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文藝
關燈
小
中
大
究社會了。
還有,取消了等級制之後,交通也立刻方便了。
因為諸如此類的變化,終于引起了例如現在的思想變化。
至于道德上的事,古人毫不寬容的事,在現時的人們眼裡是容許的。
允許任性、放肆,社會寬松,這一切畢竟由于道德價值起了變化。
也就是說,允許發揮自己所長,因此,即使把自己的短處以及缺點全都暴露于衆目睽睽之下,也根本不當回事。
因此,被強迫的事沒了。
從前是死也不認輸,殘酷的事全靠忍字當頭。
現在,這類事漸漸少了,對于自己的弱點并不覺得可怕,讓别人知道了也算不了什麼大不了的事。
因此,古人的缺點,究竟是什麼?認真地說不過是或多或少有些虛僞而已。
現在的人坦坦率率不加掩飾地出現于衆人面前,從而發展了寬容精神。
結果是社會也顯得寬容了。
從前一旦被社會葬送的人,很難重新站立起來,現在,正如俗諺所說,&ldquo傳言最多過不了七十五天&rdquo,這表明社會寬大了。
也許可以稱之為社會制裁緩解了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說明了事實上對于可能存在的這種缺點是以二元的态度予以承認的,并且表現出寬容的态度。
總而言之,沒有強制了,沒有觀念的束縛了,事實終歸是事實,水落石出。
從前斯巴達克的教育之中有一樁故事說,把狐狸藏了起來,那狐狸即使把自己的腸子挖了出來,仍然一聲不吭,現在再也沒有硬着頭皮逞能的了。
現今教育是把自己的特點非常坦率地在人前表現出來,以表明自己的誠實,但是過去卻被看作恥辱,絕對不這麼幹。
這是事實,稱之為第一之物,并非一元的,這一點是早就被人們認為無礙和可以原諒的了。
許多青年學生常常到我家來訪,他們回去之後也常寫信來。
其中有的信上說,去府上拜訪的時候,是下個決心進去呢,還是先不進去呢,曾經稍微躊躇過,心想最好偏巧趕你不在家,所以沒有見到你,那樣最好不過雲雲。
總之,把當時的内心活動毫無遮攔地全寫出來,十分坦蕩。
從前我們當學生的時候,拜訪人家如果偏巧不在,以為這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決不會把這些事向别人坦白交待,決不幹老實到這種程度的事。
硬着頭皮逞能,實際上是裝成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給人看,顯得很有風采。
是在激情概念驅使和熏陶之下,才創造出這種不誠實的硬着頭皮逞能的人。
說說文學這個方面吧。
文學,大體上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浪漫主義文學,另一種是自然主義文學。
如果把這兩者和以上所說的教育對照,浪漫主義和從前的德育、也就是受概念束縛的教育,在特征上相同,自然主義和現今以事實為主的教育相通。
以前的文藝,曾有超越道德的說法,而且還有持此論的大家,但這是大錯特錯的。
道德和文藝之間固然沒有接觸點,然而大部分是有聯系的。
倫理和藝術不能兩立,但是,并沒有二者必舍其一的必要。
比如,我正在推這張桌子,過了一會兒就和這張桌子一起掉下去。
對于掉了下去的這一事實,你們大家一定要笑。
但是,如果從倫理的角度來說,人掉下去了就不應該笑了,而是應該感到遺憾、同情。
很明顯,不笑是禮儀上應該如此,笑了就違背倫理了。
但是,笑和感到同情這二者必舍其一的時候,單從滑稽趣味的角度看這件事,那是藝術的看法。
然而我如果跌成腦震蕩,諸位的笑聲肯定變成倫理的同情。
這樣,雖然藝術和倫理有一定程度的脫離部分,歸根到底還是必須歸結到倫理上去。
所以,小說、戲劇的材料甚至有七成選擇道義上的批判作為内容。
描寫戀愛的浪漫主義作品中,相遇于途的男子一見鐘情,立刻相戀。
後來突然遇到意外災難,或者雙目失明,或者落下殘疾,成了瘸子,惹起一系列煩惱懊悔。
但是,這類事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這都是感動派在他們的小說裡或者誇大情緒,也就是企圖把抽象的理想具體化而制作出來的。
這類作品,距事實較遠,但動人之處較多。
浪漫的道德總是讓人感到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偉大。
自然主義的道德,有老老實實暴露自己缺點那份誠實招人可愛之處。
浪漫主義的藝術總是讓人對于那些容易動感情的人物覺得偉大,自然主義藝術卻使人感到作品裡的人物富于理智、誠實、務實。
也就是從文學上看,浪漫主義傳達虛僞,使人承認人物的精神偉大或者崇高等等現象,使人的精神和未來結合。
自然主義作品在素材的處理上是誠實的,而且盡力注意表現眼前的事實,所以使人物的精神和現在相結合,比如,一開始把人寫得不完美,評論人物的缺點。
浪漫主義總是描寫遠比作者偉大的人物,所以很能打動人心,但是讀或聽這部作品的人,以為内容和自己毫無關系,印象上模模糊糊。
相比之下,自然主義的作品不論多麼差勁兒,就像自己照鏡子一樣,感覺上是親切的。
細想起來,人都是輕微程度的浪漫主義的信徒,他批評或者要求别人的時候,那水平都是超過自己的。
