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技術進步有偏向時的積累
關燈
小
中
大
積累能夠保持利潤率不變的時候,實際資本比率上漲,而工資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降低。
和從前一樣,那經濟此後可能經曆沒有偏向的技術進步,而在一次實際工資比率的大增長以後進入一種黃金時代;或者,如果偏向繼續下去,它可能享受一種準黃金時代,利潤率不變,實際工資比率不斷地增高,工資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降低。
資本積累和耗費資本的新發明 個别的想要至少維持原有生産能力的企業家,面對着種種耗費資本的發明,在他的舊設備需要更換的時候,必須增加投資的資金;因為他原有的資本的價值不夠給他原有的生産能力提供新技術,這種新技術現在正使他的競争者處于優勢。
如果他以及許多像他這樣的人不能進行那必要的投資,積累就不夠保持利潤率不變。
甚至不夠維持以前的生産能力,因為,如果耗費資本的偏向很大,僅僅以能力相等的B型設備來更換舊的B-型設備,就需要一筆大投資(超過積存的折舊基金的數目)。
如果這方面需要的投資超過企業家們願意承擔的全部積累(或者,如果勉力承擔而使整個經濟陷于膨脹),總的生産能力就會低減。
商品的産量會減少,同時實際工資實際上會比以前低。
在較高的利潤率下,較低的機械化程度變得有利,結果經濟從B-技術轉變到C技術。
新發明增加了對資本的需要(相對于勞動而言),積累不能相應地趕上需要,因而對勞動的需求便減少了。
可是,既然在C技術下比在B技術下每一單位産品需要較多的勞動,機械化程度的降低可以緩和勞動需求減少的影響,制止工資的下降(或者剩餘勞動的增多);倘使機械化程度不降低,這兩種後果是會出現的。
然而,在耗費資本的偏向下,利潤率不變(或者接近不變)的假設是比較有理由的。
當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進行得有生氣和順利時,大多數企業家不斷地設法擴張他們的企業,舊企業的産量的減少在市場上造成的空隙,總有新人随時來填補,因此,當再創造原有的生産能力(采取一種在競争中能夠站得住的形式)所需要的投資數額增長到超過積存的折舊基金時,總有辦法找到那額外的資金,而生産設備能力将繼續擴大。
如果這種見解是正确的,經濟組織對兩種偏向的反應就不相同,節省資本的偏向會降低利潤率,而耗費資本的偏向會提高實際資本比率。
過渡的程序 有偏向的新發明使得關于從一種技術轉變到另一種技術的過渡的分析研究增添了許多的複雜情況,我們不準備仔細叙說。
大體的方向是這樣: 機械化程度日益增長的節省資本的新發明如果B技術比B-技術節省資本,勞動便會從投資部門中騰出來轉到消費部門中去,因為每人産量(以生産能力計算)在投資部門裡(當出産的新的B型設備開始替代B-型設備時)比在消費部門裡增長得快。
注116這種情況由于采用A技術而受到制止,并且在一個時期以後可能完全改變過來。
機械化程度不變的耗費資本的新發明當B技術和B-技術比較起來是耗費資本的技術時,每人産量在消費部門裡增長得較快。
勞動便會從消費部門裡騰出來而被吸收到投資部門裡去。
如果在一批耗費資本的新發明以後,接着出現一批沒有偏向的新發明,投資部門就仍舊保持它的已經擴大了的規模。
如果以後的新發明也是耗費資本的,投資部門就會繼續發展,發展的程度比消費部門更大。
種種不同的偏向 技術進步中節省資本的偏向,可能是由于人們所設計的設備的每單位生産能力需要的勞動時間較少&mdash&mdash相對于運用這種設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而言。
因此,不需要在設備方面大量投資的那些發明(例如替代有線電的無線電)是節省資本的新發明。
相反地,技術上有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這種技術所提供的每一單位就業需要較大的投資(以勞動時間計算)。
某些新發明在個别采用的地方是耗費資本,但對整個經濟組織來說,可能是節省資本的或者沒有偏向的新發明;資本财貨的生産的機械化,可以降低使用這些資本财貨的工業裡的實際資本比率。
例如,建築的機械化,雖然從建築業的觀點來看是耗費資本的,但從整個經濟的觀點來看卻是大大地節省資本的。
