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黃金時代中的技術邊界
關燈
小
中
大
如果兩方面相抵的結果是實際資本比率在A經濟裡較高,那就更不必說,資本的價值會較高(因為以商品計算的勞動時間的成本較高)。
如果A經濟裡實際資本比率比較起來很低,資本的價值可能較低。
然而,這可以認為是一種近于幻想的情況,因為,一般地說,我們不能期望資本财貨的成本上一種較低的假想利率會有那麼大的影響,能夠勝過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和較高的工資率兩種因素的影響。
注74 因此,讓我們假設,在我們選擇的那個例證中,A經濟裡資本的價值比C經濟裡大得多。
我們還不能說哪一個經濟裡勞動在産值中分得的份額較大(和利潤的份額相對地說),因為C經濟裡資本的價值雖然較低,資本上的利潤卻較高,以緻資本在産值中分得的份額可能或者比A經濟裡大或者比A經濟裡小。
注75 這些比較用另一種方法表現出資本的二重性,這一點我們在試圖解釋資本的數量時曾經碰到。
從一種觀點來看,經濟組織裡的資本擁有量由具體的資本财貨構成,它們的效用決定于它們提供的生産能力;從另一種觀點來看,資本擁有量是由資本家所掌握的購買力構成的,它的獲利能力主要決定于它将支配的勞動的數量。
論證的錯綜複雜,一半是由于字眼的關系;由于人們把許多個别的可是互有關系的意義塞進了&ldquo資本&rdquo這一個名詞,以緻要把這些意義清理出來,就必然有些麻煩和費勁。
工資和機械化 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和較高的工資水平是關聯着的。
可是,說較高的工資是較高的生産力的結果,就不一定符合實際。
如果我們想象C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B和A兩種技術都不存在),C經濟已經陷入淨投資等于零的狀态,那裡全部産量都被工人消費掉,(在這種情況下)那裡的工資率也許比A經濟裡現行的工資率高。
如果是這樣,我們不能說能使生産力高的A技術是高工資的一種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确實可以說A經濟裡較高的現行的工資率是較高的生産力的近因,因為正是較高的工資使得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技術,從企業家的觀點來看,比機械化程度較低的技術來得可取。
沒有較高的生産力,也許可能有較高的工資(隻要有較低的積累速度),可是(在競争的情況下)沒有較高的工資就不可能有較高的生産力。
我們以上所做的這些比較并不揭示不同經濟中存在着的局面的根本區别。
這些比較說明工資水平和機械化程度的關系,可是并不說明不同經濟中工資所以不同的原因。
工資水平的不同,其根源一定在于各個經濟的基本特征上或者過去曆史上的某些不同。
比較低的工資率和機械化程度伴随一種比較高的淨投資對資本價值的比率。
低工資(從而低機械化程度)可能由高的積累速度所引起,意思是說企業家們特别活躍和急于獲利。
在黃金時代中,一切情況必須要能容許高速度的積累繼續下去,可是企業家活動本身也許就在造成這種情況,由于它使得整個經濟有可能維持一種高速度的人口增長注76(或者如果我們承認技術進步,那就由于企業家們各人要擴張自己的企業,在相互競争的壓力下,保持着一種很快的新發明的速度)。
另一方面,人口也許是由于本身的原因而在增長(或者技術的進步也許是由于和其他方面沒有關系的科學發現)。
那麼,因果關系就從另一個方向發生作用:剩餘勞動的情況有發展的傾向,但不緻真正産生就業,因為它保持着低工資,因此使企業家能迅速地積累。
最後,比較低的工資也許是由于壟斷的價格政策下特别高的利潤。
注77(要維持黃金時代的情況,必須壟斷經濟中的企業家能利用高利潤為他們造成的加速積累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利用,時代就完全不是黃金時代,而整個經濟會陷于停滞注78) 無論什麼時候,在工資較低的場合,機械化程度傾向于較低(在一定範圍的技術可能性之下)。
