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業
關燈
小
中
大
至于新近由理論家們接受的、多少有些類似土地共有制的其他各種手段,更将帶來災禍。
唯一的真正的辦法,隻能是向工人們進行正确的啟蒙教育。
國家對工廠青工的待遇的監督&mdash&mdash英國工廠法。
〔參考文獻〕庫因特:《論機器的效用與陰暗面》,1824年。
拜比吉:《論機器節約與工場手工業》。
布魯哈姆:《機器制度的後果》,1833年。
烏爾:《論工廠制度》(迪茨曼譯)(原著書名為《工場手工業的哲學》,1835年)。
加斯克爾:《英國工業人口,它的道德、社會及健康狀況》,1832年。
加斯帕倫:《關于機器的若幹考察》,1835年。
吉朗多:《論工業的進步,以及對工人階級道德的報告的若幹考察》,1841年。
馬蒂諾:《罷工趨勢與堅持低工資生産》,1834年。
西尼爾:《工廠法通信,它影響棉紡工業生産》,1837年。
第三十四節工業的自由 一、現代的工業組織 英國擺脫中世紀的各種束縛而走向工業自由,實現了極好的變革。
在歐洲大陸,(行會外的并為領主所允許的)自由的和特許的匠師制度,逐漸為特許制度準備了條件。
行會制度是适應于舊時代政治組織的,同樣,特許制度是适應于絕對君主政治的。
在很多國家完全的工業自由從這裡發展起來,并與憲章運動平行地前進。
工業禁止從業權的廢除。
行會債務的賠償。
法國和普魯士的工業自由。
自由行會,試圖通過這種組織吸取舊行會的長處,舍棄它的短處。
在工業自由的條件下,新的工業的各種優點和缺點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工業經營者之間的競争展開了,其數量和努力都增大,因而工業品的産量顯著提高。
有能力的人很快地發達起來,無能力的人很快地沒落下去。
龐大人口的增長。
因為所有的鄉村手工業得到了解放,那些早就苦于地方工廠發展的小都市失去了最後的防線。
這就更加促進了主要都市的絕對繁榮。
但由于都市下層人口激增,貧困的苦惱往往更為嚴重。
新興工業的嚴酷法則&mdash&mdash少數富人與無數的窮人相對立,到處表現。
因此必須注意促進一定文化階段所不可避免的工業自由;并應設法使其在過渡時期得到緩和。
工業自由應該從需要大資本的工業部門開始,還是應該從為貿易的生産部門開始呢?在其他部門中應采用批準制度以避免過大的自由。
考試、年齡限制等等。
專利權。
〔參考文獻〕主張工業自由的文獻有:《關于商業、特别是對阿姆斯特丹的組合、結社及匠師的若幹考察》,1758年。
拜爾諾葉:《行會制度對工業的不利影響》,1822年。
本迪克特:《行會強制與禁規》,1818年。
反對工業自由的文獻有:曼:《關于必須恢複匠師及組合的建議》,1815年。
勞:《論行會制度及其廢除以後》,1816年。
雷菲斯:《論行會制度,恢複行會制度的反省》,1818年。
奧斯特萊:《廢除行會制度是否合适?》,1833年。
《從手工業者階層看組合和工業自由》,馬格德堡,1834年。
諾伊曼:《論工業自由及其在一國的限度》,1837年。
二、工業自由階段對各種工業的獎勵辦法 在這種場合,作為唯一适應時代要求的措施來考慮的是對任何人都開放的那種措施&mdash&mdash即技術教育和産業組合。
發明的專利權可允許其暫時壟斷。
〔技術教育〕。
工業學校。
在星期日上課的學校及在祭日休假晚間上課的學校。
為工業從業人員舉辦的報告會和讀書會。
這些措施是與小學教育同時實行的,同樣,技術專科學校與高等學校并立,工科大學與大學并存。
數學、化學、建築等各分科。
森林學校。
礦業學校。
高級和初級的農業教育機關。
商業學校。
所有這些措施在德國最主要的障礙是它們遭到來自高等學校和大學的極端的冷遇。
它們的團結是有效果的,特别在小國是這樣。
就現代的一切真正的教育而言,古典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其重要性日益增大的高等的工業資産階級,一旦全面地離開了人道主義,則現實主義就将成為難以抗拒的東西了。
模範經營。
中央及地方的種馬站。
中央養羊場。
〔參考文獻〕赫爾曼:《論工業技術研究機構》,1826年。
萊拜留斯:《論技術實習機構》,1839年。
普羅伊斯克:《略論星期日學校、技術專科及工業學校》,3卷,1835年。
