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種種(節錄)
關燈
小
中
大
和晚上喝了酒,和許多酒友激烈地吵了架,結果是挨了他們狠狠的一頓揍,把我打得手腳都不好使的情況一個樣。
我甚至想到,在砧上搗過的布就是這個樣子吧。
如果我恰當地形容這種狀态,那就隻有下等社會用的&ldquo徹底打垮&rdquo那句話最合适。
如果想活動一下身體,關節就咯吱咯吱地響。
截至昨天為止,狹小的被褥給我劃定的天地忽然之間又窄了。
我和世界接觸的點,到此為止,隻有肩膀、頭、脊梁以及細長的腿而已。
頭當然枕在枕頭上。
即使住在這一再削減的世界,周圍的人當然為我操心了。
連我這個什麼事都弄不清楚的人都覺得自己确實可憐。
我的身體隻是接觸被褥的地方才算我的世界,所以,因為接觸的地方絲毫沒變,所以我和世界的關系非常單純。
完全是靜态的。
所以是安全的。
長眠于鋪了棉花的棺裡,不會離開自己的棺,感受着亡者的情緒&mdash&mdash如果亡者有情緒的話&mdash這時的我和我的世界不會有什麼間隔吧。
過了一陣,我的頭開始有些麻木。
我覺得我的骨頭隻有腰上的骨頭放在木闆上一般。
腿腳沉重。
什麼人坐在我身旁,我根本沒有發覺。
為了看護我,我的視線達不到的那些人們,對于我來說都是神一般的人物。
我仰面躺在這個安靜的然而痛苦很多的小世界,常常掃視一下不能身臨其境的地方。
但常常注視着吊在高處的冰口袋。
那根繩子和那冰涼的口袋放在我的胃部,顫抖着跳動。
晨寒何所懼 生命之骨活力濃 不為它所動 十九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的心情。
以力量為輸赢的相撲,兩人雙臂互相扭在一起,仿佛勢均力敵地對峙時,站在摔跤場中心他們的形象,保持着意想不到的清靜和沉着。
盡管如此,我肚子裡不到一分鐘就仿佛有波浪上下不停地翻滾,而且微熱的汗珠成條地從脊梁上流出來。
看起來最安靜的是他們的姿勢,安靜是因為相克的血和骨頭得到平衡。
這稱之為互殺的和。
當我想到,為了維持二三十秒的現狀,他們必須消耗多大的氣力時,隻有親眼所見的人才開始感到殘酷吧。
作為一種迫于生活而忙忙疊疊的動物,恰好像摔跤手一樣十分辛苦。
我們作為和平的家庭主人,至少為了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妻子兒女衣食上的滿足,而甘心忍受和摔跤程度相等的緊張,天天努力在自己與社會之間找出互相殘殺的和平。
如果到屋子外邊用鏡子照一照我們的笑臉,而且如果想象一下從這張笑臉找出充滿殺伐之氣的自我,以及伴随這種可笑可怕的肚子裡的波紋和脊梁上的汗珠,那麼,最後我們拼命努力,就像回向院(10)的摔跤一樣,差一分就沒有打平局的希望,如果想到有生之年必須永遠繼續下去的辛苦,我們就會陷于神經衰弱。
這樣,極目縱觀人世時,所見的均是敵人。
自然,是公平冷酷的敵人。
社會,是不公正但有人情的敵人。
如果他們把這種觀點極端延伸下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朋友是敵人,妻子兒女也是敵人。
這樣想,連自己一日之間也有多次成了自己的敵人,即使疲勞萬分,也不得不把無法停止的戰鬥繼續下去,茕然獨立,老于此間,除了形容為凄慘也沒有别的恰當的形容詞可言。
常常聽到有人翻來覆去發那些老掉牙的牢騷。
現在也能聽到。
我置若罔聞,我以為之所以依舊重複那些老掉牙的牢騷,不僅僅因為感慨頗深,而且是因為突然疾病襲來,把身體給弄垮了。
吐血之後的我,和敗下陣來摔倒在摔跤台上的相撲力士一樣。
我沒有為了活下去而戰鬥的勇氣,不戰鬥就得死,但我照舊沒有那份勇氣。
我隻能仰面睡,邊呼吸邊遙遠地看着可怕的世間。
病就像周圍的屏風一樣圍着我。
直到現在,如果不拍手女仆是不露面的。
不囑咐她幹什麼她就什麼也不幹。
不論多麼着急,不滿意的事多得很。
等到生了病之後情況立刻就變,我躺下了。
隻是一聲不吭躺下的。
結果是醫生來了,報社人員來了,妻子來了,最後,來了兩個護士。
于是,全都不按我的意思行事的過程中來了一個人。
&ldquo請安心療養&rdquo的電報是從滿洲拍來的,吐血的第二天到達。
知己好友不斷前來探病,坐在枕旁和我說話,這是沒想到的。
有的人是從鹿兒島來的,有的來自山形縣,有的人是把臨近眼前婚期延緩而特意趕來的。
世間問這些人為什麼到這裡來。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從報上得知他鬧病才來的。
我仰面躺着,隻能是看着天棚想,世人都比自己親切。
一向隻認為難于生存的世界,立刻遍吹暖風。
對于一個已逾不惑之年的漢子,對于一個即将被自然淘汰的漢子,對于一個并沒有光輝過去的漢子,為各自的事業奔忙的世人居然如此不嫌麻煩,不惜時間,親切關懷他,我是做夢也沒想到的,随着從重病中活過來的同時,我的心也複蘇了。
我向疾病道别,也向為了我不嫌麻煩不惜時間親切關懷的人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同時也由衷地希望一定做一個善良的人。
也發誓把破壞這種幸福的人視為永遠的敵人。
馬上青年老 鏡中白發新 幸生天子國 願做太平民 二十 深受尊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如人們所知,從孩童時代就有癫痫病。
我們日本人一聽癫痫,立刻想到的就是口吐白沫,但是西洋古老的習俗卻把它稱為&ldquo神聖之病&rdquo。