有些改進能加快生産過程,或者縮短一批産品從制造完成到取得銷貨收入之間所需的時日;這是一種不同的節省資
和從前一樣,那經濟此後可能經曆沒有偏向的技術進步,而在一次實際工資比率的大增長以後進入一種黃金時代;或者,如果偏向繼續下去,它可能享受一種準黃金時代,利潤率不變,實際工資比率不斷地增高,工資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降低。
資本積累和耗費資本的新發明 個别的想要至少維持原有生産能力的企業家,面對着種種耗費資本的發明,在他的舊設備需要更換的時候,必須增加投資的資金;因為他原有的資本的價值不夠給他原有的生産能力提供新技術,這種新技術現在正使他的競争者處于優勢。
如果他以及許多像他這樣的人不能進行那必要的投資,積累就不夠保持利潤率不變。
甚至不夠維持以前的生産能力,因為,如果耗費資本的偏向很大,僅僅以能力相等的B型設備來更換舊的B-型設備,就需要一筆大投資(超過積存的折舊基金的數目)。
如果這方面需要的投資超過企業家們願意承擔的全部積累(或者,如果勉力承擔而使整個經濟陷于膨脹),總的生産能力就會低減。
商品的産量會減少,同時實際工資實際上會比以前低。
在較高的利潤率下,較低的機械化程度變得有利,結果經濟從B-技術轉變到C技術。
新發明增加了對資本的需要(相對于勞動而言),積累不能相應地趕上需要,因而對勞動的需求便減少了。
可是,既然在C技術下比在B技術下每一單位産品需要較多的勞動,機械化程度的降低可以緩和勞動需求減少的影響,制止工資的下降(或者剩餘勞動的增多);倘使機械化程度不降低,這兩種後果是會出現的。
然而,在耗費資本的偏向下,利潤率不變(或者接近不變)的假設是比較有理由的。
當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進行得有生氣和順利時,大多數企業家不斷地設法擴張他們的企業,舊企業的産量的減少在市場上造成的空隙,總有新人随時來填補,因此,當再創造原有的生産能力(采取一種在競争中能夠站得住的形式)所需要的投資數額增長到超過積存的折舊基金時,總有辦法找到那額外的資金,而生産設備能力将繼續擴大。
如果這種見解是正确的,經濟組織對兩種偏向的反應就不相同,節省資本的偏向會降低利潤率,而耗費資本的偏向會提高實際資本比率。
過渡的程序 有偏向的新發明使得關于從一種技術轉變到另一種技術的過渡的分析研究增添了許多的複雜情況,我們不準備仔細叙說。
大體的方向是這樣: 機械化程度日益增長的節省資本的新發明如果B技術比B-技術節省資本,勞動便會從投資部門中騰出來轉到消費部門中去,因為每人産量(以生産能力計算)在投資部門裡(當出産的新的B型設備開始替代B-型設備時)比在消費部門裡增長得快。
注116這種情況由于采用A技術而受到制止,并且在一個時期以後可能完全改變過來。
機械化程度不變的耗費資本的新發明當B技術和B-技術比較起來是耗費資本的技術時,每人産量在消費部門裡增長得較快。
勞動便會從消費部門裡騰出來而被吸收到投資部門裡去。
如果在一批耗費資本的新發明以後,接着出現一批沒有偏向的新發明,投資部門就仍舊保持它的已經擴大了的規模。
如果以後的新發明也是耗費資本的,投資部門就會繼續發展,發展的程度比消費部門更大。
種種不同的偏向 技術進步中節省資本的偏向,可能是由于人們所設計的設備的每單位生産能力需要的勞動時間較少&mdash&mdash相對于運用這種設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而言。
因此,不需要在設備方面大量投資的那些發明(例如替代有線電的無線電)是節省資本的新發明。
相反地,技術上有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這種技術所提供的每一單位就業需要較大的投資(以勞動時間計算)。
某些新發明在個别采用的地方是耗費資本,但對整個經濟組織來說,可能是節省資本的或者沒有偏向的新發明;資本财貨的生産的機械化,可以降低使用這些資本财貨的工業裡的實際資本比率。
例如,建築的機械化,雖然從建築業的觀點來看是耗費資本的,但從整個經濟的觀點來看卻是大大地節省資本的。
有些改進能加快生産過程,或者縮短一批産品從制造完成到取得銷貨收入之間所需的時日;這是一種不同的節省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