣者把商品貸給企業家,為此獲得支付約定,例如票據。

    然後,在期滿之日,這個企業資本家也許能夠通過他所預付的資本由流通過程中回流過來而進行支付。

    就這種情況來說,他的貨币資本總額可以小于在其他情況下所必需的數額,信用擴大了他的資本的潛力。

     但是,信用的事實并沒有使下述情況發生變化:為了能夠購買商品,資本必須具有貨币形式。

    就支付互相抵消的意義上,信用隻是減少了一般為交換所必要的金屬貨币的量。

    但是,這種量并不是貨币在交易中所具有的資本性質通過某種方式來決定的,而僅僅是依從于由商品流通的性質中産生的規律。

    如果所有其他情況相同,必須預付的貨币量便決定于必須購買的商品的價格總額。

    因此,貨币資本預付的增加,隻不過意味着适用于生産資本的商品(Pm+A)的購買的增加,從而意味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量的增加。

     在這種增加中,兩種互相對立的傾向在起作用。

    随着繁榮時期積累的急劇增長,對一定商品的需求,從而商品的價格,也都增長了。

    價格總額的提高必然使貨币增加。

    另一方面,信用也同時增加了,因為這是一個景氣時期,此時貨币回流有規則地進行,資本增值過程顯得有保證,因而提供信用的意向和可能性也增長了。

    這裡,信用可以超越金屬貨币的基礎而急劇膨脹。

     這當然隻适用于G&mdashPm過程,而不适用于G&mdashA過程。

    相反地,随着可變資本的增加,用于購買和進入流通的追加貨币也以同樣的程度增加。

    很明顯,随着資本主義生産的發展,使用信用的範圍經常地絕對擴大,相對擴大則更大。

    因為,随着向更高的資本有機構成發展,G&mdashPm的交易比起G&mdashA經常增長,因而信用的範圍比起現金的範圍也經常擴大。

     一般來說,從循環過程的考察中還沒有産生出對信用作用的任何新規定。

    當我們考察周轉時間對貨币資本量的影響時,情況就變了。

    因為事實将會表明:在循環過程中,一定貨币量周期地被遊離出來。

    但是,因為閑置的貨币不能産生利潤,于是便産生出盡可能地阻止這種閑置的努力,這是一個隻有通過執行一種新的職能的信用才能解決的任務。

    現在,我們的研究必須轉向信用關系産生的這一新的原因上來。

     貨币資本的周期性遊離和閑置 &ldquo資本通過生産領域和流通領域兩階段的運動,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的。

    資本在生産領域停留的時間是它的生産時間,資本在流通領域停留的時間是它的流通時間。

    所以,資本完成它的循環的全部時間,等于生産時間和流通時間之和。

    &rdquo &ldquo資本的循環,不是當作孤立的行為,而是當作周期性的過程時,叫做資本的周轉。

    這種周轉的持續時間,由資本的生産時間和資本的流通時間之和決定。

    這個時間之和形成資本的周轉時間。

    &rdquo 因此,在我們的公式中,為完成G&mdashG1過程每一次所必要的時間,形成周轉時間。

    流通時間等于和W1&mdashG1的交易所必要的時間。

    而生産時間等于資本作為生産資本(P)依從增殖過程的時間。

     假定某資本的周轉的時間為9周,其中生産時間為6周,流通時間為3周,為進行生産,每周需要1000馬克資本。

    如果要使第6周末尾,即生産時間末尾,生産不緻中斷3周,那麼,資本家必須為流通持續的3周預付一筆新的資本3000馬克(第二資本)以使生産繼續進行。

    因為這個資本在這3周停留在流通領域,從生産過程來看,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一樣。

    因此,流通過程使追加資本成為必要。

    這一追加資本同總資本的比例,就好像流通時間同全部周轉時間的比例一樣,在我們的例子中是3∶9,或追加資本等于整個資本的三分之一。

     因此,為了不緻使生産停頓3周,資本家必須掌握9000馬克而不是6000馬克。

    但是,這一追加的3000馬克,隻是在流通時間開始時即在第7周才執行職能的,因此,在前6周便處于閑置狀态。

    這3000馬克的遊離和閑置不斷地反複進行。

    在第一個勞動期間轉變為商品資本的6000馬克,在第9周末被出賣。

    現在,資本家手上便有了6000馬克。

    但是,第二個勞動期間從第7周已經開始了,現在已過去一半時間。

    在這一段時間,追加的3000馬克資本執行了職能。

    因此,到勞動期間結束時,隻需要3000馬克。

    最初6000馬克中的3000馬克又被遊離出來。

    這樣的過程總是反複進行。

     因此,為了保持生産過程的連續性,使它不緻因資本流通而遭到中斷,一筆追加資本就是必要的了;而且還得是貨币資本,因為它執行生産資料和勞動力的購買手段的職能。

    這一追加資本本身并不連續不斷地産生剩餘價值,即是說,并不一般地執行資本的職能,而是通過循環機制本身不斷地在一定時間内遊離出來,以便在其他時間内能夠發揮作用。

     &ldquo在考察社會總資本時,這個追加資本會不斷地有相當大的部分長期處于貨币資本的狀态。

    &rdquo&ldquo并且這個遊離資本正好和那個把流通期間超過勞動期間(或其倍數)的那段期間填補起來的資本部分相等。

    &rdquo &ldquo因此,為了把資本Ⅰ(6000馬克)的流通時間轉變為生産時間而必需的追加資本(3000馬克)的加入,不僅會增加預付資本的量和總資本必須預付的時間,而且特别會增加作為貨币儲備存在,因而處于貨币資本的狀态并且具有可能的貨币資本的形式的那一部分預付資本。

    &rdquo 僅僅這3000馬克,不一定是在一定時刻内閑置的貨币資本的總額。

    假定我們的資本家以這樣的方式使用首先為生産所需要的6000馬克:他用一半購買生産資料,另一半支付工資。

    但他每周都要向工人支付工資。

    于是,到第6周結束前,在為此所必需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