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貨币和資金供給

關燈
接受,注167并且需要一些富麗堂皇的辦公房屋。

    我們必須假設所有的銀行利潤都被再投資于銀行業務方面(銀行家在個人的辦公建築的富麗堂皇方面彼此競賽),結果銀行資本和産業資本成為兩個完全隔絕的領域。

    注168 對企業家來說,期票是應該和那些用借入款項來投資而取得的資産相對照的債務,貼水所代表的利息支出是從利潤中扣除的數目。

    對銀行家來說,這利息不是利潤,而是總收入。

    他們用利息支付經常費用,把餘額(他們的利潤)投資于添置辦公所需的設備。

    (銀行的經營方式嚴格規定不得用新發行的鈔票來應付支出,因為否則銀行家就可能進行無限數額的投資,打亂經濟組織的其他部分)銀行業務的全部總收入(就是企業家付出的利息),作為從銀行家的開支裡産生的準租金,作為投資,或者通過他們的雇員的開支,回到工業去。

    所以,企業家的全部利潤,在任何一個時期内,等于他們自己的淨投資加上銀行家的開支。

    既然銀行家的開支等于人們付給銀行的利息,則減去利息以後的淨利潤就等于淨投資。

    任何一個時期中企業家所能支配的财富的增加,是資本财貨擁有量的增加(這個時期的淨投資)加上鈔票流通額的增加,注169減去未償還的期票的增加。

    既然後兩項是相等的,企業家作為一個整體的财産的增加,就是資本财貨擁有量的增加。

    注170 債券市場 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也可以有借貸。

    注171發生這種借貸,第一是因為某些企業家比其他企業家活躍和奮發有為,願意超過他們自己的利潤來投資,第二因為有許多投資計劃,由于技術上的原因,必須一陣一陣地大量進行。

    例如,一個正在建立和配備一所新工廠的企業家,在一年中用掉的錢往往數倍于一年的利潤。

    大規模設備的定期更換,必須動用從過去多年的準租金中積累起來的折舊基金來進行。

    如果一項大投資計劃最近已經完成,企業家需要一個消化時期來組織他的現在規模已擴大的業務,而暫時不做進一步的投資。

    當一項設備剛剛裝好時,它的折舊基金就開始建立起來,準備若幹年後動用。

    這樣,在任何一年中,都有一些企業家投資的數目超過當年的利潤,年終發現自己的負債增加了;另一些企業家投資較少,年終發現自己的未了債務減少了,或者在原有的資本财貨以外财産增多了。

    讓我們把那些債務增加的企業家叫作當年的過度投資者,那些債務減少的企業家叫作節約者。

    這一集團的過度投資等于另一集團的節餘,因為正是前者的支出超過自己的利潤的部分,給後者産生超過支出的準租金。

    一個包括設備補充方面的支出,另一個包括折舊基金的積累。

     我們将假設過去的過度投資者習慣于憑債券來借款,這種證券已由節約者承受。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将假設隻有一種債券,這種債券有固定的利息,沒有一定的償還日期,可是可以随時按它的市場價格買進或收回。

    債券上的票面利息反映債券發行時的借款條件。

    有一種經營債券的二手市場,在這種市場上各種債券的價格按照它們本身的規定利息被調整,從而使它們的收益彼此一緻。

    無論什麼時候,一種債券的收益反映一般的利率水平以及某公司的特殊信用(信用最好和最靠得住的公司可以提供最低的收益)。

    我們可以選擇最好的、還債能力最沒有疑問的公司作為标準,把它們的債券的收益叫作債券利率。

    其他的債券有不同程度的較高收益。

    相對的收益在市面靠不住的日子裡相差較大,在普遍繁榮的時期中則彼此接近,這時候利潤容易獲得,人們不擔心債務人會到期不付。

     任何時候,未償還的債券的數量和現有的資本财貨的價值都沒有什麼必然的關系。

    它主要決定于以往節約者和過度投資者的業務上差額的大小,以及曾經的過度投資者後來有多少已經變為節約者,收回它們自己的債券,而不購進别人的債券。

     任何一年中新債券的發行也不和當年的過度投資有密切關系。

    一年的過度投資所需要的資金,一部分是由向銀行貼現票據來供給,一部分是由有關企業家售出他們在前一個節約時期中購進的債券。

     各個企業家在發行新債券時不得不承擔的利率,決定于他的信用;他所能借入的數目,任何時候,都決定于他已經承擔付給的利息對他可能獲得的收入的比率。

    既然每個人對自己的前途都采取一種樂觀的看法(并且不必顧慮他自己是否誠實),他售出他所持有的任何債券(過去節約的結果)來供給自己的過度投資所需要的資金時,總以為成本(就是所放棄的利息)低于他進行新借款時會必須付出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