據說,這種神聖之病發作時或者發作之前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狀态就像一般人聽到音樂巨作時處于一種微妙快感中那樣。
據說,那是把自己和外界調和得十分圓滿的境界,仿佛從天體的一端滑向無限的空間而快要掉下去的心情。
不幸的是,沒有得過&ldquo神聖之病&rdquo的我,對這種情趣連一瞬之間的記憶也沒有。
隻是大吐血之後第五六天&mdash&mdash過了五六天或者五六天之内這段時間裡,我常常陷于那種精神狀态。
此後幾乎每天重複同樣的狀态。
終于不等它到來就盼它來了。
也悄悄地為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向緣分短淺但至今有此淵緣暗暗欣喜。
這是因為我的精神狀态飛越了平凡。
德·昆西描寫得極其細緻也令人驚歎的鴉片世界也常常進入我的聯想。
但是,當我們想到他那足以眩惑讀者的近于嬌豔的叙述,是人工從暗色而且可卑的原料中制造出來的,就立刻厭煩拿它和自己的精神狀态比較了。
我當時非常厭煩和别人沒完沒了的談話。
談話化為聲音成為震動耳朵的空氣之波然後傳到人心,使人覺得那氣氛平緩,想着古老的諺語&ldquo沉默是金&rdquo,便仰面朝天躺下來。
可貴的是看得見房檐和對面三樓的房頂之間的藍天。
現在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
我默默地注視着秋空是我的日課。
什麼事也沒有,什麼東西也沒有的秋空,那沉靜的影子傾斜着,完全映在我的心上。
我的心沒有什麼事,也沒有什麼東西。
透明的兩個東西完全一緻地合在一起。
合在一起留給我自己的,是飄渺的很難形容的心情。
其間那平靜的心的一角,不知從何時起了薄薄一層雲翳,照耀那裡意識的顔色模糊了。
結果呢,霧霭輕輕地全面展開了。
于是,總體意識無論什麼地方都稀薄了。
它像夢一般絲毫也不濃。
也沒有平凡的自覺那樣混雜在一起的東西。
而且,也沒有橫在中間沉重的影子。
說靈魂脫離了身體,這句話是有語病的。
靈,能到達細微神經的末梢,把泥做的肉體内部收拾得幹幹淨淨,同時也使肉體處于遠離感官的實覺狀态。
我已經覺察到我的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事。
同時我也知道,這種自我覺察到的是很窈窕、不帶土腥氣的一種特别的東西。
席鋪木架下面進了水,自然草席會漂起來。
我的心和肉體已經從被褥上漂起來了。
說得更準确一點就是,接觸腰部、肩部、頭部的發硬的被褥早已不知去向,心和身體仍然安安靜靜地漂在原來的位置。
我的病發作之前,我的心中生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歡悅,聽說這瞬間時刻,賭上十年甚至終生的性命都值得的。
我的感覺是那種&ldquo歡悅&rdquo并不那麼強烈。
倒是僅僅感到恍惚以及幽遠的情趣在全部生活上輕輕而且深深地打上印記而去。
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接受的那種憂郁性的反動沒有來。
我從早晨就開始常常進入這種狀态。
過午之後也常常品味出它的蕩漾。
而且,我醒過來的時候,甚至永遠是懷抱着歡悅的記憶并把它當作幸福的紀念。
仰卧人如啞 默然見大空 大空雲不動 終日杳相同 二十一 同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被拉扯到死亡門口,但又僥幸能夠向後退,是一個從死亡門口退回來的幸福人。
但是,危及他生命的災難,并不是像我這樣得了非常棘手的怪病。
他成了人們制作出來的法這種器械之敵。
他在他的俱樂部談了時事。
他高喊,萬不得已時隻好起義。
于是他被關進班房。
他在光線很暗的牢房裡生活了八個月,隻享受到微不足道的監獄日光之後,被牽出來拉到蒼穹之下,站在新的刑壇上。
為了接受對他的宣告,在二十一度的霜天之中,隻穿一件襯衣,等待宣判完結。
此刻他聽到一聲&ldquo處以槍決&rdquo的命令。
&ldquo難道真的被槍決嗎?&rdquo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對站在旁邊的囚犯這樣問了一句。
白色手帕搖擺幾下的信号出現了。
兵士瞄準的槍口朝下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這樣沒有被法律捏造的罪名而槍斃。
他沒有死卻難免在西伯利亞流放四年。
他的心從生走向死,又從死回到生,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之内,就描畫出了三次尖銳的曲折。
而且這三段落又和三段落一起,在不允許妥協的強勁角度上連結起來。
僅僅它的變化就是令人驚歎的經驗。
堅信自己正在成長的人,忽然之間聽說再過五分鐘就非死不可的時候,那就是已經從鐵定要死的時候算起,還能夠延命五分鐘,就迎接即将到來的死,同時意識到生命還能從活四分、三分、二分地前進,到最後隻剩一分鐘的最後時刻,忽然之間來了一個大回旋,得到了名叫&ldquo新生&rdquo&mdash&mdash像我這樣神經質的人,這三種情況我是一種也承受不了的。
當時,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命運相同的一位同囚之人,因此而當場發了瘋。
盡管如此,走上康複期的我,睡在病床的同時,也思考着陀思妥耶夫斯基。
特别是眼前經常浮現他從臨近死亡到生的最後一幕。
極冷的天空,新的刑台,站在刑台上的他的形象,他那隻穿着一件襯衣凍得發抖的形象,全都鮮明地印在想象的鏡子上了。
