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利潤的消費
關燈
小
中
大
大關系的那種服務的報酬,有别于單純地占用财富;可是從企業家的觀點來說,它們代表超過工資總額的支出,從這一部分中支付的開銷,不管是為了私人消費或者為了投資于銀行辦公室、計算機等,都代表超過工資總額的收入。
因此,為了積累的一般讨論,宜乎把财務的收入和食利者的收入放在一起,并且把金融業者在工業産品上的投資包括在消費的支出裡。
金融方面的資金投資(銀行準備金等)兩面都不列入。
一般地說,一個普通食利者的收入比一個普通工人的收入高得多,食利者的消費由各種不同商品構成。
從一種觀點來看,最好把我們的模式經濟弄得精細一些,來照顧這一事實,把消費部門分為兩部分,工資物品工業和奢侈品工業。
可是這樣做一定會使我們的說明大大地複雜化。
因此,我們将采取折衷辦法,大體上保持着那簡單化的假設,所謂消費品總是按同樣的比例購買,一方面工人的消費和食利者的消費的不同構成在論證中特别有重要關系的地方,不時地加以照顧。
我們還是繼續不管那由勞動收入和财産收入混合構成的中等階級收入,以及專門職業的薪俸和業務收入。
注193 消費和節儉 食利者的支出和他們的收入的關系,對一個經濟組織發展的情況有重要影響,由于它既影響商品的需求和生産能力的關系,又影響企業組織的對外負債和自己的資本價值的比率。
食利者的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在長期内可能會怎樣變化呢?當收入對财富的比率不變(利率水平和股票的股利收益不變)時,當食利者家庭的數目跟着資本的價值成比例地增長,以緻每一家庭的财富始終不變時,以及當消費方面的習慣曆久不變時,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就不變。
當每一家庭的财富在不變的利率下增長時,這種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可能會怎樣變化呢? 當我們考察某一個時刻不同家庭的支出對收入的關系時,一般會發現大體上那些年收入較高的家庭其儲蓄對收入的比例也較高,從這一點可以推論,人們預期收入的增長會帶來支出對收入的比例的低降,是很自然的。
另一方面,可以同樣言之成理地說節約儲蓄的目的是增加财富,一個家庭擁有的财富越多,想要節約儲蓄的動機就越少。
這兩種看法都是根據一種概念,把個人作為一個具有難于改變的嗜好和習慣的家夥,不受外界勢力的影響&mdash&mdash認為每一個人生存在一種心理的魯濱遜孤島上,在這種孤島上其他的人是風景的一部分,像山羊和樹木一樣。
可是實際上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性的事,每個人的習慣受别人的行為的影響很大,所以當整個社會一起變得比較富裕時,消費會跟着财富一同增長。
這種傾向,大概在一切社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并且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下,由于競争的企業家的推銷術的壓力而格外加強。
節約有幾分是一種道德的努力,即使在高生活水平下也是這樣,厲行節約的善良的決心,在經常受到廣告和新商品的引誘時,很難保持。
再則,還有一種消費方面的競争,起因于人們想要得到别人的重視;這使得每個家庭竭力要至少維持一種外表,顯示自己的境況不比來往的親友差,結果一個人的支出引起其他人的支出,注194正如一個企業家的技術改進引起他的競争者也做出改進(即使在一個認為炫耀是庸俗的社會團體中,要維持高尚人士的風度而不特别引人注目,也可能花費很大)。
因此,似乎不是不合理,如果我們預期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裡,财富增長而食利者的節儉大體上曆久不變(在不變的利率水平下),雖然他們節儉的情況在不同的社會裡可能顯著地不同,一切決定于原有的一般消費習慣。
節儉和利率 收入和财富的比率上的差别(利率和股利收益水平的差别)對支出和收入的比率的影響,不容易弄得清楚。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典型的食利者家庭在兩種不同的局面
因此,為了積累的一般讨論,宜乎把财務的收入和食利者的收入放在一起,并且把金融業者在工業産品上的投資包括在消費的支出裡。
金融方面的資金投資(銀行準備金等)兩面都不列入。
一般地說,一個普通食利者的收入比一個普通工人的收入高得多,食利者的消費由各種不同商品構成。
從一種觀點來看,最好把我們的模式經濟弄得精細一些,來照顧這一事實,把消費部門分為兩部分,工資物品工業和奢侈品工業。
可是這樣做一定會使我們的說明大大地複雜化。
因此,我們将采取折衷辦法,大體上保持着那簡單化的假設,所謂消費品總是按同樣的比例購買,一方面工人的消費和食利者的消費的不同構成在論證中特别有重要關系的地方,不時地加以照顧。
我們還是繼續不管那由勞動收入和财産收入混合構成的中等階級收入,以及專門職業的薪俸和業務收入。
注193 消費和節儉 食利者的支出和他們的收入的關系,對一個經濟組織發展的情況有重要影響,由于它既影響商品的需求和生産能力的關系,又影響企業組織的對外負債和自己的資本價值的比率。
食利者的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在長期内可能會怎樣變化呢?當收入對财富的比率不變(利率水平和股票的股利收益不變)時,當食利者家庭的數目跟着資本的價值成比例地增長,以緻每一家庭的财富始終不變時,以及當消費方面的習慣曆久不變時,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就不變。
當每一家庭的财富在不變的利率下增長時,這種支出對收入的比率可能會怎樣變化呢? 當我們考察某一個時刻不同家庭的支出對收入的關系時,一般會發現大體上那些年收入較高的家庭其儲蓄對收入的比例也較高,從這一點可以推論,人們預期收入的增長會帶來支出對收入的比例的低降,是很自然的。
另一方面,可以同樣言之成理地說節約儲蓄的目的是增加财富,一個家庭擁有的财富越多,想要節約儲蓄的動機就越少。
這兩種看法都是根據一種概念,把個人作為一個具有難于改變的嗜好和習慣的家夥,不受外界勢力的影響&mdash&mdash認為每一個人生存在一種心理的魯濱遜孤島上,在這種孤島上其他的人是風景的一部分,像山羊和樹木一樣。
可是實際上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性的事,每個人的習慣受别人的行為的影響很大,所以當整個社會一起變得比較富裕時,消費會跟着财富一同增長。
這種傾向,大概在一切社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并且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下,由于競争的企業家的推銷術的壓力而格外加強。
節約有幾分是一種道德的努力,即使在高生活水平下也是這樣,厲行節約的善良的決心,在經常受到廣告和新商品的引誘時,很難保持。
再則,還有一種消費方面的競争,起因于人們想要得到别人的重視;這使得每個家庭竭力要至少維持一種外表,顯示自己的境況不比來往的親友差,結果一個人的支出引起其他人的支出,注194正如一個企業家的技術改進引起他的競争者也做出改進(即使在一個認為炫耀是庸俗的社會團體中,要維持高尚人士的風度而不特别引人注目,也可能花費很大)。
因此,似乎不是不合理,如果我們預期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裡,财富增長而食利者的節儉大體上曆久不變(在不變的利率水平下),雖然他們節儉的情況在不同的社會裡可能顯著地不同,一切決定于原有的一般消費習慣。
節儉和利率 收入和财富的比率上的差别(利率和股利收益水平的差别)對支出和收入的比率的影響,不容易弄得清楚。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典型的食利者家庭在兩種不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