機械化的程度低,是實際工資低的根本原因的一種征候,它本身不是工資低的原因。
如果A經濟裡實際資本比率比較起來很低,資本的價值可能較低。
然而,這可以認為是一種近于幻想的情況,因為,一般地說,我們不能期望資本财貨的成本上一種較低的假想利率會有那麼大的影響,能夠勝過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和較高的工資率兩種因素的影響。
注74 因此,讓我們假設,在我們選擇的那個例證中,A經濟裡資本的價值比C經濟裡大得多。
我們還不能說哪一個經濟裡勞動在産值中分得的份額較大(和利潤的份額相對地說),因為C經濟裡資本的價值雖然較低,資本上的利潤卻較高,以緻資本在産值中分得的份額可能或者比A經濟裡大或者比A經濟裡小。
注75 這些比較用另一種方法表現出資本的二重性,這一點我們在試圖解釋資本的數量時曾經碰到。
從一種觀點來看,經濟組織裡的資本擁有量由具體的資本财貨構成,它們的效用決定于它們提供的生産能力;從另一種觀點來看,資本擁有量是由資本家所掌握的購買力構成的,它的獲利能力主要決定于它将支配的勞動的數量。
論證的錯綜複雜,一半是由于字眼的關系;由于人們把許多個别的可是互有關系的意義塞進了&ldquo資本&rdquo這一個名詞,以緻要把這些意義清理出來,就必然有些麻煩和費勁。
工資和機械化 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和較高的工資水平是關聯着的。
可是,說較高的工資是較高的生産力的結果,就不一定符合實際。
如果我們想象C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B和A兩種技術都不存在),C經濟已經陷入淨投資等于零的狀态,那裡全部産量都被工人消費掉,(在這種情況下)那裡的工資率也許比A經濟裡現行的工資率高。
如果是這樣,我們不能說能使生産力高的A技術是高工資的一種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确實可以說A經濟裡較高的現行的工資率是較高的生産力的近因,因為正是較高的工資使得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技術,從企業家的觀點來看,比機械化程度較低的技術來得可取。
沒有較高的生産力,也許可能有較高的工資(隻要有較低的積累速度),可是(在競争的情況下)沒有較高的工資就不可能有較高的生産力。
我們以上所做的這些比較并不揭示不同經濟中存在着的局面的根本區别。
這些比較說明工資水平和機械化程度的關系,可是并不說明不同經濟中工資所以不同的原因。
工資水平的不同,其根源一定在于各個經濟的基本特征上或者過去曆史上的某些不同。
比較低的工資率和機械化程度伴随一種比較高的淨投資對資本價值的比率。
低工資(從而低機械化程度)可能由高的積累速度所引起,意思是說企業家們特别活躍和急于獲利。
在黃金時代中,一切情況必須要能容許高速度的積累繼續下去,可是企業家活動本身也許就在造成這種情況,由于它使得整個經濟有可能維持一種高速度的人口增長注76(或者如果我們承認技術進步,那就由于企業家們各人要擴張自己的企業,在相互競争的壓力下,保持着一種很快的新發明的速度)。
另一方面,人口也許是由于本身的原因而在增長(或者技術的進步也許是由于和其他方面沒有關系的科學發現)。
那麼,因果關系就從另一個方向發生作用:剩餘勞動的情況有發展的傾向,但不緻真正産生就業,因為它保持着低工資,因此使企業家能迅速地積累。
最後,比較低的工資也許是由于壟斷的價格政策下特别高的利潤。
注77(要維持黃金時代的情況,必須壟斷經濟中的企業家能利用高利潤為他們造成的加速積累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利用,時代就完全不是黃金時代,而整個經濟會陷于停滞注78) 無論什麼時候,在工資較低的場合,機械化程度傾向于較低(在一定範圍的技術可能性之下)。
機械化的程度低,是實際工資低的根本原因的一種征候,它本身不是工資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