當他意識到隻有他免于死刑,這刹那之間的表情,我無法弄清楚,然而我最想看的是這刹那之間的表情,所以才組織了頭腦中所有的畫面。
我險些死于自然疾病之手。
也可以說已經死了一小會兒。
後來即使喚起了當時的記憶,仍然有不少窟窿,隻好等妻子說出始末才算填上了這種窟窿,這才能回頭看看自己完成的這幅圖畫,可是不看則已,一看确實令人不寒而栗。
那種可怕程度如果按比例來說等于我的生命失掉九仞,僅僅留下一篑而已。
這種使人大喜過望的事,的确是特别的。
伴随這生這死而來的可怕和可喜,和一張紙的表裡一樣不能分開,這事往往引起我的聯想,使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把寒冷的天空、新的刑壇、站在刑壇上的他那形象,隻穿一件襯衣而渾身顫抖的形象,耐心十足地描繪過來描繪過去,從不停止。
現在,這面想象的鏡子不知不覺之中昏暗不清了。
同時,死而複生的興高采烈也日益遠離自己而去。
那份興高采烈如果始終不離我的身旁,那麼,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我深感幸福而不能忘記,确實應該感謝一輩子的人了。
二十二 我迷迷糊糊地不知道什麼時候睡着了。
沒想到,鯉魚躍出水面的聲音使我突然醒來。
我睡覺的二樓客房的下邊就是院子的水池,其中飼養着大量的鯉魚。
那些鯉魚每隔五分鐘一定打水一次,聲音頗大。
即使正午也常常聽到它的擊水聲。
入夜就更厲害。
等到相鄰房間,下面的澡堂,對面的三樓,後面的山,通通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卻常常被魚的擊水聲弄醒。
我早就忘了什麼時候我記住了英語的&ldquo狗打盹兒&rdquo這個詞,真實地體驗到這個詞的含義,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因為這&ldquo狗打盹兒&rdquo每天晚上都很苦惱。
好不容易睡着,剛剛覺得這回可要謝天謝地了,可是過了一會兒就醒過來,心想怎麼天還不亮呢,結果是三番五次地等待天明。
被綁在病床上的人,萬籁俱寂的夜半,感覺到仿佛隻有他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的漫漫長夜,是出乎意料之長的。
&mdash&mdash鯉魚迅猛有力地躍出水面,它的尾巴狠敲它自己創造的波浪,聲音清脆,這時我就馬上醒了。
房間裡的光比薄暮時分還要暗。
從天棚垂下來的電燈泡,用黑布裹個嚴嚴實實。
透過黑布漏出柔弱的光,勉強俯視着這八鋪席大小的房間。
在這昏暗的燈光之中,坐着兩個穿着純白衣服的人。
兩個人都不說話,都一動不動,兩個人都把手放在膝上,彼此肩并肩地靜坐,凝然不動。
我看到那黑布包着的燈泡時,想起了用黑紗包起金色矛頭的悼旗。
這個和喪徽有聯系的燈泡透出來的光線照出的白衣護士,在十分沉靜這一點上,在舉止如儀這一點上,都像幽靈的雕像。
而且那雕像每有必要必然是一言不發地活動。
我一點兒也沒出聲。
也沒招呼她們。
但是,我隻要稍有動作,她們就一定動起來,哪怕是我的手在毛毯裡拉一拉毛毯,從右向左搖一下肩膀。
頭&mdash&mdash我的頭是一旦醒來必定麻痹,或者也許正因為麻痹所以才醒來的&mdash&mdash在枕頭上蹭一蹭,或者把腳&mdash&mdash腳是能促睡促醒的關鍵部位&mdash&mdash放在另一隻腳上,這樣打了一通瞌睡之後,下面的那隻腳的骨頭就像馱了一塊壓鹹菜的石頭一樣,疼得厲害,于是立刻醒來。
像這類場合,根據我的情況,白衣護士一定活動。
有的時候她們預料到我會有什麼動作因而預先活動。
有的時候我的手、腳、頭根本沒動,已經把覺睡了個夠,因而睜着眼睛,護士也立刻坐到我的枕旁。
我一點兒也不明白護士們的心情。
但是她們卻對我理解得很透。
所以才如影随形般地變化,如響應物般地活動。
從黑布布紋漏出來的暗光之下,白衣護士先于我的肉體,靜悄悄地而且完全循規蹈矩按我的所想所思活動,實在令人佩服之至。
我懷着這種心情睜開眼睛,同時茫然地望着天棚。
然後看了看黑布包着的燈泡,以及從黑布布紋漏出來的微光之下的護士們。
看清還是沒看清時,護士們就到我跟前來了。
秋風鳴萬木 山雨撼高樓 病骨棱如劍 一燈青欲愁 二十三 我的兒童時代,家裡有五六十幅畫。
有的在客廳裡看到過,有的在堆房裡看到過,有的是趁曬它、防蟲蛀的時候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地看到許多幅,而且常以蹲在挂起來的畫幅之前默默欣賞為樂。
即使現在,與其看那色彩零亂的戲劇,莫如看自己中意的畫心情舒暢得多。
我以為使用色彩的南畫最有趣。
可惜的是我家藏畫裡南畫不多。
因為還是個孩子,當然不懂畫的巧拙。
隻憑愛好和不愛好判斷,隻要自己對構圖滿意,色彩自然,我就高興。
積累鑒賞上的修養的機會很少,我的趣味後來并沒有新的變化。
所以,沒有給人留下因為愛山水而喜歡的山水畫,也沒有以作者之名而論畫之優劣的譏諷。
幾乎和我喜歡畫的時期相同,我又嗜詩了,不論出于哪位大家的手筆,不論多麼流行,不中我意的從來也沒有想過該看一看它(我把漢詩的内容分成三種,三分之一是很喜歡的,另一個三分之一是可貶低的。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既沒有愛意也沒有憎意的)。
有的時候遙望着圓溜溜的青山山頭,在院子裡栽下春天開放的梅花,或者看着流經柴門之前的小河沿着短牆緩緩流去的人家&mdash&mdash當然是畫在絹上的&mdash&mdash就覺得很喜歡這個地方,不由得對身旁的友人說:哪怕在此住下來也好。
