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國際投資

關燈
,收益降低的程度必須很大,才可能使他們喪失興趣;其次,A經濟裡證券所有人對于怎樣的收益水平是正常的這個問題大概總有一種看法,當價格有了一些上漲時,他們願意賣給B經濟裡的食利者,而暫時持有貨币,希望A證券的價格在不久的将來會回跌。

    因此A證券價格的上漲在沒有達到會使來自B經濟的需求中止的程度以前就會被制止。

    來自B經濟的對A經濟的通貨的過多需求,于是就不能得到平衡,B經濟的通貨在彙兌上就會貶值。

     這時候如果有買賣世界各種通貨的投機家相信那跌價是暫時的,他們就買進B經濟的通貨(動用他們為了經營這種買賣而持有的A經濟和C經濟兩種通貨的準備金),因而彌補支付差額上的空隙。

    可是,如果他們預期還要繼續跌價,他們就做相反的經營。

     既然世界資本市場實際上不是完善的,既然投機家(很合理地)對任何時候一時占優勢的彙率一般地沒有信心,既然不斷波動的彙率對商人和持有外國證券的食利者是一種很大的麻煩,各國的貨币當局就必須采取計劃來确保穩定。

    金本位就是這樣的一種計劃,雖然它的産生是經過進化的程序,而不是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控制彙率的對策而産生的。

     國家當局一經參與其事,他們就不能不對于需要保持什麼樣的彙率采取一種看法,因此國家的彙率政策便作為一種獨立的、影響貿易範型的力量而發揮作用。

     彙率政策的種種問題既是錯綜複雜的又是人們所熟悉的,我們在這裡将不加讨論。

    可以概括地說,當國内對外币的需求過多時,一般說來當局可以或者提高國内利率(以便抑制對外國證券的過多需求)或者讓彙率降低。

    第一種辦法會限制國内投資,從而招緻國内活動水平降低的一切後果。

    第二種辦法會影響本國貨物和外國貨物的相對價格,招緻全面成本水平降低的一切後果。

    注291因此,國際貨币政策是一項影響貿易差額範型的獨立的勢力,它通過我們已經讨論過的那些影響而發揮作用。

     國家當局也通過商業政策(稅則等)而影響貿易的範型,不管這種政策是為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目的&mdash&mdash偏護某種特殊集團的企業家,或者保護某一部分工人,使他們不受需求變動的影響;還是為了一些全面的目的&mdash&mdash要影響貿易差額或者國内的就業水平。

    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和經濟學文獻中都非常熟悉而麻煩的一個課題,既然我們的模式中沒有包括政府的行動這一因素,在這裡讨論它就不适當。

     世界的積累 由于通過上面讨論的四類影響的相互作用而偶然形成的貿易差額的範型而偶然引起的國際投資,和非資本主義地區的整個資本主義部門的外部投資,有很大的區别。

    當被投資用于開發原料或者外來商品的來源時,對新資本設備的産品的需求已經存在(且不說預料不到的提前報廢和短期波動),就沒有給這種産品找市場的問題。

    投資的利潤可以從出産物在資本主義部門的銷售中取得,結果殖民地區的出超會自然而然地償付它的債務。

     當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一直在從其他國家輸入資本時(由于入超,售出證券相抵),它陸續承擔了很多付出利息的義務,而無須增加輸出的能力。

    這時它可能在支付平衡方面發生困難。

    如果它的資本輸入是由于貿易結構上的不利條件或者由于工資和生産力不相稱,就特别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它這時的向國外借款不是由于在國内工業中投資有任何優越的獲利機會(不如說是相反)。

    即使它的虧空是由于國内投資很多,也沒有特殊的理由可以預期新資本設備的未來産品能很容易地在國外賣出,以便償付在投資期中借下的對外國食利者的債務。

    全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來說,由于A經濟裡的投資而變得較為富裕,全世界的實際收入,整個地說,由于A經濟的勞動的生産力增高而變得較多,可是世界也許不需要消費以A經濟的貨物的形式的額外收入。

     世界投資的每一種狀态在造成一種新的局面,并且需要一種有了改變的貿易差額範型,而沒有任何特殊傾向會改變需求和成本的結構,使得所需要的範型的改變可以産生。

     世界上許多國家各有各的勞動隊伍,各有各的地理上和曆史上的特點,這使得積累的程序非常複雜,并且使黃金時代可能實現的機會變得十分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