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食利者和商業循環

關燈
品&mdash&mdash這一點特别重要。

    當房屋的供給由于某種原因已經跟不上需求時,房屋對企業家(投機性的建築商)來說是一種可以獲利的投資,并且也适合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消費者急于要購買房屋,動用過去的儲蓄(通過賣出債務投資)或者動用必須用未來儲蓄來償還的現在借款。

    建築工業的關鍵設備如達到了生産能力的限度,注211房屋的缺乏就可能繼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當新建築的數量超過舊房屋倒塌的數量以及陸續發生的新需求的數量時,房屋缺乏的程度就會減輕,相當時期以後房租開始降低或者出租變得比較困難,消費者的新訂單的數量趕不上老訂單完成的數量。

    于是建築率就會降低。

     房屋建築方面就業量的增加,和企業家的投資的增加對商品的需求有同樣的影響;它可能有助于造成一般商品的買方市場,因而誘緻企業家的投資。

    所以房屋建築的增加可能發動一般的市面興旺,或者房屋建築的減少可能促成市面的暴跌。

     食利者家庭的房屋建築可能因貨币工資普遍降低而受到刺激,這種工資下降會減少房屋的建築成本(相對于食利者的收入而言)。

    建築也容易受利率下降的影響。

    借款的代價較低,會促進消費者的投資;利率水平降低,會提高現有房屋的價值(相對于建築新房屋的費用而言)。

    因此,在房屋建築構成總産量的重要部分的場合,日益降低的工資和利息對于刺激就業可以起一些作用。

    這對于從蕭條中引起複蘇以及減輕停滞也許都是重要的。

     在長期内,總收入的一定數目的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在嚴格的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下,所造成的房屋的增加少于少數人的總收入的增加;因為,雖然人數的增多會增加房屋的需求,每人收入的增多也會增加償付的手段,且後者沒有前者還比前者沒有後者有效得多。

    另一方面,如果嚴格的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由于社會良心和政治壓力而已經有所改變,則為工人提供一定标準的住房,可能部分地要由食利者來負擔(通過捐稅),所以僅僅需要的存在就會在某種程度上産生有效需求。

     當人口在增加而居住的标準不降低時,建築方面的投資率在長期内會跟着勞動數量的增加而增長,正如當人口在增加而技術不變時設備方面的投資會增長一樣。

    居住标準的提高會造成一種投資的高峰(在消除貧民窟等方面),這種高峰和那種由一批耗費資本的新發明所産生的投資的高峰有些類似。

    在一個先進的經濟裡,對污穢越來越大的厭惡會刺激房屋及其他衛生設備方面的投資,從而在企業家的積累開始衰退時有助于避免停滞。

     食利者的消費和實際工資 在特定的投資率下,實際工資水平越低,食利者的消費就越大;或者,在特定的實際工資率下,食利者的消費越大,不須壓低工資率就能實現的投資率就越小。

    另一方面,在任何特定的局面下,食利者支出增加,就會增加商品的需求,結果(除非當時已經實現絕對的充分就業)會增加就業。

    對實際工資總額的影響,決定于商品供給的彈性。

    如果在食利者的支出增加以前已經形成買方市場,物價即使上漲也很少,每一工人實際工資降低的程度不夠和就業的增加成比例,結果實際工資總額就增長。

    當食利者支出的增加在一種賣方市場裡實現時,它壓低實際工資的程度(由于使物價上漲,相對于貨币工資而言)會超過它增加就業的程度。

     食利者消費和工資之間這種雙重關系引起許多混淆,并且使人懷疑食利者的節儉是否有助于工人的利益。

    然而,主要的問題十分簡單。

    當投資無論如何在維持着高水平的就業時,食利者的額外消費在短期内對工人總是有害的(由于使實際工資降低);如果這種額外消費達到足以引起通貨膨脹而要用減少投資來加以遏止的程度,則在将來也是有害的,因為它會阻礙積累。

    當投資率低而蕭條狀态存在時,食利者的額外消費在短期内對工人是有利的,因為它會立刻增加就業;在将來,由于減輕買方市場的強度,它有助于促進積累。

     這同一論點,從長期的觀點來看,也能适用。

    在一個市面上漲的經濟裡,如果生産能力趕得上可供使用的勞動,食利者越節儉,積累的速度和實際工資的長期增長的速度就越快。

    在一個陷于停滞的經濟裡,食利者的節儉隻會使情況變得更壞。

     約翰遜博士愛說富人的奢侈對窮人有利。

    注212在一個經濟裡,如果有大量的勞動後備軍在鄉村裡的隐蔽的失業中存在着,并且工業革命的奮發有為的企業家還沒有發動積累,約翰遜這種說法是适用的。

     在現代,在蕭條期中或者當日益增長的壟斷和越來越弱的積累動機使經濟組織面臨停滞的危險時,奢侈品支出,作為一種補救失業的辦法,比軍備支出更為可取,但顯然不如工業生産能力或社會福利事業方面的投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