朋友反複地看着我認真的表情,相當關心地對我說:你知道住在這樣的地方有多麼不方便麼?這位朋友是岩手縣的人。
我一想,覺得他說得很對,這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迂腐而感到難為情,同時也為朋友給我的風雅抹了一層泥而感到不快。
這已經是二十四五年前的事了。
這二十多年之間,我也出于萬不得已,像岩手縣的朋友那樣漸漸地講實際了。
不用走下山崖到溪川去汲水,而是把自來水管引到廚房裡。
但是類似南畫的心情卻時常在夢中襲上心頭。
特别是得病以來每天仰卧在床上之後,經常不斷地在心裡描繪着美麗的雲和天空。
此時此刻,小宮君把用歌磨(11)的錦畫(12)印成的明信片寄來。
我長時間地獨自一人冷冷清清地注視了好久,始終目不轉睛。
不料翻過來一看,它的背面寫着和我的情調根本不符的事。
所以我特别讨厭這樣黏黏糊糊的好色漢子,我對身旁的人說,我喜歡溫暖的秋色,以及那種顔色中自然發出的自然香氣。
但是,這回小宮君自己坐在我的枕旁,他說,自然,當然好啦,但是沒有人物做背景的自然又如何如何啦等等,對我這病人講了一通老掉牙的道理,所以我就抓住小宮大罵他乳臭未幹。
&mdash&mdash病中的我竟然這麼懷念自然。
天空就像清可見底的溪流一般澄明清澈。
老高老高的太陽照耀到極目所及的蒼穹之處。
我在太陽返照的大地上,享受着遍照人間的這份溫暖。
于是我看着成群的難以數計的紅蜻蜓。
我把這一景寫進了日記。
&mdash&mdash&ldquo看人不如看天空,說話不如沉默無言,落在人肩上的紅蜻蜓,表明它多麼依戀于人。
&rdquo 這是回到東京之後的景緻。
回東京之後不長的時間裡,我還像孩提時代一樣,全部身心都用在畫自然風景畫上了。
秋露下南 黃花燦照顔 欲行沿澗遠 卻得與雲還 二十四 妻把嘴湊到我耳邊說,孩子們來了,看看他們吧。
因為沒有力氣活動身體,所以我姿勢照舊隻好把視線投向那邊。
孩子們坐在離我的枕頭六尺遠的地方。
我住的這間屋子八鋪席大小,壁閣(13)在我腳的附近。
我的枕頭旁邊就是和鄰室隔開的隔扇,它把房間一切兩半。
我從左右兩邊同時打開隔扇的地方隔着隔扇門檻看着我的孩子。
那裡有三個孩子,十二歲、十歲、八歲,依次排成一列,坐在鄰室的正中。
三個全是女孩。
為了她們的健康着想,整個夏天必須在茅崎生活,這是我們作父母的命令,兄弟姐妹五個人一直在海濱,昨天才回來。
得到父親病危的通知,在親戚陪同之下,特意從沙子極多的小松原趕來,到修善寺來探視父親。
但是,他們還太小,不可能知道&ldquo病危&rdquo的意義。
他們記住了死這個詞,不過對于死的可怕,以及什麼叫可怕,在他們幼稚的腦子裡還沒有留下影子。
已經被死亡抓住了的父親的身體,今後究竟怎麼變化,他們是想象不出的。
父親死後,他們的命運如何,他們當然也想象不到。
他們隻是有人陪着應該前來看望父親的病,坐火車來到父親養病的地方。
他們臉上根本沒有這次見到父親也許就是最後一面的憂傷。
他們天真爛漫,臉上根本沒有和父親生離死别的哀愁。
在許多人之中,她們三個人并排坐在特别的席位,嚴肅的空氣,循規蹈矩的禮儀,使我感到她們十分拘束和無奈。
我隻是花大力氣瞥了她們一眼。
同時,也覺得她們小小的年紀連病名尚且不知就特意從遙遠的地方把她們拉來,而且硬讓她們規規矩矩地坐在一旁,實在可憐,也很殘酷。
我把妻叫來說,好不容易來一趟,讓她們到外面走走看看。
還說,如果擔心此時此地見我是父親子女最後一面,也許我更該仔細地看看她們。
但是,此刻的我正是處于危險狀态的人,以緻醫生護士和其他人不離左右的時候,所差的隻是我本人還沒有感到自己的病有多麼危險。
孩子們很快就回東京了。
一周之後,他們各自寫了慰問信,裝在同一個信封裡,寄到我的旅舍。
十二歲的筆子用的是夾着漢字的尺牍文寫法,她寫的是:&ldquo祖母大人無懼雨天也不怕刮風,一日也不間斷,每日必出門參拜釋迦,拜佛百次,求佛加佑父親大人之病盡早痊愈。
其次,高田的伯母大人也拜廟求神保佑。
阿房、阿清、阿梅三個人,每天一定去貓的墳墓,換水,插花,祈禱父親大人早日痊愈、康複。
&rdquo十歲的恒子正在上小學,八歲的英子的信完全用字母寫的,一個漢字也沒有。
寫得滿篇字母,讀起來卻挺容易。
内容是:&ldquo父親的病況如何?我平安無事,請您安心。
請父親不要想我,盼您趕快治好回家。
我一天也不休息地上學,并問母親安好。
&rdquo 我躺着從日記本上撕下一張紙給她們寫了回信:&ldquo我們不在家時一定聽奶奶的話,已經給你們買了修善寺的特産,現在即将寄給你們。
&rdquo我讓妻立刻寄出去。
我回到東京以後,孩子們照玩不誤,滿不在乎。
修善寺的玩具大概全弄壞了。
他們長大以後,如果有機會讀到父親的這篇文章,到底會有什麼感想? 傷心秋已到 嘔血骨猶存 病起期何日 夕陽還一村 二十五 五十克還不夠日本的兩勺(14)半。
我想,就憑這麼一點點的飲料維持這個身體一天的活力,連我自己都覺得可憐,也覺得可愛之至,然而也覺得笨得出格。
我恭恭敬敬地喝了五十克沖藕粉。
而且左右兩臂早晚各注射兩次。
兩臂全是針疤。
醫生問我打哪隻手臂好,我說哪隻都不想打。
盡管我看他把藥溶化在藥盤裡,然後用注射器吸進來,細緻地擦擦針頭,仔細看着把藥推到針頭冒出小氣泡,如此等等注射之前的準備工作看着挺有趣,心情也不錯,但是針頭往肉裡一紮,把藥一推,那是令人很不好受的。
我問醫生那常春藤顔色的藥水是什麼藥。
森成大夫說是本貝龍什麼的,不客氣地把我的手腕弄得生疼。
沒過多久,改一天注射兩次為一次。
這一次也沒過多久就作罷了。
可是沖藕粉的分量也一點一點地加大。
與此同時,口中也開始發粘,而且非常執拗。
如果不用爽口的飲料不斷地濕潤舌頭、兩腮、咽頭,那就受不了。
