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業
關燈
小
中
大
需要的機關是寄宿舍。
寄宿舍的管事。
行會中有供給繼續旅行費用的行會與不供給費用的行會。
手工業者的訪問緻詞與巡曆者手冊。
[16]為了使巡曆修業更為嚴格,更有效益,在以後的年代裡定出了一些取締辦法。
工匠集會。
老年工匠。
[17] 在升為匠師方面,行會可分為關門的與不關門的兩類。
作品匠師(即其作品獲得通過而成為匠師的人)。
匠師作品(即能夠獲得通過、使工匠成為匠師的作品)。
匠師的子弟及養子的優先權。
防止出現過多的候補匠師的方法。
匠師的未亡人。
行會的強烈的名譽心、兄弟般的集合、它的政治意義、對寄居在匠師家中的學徒們的慈父般的監督、工匠之間的監督、未來成為匠師的希望等等&mdash&mdash所有這些,當然在道德上也發生了極好的影響。
朝會(行會的一種集會)。
老年、青年、少年匠師。
巡曆修業制度是由所有同業行會共同課稅來實行的,它是為了工匠階級的利益,也是進行各地行會之間的聯系所必要的&mdash&mdash行會總會。
行會可以與中世紀的其他組合團體相比較,尤其是可以與寺院、騎士教團以及大學相比較。
與行會制度相似的古代的制度、埃及和印度的等級制度。
在希臘和羅馬的文化發展的低級階段,我們也發現具有行會性質的各種關系。
在他們的國民經濟繁榮時期會出現營業自由。
〔參考文獻〕拜埃爾:《學徒、工匠、匠師》。
同羅雪爾:《工場法彙報》。
斯特魯維埃:《工場法理學體系》,3卷,1738年。
奧爾特洛夫:《手工業者法規》,1803年。
庫倫坎普:《手工業者及行會的法規》,1807年。
海涅鸠斯:《論工業的合夥工業團體組織》(2卷,第9章)。
第三十二節保護制度(禁止制度) 一、重商主義的根本見解 人們由于日常生活中的錯覺,将貨币所有與财富等同看待。
因此國内有貴金屬礦藏的國家,為了緻富,不得不盡量防止其所生産的貴金屬出口。
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禁止貨币出口。
其他各國隻在通過對外貿易順差,即其商品出口大于其進口,其貿易差額被用貨币來償付時,才能獲得貴金屬。
貿易差額。
出口多的國家才有貿易上的順差。
為了盡量使出口增加,進口縮小,對制成品課以進口稅,禁止進口,規定出口獎勵金。
另一方面,實行有利于進口原料、阻礙原料出口的措施。
這就是實行殖民主義、貿易戰和政府對産業進行管理的時代。
二、對上述見解的反駁 密多斯王(希臘傳說中的國王,他想把一切東西部化為黃金)的錯誤。
貴金屬具有商品的性質,因而與其他商品完全一樣,人們可以通過貿易在任何時候獲得它。
(1)每個貿易商人最能判斷哪種商品才是正好需要的東西。
如果國家對貿易商人施行強制,例如需要羊毛,而強使他進口白銀來代替羊毛,那就必須限制他的交易,而且将一國的利益完全放在所謂貿易差額上,這也是非常錯誤的。
一般消費者喜歡貴金屬遠勝于其他商品這種理由,不能直接應用于全體國民。
因此,不能因為這種重金的思想,就認為輸出貨币較之輸出其他商品更為不利。
這種事情是沒有的。
反過來說,也不能認為輸入貨币更為有利。
這種事情也是不存在的。
(2)永遠連續順差是完全不可能的。
任何國家的交易隻需要一定數量的貨币,超過了這個限度,貨币價值就要下落。
這樣,商品就不可能輸出,必然要出現輸出貨币而輸入商品的情況。
反之亦然。
經驗證明一個國家不可能在一百年中間一直維持貿易順差。
但究竟在什麼場合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呢?在禁止貨币出口的情況下往往容易發生走私行為。
(3)重商主義者判斷貿易順差和逆差的标準,是外彙市價和商品進出口的關稅記錄,但這些都是完全不可靠的。
(4)實際上對于任何貿易來說,其進口的價值大于以前出口的價值,才是有利的。
在都市與地方之間的貿易方面,也大談其貿易差額有無意義?大量輸出在其一般能刺激大量生産的範圍内是件好事。
在這種情況下,輸入主要是自然調節的。
三、保護措施的實際經濟作用 進口稅妨礙消費者獲得最好或最廉價的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生産者之間的競争,他們的利益将被限制在普通的水平。
