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黃金時代中的技術邊界

關燈
我們具備了這些概念以後,現在可以探讨機械化邊界的特性。

    既然所有的論證與在特定的知識狀态下的技術的選擇有關系,我們将假設沒有技術進步在發展中。

    讓我們假定我們能夠依次列出一系列的經濟組織,各自享有一種和自己的環境相适應的黃金時代,各個經濟的技術邊界處于不同的位置,或者有一種不同的工資率,可是大家有共同的一套技術知識。

    技術邊界的位置不同,意味着利潤率不同以及積累速度不同,可是我們暫時對問題的這一方面不感興趣,隻是簡單地假設在各個經濟裡人口增長的速度恰好能夠配合當時資本積累的速度。

     為了使說明可以簡單化,我們将假設在進行比較的時候各個經濟裡的勞動隊伍在各方面都完全一樣,商品的價格水平也一樣。

    因此,實際工資率的不同就反映在貨币工資率的不同上面。

     各種比較 那一系列的經濟分成幾個和工資率的幅度相應的組别。

    有一組經濟,它們裡面實行CB工資率(各個經濟中所有B和C兩種資本财貨的混合比例不同);有一組,它們那裡的工資在B的幅度以内;另一組,在BA工資率的幅度以内,如此等等。

    從那一系列中我們選擇一些典型的範例。

    A經濟是一個工資率在A技術幅度内的經濟。

    AB和BA是兩個受BA工資率支配的經濟,前者所有的設備中A技術占大部分,後者中B技術的設備占大部分。

    &ldquoB上&rdquo和&ldquoB下&rdquo是兩個工資在B技術幅度内的經濟,前者的工資率比後者高;C經濟是一個工資在C技術幅度内的經濟。

     工資率相等,技術不同我們首先比較AB和BA兩個經濟,它們都實行BA工資率。

     這兩個經濟中每年的商品産量相同,因為工資率相同,并且我們為了方便起見,已經假設在我們所比較的經濟中總的勞動力量相同。

    既然資本擁有量的實物構成不同,我們不一定能把兩個經濟分為消費部門和投資部門,而可以彼此比較(隻有當在制品對設備的比率不變時這種劃分才有用),注68可是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比較它們的淨投資率。

    AB經濟裡較高的機械化程度意味着生産一定産量的商品隻需要較少的工人(同時維持資本财貨的擁有量),因此淨投資上面所用的工人就較多。

    在AB經濟裡淨投資的價值較高,因此總産值較高。

     既然兩個經濟裡的利潤率和實際工資率彼此一樣,比較它們的現有資本的價值就沒有困難。

    每一工人占用的資本的價值(以具有特定的購買力的貨币計算),在AB經濟裡較高,其較高的程度和每一工人所産生的利潤較高的程度相同。

    注69以勞動時間計算的資本和以價值計算的資本是成比例的,在AB經濟裡實際資本比率較高,其較高的程度和每一工人占用的資本較高的程度相同。

     淨投資對原來資本擁有量的價值的比率(根據我們的假設,這和利潤率是同一回事),在兩個經濟裡是相同的,并且生産能力在各個經濟裡以同樣比例的速度在增加(因此,根據我們的假設,人口增加的速度在各個經濟裡一定也相同)。

    AB經濟中每年淨投資的價值較大,反映出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技術下每一單位産品的資本費用較大。

     這兩個經濟過去在曆史上一定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明今天它們的機械化程度所以不同的原因。

    我們進行比較時,兩個經濟都處于一種和它們各自的情況相适應的黃金時代。

    它們之間現在主要的不同是,總産值(商品加淨投資)在AB經濟裡較高,同時産量上的全部差額歸于利潤。

    工人的情況在兩個經濟裡是一樣的。

    AB經濟裡的企業家享有優越條件,他們擁有較大的資本财貨的價值,并且取得較大的每年資本财貨的增量的價值。

    較高的機械化水平的全部利益已經歸于企業家。

    或者,用另一種方法來看這同一事實:為全部勞動隊伍供給實際工資,所需要的工人人數,在AB經濟裡比在BA裡少,因此企業家能夠為他們自己雇用較多的勞動&mdash&mdash就是,在積累資本财貨方面。

     技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