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業
關燈
小
中
大
的各種工業中,情況更是這樣。
至于任何人都不應該對商品的質量作欺騙性的廣告,這是警察所應予注意的事情。
個人的不正當行為損害整個國家對外信用的各種事例。
例如金銀器皿。
為了保證商品質量的工廠商标。
國家的檢驗所是由鑒定人對商品進行檢查和鑒定的地方,但現在隻在多數小企業經營的、特别是銷售國外的工業中還被利用。
麻布檢驗所。
絨毯檢驗所。
啤酒檢驗所。
第三十三節近代的都市制度與工業 一、都市勢力的衰落 荷蘭戰争(1667年)及三十年戰争(1618&mdash1648年)以後軍隊制度的變化。
由于貴族和國王重新結合,市民階級後退了。
日益增大的中央集權勢力使農民後退,同時也完全削弱了都市的自治權。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路易十四以後的許多國家中,都市政權日益趨向依附于國家的财政、警察和司法等權力之下。
德意志工業的衰退。
隻有麻織業、火酒釀造業和宮廷奢侈品制造業等方面屬于例外,但這些對真正的都市産業的發展影響不大。
法蘭西共和國對過去的都市生活施加了革命性的壓制。
〔與此相反,基于自治團體實際要求的〕普魯士都市條例(1808年)。
經過修改的普魯士都市條例。
英國市制改革前後的都市狀況。
總的說來,因近代變革而感到苦惱的僅僅是那些小都市。
相反,大都市是更加膨脹了。
這一點可以将小都市與小國家進行比較。
在所有國家的相應的文化階段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發展。
二、行會的腐化 關于都市的普遍衰落,行會特别與它有連帶關系。
行會精神的衰敗,由于宗教改革更為加劇。
更加強大的國家權力差不多到處都将都市的權力從行會手中再度轉給市議會。
行會已不能為過去的精神所鼓舞,又不能為從前的形式所支持,因而行會的各種産業制度也失去了它的作用。
在高度文化發展階段固定學徒年限是有害的。
與此相結合的學徒待遇妨礙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進入手工業。
行會愈益窮困,因而遍訪名師,遊曆進修的制度也衰退了。
匠師作品流于非實用的高價的作品。
不合規格的作品也被收買。
手工業者訪問的行會幫話在金錢的壓力下被濫用。
往往由于财政上的理由,行會之間過度地樹立界限,促使分工無限狹小。
以往的手工業信譽低落。
星期一的休假(延長星期日的休假)。
借行會成員平等之名,為遊手好閑和不學無術辯護。
因此,早在17世紀就有企圖限制行會的各種措施。
1731年的帝國決議,不僅消除了很多弊害,而且使行會向民間開放。
這一決定與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一般行會條例,将行會由自治的組合改為工業政策上的一種措施。
現在即使全面地廢止行會也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礙了。
〔參考文獻〕卡斯特:《在機械工匠中間通行的不合理的習慣法例說》,1715年。
希萊爾:《論德國行會中流行的弊端及補救之道》,1725年。
匿名者:《手工業工場的野蠻,或我的學徒時代的曆史,兼論德國手工業者的教育方法》,1790年。
克諾倫:《關于手工業腐化之帝國決議的法律闡明》,1744年。
奧爾特洛夫:《工場法典,或一般手工業者組合法規和章則彙編》,1802年,新版1820年。
三、手工業與工廠 工場手工業與工廠的區别是過時的。
在手工業中,匠師自己把學徒當作助手而從事勞動,他們的工作量不大,且通常是根據訂貨而工作的。
工廠主并不把學徒當作助手,而是當作工人來使用。
他的最主要的工具是機器。
工廠主進行大量生産,通常是以貯藏為目的而生産的。
工廠在選擇廠址、擴充經營方面,本來就遠比手工業自由。
在工廠與手工業相互競争的時候,前者之所以能占上風,是因為它有大量資本、勞動分工、銷路熟悉,以及由于進行大規模經營從而可以有各種節約,更重要的是因為工廠主屬于上層階級,從而有許多知己和關系。
工廠的有利因素随着它規模的擴大而增加,直到它在管理監督上發生困難時才消失。
工廠與零售商人階級的勾結。
在日常消費品、建築用材、私人的特殊用品、地方的特殊商品以及修理等工業中,工廠之間的競争受到很大限制。