一般情況是,進口總額減少,其出口總額也要相應減少,所以進口稅的作用主要在于它使資本和勞動投到較之沒有進口稅時将被投入的渠道獲利要少的其他渠道中去。
各個國民體之間存在着分工。
限制原料出口,結果并不降低其價格,而隻減少其供應,使用于生産原料的一部分力量被迫轉向工業部門。
出口獎勵金。
單純的補貼隻不過産生這樣的結果:使沒有補貼時受到課稅壓力的那些生産成為可能。
而出口獎勵金是對所有國民的一種課稅,它使某一階級獲利。
盡管如此,生産者也不可能從這裡獲得任何長久的利益,而僅是那些最有利的事業得到擴充。
得到出口補助金的商品可以維持低廉的價格,這等于給外國施予一種恩惠。
對某種商品的單純的生産獎勵金。
在這種情況下,在消費者保持沉默期間,工業經營者為了得到保護會采取不正當的手段。
通商條約可以多少緩和一般貿易堵塞的壞作用。
締結通商條約的一些原則。
其一般内容。
關于最近的最重要的通商條約。
條約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四、保護制度的政治意義 在好幾個世紀長期被實際采用的一種方向,不能認為完全沒有根據。
隻在一定文化發展階段發生作用的各種原理,如認為在一切情況下都有效,往往會陷入科學上的錯誤。
(1)這種制度直接使國民蒙受犧牲。
不過這種犧牲是在交換價值上帶來的。
在生産上,我們可以靠這種制度獲得各種生産力。
在純粹的農業國家,它的人口和資本的數量,還有它的勞動和資本的能力,都不及工業國充裕,甚至它的各種自然力也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上述這種初期的犧牲也可以說好像植物的種子一樣。
(2)在國民尚未充分發達的狀況下,通商自由是最好的狀态。
因為通商自由對向高級文化階段的發展能夠最迅速地起促進和助長作用。
但在一國希望向更高階段發展的時候,沒有保護關稅,就不可能同已經發達的工業國家競争。
從工業的這一點看,英國較之德國是非常有利的,對于它的這種有利條件,隻有采用強有力的保護關稅政策才能對抗。
如果兩國相互競争,一
寄宿舍的管事。
行會中有供給繼續旅行費用的行會與不供給費用的行會。
手工業者的訪問緻詞與巡曆者手冊。
[16]為了使巡曆修業更為嚴格,更有效益,在以後的年代裡定出了一些取締辦法。
工匠集會。
老年工匠。
[17] 在升為匠師方面,行會可分為關門的與不關門的兩類。
作品匠師(即其作品獲得通過而成為匠師的人)。
匠師作品(即能夠獲得通過、使工匠成為匠師的作品)。
匠師的子弟及養子的優先權。
防止出現過多的候補匠師的方法。
匠師的未亡人。
行會的強烈的名譽心、兄弟般的集合、它的政治意義、對寄居在匠師家中的學徒們的慈父般的監督、工匠之間的監督、未來成為匠師的希望等等&mdash&mdash所有這些,當然在道德上也發生了極好的影響。
朝會(行會的一種集會)。
老年、青年、少年匠師。
巡曆修業制度是由所有同業行會共同課稅來實行的,它是為了工匠階級的利益,也是進行各地行會之間的聯系所必要的&mdash&mdash行會總會。
行會可以與中世紀的其他組合團體相比較,尤其是可以與寺院、騎士教團以及大學相比較。
與行會制度相似的古代的制度、埃及和印度的等級制度。
在希臘和羅馬的文化發展的低級階段,我們也發現具有行會性質的各種關系。
在他們的國民經濟繁榮時期會出現營業自由。
〔參考文獻〕拜埃爾:《學徒、工匠、匠師》。
同羅雪爾:《工場法彙報》。
斯特魯維埃:《工場法理學體系》,3卷,1738年。
奧爾特洛夫:《手工業者法規》,1803年。
庫倫坎普:《手工業者及行會的法規》,1807年。
海涅鸠斯:《論工業的合夥工業團體組織》(2卷,第9章)。
第三十二節保護制度(禁止制度) 一、重商主義的根本見解 人們由于日常生活中的錯覺,将貨币所有與财富等同看待。
因此國内有貴金屬礦藏的國家,為了緻富,不得不盡量防止其所生産的貴金屬出口。
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禁止貨币出口。
其他各國隻在通過對外貿易順差,即其商品出口大于其進口,其貿易差額被用貨币來償付時,才能獲得貴金屬。
貿易差額。
出口多的國家才有貿易上的順差。
