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技術進步有偏向時的積累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我們必須考慮技術進步中一種耗費資本或者節省資本的偏向的影響。
當技術進步沒有偏向時,一種能保持利潤率不變的積累速度,同時也能保持實際資本比率以及工資在産品價值中所得的份額不變。
生産設備能力和資本價值以相同的速度增加。
在有偏向的技術進步下,利潤率和實際資本比率不能兩者都保持不變,資本價值對生産設備能力的關系也有改變。
整個系統怎樣發展,決定于積累對技術可能性的變動怎樣反應。
在利潤率不變的情況下節省資本的偏向 讓我們假設人們做出了一批偏于節省資本的新發明(就是,各種技術有了改變,減少了有關的機械化程度下單位産品占用的以勞動時間計算的資本和現時勞動,而資本減少得較多),并且考察這些發明已經被消化到所有生産設備裡面去以後的情況。
這時候的情況決定于在新的技術知識被消化的期間出現了多少積累。
我們将暫時假設積累恰好足以保持利潤率不變,稍緩再進一步探讨是不是有理由可以假設這種情況會發生。
利潤率不變,經濟已經從B-技術進展到B技術。
既然所有的新發明具有一種節省資本的偏向,每單位産品占用的資本的價值,在使用B技術時就比使用B-技術時低。
因而,在不變的利潤率下,利潤在産品的價值中所占的份額較小,而工資所占的份額較大。
實際工資增長的比例大于以商品計算的每人産量增長的比例。
如果下一批和以後的一些發明是沒有偏向的(因而B+技術和B++技術的實際資本比率處于降低了的B技術的水平),并且積累繼續足以保持利潤率不變,經濟就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實際工資比率方面已經有了隻此一次以後不再發生的降低。
如果下一批的新發明和上一批比較起來是偏于節省資本的(結果B+技術具有比B技術較低的實際資本比率),并且利潤率繼續不變,經濟就處于一種準黃金時代,實際工資比率不斷地降低,工資在産品價值中所占的份額不斷地增長。
資本積累和節省資本的新發明 認為如果出現節省資本的新發明,積累可以使利潤率保持不變,這是不是講得通呢?讓我們從一個沒有雄心大志、滿足于現狀、不擴大自己的企業的企業家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
到他需要更換損舊的B-型設備的時候,他發現能夠以較小的費用(以具有一定的商品購買力的貨币計算)取得具有同樣生産能力的設備。
如果他的所謂保持自己的企業的原有水平的概念是保持生産能力的話,他現在就能以較少的資本來經營(以B-型設備的原來成本為根據的折舊基金超過現在再生産他的生産能力所需要的數目)。
可是,如果他心目中所指的是保持資本的價值,那他現在就會裝置一套和舊的B-型設備價值相等的B型新設備,從而增加他的生産設備能力。
這第二種心理狀态似乎較為自然。
假設大多數企業家遇到不需要增加新投資就可以擴張生産設備能力的機會時,都樂于抓住這種機會,整個經濟中的積累速度(在節省資本的偏向下)就大于保持利潤率不變所需要的速度。
結果設備能力的增長促使勞動稀少的情況發展形成,使實際工資提高到足以減低利潤率的程度,使提高機械化程度較為有利(A型設備替代B-型設備)。
這種局面,類似技術進步沒有偏向而積累速度超過黃金時代的條件時發生的那種局面。
節省資本的新發明,在一種意義上,能減少對資本的需要(相對于勞動而言),和高速度的積累所引起的資本供給的增加具有同樣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下一批和以後的一些新發明是沒有偏向的,并且從此以後積累的速度恰好足以保持新的較低的利潤率不變(下一批裝置的設備是A+型的),結果一個新的黃金時代接着發生,機械化的程度已經有了隻此一次的提高。
如果那種偏向繼續下去,整個經濟就會長期地感到勞動的缺乏,利潤率會随着時間進展而降低。
根據這種觀點,節省勞動的新發明有助于提高實際工資(相對于每人産量而言),可是不一定會提高勞動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因為每一工人占用的資本的價值可以被提高(從B-技術改變到B技術會減低實際資本比率,可是改變到A技術也許會提高這種比率),以緻盡管利潤率降低,利潤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仍能提高。