手工業者的生活與工廠的生活之間存在着很大的道德上的差别。
工廠主比匠師優越,但工匠幾乎在同樣程度上優越于工廠的工人。
在工廠工業繁榮的地方,大資本家、廣大銷路和貧窮的工人階級都發展起來。
工人階級幾乎像機器一樣,沒有任何進步的機會,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去勞動。
工廠與手工業之間的各中間階段。
制造流行品的匠師。
同一人兼農工,或以農為主或以工為主。
四、機器與工人 機器與工具的差異。
機器的操作具有極為良好的耐久力和整齊劃一,它加強了人力,使人力精巧。
機器的操作是廉價的。
由動物操作的作業以及由所謂盲目的動力[19]操作的作業都是廉價的。
蒸汽機的特點。
機器的效用在于勞動的耗費比它自身節約的勞動還要少,凡一種工作愈是不能預先計算,則愈是屬于精神勞動,機器也就愈難代替人力。
相反,如果工業的種類愈是帶有物理運動的性質,它的銷路愈是廣闊,機器活動就愈自由。
采取機器生産,一國财富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一般都要增加。
特别是在大規模的對外貿易中交換價值要增加。
相反,手工業者由于機器的采用卻會失去主計。
不過,如果某一種工業由于采用機器而得到發展,其他工業必然要被提高,所以上述情況隻是暫時的。
何況在這種工業中,工人人數畢竟比較容易增加。
因為産品的增加大都比投入該生産的必要勞動的減少要大。
機器生産能有這樣的結果,隻是在國内農業或對外貿易能增加其支付代價來源的情況之下。
另一方面,機器一般要擴大道德上的敗壞,這是與高度分工和工廠制度相聯系的。
工廠工人對雇主有極大的依存性。
家庭秩序的紊亂、婦女解放、對孩子的殘酷壓迫。
貧困及貧富懸殊。
工廠從業人員占多數的地方的健康狀況。
從健康方面看機器的各種優點。
為克服機器制度的陰暗面,在低級文化階段,政府曾試圖采取多種措施加以禁止。
以後,由于資本在國民經濟中更加堅強有力,國家就不再偏袒手工業者了。
由于高級文化階段的高級需要隻能在充分自由的生産條件下得到滿足,所以反對機器生産完全是徒勞無益的。
其實這種反對,對工人本身來說也将帶來極大的不利。
機器這一概念的相對性。
至于任何人都不應該對商品的質量作欺騙性的廣告,這是警察所應予注意的事情。
個人的不正當行為損害整個國家對外信用的各種事例。
例如金銀器皿。
為了保證商品質量的工廠商标。
國家的檢驗所是由鑒定人對商品進行檢查和鑒定的地方,但現在隻在多數小企業經營的、特别是銷售國外的工業中還被利用。
麻布檢驗所。
絨毯檢驗所。
啤酒檢驗所。
第三十三節近代的都市制度與工業 一、都市勢力的衰落 荷蘭戰争(1667年)及三十年戰争(1618&mdash1648年)以後軍隊制度的變化。
由于貴族和國王重新結合,市民階級後退了。
日益增大的中央集權勢力使農民後退,同時也完全削弱了都市的自治權。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路易十四以後的許多國家中,都市政權日益趨向依附于國家的财政、警察和司法等權力之下。
德意志工業的衰退。
隻有麻織業、火酒釀造業和宮廷奢侈品制造業等方面屬于例外,但這些對真正的都市産業的發展影響不大。
法蘭西共和國對過去的都市生活施加了革命性的壓制。
〔與此相反,基于自治團體實際要求的〕普魯士都市條例(1808年)。
經過修改的普魯士都市條例。
英國市制改革前後的都市狀況。
總的說來,因近代變革而感到苦惱的僅僅是那些小都市。
相反,大都市是更加膨脹了。
這一點可以将小都市與小國家進行比較。
在所有國家的相應的文化階段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發展。
二、行會的腐化 關于都市的普遍衰落,行會特别與它有連帶關系。
行會精神的衰敗,由于宗教改革更為加劇。
更加強大的國家權力差不多到處都将都市的權力從行會手中再度轉給市議會。
行會已不能為過去的精神所鼓舞,又不能為從前的形式所支持,因而行會的各種産業制度也失去了它的作用。
在高度文化發展階段固定學徒年限是有害的。
與此相結合的學徒待遇妨礙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進入手工業。
行會愈益窮困,因而遍訪名師,遊曆進修的制度也衰退了。
匠師作品流于非實用的高價的作品。