為了盡量使出口增加,進口縮小,對制成品課以進口稅,禁止進口,規定出口獎勵金。
另一方面,實行有利于進口原料、阻礙原料出口的措施。
這就是實行殖民主義、貿易戰和政府對産業進行管理的時代。
二、對上述見解的反駁 密多斯王(希臘傳說中的國王,他想把一切東西部化為黃金)的錯誤。
貴金屬具有商品的性質,因而與其他商品完全一樣,人們可以通過貿易在任何時候獲得它。
(1)每個貿易商人最能判斷哪種商品才是正好需要的東西。
如果國家對貿易商人施行強制,例如需要羊毛,而強使他進口白銀來代替羊毛,那就必須限制他的交易,而且将一國的利益完全放在所謂貿易差額上,這也是非常錯誤的。
一般消費者喜歡貴金屬遠勝于其他商品這種理由,不能直接應用于全體國民。
因此,不能因為這種重金的思想,就認為輸出貨币較之輸出其他商品更為不利。
這種事情是沒有的。
反過來說,也不能認為輸入貨币更為有利。
這種事情也是不存在的。
(2)永遠連續順差是完全不可能的。
任何國家的交易隻需要一定數量的貨币,超過了這個限度,貨币價值就要下落。
這樣,商品就不可能輸出,必然要出現輸出貨币而輸入商品的情況。
反之亦然。
經驗證明一個國家不可能在一百年中間一直維持貿易順差。
但究竟在什麼場合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呢?在禁止貨币出口的情況下往往容易發生走私行為。
(3)重商主義者判斷貿易順差和逆差的标準,是外彙市價和商品進出口的關稅記錄,但這些都是完全不可靠的。
(4)實際上對于任何貿易來說,其進口的價值大于以前出口的價值,才是有利的。
在都市與地方之間的貿易方面,也大談其貿易差額有無意義?大量輸出在其一般能刺激大量生産的範圍内是件好事。
在這種情況下,輸入主要是自然調節的。
三、保護措施的實際經濟作用 進口稅妨礙消費者獲得最好或最廉價的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生産者之間的競争,他們的利益将被限制在普通的水平。
一般情況是,進口總額減少,其出口總額也要相應減少,所以進口稅的作用主要在于它使資本和勞動投到較之沒有進口稅時将被投入的渠道獲利要少的其他渠道中去。
各個國民體之間存在着分工。
限制原料出口,結果并不降低其價格,而隻減少其供應,使用于生産原料的一部分力量被迫轉向工業部門。
出口獎勵金。
單純的補貼隻不過産生這樣的結果:使沒有補貼時受到課稅壓力的那些生産成為可能。
而出口獎勵金是對所有國民的一種課稅,它使某一階級獲利。
盡管如此,生産者也不可能從這裡獲得任何長久的利益,而僅是那些最有利的事業得到擴充。
得到出口補助金的商品可以維持低廉的價格,這等于給外國施予一種恩惠。
對某種商品的單純的生産獎勵金。
在這種情況下,在消費者保持沉默期間,工業經營者為了得到保護會采取不正當的手段。
通商條約可以多少緩和一般貿易堵塞的壞作用。
締結通商條約的一些原則。
其一般内容。
關于最近的最重要的通商條約。
條約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四、保護制度的政治意義 在好幾個世紀長期被實際采用的一種方向,不能認為完全沒有根據。
隻在一定文化發展階段發生作用的各種原理,如認為在一切情況下都有效,往往會陷入科學上的錯誤。
(1)這種制度直接使國民蒙受犧牲。
不過這種犧牲是在交換價值上帶來的。
在生産上,我們可以靠這種制度獲得各種生産力。
在純粹的農業國家,它的人口和資本的數量,還有它的勞動和資本的能力,都不及工業國充裕,甚至它的各種自然力也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上述這種初期的犧牲也可以說好像植物的種子一樣。
(2)在國民尚未充分發達的狀況下,通商自由是最好的狀态。
因為通商自由對向高級文化階段的發展能夠最迅速地起促進和助長作用。
但在一國希望向更高階段發展的時候,沒有保護關稅,就不可能同已經發達的工業國家競争。
從工業的這一點看,英國較之德國是非常有利的,對于它的這種有利條件,隻有采用強有力的保護關稅政策才能對抗。
如果兩國相互競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