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貨币和資金供給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我們必須考察貨币制度對積累的影響。
我們用作模式的那個經濟,已經進化到(我們假設)超過用鐵釘支付每周工資的階段。
注165某些很受人重視的銀行早已設立,它們供應整個組織的貨币需要。
注166 銀行必須遵守一定的經營方式。
實際上這種方式在一種複雜的法律制度中發展形成,其中有很多過去遺留下來的不正常和陳舊的東西,并且由國家機構(例如英格蘭銀行或聯邦準備銀行)加以規定和管理。
為了使我們的分析盡可能地一般和簡單,我們将假設我們的銀行從事于正當的活動,而不詳細說明任何特殊形式的規則。
實際上借貸的形式,以及對債務人的債務所代表的财富的權利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是我們可以利用幾種區别顯著的類型來揭示所有的主要特征。
我們将假設對财富的權利隻包括鈔票、債券和銀行存款,并且隻有三種借貸&mdash&mdash企業家憑票據向銀行進行的借貸;企業家用債券相互進行的借貸(我們還沒有把食利者加入我們的模式),這種債券可以由銀行輾轉收購;銀行以存款方式向企業家進行的借貸。
我們将陸續地講到這些借貸形式,首先講那根據票據發出的鈔票。
為了區别清楚作為一種交換媒介的貨币和作為一種債務投資的貨币,我們将假設一切需要貨币支付的交易都憑貨币來進行,人們持有貨币隻是作為籌碼,為了交易的方便。
鈔票流通 信用卓著的銀行所發出的鈔票,零售商和其他企業家都願意接受,因此可以作為一種支付工資的媒介。
現在流通的鈔票是銀行對企業家貸款的結果,這些企業家在還未收到售出工人生産的貨品的價款以前先付出工資。
暫時我們假設唯一的借貸方式是票據貼現(長期債券以後再談)。
一張期票代表一項出票人承擔的義務,保證在指定的日期(比方說六個月後)支付&mdash定的數目,而今天以低于票面的數目(即按貼現率扣除貼水)售得現鈔。
為什麼企業家必須付給銀行利息(用貼現形式)換取流通的媒介,其基本原因是他們自己的借據不能作為一種支付的手段被人接受,而信用卓著的銀行的鈔票可以被普遍接受。
(貼現率怎樣決定以及它的影響怎樣,以後将加以研究) 整個經濟所需要的鈔票數量多少,決定于每周工資總額的價值、企業家當中專業化的範圍(這決定他們之間需要用鈔票支付的交易的次數),以及收入和付出之間的平均耽擱時間(這決定鈔票在流通過程中旅行的速度)。
企業家能夠在相當範圍内節約所需要的鈔票,從而節省利息。
他們可以安排付出的時間,和收入相配合;或者用記賬的方式和其他企業家進行交易。
因此,貼現率越高,鈔票流通額就會越低(假設每年的交易總值是一定的)。
可是在貼現率水平的幅度不大時,這種影響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支付的習慣不能随便改變,除非貼現率很高,不值得去設法節約鈔票的使用。
當一個企業家在不久的将來有一些支出,所需要的鈔票超過從近來的收入中所得到的數目時,他可以貼現票據;當他持有的鈔票超過他的需要時,他就用鈔票還掉那些到期的票據,不再續借,以減少尚未清償的期票(以便節省利息)。
于是鈔票回到銀行。
這樣,還未回籠的鈔票會不斷地得到調節,适合于流通的需要。
當就業增加(或貨币工資率上升)時,企業家們每周付出的數目就超過他們從上周銷貨中收入的數目,結果企業家們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就會不斷地增加他們對銀行的負債,而流通額會随着需要而增加。
當工資支出降減時,票據被收回,流通額就漸漸縮小。
銀行 一定數量的鈔票,對産業的經營,和一套生産設備是同樣的必要;可是如果認為銀行家屬于生産設備制造者的範疇,那就未免說得太遠。
最好是把他們當作一種特殊的自成一類的資本家集團,并且把作為一個整體的銀行家和作為一個整體的企業家之間的交換,當作特殊的一類交易來看待。
除了必須符合貨币政策的要求以外(這一點以後讨論),銀行在合理的範圍内可以随意規定貼現率。
各銀行之間的業務競争可能把貼現率壓低到一種隻夠維持開支的水平,或者它們當中可能有一種諒解,把貼現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它們能夠獲得很好的利潤。
(然而,它們不能永遠保持這樣高的貼現率,那會驅使企業家避免依賴銀行,而想出其他方法來處理交易中的支付) 一個銀行家的最重要的資産主要地在于他的信譽;他也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别家銀行的鈔票,使他自己的鈔票可以被人
