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序

關燈
因此羅雪爾的經濟學和曆史學派也就必然充滿了妥協和折中主義的内容。

    羅雪爾的龐大的國民經濟學體系,正是這種折中主義的标本。

    在他這本著作裡,如果我們想去尋求關于價值、貨币、利潤、工資、地租等方面的理論,那将是徒勞的。

    他主要是在&ldquo曆史的方法&rdquo上做文章。

    他将以往的方法分為&ldquo哲學的方法&rdquo和&ldquo曆史的方法&rdquo。

    前者是哲學家盡可能抽象地去尋求概念或理論的體系,抛去了一切時間和空間的規定;後者是曆史學家盡可能忠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尋求與人類進化有關的記述。

    他所強調的曆史的方法大體上有如下幾種内容。

     第一,他認為國民經濟學絕不單純是緻富術,而是企圖分析人類、判斷和控制人類的一種政治科學。

    我們的目的在于記述各國國民在經濟上想些什麼,要求些什麼,感受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努力,獲得了些什麼,又為什麼去努力和如何達到成功。

    這種記述隻有和法律史、國家史以及文化史相結合才有可能。

     第二,他認為所謂國民絕不隻是現在活着的許多個人的單純集合,因此,凡是研究國民經濟的人,不能隻滿足于觀察和分析現代的經濟關系,對于以前的各個文化階段也必須作同樣的研究。

     第三,他認為從許多複雜的現象中找出其本質的合乎規律性的東西是困難的。

    因此我們隻能将所知道的各個國民從經濟上進行比較研究,而且近代的各個國民在各方面都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如果不觀察各個國民而想去考察本國的或一國的國民,那将是不可能的。

     第四,他認為曆史的方法絕不輕率地贊賞或非難某一特定的制度,因為從來沒有過一種制度對一切國民,在所有文化階段都是有效的或都是有害的。

    經濟學的主要課題在于剖析為什麼或如何會産生&ldquo由理性走向背理&rdquo或&ldquo由恩惠走向災難&rdquo。

     羅雪爾在本書中強調,政治經濟學的目的不應像重農主義者或空想社會主義者那樣,指出事物的理想狀态應該是怎樣,而在于記述事物本身發展的過程,這種觀點明顯地反映了舊曆史學派對抗工人階級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 第五,他認為國民經濟的生活和動植物界一樣,要經曆四個發展階段,即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時期,而每個國民的進化都受三種主要經濟因素支配,即自然、勞動和資本。

    雖然&ldquo資本&rdquo在人類社會的幼年時期就已存在,但在那個時期,&ldquo自然&rdquo占最重要的地位。

    在成年時期,即中世紀中期以後,&ldquo勞動&rdquo在各個國家變成了更為重要的因素,因此都市發達了,行會制度産生了,勞動也就受資本奴役,于是在土地所有者的封建領主和奴隸之間出現了一個中間階級。

    到了老年時期,&ldquo資本&rdquo最占優勢,土地因資本而無止境地增加價值。

    在工業中,機械力代替了人力,國民财富從此有了很大的增長,國民就進入了最幸福的時代。

    羅雪爾也承認&ldquo好景是不會長的,在這個時期,殷實而幸福的中等階級的人數減少了,少數擁有巨額财富的富豪和大多數貧苦勞動者處于對立狀态的時候到了。

    &rdquo他主張國家采取所謂&ldquo人工治療&rdquo進行幹預:&ldquo1.如果自然的痊愈力太弱時,就加強它;2.如果自然的沖擊力太強時,就緩和它;3.如果它的方向不對時,就糾正它。

    &rdquo他認為如果這樣做,&ldquo從國民保健學的觀點看,成熟期會很快恢複,以後可以保持一個平靜的狀态&rdquo。

    這就是所謂&ldquo曆史的生理學的方法&rdquo。

     如上所述,羅雪爾的經濟學是建立在有機體的國民經濟觀和曆史的相對主義的基礎上的。

    他提出決定曆史發展階段的是生産力的發展,主要是自然、勞動和資本這三個因素,同時又強調民族精神和&ldquo神的意志&rdquo,強調事物有機體的進化和改良,反對社會發展中的革命和飛躍。

    這說明,羅雪爾的體系中存在着二元論。

    在本書中,作者強調要從整體出發看待國民經濟,注意經濟與其他社會生活的聯系,掌握各國國民經濟的特點,從中引出正确結論,這種研究方法顯然有可取之處。

    書中開列的大量文獻資料,對我們研究歐洲經濟發展史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由于譯者水平有限,譯文不免有疏誤之處,敬希指正。

     朱紹文 1980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