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夜之夢
關燈
小
中
大
鈴铛,然後立刻蹲下身拍手企求神佑。
一般說來此時此刻貓頭鷹突然不叫了。
然後母親專心緻志地求神保佑丈夫平安無事。
母親一心想的是,丈夫是武士,如果萬不得已而向弓矢之神的八幡許下願,那就未必存在不聽的道理。
孩子因為鈴聲而醒了,他看看四周,覺得十分黑,突然在母親背上哭起來。
那時,母親還口中念念有詞祈禱什麼。
隻好搖晃脊背哄他安靜下來。
結果是他一時停止哭泣一時又大放悲聲反倒哭得更厲害。
不論屬于哪種情況,母親都不容易站立起來。
祈禱神靈保佑丈夫之後,她解開細帶,讓背上的孩子滑到前面來,兩臂抱着孩子走上前殿,念念有詞地說:&ldquo好孩子,你在這兒等一小會兒,我去一下就來。
&rdquo說完,把自己的臉往孩子的臉上蹭了又蹭。
然後把細帶子放長,把孩子捆好,把帶子的一端拴在前殿的欄杆上。
再從高台階上一階一階地下來,在那長度為十二丈的鋪地石上,來來去去地還她的&ldquo百次參拜&rdquo(19)之願。
拴在前殿的孩子,在幽暗之中,細帶的長度允許的範圍之内,于寬闊的廊下到處爬。
此時此刻,對于母親來說堪稱一個非常舒暢的夜晚。
如果被拴着的孩子哭哭啼啼,母親就十分焦急。
參拜百次的腳步就要加快了,累得氣喘籲籲。
無可奈何的時候,隻好停下來,上到前殿,把孩子安頓好之後再作參拜。
這樣一連幾個晚上,母親總是那麼緊張。
母親夜不能寐由衷擔心吉兇安危的父親,實際上父親早已被流浪武士殺了。
這種可悲的事,是夢中聽母親說的。
第十夜 莊太郎被女人拐走的第七天傍晚飄然歸來,忽然發燒一下子躺倒的事,是他家打發人前來告訴阿健的。
莊太郎是本街頭一條好漢,為人非常厚道,性格直爽。
他隻有一個癖好,那就是戴上巴拿馬帽子,一到傍晚就坐在水果店前,欣賞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女人們那副面孔,而且不斷地為之激動不已。
除此之外就沒有稱得上癖好的了。
如果從此路過的女人不多的時候,他就不看大街,而是看水果。
水果多種多樣,有水蜜桃、蘋果、枇杷、香蕉等,漂漂亮亮地裝在筐裡,以便拿它去看望病人的買主提上就走,所以把這種水果筐排成兩行。
莊太郎看了這種水果筐說它很漂亮,贊不絕口。
說如果做買賣的話,隻有水果店才能裝點出這麼高的水平。
因此,他才戴着巴拿馬帽子東遊西逛。
他曾經品評過柚子,原因是他認為這種水果的顔色好。
但是,他從來沒有掏錢買過水果。
當然一般情況下他也不吃。
他欣賞的隻是水果的顔色。
有一天傍晚,一個女人無意地站在店前。
看起來似乎是位有身份的人,因為衣服十分講究。
那女人衣服顔色使莊太郎特别中意,而且那女人的相貌更使莊太郎非常感動。
于是脫下他那十分珍愛的巴拿馬帽,恭恭敬敬地行禮緻意,結果那女人指着最大的一筐水果說,請把這筐給我。
莊太郎立刻把那筐遞給她。
她提起那筐掂了掂分量,說太沉。
莊太郎本來是個閑人,而且是個很直爽的漢子,就說,我就給你送家裡去吧,便和她一起走出水果店。
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盡管大家都知道莊太郎的為人,也不能不覺得他過于散漫了。
親屬和朋友都以為這事非同小可,可就在大家被這件事弄得寝食不安的第七天晚上,他竟然飄然歸來。
于是許許多多的人都來慰問,問莊兄究竟去了何處。
莊太郎回答說坐上電氣火車去了一趟山裡。
按他這個說法,那電氣火車的路程肯定是不短的。
據莊太郎說,下了火車就到了原野,是一片非常遼闊的原野,随便往任何地方望去,全是青草。
和那女人一起走在草上,忽然到了絕壁的頂上。
這時那女人對莊太郎說,從這裡跳下去看看如何。