在利潤率不變的情況下耗費資本的偏向 當一系列具有耗費資本的偏向的新發明出現,而
當技術進步沒有偏向時,一種能保持利潤率不變的積累速度,同時也能保持實際資本比率以及工資在産品價值中所得的份額不變。
生産設備能力和資本價值以相同的速度增加。
在有偏向的技術進步下,利潤率和實際資本比率不能兩者都保持不變,資本價值對生産設備能力的關系也有改變。
整個系統怎樣發展,決定于積累對技術可能性的變動怎樣反應。
在利潤率不變的情況下節省資本的偏向 讓我們假設人們做出了一批偏于節省資本的新發明(就是,各種技術有了改變,減少了有關的機械化程度下單位産品占用的以勞動時間計算的資本和現時勞動,而資本減少得較多),并且考察這些發明已經被消化到所有生産設備裡面去以後的情況。
這時候的情況決定于在新的技術知識被消化的期間出現了多少積累。
我們将暫時假設積累恰好足以保持利潤率不變,稍緩再進一步探讨是不是有理由可以假設這種情況會發生。
利潤率不變,經濟已經從B-技術進展到B技術。
既然所有的新發明具有一種節省資本的偏向,每單位産品占用的資本的價值,在使用B技術時就比使用B-技術時低。
因而,在不變的利潤率下,利潤在産品的價值中所占的份額較小,而工資所占的份額較大。
實際工資增長的比例大于以商品計算的每人産量增長的比例。
如果下一批和以後的一些發明是沒有偏向的(因而B+技術和B++技術的實際資本比率處于降低了的B技術的水平),并且積累繼續足以保持利潤率不變,經濟就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實際工資比率方面已經有了隻此一次以後不再發生的降低。
如果下一批的新發明和上一批比較起來是偏于節省資本的(結果B+技術具有比B技術較低的實際資本比率),并且利潤率繼續不變,經濟就處于一種準黃金時代,實際工資比率不斷地降低,工資在産品價值中所占的份額不斷地增長。
資本積累和節省資本的新發明 認為如果出現節省資本的新發明,積累可以使利潤率保持不變,這是不是講得通呢?讓我們從一個沒有雄心大志、滿足于現狀、不擴大自己的企業的企業家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
到他需要更換損舊的B-型設備的時候,他發現能夠以較小的費用(以具有一定的商品購買力的貨币計算)取得具有同樣生産能力的設備。
如果他的所謂保持自己的企業的原有水平的概念是保持生産能力的話,他現在就能以較少的資本來經營(以B-型設備的原來成本為根據的折舊基金超過現在再生産他的生産能力所需要的數目)。
可是,如果他心目中所指的是保持資本的價值,那他現在就會裝置一套和舊的B-型設備價值相等的B型新設備,從而增加他的生産設備能力。
這第二種心理狀态似乎較為自然。
假設大多數企業家遇到不需要增加新投資就可以擴張生産設備能力的機會時,都樂于抓住這種機會,整個經濟中的積累速度(在節省資本的偏向下)就大于保持利潤率不變所需要的速度。
結果設備能力的增長促使勞動稀少的情況發展形成,使實際工資提高到足以減低利潤率的程度,使提高機械化程度較為有利(A型設備替代B-型設備)。
這種局面,類似技術進步沒有偏向而積累速度超過黃金時代的條件時發生的那種局面。
節省資本的新發明,在一種意義上,能減少對資本的需要(相對于勞動而言),和高速度的積累所引起的資本供給的增加具有同樣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下一批和以後的一些新發明是沒有偏向的,并且從此以後積累的速度恰好足以保持新的較低的利潤率不變(下一批裝置的設備是A+型的),結果一個新的黃金時代接着發生,機械化的程度已經有了隻此一次的提高。
如果那種偏向繼續下去,整個經濟就會長期地感到勞動的缺乏,利潤率會随着時間進展而降低。
根據這種觀點,節省勞動的新發明有助于提高實際工資(相對于每人産量而言),可是不一定會提高勞動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因為每一工人占用的資本的價值可以被提高(從B-技術改變到B技術會減低實際資本比率,可是改變到A技術也許會提高這種比率),以緻盡管利潤率降低,利潤在産品價值中分取的份額仍能提高。
在利潤率不變的情況下耗費資本的偏向 當一系列具有耗費資本的偏向的新發明出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