我向醫生要冰。
醫生說,如果硬的冰塊滑進胃裡就有危險。
我一邊望
我甚至想到,在砧上搗過的布就是這個樣子吧。
如果我恰當地形容這種狀态,那就隻有下等社會用的&ldquo徹底打垮&rdquo那句話最合适。
如果想活動一下身體,關節就咯吱咯吱地響。
截至昨天為止,狹小的被褥給我劃定的天地忽然之間又窄了。
我和世界接觸的點,到此為止,隻有肩膀、頭、脊梁以及細長的腿而已。
頭當然枕在枕頭上。
即使住在這一再削減的世界,周圍的人當然為我操心了。
連我這個什麼事都弄不清楚的人都覺得自己确實可憐。
我的身體隻是接觸被褥的地方才算我的世界,所以,因為接觸的地方絲毫沒變,所以我和世界的關系非常單純。
完全是靜态的。
所以是安全的。
長眠于鋪了棉花的棺裡,不會離開自己的棺,感受着亡者的情緒&mdash&mdash如果亡者有情緒的話&mdash這時的我和我的世界不會有什麼間隔吧。
過了一陣,我的頭開始有些麻木。
我覺得我的骨頭隻有腰上的骨頭放在木闆上一般。
腿腳沉重。
什麼人坐在我身旁,我根本沒有發覺。
為了看護我,我的視線達不到的那些人們,對于我來說都是神一般的人物。
我仰面躺在這個安靜的然而痛苦很多的小世界,常常掃視一下不能身臨其境的地方。
但常常注視着吊在高處的冰口袋。
那根繩子和那冰涼的口袋放在我的胃部,顫抖着跳動。
晨寒何所懼 生命之骨活力濃 不為它所動 十九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的心情。
以力量為輸赢的相撲,兩人雙臂互相扭在一起,仿佛勢均力敵地對峙時,站在摔跤場中心他們的形象,保持着意想不到的清靜和沉着。
盡管如此,我肚子裡不到一分鐘就仿佛有波浪上下不停地翻滾,而且微熱的汗珠成條地從脊梁上流出來。
看起來最安靜的是他們的姿勢,安靜是因為相克的血和骨頭得到平衡。
這稱之為互殺的和。
當我想到,為了維持二三十秒的現狀,他們必須消耗多大的氣力時,隻有親眼所見的人才開始感到殘酷吧。
作為一種迫于生活而忙忙疊疊的動物,恰好像摔跤手一樣十分辛苦。
我們作為和平的家庭主人,至少為了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妻子兒女衣食上的滿足,而甘心忍受和摔跤程度相等的緊張,天天努力在自己與社會之間找出互相殘殺的和平。
如果到屋子外邊用鏡子照一照我們的笑臉,而且如果想象一下從這張笑臉找出充滿殺伐之氣的自我,以及伴随這種可笑可怕的肚子裡的波紋和脊梁上的汗珠,那麼,最後我們拼命努力,就像回向院(10)的摔跤一樣,差一分就沒有打平局的希望,如果想到有生之年必須永遠繼續下去的辛苦,我們就會陷于神經衰弱。
這樣,極目縱觀人世時,所見的均是敵人。
自然,是公平冷酷的敵人。
社會,是不公正但有人情的敵人。
如果他們把這種觀點極端延伸下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朋友是敵人,妻子兒女也是敵人。
這樣想,連自己一日之間也有多次成了自己的敵人,即使疲勞萬分,也不得不把無法停止的戰鬥繼續下去,茕然獨立,老于此間,除了形容為凄慘也沒有别的恰當的形容詞可言。
常常聽到有人翻來覆去發那些老掉牙的牢騷。
現在也能聽到。
我置若罔聞,我以為之所以依舊重複那些老掉牙的牢騷,不僅僅因為感慨頗深,而且是因為突然疾病襲來,把身體給弄垮了。
吐血之後的我,和敗下陣來摔倒在摔跤台上的相撲力士一樣。
我沒有為了活下去而戰鬥的勇氣,不戰鬥就得死,但我照舊沒有那份勇氣。
我隻能仰面睡,邊呼吸邊遙遠地看着可怕的世間。
病就像周圍的屏風一樣圍着我。
直到現在,如果不拍手女仆是不露面的。
不囑咐她幹什麼她就什麼也不幹。
不論多麼着急,不滿意的事多得很。
等到生了病之後情況立刻就變,我躺下了。
隻是一聲不吭躺下的。
結果是醫生來了,報社人員來了,妻子來了,最後,來了兩個護士。
于是,全都不按我的意思行事的過程中來了一個人。
&ldquo請安心療養&rdquo的電報是從滿洲拍來的,吐血的第二天到達。
知己好友不斷前來探病,坐在枕旁和我說話,這是沒想到的。
有的人是從鹿兒島來的,有的來自山形縣,有的人是把臨近眼前婚期延緩而特意趕來的。
世間問這些人為什麼到這裡來。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從報上得知他鬧病才來的。
我仰面躺着,隻能是看着天棚想,世人都比自己親切。
一向隻認為難于生存的世界,立刻遍吹暖風。
對于一個已逾不惑之年的漢子,對于一個即将被自然淘汰的漢子,對于一個并沒有光輝過去的漢子,為各自的事業奔忙的世人居然如此不嫌麻煩,不惜時間,親切關懷他,我是做夢也沒想到的,随着從重病中活過來的同時,我的心也複蘇了。
我向疾病道别,也向為了我不嫌麻煩不惜時間親切關懷的人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同時也由衷地希望一定做一個善良的人。
也發誓把破壞這種幸福的人視為永遠的敵人。
馬上青年老 鏡中白發新 幸生天子國 願做太平民 二十 深受尊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如人們所知,從孩童時代就有癫痫病。
我們日本人一聽癫痫,立刻想到的就是口吐白沫,但是西洋古老的習俗卻把它稱為&ldquo神聖之病&rdquo。
據說,這種神聖之病發作時或者發作之前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狀态就像一般人聽到音樂巨作時處于一種微妙快感中那樣。
據說,那是把自己和外界調和得十分圓滿的境界,仿佛從天體的一端滑向無限的空間而快要掉下去的心情。