他窺了窺底,刀削般的絕壁看得見,然而卻深不見底。
莊太郎又一次脫下巴拿馬帽子,再三推辭。
于是她問他:&ldquo如果你不下個決心跳下去,就要被豬舔了,那樣好麼?&rdquo莊太郎最讨厭的就是豬和雲右衛門(20)。
但是他想到,命是無可替代的,所以還是決心不往下跳。
這時,一頭豬打着響鼻跑上來。
莊太郎無奈,隻好用手裡拿的那根細細的、槟榔木的洋式手杖猛打豬鼻子,那豬哼了一聲便被打翻在地,掉下絕壁。
莊太郎喘了一口氣,緊接着又有一頭豬用它那大鼻子來撞莊太郎。
他萬不得已又舉起手杖打去。
那豬也是哼了一聲跌個仰面朝天,掉進洞底去了。
随後又出現一頭豬。
莊太郎忽然注意到遠處,隻見成千上萬難以計數的豬,從遙遠的草原盡頭,成群結隊地朝着站在絕壁上的莊太郎打着響鼻奔襲而來。
莊太郎非常害怕。
然而毫無辦法,隻好用他手裡的手杖朝着奔湧而來的豬鼻頭狠很打去。
不可思議的是,隻要手杖碰到豬鼻子,那豬就跌個仰面朝天滾進澗底。
看看那深不見底的絕壁,豬竟然是頭朝下仿佛排好隊似地往下掉。
莊太郎想到,自己居然把這麼多的豬打下澗底,不由得害了怕。
但是豬仍舊不斷地攻上來。
它們仿佛以黑雲生于足下,踏遍草原青草之勢,後繼綿綿,永無休止,打着響鼻攻上前來。
莊太郎振作起視死如歸的勇氣,用了七晝六夜的時間痛打豬鼻子,終于用盡力氣而倒了下去,累得兩手像魔芋豆腐一樣綿綿的,終于被豬舔了,然後倒在了絕壁上。
關于莊太郎的事,阿健就談到這裡。
他說,由此可見,看女人看多了可不妙。
我也以為這是至理名言。
不過阿健說他想要下莊太郎的巴拿馬帽子。
莊太郎未必得救。
巴拿馬成了阿健的東西了吧? 明治四十一年(21)七月二十五日&mdash&mdash八月五日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1)即與謝蕪村(1716&mdash1783)。
江戶中期的畫家、徘句家,别号宰鳥、夜半亭。
集文人畫之大成。
在徘詩上與松尾芭蕉齊名。
著有《新花摘》、《玉藻集》等。
(2)佛教畫,也稱&ldquo渡海文殊&rdquo。
畫文殊菩薩騎着獅子,侍者在側,駕雲渡海。
(3)即&ldquo全跏&rdquo,略稱&ldquo結跏&rdquo。
(4)趙州即&ldquo趙州和尚&rdquo,唐代高僧從谂。
南泉普願禅師弟子。
因他住持于趙州(今河北省趙縣),故稱趙州和尚。
(5)禅語。
即出現于眼前的意思。
(6)現在的東京都港區。
(7)貴族崛田邸宅附近。
(8)六尺。
(9)即江戶中期的1808年。
(10)佛教故事中專門拂逆人意,給别人制造麻煩,找人别扭的小鬼。
哼哈二将塑像腳下踏着的小鬼就是它。
(11)即東京文京區大冢坂下町的真言新義派之寺。
延〇八年(1680年)創建。
(12)寺廟的保護神。
塑像立于山門門内兩側,俗稱哼哈二将。
(13)自公元1192年(建久3年)源賴賴朝設立幕府起,至公元1333年北條高時滅亡,大約150年的曆史時期。
(14)1868&mdash1912年。
(15)也稱&ldquo蘇方&rdquo、&ldquo蘇木&rdquo,豆科,長綠小喬木。
心材堅重,赭褐色,浸液赤紅色,可做染料。
可入藥,中醫用于行血祛瘀。
(16)原文為&ldquo草履&rdquo,但并不是用草做的,隻是用上等菅草作墊,其餘鞋底等用皮革及栓皮栎等制作。
(17)在一方形的金色闆的中央畫一個直徑三分的圓箭靶。
(18)用粗稻草打的草鞋,特别結實。
(19)日本風俗中有所謂百次參拜,即許下心願,希望實現之後,以參拜佛寺百次為還願。
有些寺廟前殿有用精心打磨的石塊鋪的路,在這路上往返百次,等于拜佛百次。
(20)雲右衛門是當時著名的浪花曲的藝人。
浪花曲也稱浪花小調,是一種說唱曲,用三弦伴奏。
