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食利者和商業循環

關燈
食利者收入的存在使得關于企業活動的短期波動的分析複雜化,但不影響我們以前的論證的主要方向。

     市面突然興旺 當投資率在蕭條後的複蘇期中最初開始增加時,食利者的收入可能仍然在降低,作為早先低利潤時期的餘波,可是經過一個時期後就開始增長。

    食利者收入以貨币計算的增長的比例小于利潤的增長,部分地因為利息是以貨币計算的固定的報酬,部分地因為許多企業家想要使股利穩定,以便他們在利潤高的時候把較大一部分利潤保持在企業裡。

    針對着這一情況,債務投資的二手價格可能會上漲(利潤的前途改善以後證券交易所中會發生多頭活動),結果,隻要食利者認為資本增值是可以用掉的收入的一部分,他們的以貨币計算的用錢能力可能增加得和利潤成比例,或者超過利潤增加的比例。

     一般說來,似乎前一種影響比後一種影響更為有力。

    再則,食利者可能認為市面興旺中的股利是例外的,謹慎小心地不敢用掉。

    這樣,利潤上升時發生的食利者支出的增加對利潤增加的比率,小于總支出對總利潤的比率。

     我們根據兩種極端的例子讨論了消費部門裡産量和就業的動态。

    在一種極端,商品的産量不變,市面興旺完全表現在物價上漲方面。

    在這種時候,食利者收入的實際購買力增長得不及它們的貨币價值,甚至可能下降得低于前一次蕭條中的實際購買力。

    可以供給食利者和消費部門裡全體工人的商品的産量降低的數目,等于投資部門裡工人(以前失業的)的消費增長的數目。

    在食利者的以實物計算的購買減少的範圍内,每一工人的實際工資率降低的程度相應地較少。

    如果食利者維持他們的以實物計算的購買(以減少節約來彌補物價上漲和他們的貨币收入增長間的差額),新就業的工人的消費的全部增加,是以原來就業的工人為犧牲的。

    物價的上漲把實際工資降低到必要的程度,可以讓新就業的工人取得他們的一份消費。

     在另一極端,那裡的消費部門中有很多的剩餘生産能力,以緻當投資增加時,物價和每人産量都保持不變,商品産量的擴張隻受需求擴張的限制。

     在這種時候,食利者收入的存在有助于減輕産量方面的波動。

    食利者收入跟着利潤增加(在隔了一段時間以後),而消費跟着收入增加,可是,一般說來,似乎可以在收入比一般為高時提高節約的比例,而在收入較低時降低節約的比例,從而使食利者的節約對收入的比例在長期内大緻保持不變,因而在一次市面興旺的過程中,食利者的消費的增長不及他們的收入的增長那樣多。

     失業津貼的設立也會減少消費部門裡産量的波動(因此就業的波動)。

    失業工人的支出越大,他們就業時消費的增加就越少。

     這些影響會降低乘數的價值,并會使市面興旺期中消費對投資的比率大大地低于它的長期平均數,即使沒有物價的上漲同時在發生作用,加以限制。

     市面突然興旺的發展過程的時間模型,由于食利者收入的存在而弄得很複雜。

    利潤獲得以後被分配出去,大體上食利者的支出會跟着食利者的收入而增長(雖然較高收入的預期,加上現在資本所得,可能使支出預先增長),所以從投資所産生的利潤中支出的開支要在幾個月後才發生。

    乘數可以說是分兩層在起作用。

    投資部門裡增加的就業,引起本星期内從工資中支出的開支的增加,可是那相應的從利潤中支出的開支要到以後才出現。

    這樣,當投資率逐月在變動時,乘數中的工資成分反映着現時的投資,食利者成分反映着幾個月前的投資。

    這破壞所謂符合一種特定投資率的短期平衡狀态那種觀念的單純性。

    一種具有最高限度的投資率的确定的高水平的平衡狀态也許達不到,因為在消費還沒有趕上投資的高峰以前,投資可能已經開始降低,結果乘數決不能同時對兩方面都發生影響。

     這一切增加市面興旺所經曆的各種模型的多樣性,可是大體上并不影響我們已經讨論過的那種循環的主要作用。

    當投資增加時食利者的支出增加(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因而有助于産生一種賣方市場的條件,使投資進一步增加。

    當投資已經在某些關鍵方面達到限度,不能再增加時,消費可能繼續增加一個時期,作為最近一個時期的高利潤的餘波,這提供需求來配合正在發生的生産能力的增加,從而延緩買方市場的出現。

    當食利者支出反映着市面興旺期中所達到的最高限度利潤水平時,投資不再增加,可是生産能力的增加還繼續下去,因為設備還在從關鍵性工業的生産幹線上出現。

    食利者支出方面的時間遲延最多隻能推遲買方市場的出現,這種買方市場使突然興旺的市面告一結束。

     市面暴跌 市面暴跌發展到什麼程度才會停止,這一點很受食利者的存在的影響。

    某些食利者家庭的實際收入在市面暴跌後比在最近的市面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