我們用作模式的那個經濟,已經進化到(我們假設)超過用鐵釘支付每周工資的階段。
注165某些很受人重視的銀行早已設立,它們供應整個組織的貨币需要。
注166 銀行必須遵守一定的經營方式。
實際上這種方式在一種複雜的法律制度中發展形成,其中有很多過去遺留下來的不正常和陳舊的東西,并且由國家機構(例如英格蘭銀行或聯邦準備銀行)加以規定和管理。
為了使我們的分析盡可能地一般和簡單,我們将假設我們的銀行從事于正當的活動,而不詳細說明任何特殊形式的規則。
實際上借貸的形式,以及對債務人的債務所代表的财富的權利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是我們可以利用幾種區别顯著的類型來揭示所有的主要特征。
我們将假設對财富的權利隻包括鈔票、債券和銀行存款,并且隻有三種借貸&mdash&mdash企業家憑票據向銀行進行的借貸;企業家用債券相互進行的借貸(我們還沒有把食利者加入我們的模式),這種債券可以由銀行輾轉收購;銀行以存款方式向企業家進行的借貸。
我們将陸續地講到這些借貸形式,首先講那根據票據發出的鈔票。
為了區别清楚作為一種交換媒介的貨币和作為一種債務投資的貨币,我們将假設一切需要貨币支付的交易都憑貨币來進行,人們持有貨币隻是作為籌碼,為了交易的方便。
鈔票流通 信用卓著的銀行所發出的鈔票,零售商和其他企業家都願意接受,因此可以作為一種支付工資的媒介。
現在流通的鈔票是銀行對企業家貸款的結果,這些企業家在還未收到售出工人生産的貨品的價款以前先付出工資。
暫時我們假設唯一的借貸方式是票據貼現(長期債券以後再談)。
一張期票代表一項出票人承擔的義務,保證在指定的日期(比方說六個月後)支付&mdash定的數目,而今天以低于票面的數目(即按貼現率扣除貼水)售得現鈔。
為什麼企業家必須付給銀行利息(用貼現形式)換取流通的媒介,其基本原因是他們自己的借據不能作為一種支付的手段被人接受,而信用卓著的銀行的鈔票可以被普遍接受。
(貼現率怎樣決定以及它的影響怎樣,以後将加以研究) 整個經濟所需要的鈔票數量多少,決定于每周工資總額的價值、企業家當中專業化的範圍(這決定他們之間需要用鈔票支付的交易的次數),以及收入和付出之間的平均耽擱時間(這決定鈔票在流通過程中旅行的速度)。
企業家能夠在相當範圍内節約所需要的鈔票,從而節省利息。
他們可以安排付出的時間,和收入相配合;或者用記賬的方式和其他企業家進行交易。
因此,貼現率越高,鈔票流通額就會越低(假設每年的交易總值是一定的)。
可是在貼現率水平的幅度不大時,這種影響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支付的習慣不能随便改變,除非貼現率很高,不值得去設法節約鈔票的使用。
當一個企業家在不久的将來有一些支出,所需要的鈔票超過從近來的收入中所得到的數目時,他可以貼現票據;當他持有的鈔票超過他的需要時,他就用鈔票還掉那些到期的票據,不再續借,以減少尚未清償的期票(以便節省利息)。
于是鈔票回到銀行。
這樣,還未回籠的鈔票會不斷地得到調節,适合于流通的需要。
當就業增加(或貨币工資率上升)時,企業家們每周付出的數目就超過他們從上周銷貨中收入的數目,結果企業家們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就會不斷地增加他們對銀行的負債,而流通額會随着需要而增加。
當工資支出降減時,票據被收回,流通額就漸漸縮小。
銀行 一定數量的鈔票,對産業的經營,和一套生産設備是同樣的必要;可是如果認為銀行家屬于生産設備制造者的範疇,那就未免說得太遠。
最好是把他們當作一種特殊的自成一類的資本家集團,并且把作為一個整體的銀行家和作為一個整體的企業家之間的交換,當作特殊的一類交易來看待。
除了必須符合貨币政策的要求以外(這一點以後讨論),銀行在合理的範圍内可以随意規定貼現率。
各銀行之間的業務競争可能把貼現率壓低到一種隻夠維持開支的水平,或者它們當中可能有一種諒解,把貼現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它們能夠獲得很好的利潤。
(然而,它們不能永遠保持這樣高的貼現率,那會驅使企業家避免依賴銀行,而想出其他方法來處理交易中的支付) 一個銀行家的最重要的資産主要地在于他的信譽;他也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别家銀行的鈔票,使他自己的鈔票可以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