不幸的是,沒有得過&ldquo神聖之病&rdquo的我,對這種情趣連一瞬之間的記憶也沒有。
隻是大吐血之後第五六天&mdash&mdash過了五六天或者五六天之内這段時間裡,我常常陷于那種精神狀态。
此後幾乎每天重複同樣的狀态。
終于不等它到來就盼它來了。
也悄悄地為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向緣分短淺但至今有此淵緣暗暗欣喜。
這是因為我的精神狀态飛越了平凡。
德·昆西描寫得極其細緻也令人驚歎的鴉片世界也常常進入我的聯想。
但是,當我們想到他那足以眩惑讀者的近于嬌豔的叙述,是人工從暗色而且可卑的原料中制造出來的,就立刻厭煩拿它和自己的精神狀态比較了。
我當時非常厭煩和别人沒完沒了的談話。
談話化為聲音成為震動耳朵的空氣之波然後傳到人心,使人覺得那氣氛平緩,想着古老的諺語&ldquo沉默是金&rdquo,便仰面朝天躺下來。
可貴的是看得見房檐和對面三樓的房頂之間的藍天。
現在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
我默默地注視着秋空是我的日課。
什麼事也沒有,什麼東西也沒有的秋空,那沉靜的影子傾斜着,完全映在我的心上。
我的心沒有什麼事,也沒有什麼東西。
透明的兩個東西完全一緻地合在一起。
合在一起留給我自己的,是飄渺的很難形容的心情。
其間那平靜的心的一角,不知從何時起了薄薄一層雲翳,照耀那裡意識的顔色模糊了。
結果呢,霧霭輕輕地全面展開了。
于是,總體意識無論什麼地方都稀薄了。
它像夢一般絲毫也不濃。
也沒有平凡的自覺那樣混雜在一起的東西。
而且,也沒有橫在中間沉重的影子。
說靈魂脫離了身體,這句話是有語病的。
靈,能到達細微神經的末梢,把泥做的肉體内部收拾得幹幹淨淨,同時也使肉體處于遠離感官的實覺狀态。
我已經覺察到我的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事。
同時我也知道,這種自我覺察到的是很窈窕、不帶土腥氣的一種特别的東西。
席鋪木架下面進了水,自然草席會漂起來。
我的心和肉體已經從被褥上漂起來了。
說得更準确一點就是,接觸腰部、肩部、頭部的發硬的被褥早已不知去向,心和身體仍然安安靜靜地漂在原來的位置。
我的病發作之前,我的心中生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歡悅,聽說這瞬間時刻,賭上十年甚至終生的性命都值得的。
我的感覺是那種&ldquo歡悅&rdquo并不那麼強烈。
倒是僅僅感到恍惚以及幽遠的情趣在全部生活上輕輕而且深深地打上印記而去。
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接受的那種憂郁性的反動沒有來。
我從早晨就開始常常進入這種狀态。
過午之後也常常品味出它的蕩漾。
而且,我醒過來的時候,甚至永遠是懷抱着歡悅的記憶并把它當作幸福的紀念。
仰卧人如啞 默然見大空 大空雲不動 終日杳相同 二十一 同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被拉扯到死亡門口,但又僥幸能夠向後退,是一個從死亡門口退回來的幸福人。
但是,危及他生命的災難,并不是像我這樣得了非常棘手的怪病。
他成了人們制作出來的法這種器械之敵。
他在他的俱樂部談了時事。
他高喊,萬不得已時隻好起義。
于是他被關進班房。
他在光線很暗的牢房裡生活了八個月,隻享受到微不足道的監獄日光之後,被牽出來拉到蒼穹之下,站在新的刑壇上。
為了接受對他的宣告,在二十一度的霜天之中,隻穿一件襯衣,等待宣判完結。
此刻他聽到一聲&ldquo處以槍決&rdquo的命令。
&ldquo難道真的被槍決嗎?&rdquo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對站在旁邊的囚犯這樣問了一句。
白色手帕搖擺幾下的信号出現了。
兵士瞄準的槍口朝下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這樣沒有被法律捏造的罪名而槍斃。
他沒有死卻難免在西伯利亞流放四年。
他的心從生走向死,又從死回到生,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之内,就描畫出了三次尖銳的曲折。
而且這三段落又和三段落一起,在不允許妥協的強勁角度上連結起來。
僅僅它的變化就是令人驚歎的經驗。
堅信自己正在成長的人,忽然之間聽說再過五分鐘就非死不可的時候,那就是已經從鐵定要死的時候算起,還能夠延命五分鐘,就迎接即将到來的死,同時意識到生命還能從活四分、三分、二分地前進,到最後隻剩一分鐘的最後時刻,忽然之間來了一個大回旋,得到了名叫&ldquo新生&rdquo&mdash&mdash像我這樣神經質的人,這三種情況我是一種也承受不了的。
當時,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命運相同的一位同囚之人,因此而當場發了瘋。
盡管如此,走上康複期的我,睡在病床的同時,也思考着陀思妥耶夫斯基。
特别是眼前經常浮現他從臨近死亡到生的最後一幕。
極冷的天空,新的刑台,站在刑台上的他的形象,他那隻穿着一件襯衣凍得發抖的形象,全都鮮明地印在想象的鏡子上了。
當他意識到隻有他免于死刑,這刹那之間的表情,我無法弄清楚,然而我最想看的是這刹那之間的表情,所以才組織了頭腦中所有的畫面。
我險些死于自然疾病之手。
也可以說已經死了一小會兒。