人心總是渴望高于自己,重
還有,取消了等級制之後,交通也立刻方便了。
因為諸如此類的變化,終于引起了例如現在的思想變化。
至于道德上的事,古人毫不寬容的事,在現時的人們眼裡是容許的。
允許任性、放肆,社會寬松,這一切畢竟由于道德價值起了變化。
也就是說,允許發揮自己所長,因此,即使把自己的短處以及缺點全都暴露于衆目睽睽之下,也根本不當回事。
因此,被強迫的事沒了。
從前是死也不認輸,殘酷的事全靠忍字當頭。
現在,這類事漸漸少了,對于自己的弱點并不覺得可怕,讓别人知道了也算不了什麼大不了的事。
因此,古人的缺點,究竟是什麼?認真地說不過是或多或少有些虛僞而已。
現在的人坦坦率率不加掩飾地出現于衆人面前,從而發展了寬容精神。
結果是社會也顯得寬容了。
從前一旦被社會葬送的人,很難重新站立起來,現在,正如俗諺所說,&ldquo傳言最多過不了七十五天&rdquo,這表明社會寬大了。
也許可以稱之為社會制裁緩解了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說明了事實上對于可能存在的這種缺點是以二元的态度予以承認的,并且表現出寬容的态度。
總而言之,沒有強制了,沒有觀念的束縛了,事實終歸是事實,水落石出。
從前斯巴達克的教育之中有一樁故事說,把狐狸藏了起來,那狐狸即使把自己的腸子挖了出來,仍然一聲不吭,現在再也沒有硬着頭皮逞能的了。
現今教育是把自己的特點非常坦率地在人前表現出來,以表明自己的誠實,但是過去卻被看作恥辱,絕對不這麼幹。
這是事實,稱之為第一之物,并非一元的,這一點是早就被人們認為無礙和可以原諒的了。
許多青年學生常常到我家來訪,他們回去之後也常寫信來。
其中有的信上說,去府上拜訪的時候,是下個決心進去呢,還是先不進去呢,曾經稍微躊躇過,心想最好偏巧趕你不在家,所以沒有見到你,那樣最好不過雲雲。
總之,把當時的内心活動毫無遮攔地全寫出來,十分坦蕩。
從前我們當學生的時候,拜訪人家如果偏巧不在,以為這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決不會把這些事向别人坦白交待,決不幹老實到這種程度的事。
硬着頭皮逞能,實際上是裝成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給人看,顯得很有風采。
是在激情概念驅使和熏陶之下,才創造出這種不誠實的硬着頭皮逞能的人。
說說文學這個方面吧。
文學,大體上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浪漫主義文學,另一種是自然主義文學。
如果把這兩者和以上所說的教育對照,浪漫主義和從前的德育、也就是受概念束縛的教育,在特征上相同,自然主義和現今以事實為主的教育相通。
以前的文藝,曾有超越道德的說法,而且還有持此論的大家,但這是大錯特錯的。
道德和文藝之間固然沒有接觸點,然而大部分是有聯系的。
倫理和藝術不能兩立,但是,并沒有二者必舍其一的必要。
比如,我正在推這張桌子,過了一會兒就和這張桌子一起掉下去。
對于掉了下去的這一事實,你們大家一定要笑。
但是,如果從倫理的角度來說,人掉下去了就不應該笑了,而是應該感到遺憾、同情。
很明顯,不笑是禮儀上應該如此,笑了就違背倫理了。
但是,笑和感到同情這二者必舍其一的時候,單從滑稽趣味的角度看這件事,那是藝術的看法。
然而我如果跌成腦震蕩,諸位的笑聲肯定變成倫理的同情。
這樣,雖然藝術和倫理有一定程度的脫離部分,歸根到底還是必須歸結到倫理上去。
所以,小說、戲劇的材料甚至有七成選擇道義上的批判作為内容。
描寫戀愛的浪漫主義作品中,相遇于途的男子一見鐘情,立刻相戀。
後來突然遇到意外災難,或者雙目失明,或者落下殘疾,成了瘸子,惹起一系列煩惱懊悔。
但是,這類事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這都是感動派在他們的小說裡或者誇大情緒,也就是企圖把抽象的理想具體化而制作出來的。
這類作品,距事實較遠,但動人之處較多。
浪漫的道德總是讓人感到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偉大。
自然主義的道德,有老老實實暴露自己缺點那份誠實招人可愛之處。
浪漫主義的藝術總是讓人對于那些容易動感情的人物覺得偉大,自然主義藝術卻使人感到作品裡的人物富于理智、誠實、務實。
也就是從文學上看,浪漫主義傳達虛僞,使人承認人物的精神偉大或者崇高等等現象,使人的精神和未來結合。
自然主義作品在素材的處理上是誠實的,而且盡力注意表現眼前的事實,所以使人物的精神和現在相結合,比如,一開始把人寫得不完美,評論人物的缺點。
浪漫主義總是描寫遠比作者偉大的人物,所以很能打動人心,但是讀或聽這部作品的人,以為内容和自己毫無關系,印象上模模糊糊。
相比之下,自然主義的作品不論多麼差勁兒,就像自己照鏡子一樣,感覺上是親切的。
細想起來,人都是輕微程度的浪漫主義的信徒,他批評或者要求别人的時候,那水平都是超過自己的。
人心總是渴望高于自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