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食利者和資金供給

關燈
單獨的一種食利者收入的存在(有别于對企業家家屬的津貼)意味着資本積累的很大一部分一直是靠和利潤的再投資對立的借入款項來供給資金的。

    一般說來,我們關于過度投資和借錢以及靈活偏好和貨币政策的分析不因食利者的存在而受影響。

    可是在某些方面,财富的一大部分在企業家的直接控制之外(以及這部分财富随着食利者的節約儲蓄而不斷增長)這一事實,通過它對資金控制的影響而影響積累。

     借錢的形式 在現實中所有的多種類型的債務投資中,我們隻選擇兩種代表,包括在我們的簡化模式經濟裡面&mdash&mdash固定利息的債券和普通股份。

    企業家除了用這些形式借錢以外,還可以向銀行借錢;食利者除了持有這些财務投資以外,還可以在銀行存款;銀行既持有債券,又放出貸款。

    為了保持作為一種債務投資的貨币和作為一種交易媒介的貨币的顯著區别,我們繼續假設不使用支票,不貯藏鈔票。

     任何一年中企業家不得不付出的利息的數目,決定于他們過去借錢的條件,而和現在的利率或現在的資本價值沒有十分肯定的關系。

    然而,我們假設債券随時能買進,所以利率的永久降低意味着企業家能夠大量借入,用借來的錢還清債券,這樣把他們的債務改成一種代價較低的形式。

    當資本财貨的重置成本降低到過去成本以下的時候,企業家可以用折舊基金的多餘部分來贖還債券,結果,通過一種逐漸處理的過程,把未了債務保持得和資本的價值一緻。

     一個公司的全部資本在法律上屬于股東,可是我們假設全部資本受企業家的控制,這些企業家隻以企業家的身份和公司發生關系,他們付出的股利遠不及純利潤的數目(雖然他們可能實行一種股利平均化的政策,使股利和長期中的平均利潤發生關系,而不管逐年的利潤怎樣)。

    付出的股利的數目,部分地是不完全競争的一種現象。

    幕外股東(作為和實際上控制公司的幕内股東對立的一種人)注213甯願分得股利而不願享有法律上對未分利潤的所有權(暫時不談捐稅問題,實際上捐稅打亂他們選擇的标準),而任何一個企業家在對待股東方面必須和其他企業家大緻同樣的慷慨,否則他以後要發行新股票時就會無人承受,甚至可能引起現有股東的反對。

    同樣的理由也适用于企業家們的妻子。

    我們假設已經有一種傳統使得企業家可以保留相當大的一部分利潤不加分配,并且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由于争取幕外股東和企業家喜歡有自備資金供給投資這兩方面矛盾的牽制,而保持得大緻不變。

     節儉和資金的供給 抵消掉食利者相互間二手财産的交易以及企業家相互間的貸款,我們可以考慮企業家們作為一個整體和食利者作為一個整體之間的交易。

    食利者從企業家那裡收進利息和股利,而付錢給他們換取消費品。

    在任何一段時期内,比方說一年,食利者收入超過他們的支出的數額(就是,他們的節餘)和企業家的支出超過他們的收入的數額(總投資超過準租金的超過額,作為折舊基金和未分配的利潤而留在企業家手裡)是同一回事,假設工人們既不節餘也不虧空或動用儲蓄,并且把社會保障津貼包括在食利者支出之内。

    這樣,在一年内食利者财富的增加等于企業家的債務的增加。

     必須提防思想上的混淆,不可認為食利者的節儉行為就是供給投資用的資金。

    注214在節儉有助于投資的範圍内,它是通過在通貨膨脹限度以内留出較多的餘地來幫助投資的&mdash&mdash節制消費,可以說,解放了人力供投資使用。

    節儉有助于投資,并不是由于供給資金。

    就資金供給來說,食利者支出,由于産生利潤,比節約儲蓄更直接地提供資金,節約儲蓄使企業家在他們要維持未來的投資時不得不借錢。

     當食利者節約對淨投資的比率,在任何時期中,超過以前存在的債務對資本值的比率時,這種比率在增長,因為債務的比例的增加(等于食利者的節約)大于資本值的比例的增加(淨投資)。

    企業家們(作為一個整體)的借錢能力就漸漸縮小,因為,在典型的情況下,利潤中已經指定用于支付利息的那一部分利潤已逐年有所增長,或者利得超過股利(按以前的水平)的差額已經降低,結果對貸款人或者新股東提出的保證已經不如以前有效。

    相反地,如果食利者節約對淨投資的比率小于負債對資本值的比率,企業家的借錢能力就越來越大。

     為了在長期内維持一種穩定的積累速度,食利者節約對利潤的比率必須不增長。

    (我們知道,因為需求對生産能力的關系,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