後來即使喚起了當時的記憶,仍然有不少窟窿,隻好等妻子說出始末才算填上了這種窟窿,這才能回頭看看自己完成的這幅圖畫,可是不看則已,一看确實令人不寒而栗。
那種可怕程度如果按比例來說等于我的生命失掉九仞,僅僅留下一篑而已。
這種使人大喜過望的事,的确是特别的。
伴随這生這死而來的可怕和可喜,和一張紙的表裡一樣不能分開,這事往往引起我的聯想,使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把寒冷的天空、新的刑壇、站在刑壇上的他那形象,隻穿一件襯衣而渾身顫抖的形象,耐心十足地描繪過來描繪過去,從不停止。
現在,這面想象的鏡子不知不覺之中昏暗不清了。
同時,死而複生的興高采烈也日益遠離自己而去。
那份興高采烈如果始終不離我的身旁,那麼,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我深感幸福而不能忘記,确實應該感謝一輩子的人了。
二十二 我迷迷糊糊地不知道什麼時候睡着了。
沒想到,鯉魚躍出水面的聲音使我突然醒來。
我睡覺的二樓客房的下邊就是院子的水池,其中飼養着大量的鯉魚。
那些鯉魚每隔五分鐘一定打水一次,聲音頗大。
即使正午也常常聽到它的擊水聲。
入夜就更厲害。
等到相鄰房間,下面的澡堂,對面的三樓,後面的山,通通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卻常常被魚的擊水聲弄醒。
我早就忘了什麼時候我記住了英語的&ldquo狗打盹兒&rdquo這個詞,真實地體驗到這個詞的含義,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因為這&ldquo狗打盹兒&rdquo每天晚上都很苦惱。
好不容易睡着,剛剛覺得這回可要謝天謝地了,可是過了一會兒就醒過來,心想怎麼天還不亮呢,結果是三番五次地等待天明。
被綁在病床上的人,萬籁俱寂的夜半,感覺到仿佛隻有他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的漫漫長夜,是出乎意料之長的。
&mdash&mdash鯉魚迅猛有力地躍出水面,它的尾巴狠敲它自己創造的波浪,聲音清脆,這時我就馬上醒了。
房間裡的光比薄暮時分還要暗。
從天棚垂下來的電燈泡,用黑布裹個嚴嚴實實。
透過黑布漏出柔弱的光,勉強俯視着這八鋪席大小的房間。
在這昏暗的燈光之中,坐着兩個穿着純白衣服的人。
兩個人都不說話,都一動不動,兩個人都把手放在膝上,彼此肩并肩地靜坐,凝然不動。
我看到那黑布包着的燈泡時,想起了用黑紗包起金色矛頭的悼旗。
這個和喪徽有聯系的燈泡透出來的光線照出的白衣護士,在十分沉靜這一點上,在舉止如儀這一點上,都像幽靈的雕像。
而且那雕像每有必要必然是一言不發地活動。
我一點兒也沒出聲。
也沒招呼她們。
但是,我隻要稍有動作,她們就一定動起來,哪怕是我的手在毛毯裡拉一拉毛毯,從右向左搖一下肩膀。
頭&mdash&mdash我的頭是一旦醒來必定麻痹,或者也許正因為麻痹所以才醒來的&mdash&mdash在枕頭上蹭一蹭,或者把腳&mdash&mdash腳是能促睡促醒的關鍵部位&mdash&mdash放在另一隻腳上,這樣打了一通瞌睡之後,下面的那隻腳的骨頭就像馱了一塊壓鹹菜的石頭一樣,疼得厲害,于是立刻醒來。
像這類場合,根據我的情況,白衣護士一定活動。
有的時候她們預料到我會有什麼動作因而預先活動。
有的時候我的手、腳、頭根本沒動,已經把覺睡了個夠,因而睜着眼睛,護士也立刻坐到我的枕旁。
我一點兒也不明白護士們的心情。
但是她們卻對我理解得很透。
所以才如影随形般地變化,如響應物般地活動。
從黑布布紋漏出來的暗光之下,白衣護士先于我的肉體,靜悄悄地而且完全循規蹈矩按我的所想所思活動,實在令人佩服之至。
我懷着這種心情睜開眼睛,同時茫然地望着天棚。
然後看了看黑布包着的燈泡,以及從黑布布紋漏出來的微光之下的護士們。
看清還是沒看清時,護士們就到我跟前來了。
秋風鳴萬木 山雨撼高樓 病骨棱如劍 一燈青欲愁 二十三 我的兒童時代,家裡有五六十幅畫。
有的在客廳裡看到過,有的在堆房裡看到過,有的是趁曬它、防蟲蛀的時候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地看到許多幅,而且常以蹲在挂起來的畫幅之前默默欣賞為樂。
即使現在,與其看那色彩零亂的戲劇,莫如看自己中意的畫心情舒暢得多。
我以為使用色彩的南畫最有趣。
可惜的是我家藏畫裡南畫不多。
因為還是個孩子,當然不懂畫的巧拙。
隻憑愛好和不愛好判斷,隻要自己對構圖滿意,色彩自然,我就高興。
積累鑒賞上的修養的機會很少,我的趣味後來并沒有新的變化。
所以,沒有給人留下因為愛山水而喜歡的山水畫,也沒有以作者之名而論畫之優劣的譏諷。
幾乎和我喜歡畫的時期相同,我又嗜詩了,不論出于哪位大家的手筆,不論多麼流行,不中我意的從來也沒有想過該看一看它(我把漢詩的内容分成三種,三分之一是很喜歡的,另一個三分之一是可貶低的。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既沒有愛意也沒有憎意的)。
有的時候遙望着圓溜溜的青山山頭,在院子裡栽下春天開放的梅花,或者看着流經柴門之前的小河沿着短牆緩緩流去的人家&mdash&mdash當然是畫在絹上的&mdash&mdash就覺得很喜歡這個地方,不由得對身旁的友人說:哪怕在此住下來也好。
朋友反複地看着我認真的表情,相當關心地對我說:你知道住在這樣的地方有多麼不方便麼?這位朋友是岩手縣的人。