(21)即公元1908年。
一般說來此時此刻貓頭鷹突然不叫了。
然後母親專心緻志地求神保佑丈夫平安無事。
母親一心想的是,丈夫是武士,如果萬不得已而向弓矢之神的八幡許下願,那就未必存在不聽的道理。
孩子因為鈴聲而醒了,他看看四周,覺得十分黑,突然在母親背上哭起來。
那時,母親還口中念念有詞祈禱什麼。
隻好搖晃脊背哄他安靜下來。
結果是他一時停止哭泣一時又大放悲聲反倒哭得更厲害。
不論屬于哪種情況,母親都不容易站立起來。
祈禱神靈保佑丈夫之後,她解開細帶,讓背上的孩子滑到前面來,兩臂抱着孩子走上前殿,念念有詞地說:&ldquo好孩子,你在這兒等一小會兒,我去一下就來。
&rdquo說完,把自己的臉往孩子的臉上蹭了又蹭。
然後把細帶子放長,把孩子捆好,把帶子的一端拴在前殿的欄杆上。
再從高台階上一階一階地下來,在那長度為十二丈的鋪地石上,來來去去地還她的&ldquo百次參拜&rdquo(19)之願。
拴在前殿的孩子,在幽暗之中,細帶的長度允許的範圍之内,于寬闊的廊下到處爬。
此時此刻,對于母親來說堪稱一個非常舒暢的夜晚。
如果被拴着的孩子哭哭啼啼,母親就十分焦急。
參拜百次的腳步就要加快了,累得氣喘籲籲。
無可奈何的時候,隻好停下來,上到前殿,把孩子安頓好之後再作參拜。
這樣一連幾個晚上,母親總是那麼緊張。
母親夜不能寐由衷擔心吉兇安危的父親,實際上父親早已被流浪武士殺了。
這種可悲的事,是夢中聽母親說的。
第十夜 莊太郎被女人拐走的第七天傍晚飄然歸來,忽然發燒一下子躺倒的事,是他家打發人前來告訴阿健的。
莊太郎是本街頭一條好漢,為人非常厚道,性格直爽。
他隻有一個癖好,那就是戴上巴拿馬帽子,一到傍晚就坐在水果店前,欣賞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女人們那副面孔,而且不斷地為之激動不已。
除此之外就沒有稱得上癖好的了。
如果從此路過的女人不多的時候,他就不看大街,而是看水果。
水果多種多樣,有水蜜桃、蘋果、枇杷、香蕉等,漂漂亮亮地裝在筐裡,以便拿它去看望病人的買主提上就走,所以把這種水果筐排成兩行。
莊太郎看了這種水果筐說它很漂亮,贊不絕口。
說如果做買賣的話,隻有水果店才能裝點出這麼高的水平。
因此,他才戴着巴拿馬帽子東遊西逛。
他曾經品評過柚子,原因是他認為這種水果的顔色好。
但是,他從來沒有掏錢買過水果。
當然一般情況下他也不吃。
他欣賞的隻是水果的顔色。
有一天傍晚,一個女人無意地站在店前。
看起來似乎是位有身份的人,因為衣服十分講究。
那女人衣服顔色使莊太郎特别中意,而且那女人的相貌更使莊太郎非常感動。
于是脫下他那十分珍愛的巴拿馬帽,恭恭敬敬地行禮緻意,結果那女人指着最大的一筐水果說,請把這筐給我。
莊太郎立刻把那筐遞給她。
她提起那筐掂了掂分量,說太沉。
莊太郎本來是個閑人,而且是個很直爽的漢子,就說,我就給你送家裡去吧,便和她一起走出水果店。
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盡管大家都知道莊太郎的為人,也不能不覺得他過于散漫了。
親屬和朋友都以為這事非同小可,可就在大家被這件事弄得寝食不安的第七天晚上,他竟然飄然歸來。
于是許許多多的人都來慰問,問莊兄究竟去了何處。
莊太郎回答說坐上電氣火車去了一趟山裡。
按他這個說法,那電氣火車的路程肯定是不短的。
據莊太郎說,下了火車就到了原野,是一片非常遼闊的原野,随便往任何地方望去,全是青草。
和那女人一起走在草上,忽然到了絕壁的頂上。
這時那女人對莊太郎說,從這裡跳下去看看如何。
他窺了窺底,刀削般的絕壁看得見,然而卻深不見底。
莊太郎又一次脫下巴拿馬帽子,再三推辭。
