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口

關燈
〔參考文獻〕馬爾薩斯:《人口論》,2卷,1806年。

     第四十二節人口問題 一、馬爾薩斯的人口法則 自然對一切生物賦予了這樣一種繁殖力,即如在繁殖方面無所妨礙,它的同類将很快蔽滿整個地球。

    人口迅速增長的例證,特别是北美的情況。

    最可怕的戰争和疫病,對這種繁殖力好像也難以抑制。

    唯一有效的限制繁殖的東西就是食物的數量。

    抑制生育的限制和預防性的措施。

    因此人口始終是随生活資料的增減而增減。

    一般分工的擴大不僅是人口增長的結果,而且也是它的原因。

     猛烈的鼠疫的影響。

    哪一類戰争才能防止人口增長呢?[25] 西斯蒙第對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批判。

     二、人口的曆史 在低級的經濟發展階段,抑制性的限制占主要地位,而在經濟高度發展的階段,則預防性的限制占主要地位。

    因此,在高級階段,對總人口數來說,出生率是低的。

    在國民的衰老期,抑制性的限制必将再度加強。

     〔未開化人的例子:〕南美島嶼的費爾朗特人、澳洲的新荷蘭土人等、美國狩獵民族、南洋群島的土民、黑人土人等的人口狀況。

    (人肉的嗜好、國民的淫亂、奴隸戰争。

    )遊牧民。

    (移民。

    )挪威從前的人口。

    如果國民财富不是處于迅速增長的時期,新一代的結婚一般隻有在老一代的結婚自然消滅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因此結婚數和出生數最正确地與死亡率相聯系。

    在人的壽命最長的地方,出生數最少,這一現象不過是表面的矛盾。

    因此,那些減少死亡率的因素,如醫務警察、建築警察等,一般也減少結婚數,直接的結婚獎勵辦法通常也促進死亡率的提高。

    在文化高度發展階段平均壽命一般要增加,但同時單身漢也增加。

    這些關系的道德的和政治的條件和結果。

     東印度、西藏地區的一妻多夫制、中國的棄嬰、近東各國的一夫多妻制等。

    希臘及羅馬後期的淫亂史。

    娼婦。

    作為由人口過剩引起的道德敗壞的标志,特别必須舉出離婚的頻繁和所謂婦女解放。

     三、人口政策 人口的密度與高度發展的經濟、政治、道德、文化階段有内在的聯系。

    一國的繁榮期是其人口最多同時他們的需要得到充分滿足的時期。

    在重商主義時代,曾發生過于偏重人口數量的傾向。

    一般說來,許多國家在該國進入繁榮期以前都對國民人數的增加給予獎勵,以後則設法限制人口增加。

    中世紀獎勵結婚的方法大部分具有宗教的性質,即沒有兒子的受到蔑視。

    路易十四的獎勵金。

    外來的移民,特别歡迎來自文化高度發展國家的人。

    實際例子。

    這種移居是有危險的。

    更加有效的辦法毋甯是在國内進行政策上的改革。

    但人口增加不可或缺的條件是财富的增加,或至少是它的更加平等的分配。

    對遷往國外的加以限制性的禁止。

     國家想要讓達到頂點的人口維持靜止狀态,是非常困難的。

    與每個人的情況一樣,在一國的衰老期也不免發生困難。

    在何等程度上才有可能限制結婚呢?與這一點聯系起來看,奢侈是有益的。

    永久的、暫時的移居。

    一國的人口達到頂點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新建的宿舍。

     在衰落的國家中重新需要在低級文化階段曾受歡迎的人口政策。

     〔參考文獻〕聚斯米爾希:《人種變化的神的意志》(1761&mdash1762),3卷,1775年第4版。

    比克斯:《人口的移動》,1833年。

    拜爾諾葉:《人口政策》,1840年。

    葛德文:《人口論》,1818年。

     第四十三節濟貧制度 一、貧困的原因 (1)絕對的不能勞動。

    這同人們的意志幾乎沒有關系,因此在各個文化階段,大體上存在于同一範圍。

    隻是由于維持家族生活困難的增加,私生子的人數增加。

     (2)相對的不能勞動。

    在沒有勞動意志的場合&mdash&mdash即低級文化階段出現的乞丐生活;在人們想勞動卻沒有任何工作的場合&mdash&mdash即失業。

    就失業而言,有的是暫時的、地方性的,隻是在個别産業部門發生;有的是人口過剩引起的普遍的、永久性的。

    這在交易發達的時代更容易頻繁出現。

    能夠得到救濟的過剩人口,通常不久就變成不能得到救濟的過剩人口。

     (3)過多的支出。

    這種情況導緻貧困,總的說來,在任何文化階段都是相同的。

    不過在低級階段是用于救災的支出,在高級階段則是用于多子女撫養的支出。

     貧民人數與罪惡事件發生次數的關系。

     二、濟貧政策 為什麼像移民政策這樣簡單的手段,總的說來不能産生什麼效果?為什麼像财産共有這樣一種多少進步一些的手段完全不能産生什麼效果? 濟貧救護政策曆史中的根本思想如下:(1)當家族、組合、公共團體等緊密團結的時候,這些團體有力量維持它們的貧窮的成員。

    一旦國家使這些團體失去它們的政治作用,在濟貧救護工作被削弱而且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國家就得自己承擔這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