布魯哈姆:《對工人階級及其雇主的教育之實際考察》。
富爾西:《文明技術學校史》,1828年。
貝爾特海姆:《論英國的育馬》,1833年。
埃爾代尼:《奧地利種馬所記述》,1829年。
産業聯合組合是希圖将一切政治關系引向整個人類共同的道德和目的的時代潮流的産物。
以前由政府監督的工業政策中的大部分被轉給國民自己來管理。
農業聯合組合、園藝聯合組合、育馬聯合組合。
這些聯合組合的刊物。
工業展覽會、賽馬、動物陳列會等。
獎勵金。
發明的專利權并不削減任何過去的權利,所以它并不損害任何人,并且它還是推動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專利期限。
期滿後發明必須公開。
手續費。
新發明的證明及其反證。
進口專利權。
〔參考文獻〕克勞斯:《獎勵工業部門發明的奧地利立法的精神》,1837年。
對現代各種發明的考察,以及與前一代同時期的比較。
*** [1]據羅雪爾:《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3節,中世紀的都市有四種性質:(1)要塞;(2)和平區域;(3)商業區域;(4)組合團體。
在該節注3中指出,都市區域是指在國王保護下的和平區域,即都市城區或都市區域。
&mdash&mdash日譯者 [2]據羅雪爾:《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132節本文及注11,工匠在巡曆修業時要陳述手工業者訪問的緻詞(詩文),證明自己的身份,才獲準住在寄宿舍裡。
&mdash&mdash日譯者 [3]老年工匠指未能成為匠師的工匠。
&mdash&mdash日譯者 [4]據羅雪爾:《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137節,斯密認為對國内稅和進口稅不需要采取同樣稅率。
故文中有問号。
&mdash&mdash日譯者 [5]所謂盲目的動力系指水力、風力以及機械力。
參閱《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119節;第1卷,第42節。
&mdash&mdash日譯者
唯一的真正的辦法,隻能是向工人們進行正确的啟蒙教育。
國家對工廠青工的待遇的監督&mdash&mdash英國工廠法。
〔參考文獻〕庫因特:《論機器的效用與陰暗面》,1824年。
拜比吉:《論機器節約與工場手工業》。
布魯哈姆:《機器制度的後果》,1833年。
烏爾:《論工廠制度》(迪茨曼譯)(原著書名為《工場手工業的哲學》,1835年)。
加斯克爾:《英國工業人口,它的道德、社會及健康狀況》,1832年。
加斯帕倫:《關于機器的若幹考察》,1835年。
吉朗多:《論工業的進步,以及對工人階級道德的報告的若幹考察》,1841年。
馬蒂諾:《罷工趨勢與堅持低工資生産》,1834年。
西尼爾:《工廠法通信,它影響棉紡工業生産》,1837年。
第三十四節工業的自由 一、現代的工業組織 英國擺脫中世紀的各種束縛而走向工業自由,實現了極好的變革。
在歐洲大陸,(行會外的并為領主所允許的)自由的和特許的匠師制度,逐漸為特許制度準備了條件。
行會制度是适應于舊時代政治組織的,同樣,特許制度是适應于絕對君主政治的。
在很多國家完全的工業自由從這裡發展起來,并與憲章運動平行地前進。
工業禁止從業權的廢除。
行會債務的賠償。
法國和普魯士的工業自由。
自由行會,試圖通過這種組織吸取舊行會的長處,舍棄它的短處。
在工業自由的條件下,新的工業的各種優點和缺點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工業經營者之間的競争展開了,其數量和努力都增大,因而工業品的産量顯著提高。
有能力的人很快地發達起來,無能力的人很快地沒落下去。
龐大人口的增長。
因為所有的鄉村手工業得到了解放,那些早就苦于地方工廠發展的小都市失去了最後的防線。
這就更加促進了主要都市的絕對繁榮。
但由于都市下層人口激增,貧困的苦惱往往更為嚴重。
新興工業的嚴酷法則&mdash&mdash少數富人與無數的窮人相對立,到處表現。
因此必須注意促進一定文化階段所不可避免的工業自由;并應設法使其在過渡時期得到緩和。
