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貨币的必然性

關燈
人的生産共同體原則上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構成。

    第一,它可以自覺地加以調節。

    社會(它的範圍包括自給自足的家長制家庭,共産主義部落,社會主義社會)為自己創立一些機構,這些機構作為社會意識的代表規定生産的規模和方式,把所獲得的社會産品在成員之間進行分配。

    依據現有的自然和人工的生産條件決定制造新産品的方式、地點、數量和手段的,是家長或社會主義社會的地方的和全國的委員會。

    他們或者由現身經驗而熟知家庭的需要和資源,或者借助有組織的生産統計和消費統計的一切手段,把握社會的需要,從而以自覺的預見、按照他們自覺地代表和領導的共同體的需要,組織整個經濟生活。

    這樣組織起來的共同體的成員,在生産中自覺地作為一個生産共同體的部分彼此發生關系。

    他們的勞動安排和産品分配,服從于中央的監督。

    生産關系表現為直接的社會關系。

    就其涉及經濟生活而言的個人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由社會制度決定的、脫離開個人意志的社會關系。

    生産關系本身直接被理解為由全體自覺地确定的和所意欲的。

     缺乏這種自覺組織的社會,情況就不同了。

    它被分解為彼此獨立的個人,他們的生産不再表現為社會的事情,而是表現為他們的私事。

    于是,他們成為被分工的發展強制發生相互關系的私人所有者;使他們發生這種關系的活動,是他們的産品的交換。

    這裡,隻有通過這種活動,才能在被私有制和分工分為各個原子的社會中産生聯系。

    但是,交換隻是作為社會聯系的中介,才形成理論經濟學的分析對象。

    因為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裡,也可以發生交換。

    但是,這是社會以某種方式有意識地統一了分配标準之後的交換。

    因此,這種交換似乎是對社會分配的私人校正,是服從于主觀情緒和考慮的私人活動,而不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

    它對理論經濟學所起的作用,同兒童活動室中洛特和弗裡茨兩個孩子之間的玩具交換一樣,這種交換與他們的父親在玩具商店裡購買是根本不同的。

    因為這後一種交換隻是一切交換活動總和中的一個元素,隻有通過這種總和,社會才能實現像它現在這樣的生産共同體。

    因此,在每一個這樣的交換活動中,生産共同體必然被表現出來。

    因為隻有通過這樣的交換活動,被分工和私有制分解了的社會才聯結為一個整體。

     因此,如果馬克思在一個地方說,上衣在交換關系内部比其外部有更多的意義,那麼,我們也可以說,交換關系在一個一定的社會聯系内部比在另一個社會聯系内部有更多的意義。

    隻有在交換才産生社會聯系的地方,即在私有制和分工使個人一方面相互分離和另方面彼此制約的社會裡,交換才獲得社會的規定性,才必須執行使社會生活過程成為可能的職能。

    在自覺進行調節的共産主義社會裡,社會的中央機關自覺地決定生産的對象、數量、地點和人員,這在這個社會的所可能有的交換活動的過程中,都必須加以貫徹。

    總之,通過交換告訴商品生産者的東西,同自覺地調節生産、決定勞動秩序等等的當局必須告訴社會主義社會成員的東西,是一樣的。

    理論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發現這樣決定了的交換的規律。

    由這種規律所必然産生的進行商品生産的社會中的生産調節,正像由社會主義當局的法律、命令和規定中必然産生社會主義經濟的不受幹擾的運行過程一樣,隻是這種規律不是直接自覺地規定人們在生産中的行動,而是按自然規律的方式通過&ldquo社會的自然必然性&rdquo發揮作用的。

     但是,即使是應該由獨立的手工業者或是資本主義企業家來生産的問題,也必須通過交換來回答。

    這就是回答商品生産内部由于從簡單商品生産向資本主義商品生産的進步而必然發生的交換關系的變化問題。

    但是,交換隻有在不同的社會形态中才有質的區别。

    例如,交換在社會主義社會和在進行商品生産的社會就根本不同。

    但是,在進行商品生産的社會本身的内部,在質上是相同的,不同的隻是進行交換的商品的量的關系。

    在商品生産内部,交換的基礎是支配交換比例的一個客觀的社會因素,即體現于交換物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在共産主義社會裡,交換的基礎僅僅是主觀的等同、方向相同的意志。

    這裡,交換是偶然的,不能成為理論經濟學的考察對象。

    它不能進行理論的分析,而隻能從心理上來理解。

    但是,因為交換總是表現為兩物之間的量的關系,所以人們從未注意到這種區别。

     使交換活動成為社會物質變換中介的,正是社會物質變換的必然性。

    因此,雖然個别的或分散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