不合規格的作品也被收買。
手工業者訪問的行會幫話在金錢的壓力下被濫用。
往往由于财政上的理由,行會之間過度地樹立界限,促使分工無限狹小。
以往的手工業信譽低落。
星期一的休假(延長星期日的休假)。
借行會成員平等之名,為遊手好閑和不學無術辯護。
因此,早在17世紀就有企圖限制行會的各種措施。
1731年的帝國決議,不僅消除了很多弊害,而且使行會向民間開放。
這一決定與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一般行會條例,将行會由自治的組合改為工業政策上的一種措施。
現在即使全面地廢止行會也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礙了。
〔參考文獻〕卡斯特:《在機械工匠中間通行的不合理的習慣法例說》,1715年。
希萊爾:《論德國行會中流行的弊端及補救之道》,1725年。
匿名者:《手工業工場的野蠻,或我的學徒時代的曆史,兼論德國手工業者的教育方法》,1790年。
克諾倫:《關于手工業腐化之帝國決議的法律闡明》,1744年。
奧爾特洛夫:《工場法典,或一般手工業者組合法規和章則彙編》,1802年,新版1820年。
三、手工業與工廠 工場手工業與工廠的區别是過時的。
在手工業中,匠師自己把學徒當作助手而從事勞動,他們的工作量不大,且通常是根據訂貨而工作的。
工廠主并不把學徒當作助手,而是當作工人來使用。
他的最主要的工具是機器。
工廠主進行大量生産,通常是以貯藏為目的而生産的。
工廠在選擇廠址、擴充經營方面,本來就遠比手工業自由。
在工廠與手工業相互競争的時候,前者之所以能占上風,是因為它有大量資本、勞動分工、銷路熟悉,以及由于進行大規模經營從而可以有各種節約,更重要的是因為工廠主屬于上層階級,從而有許多知己和關系。
工廠的有利因素随着它規模的擴大而增加,直到它在管理監督上發生困難時才消失。
工廠與零售商人階級的勾結。
在日常消費品、建築用材、私人的特殊用品、地方的特殊商品以及修理等工業中,工廠之間的競争受到很大限制。
手工業者的生活與工廠的生活之間存在着很大的道德上的差别。
工廠主比匠師優越,但工匠幾乎在同樣程度上優越于工廠的工人。
在工廠工業繁榮的地方,大資本家、廣大銷路和貧窮的工人階級都發展起來。
工人階級幾乎像機器一樣,沒有任何進步的機會,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去勞動。
工廠與手工業之間的各中間階段。
制造流行品的匠師。
同一人兼農工,或以農為主或以工為主。
四、機器與工人 機器與工具的差異。
機器的操作具有極為良好的耐久力和整齊劃一,它加強了人力,使人力精巧。
機器的操作是廉價的。
由動物操作的作業以及由所謂盲目的動力[19]操作的作業都是廉價的。
蒸汽機的特點。
機器的效用在于勞動的耗費比它自身節約的勞動還要少,凡一種工作愈是不能預先計算,則愈是屬于精神勞動,機器也就愈難代替人力。
相反,如果工業的種類愈是帶有物理運動的性質,它的銷路愈是廣闊,機器活動就愈自由。
采取機器生産,一國财富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一般都要增加。
特别是在大規模的對外貿易中交換價值要增加。
相反,手工業者由于機器的采用卻會失去主計。
不過,如果某一種工業由于采用機器而得到發展,其他工業必然要被提高,所以上述情況隻是暫時的。
何況在這種工業中,工人人數畢竟比較容易增加。
因為産品的增加大都比投入該生産的必要勞動的減少要大。
機器生産能有這樣的結果,隻是在國内農業或對外貿易能增加其支付代價來源的情況之下。
另一方面,機器一般要擴大道德上的敗壞,這是與高度分工和工廠制度相聯系的。
工廠工人對雇主有極大的依存性。
家庭秩序的紊亂、婦女解放、對孩子的殘酷壓迫。
貧困及貧富懸殊。
工廠從業人員占多數的地方的健康狀況。
從健康方面看機器的各種優點。
為克服機器制度的陰暗面,在低級文化階段,政府曾試圖采取多種措施加以禁止。
以後,由于資本在國民經濟中更加堅強有力,國家就不再偏袒手工業者了。
由于高級文化階段的高級需要隻能在充分自由的生産條件下得到滿足,所以反對機器生産完全是徒勞無益的。
其實這種反對,對工人本身來說也将帶來極大的不利。
機器這一概念的相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