我一想,覺得他說得很對,這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迂腐而感到難為情,同時也為朋友給我的風雅抹了一層泥而感到不快。
這已經是二十四五年前的事了。
這二十多年之間,我也出于萬不得已,像岩手縣的朋友那樣漸漸地講實際了。
不用走下山崖到溪川去汲水,而是把自來水管引到廚房裡。
但是類似南畫的心情卻時常在夢中襲上心頭。
特别是得病以來每天仰卧在床上之後,經常不斷地在心裡描繪着美麗的雲和天空。
此時此刻,小宮君把用歌磨(11)的錦畫(12)印成的明信片寄來。
我長時間地獨自一人冷冷清清地注視了好久,始終目不轉睛。
不料翻過來一看,它的背面寫着和我的情調根本不符的事。
所以我特别讨厭這樣黏黏糊糊的好色漢子,我對身旁的人說,我喜歡溫暖的秋色,以及那種顔色中自然發出的自然香氣。
但是,這回小宮君自己坐在我的枕旁,他說,自然,當然好啦,但是沒有人物做背景的自然又如何如何啦等等,對我這病人講了一通老掉牙的道理,所以我就抓住小宮大罵他乳臭未幹。
&mdash&mdash病中的我竟然這麼懷念自然。
天空就像清可見底的溪流一般澄明清澈。
老高老高的太陽照耀到極目所及的蒼穹之處。
我在太陽返照的大地上,享受着遍照人間的這份溫暖。
于是我看着成群的難以數計的紅蜻蜓。
我把這一景寫進了日記。
&mdash&mdash&ldquo看人不如看天空,說話不如沉默無言,落在人肩上的紅蜻蜓,表明它多麼依戀于人。
&rdquo 這是回到東京之後的景緻。
回東京之後不長的時間裡,我還像孩提時代一樣,全部身心都用在畫自然風景畫上了。
秋露下南 黃花燦照顔 欲行沿澗遠 卻得與雲還 二十四 妻把嘴湊到我耳邊說,孩子們來了,看看他們吧。
因為沒有力氣活動身體,所以我姿勢照舊隻好把視線投向那邊。
孩子們坐在離我的枕頭六尺遠的地方。
我住的這間屋子八鋪席大小,壁閣(13)在我腳的附近。
我的枕頭旁邊就是和鄰室隔開的隔扇,它把房間一切兩半。
我從左右兩邊同時打開隔扇的地方隔着隔扇門檻看着我的孩子。
那裡有三個孩子,十二歲、十歲、八歲,依次排成一列,坐在鄰室的正中。
三個全是女孩。
為了她們的健康着想,整個夏天必須在茅崎生活,這是我們作父母的命令,兄弟姐妹五個人一直在海濱,昨天才回來。
得到父親病危的通知,在親戚陪同之下,特意從沙子極多的小松原趕來,到修善寺來探視父親。
但是,他們還太小,不可能知道&ldquo病危&rdquo的意義。
他們記住了死這個詞,不過對于死的可怕,以及什麼叫可怕,在他們幼稚的腦子裡還沒有留下影子。
已經被死亡抓住了的父親的身體,今後究竟怎麼變化,他們是想象不出的。
父親死後,他們的命運如何,他們當然也想象不到。
他們隻是有人陪着應該前來看望父親的病,坐火車來到父親養病的地方。
他們臉上根本沒有這次見到父親也許就是最後一面的憂傷。
他們天真爛漫,臉上根本沒有和父親生離死别的哀愁。
在許多人之中,她們三個人并排坐在特别的席位,嚴肅的空氣,循規蹈矩的禮儀,使我感到她們十分拘束和無奈。
我隻是花大力氣瞥了她們一眼。
同時,也覺得她們小小的年紀連病名尚且不知就特意從遙遠的地方把她們拉來,而且硬讓她們規規矩矩地坐在一旁,實在可憐,也很殘酷。
我把妻叫來說,好不容易來一趟,讓她們到外面走走看看。
還說,如果擔心此時此地見我是父親子女最後一面,也許我更該仔細地看看她們。
但是,此刻的我正是處于危險狀态的人,以緻醫生護士和其他人不離左右的時候,所差的隻是我本人還沒有感到自己的病有多麼危險。
孩子們很快就回東京了。
一周之後,他們各自寫了慰問信,裝在同一個信封裡,寄到我的旅舍。
十二歲的筆子用的是夾着漢字的尺牍文寫法,她寫的是:&ldquo祖母大人無懼雨天也不怕刮風,一日也不間斷,每日必出門參拜釋迦,拜佛百次,求佛加佑父親大人之病盡早痊愈。
其次,高田的伯母大人也拜廟求神保佑。
阿房、阿清、阿梅三個人,每天一定去貓的墳墓,換水,插花,祈禱父親大人早日痊愈、康複。
&rdquo十歲的恒子正在上小學,八歲的英子的信完全用字母寫的,一個漢字也沒有。
寫得滿篇字母,讀起來卻挺容易。
内容是:&ldquo父親的病況如何?我平安無事,請您安心。
請父親不要想我,盼您趕快治好回家。
我一天也不休息地上學,并問母親安好。
&rdquo 我躺着從日記本上撕下一張紙給她們寫了回信:&ldquo我們不在家時一定聽奶奶的話,已經給你們買了修善寺的特産,現在即将寄給你們。
&rdquo我讓妻立刻寄出去。
我回到東京以後,孩子們照玩不誤,滿不在乎。
修善寺的玩具大概全弄壞了。
他們長大以後,如果有機會讀到父親的這篇文章,到底會有什麼感想? 傷心秋已到 嘔血骨猶存 病起期何日 夕陽還一村 二十五 五十克還不夠日本的兩勺(14)半。
我想,就憑這麼一點點的飲料維持這個身體一天的活力,連我自己都覺得可憐,也覺得可愛之至,然而也覺得笨得出格。
我恭恭敬敬地喝了五十克沖藕粉。
而且左右兩臂早晚各注射兩次。
兩臂全是針疤。
醫生問我打哪隻手臂好,我說哪隻都不想打。
盡管我看他把藥溶化在藥盤裡,然後用注射器吸進來,細緻地擦擦針頭,仔細看着把藥推到針頭冒出小氣泡,如此等等注射之前的準備工作看着挺有趣,心情也不錯,但是針頭往肉裡一紮,把藥一推,那是令人很不好受的。
我問醫生那常春藤顔色的藥水是什麼藥。
森成大夫說是本貝龍什麼的,不客氣地把我的手腕弄得生疼。
沒過多久,改一天注射兩次為一次。
這一次也沒過多久就作罷了。
可是沖藕粉的分量也一點一點地加大。
與此同時,口中也開始發粘,而且非常執拗。
如果不用爽口的飲料不斷地濕潤舌頭、兩腮、咽頭,那就受不了。
我向醫生要冰。
醫生說,如果硬的冰塊滑進胃裡就有危險。
我一邊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