于是她問他:&ldquo如果你不下個決心跳下去,就要被豬舔了,那樣好麼?&rdquo莊太郎最讨厭的就是豬和雲右衛門(20)。
但是他想到,命是無可替代的,所以還是決心不往下跳。
這時,一頭豬打着響鼻跑上來。
莊太郎無奈,隻好用手裡拿的那根細細的、槟榔木的洋式手杖猛打豬鼻子,那豬哼了一聲便被打翻在地,掉下絕壁。
莊太郎喘了一口氣,緊接着又有一頭豬用它那大鼻子來撞莊太郎。
他萬不得已又舉起手杖打去。
那豬也是哼了一聲跌個仰面朝天,掉進洞底去了。
随後又出現一頭豬。
莊太郎忽然注意到遠處,隻見成千上萬難以計數的豬,從遙遠的草原盡頭,成群結隊地朝着站在絕壁上的莊太郎打着響鼻奔襲而來。
莊太郎非常害怕。
然而毫無辦法,隻好用他手裡的手杖朝着奔湧而來的豬鼻頭狠很打去。
不可思議的是,隻要手杖碰到豬鼻子,那豬就跌個仰面朝天滾進澗底。
看看那深不見底的絕壁,豬竟然是頭朝下仿佛排好隊似地往下掉。
莊太郎想到,自己居然把這麼多的豬打下澗底,不由得害了怕。
但是豬仍舊不斷地攻上來。
它們仿佛以黑雲生于足下,踏遍草原青草之勢,後繼綿綿,永無休止,打着響鼻攻上前來。
莊太郎振作起視死如歸的勇氣,用了七晝六夜的時間痛打豬鼻子,終于用盡力氣而倒了下去,累得兩手像魔芋豆腐一樣綿綿的,終于被豬舔了,然後倒在了絕壁上。
關于莊太郎的事,阿健就談到這裡。
他說,由此可見,看女人看多了可不妙。
我也以為這是至理名言。
不過阿健說他想要下莊太郎的巴拿馬帽子。
莊太郎未必得救。
巴拿馬成了阿健的東西了吧? 明治四十一年(21)七月二十五日&mdash&mdash八月五日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1)即與謝蕪村(1716&mdash1783)。
江戶中期的畫家、徘句家,别号宰鳥、夜半亭。
集文人畫之大成。
在徘詩上與松尾芭蕉齊名。
著有《新花摘》、《玉藻集》等。
(2)佛教畫,也稱&ldquo渡海文殊&rdquo。
畫文殊菩薩騎着獅子,侍者在側,駕雲渡海。
(3)即&ldquo全跏&rdquo,略稱&ldquo結跏&rdquo。
(4)趙州即&ldquo趙州和尚&rdquo,唐代高僧從谂。
南泉普願禅師弟子。
因他住持于趙州(今河北省趙縣),故稱趙州和尚。
(5)禅語。
即出現于眼前的意思。
(6)現在的東京都港區。
(7)貴族崛田邸宅附近。
(8)六尺。
(9)即江戶中期的1808年。
(10)佛教故事中專門拂逆人意,給别人制造麻煩,找人别扭的小鬼。
哼哈二将塑像腳下踏着的小鬼就是它。
(11)即東京文京區大冢坂下町的真言新義派之寺。
延〇八年(1680年)創建。
(12)寺廟的保護神。
塑像立于山門門内兩側,俗稱哼哈二将。
(13)自公元1192年(建久3年)源賴賴朝設立幕府起,至公元1333年北條高時滅亡,大約150年的曆史時期。
(14)1868&mdash1912年。
(15)也稱&ldquo蘇方&rdquo、&ldquo蘇木&rdquo,豆科,長綠小喬木。
心材堅重,赭褐色,浸液赤紅色,可做染料。
可入藥,中醫用于行血祛瘀。
(16)原文為&ldquo草履&rdquo,但并不是用草做的,隻是用上等菅草作墊,其餘鞋底等用皮革及栓皮栎等制作。
(17)在一方形的金色闆的中央畫一個直徑三分的圓箭靶。
(18)用粗稻草打的草鞋,特别結實。
(19)日本風俗中有所謂百次參拜,即許下心願,希望實現之後,以參拜佛寺百次為還願。
有些寺廟前殿有用精心打磨的石塊鋪的路,在這路上往返百次,等于拜佛百次。
(20)雲右衛門是當時著名的浪花曲的藝人。
浪花曲也稱浪花小調,是一種說唱曲,用三弦伴奏。
(21)即公元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