工業自由應該從需要大資本的工業部門開始,還是應該從為貿易的生産部門開始呢?在其他部門中應采用批準制度以避免過大的自由。
考試、年齡限制等等。
專利權。
〔參考文獻〕主張工業自由的文獻有:《關于商業、特别是對阿姆斯特丹的組合、結社及匠師的若幹考察》,1758年。
拜爾諾葉:《行會制度對工業的不利影響》,1822年。
本迪克特:《行會強制與禁規》,1818年。
反對工業自由的文獻有:曼:《關于必須恢複匠師及組合的建議》,1815年。
勞:《論行會制度及其廢除以後》,1816年。
雷菲斯:《論行會制度,恢複行會制度的反省》,1818年。
奧斯特萊:《廢除行會制度是否合适?》,1833年。
《從手工業者階層看組合和工業自由》,馬格德堡,1834年。
諾伊曼:《論工業自由及其在一國的限度》,1837年。
二、工業自由階段對各種工業的獎勵辦法 在這種場合,作為唯一适應時代要求的措施來考慮的是對任何人都開放的那種措施&mdash&mdash即技術教育和産業組合。
發明的專利權可允許其暫時壟斷。
〔技術教育〕。
工業學校。
在星期日上課的學校及在祭日休假晚間上課的學校。
為工業從業人員舉辦的報告會和讀書會。
這些措施是與小學教育同時實行的,同樣,技術專科學校與高等學校并立,工科大學與大學并存。
數學、化學、建築等各分科。
森林學校。
礦業學校。
高級和初級的農業教育機關。
商業學校。
所有這些措施在德國最主要的障礙是它們遭到來自高等學校和大學的極端的冷遇。
它們的團結是有效果的,特别在小國是這樣。
就現代的一切真正的教育而言,古典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其重要性日益增大的高等的工業資産階級,一旦全面地離開了人道主義,則現實主義就将成為難以抗拒的東西了。
模範經營。
中央及地方的種馬站。
中央養羊場。
〔參考文獻〕赫爾曼:《論工業技術研究機構》,1826年。
萊拜留斯:《論技術實習機構》,1839年。
普羅伊斯克:《略論星期日學校、技術專科及工業學校》,3卷,1835年。
布魯哈姆:《對工人階級及其雇主的教育之實際考察》。
富爾西:《文明技術學校史》,1828年。
貝爾特海姆:《論英國的育馬》,1833年。
埃爾代尼:《奧地利種馬所記述》,1829年。
産業聯合組合是希圖将一切政治關系引向整個人類共同的道德和目的的時代潮流的産物。
以前由政府監督的工業政策中的大部分被轉給國民自己來管理。
農業聯合組合、園藝聯合組合、育馬聯合組合。
這些聯合組合的刊物。
工業展覽會、賽馬、動物陳列會等。
獎勵金。
發明的專利權并不削減任何過去的權利,所以它并不損害任何人,并且它還是推動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專利期限。
期滿後發明必須公開。
手續費。
新發明的證明及其反證。
進口專利權。
〔參考文獻〕克勞斯:《獎勵工業部門發明的奧地利立法的精神》,1837年。
對現代各種發明的考察,以及與前一代同時期的比較。
*** [1]據羅雪爾:《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3節,中世紀的都市有四種性質:(1)要塞;(2)和平區域;(3)商業區域;(4)組合團體。
在該節注3中指出,都市區域是指在國王保護下的和平區域,即都市城區或都市區域。
&mdash&mdash日譯者 [2]據羅雪爾:《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132節本文及注11,工匠在巡曆修業時要陳述手工業者訪問的緻詞(詩文),證明自己的身份,才獲準住在寄宿舍裡。
&mdash&mdash日譯者 [3]老年工匠指未能成為匠師的工匠。
&mdash&mdash日譯者 [4]據羅雪爾:《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137節,斯密認為對國内稅和進口稅不需要采取同樣稅率。
故文中有問号。
&mdash&mdash日譯者 [5]所謂盲目的動力系指水力、風力以及機械力。
參閱《國民經濟學體系》,第3卷,第119節;第1卷,第42節。
&mdash&mdash日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