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資本的估值
關燈
小
中
大
在黃金時代的完全平靜的狀态下,利潤率不變,對未來的預期确定而有把握,因此人們認為資本财貨的掙錢能力是已知的,它們的價值具有明确的意義。
因此,乍看起來,比較處在機械化邊界的各種不同地位的資本對勞動的比率,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隻要在各個地位上都具備黃金時代的種種條件;可是事實上我們将發現這種比較往往會引起許多麻煩。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知道&ldquo産量&rdquo、&ldquo利潤&rdquo和&ldquo每人資本&rdquo這些名詞的意義,可是到我們開始要陳述一個簡單而明白的定義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并不真正知道。
黃金時代中的産量、資本和勞動 讨論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各個經濟之間的比較來進行;這些經濟彼此隔絕,各自享受着一種和自己的環境相适應的黃金時代。
在每個經濟裡,都有一種不同的工資率,或者如果兩個經濟裡的工資處于同一臨界水平(BA或CB),所使用的兩種技術的混合體的構成卻不同。
一種不同的工資率包含一種不同的積累率,注62黃金時代的條件要求人口增長的速度和積累的速度協調,或者有速度恰好适當的沒有偏向的技術進步在不斷發展。
這時,每個經濟都有某種和一種具體的産量增長率結合在一起的出産率,并且它的生産的一部分是用來增加資本擁有量的,即用于淨投資的。
既然淨投資對商品産量的比率在各個經濟裡是不同的,這些産量就不能作為單純的以實物計算的數量來進行比較。
一系列的困難來自各不同經濟中的産量構成的這種差異。
另一系列的困難來自我們已經碰到的這一事實,注63就是,以産品計算的不同工資率必然産生商品、資本财貨和勞動時間的不同的相對價值,因而沒有一種簡單的價值單位可以用來計算。
因此我們不先讨論列入比較表中的一些概念的意義,就不能比較我們黃金時代的各個經濟。
每單位勞動的産量 實際上每人産量是一個很難解釋得精确的概念,因為在實際的比較中,任何兩種狀态下的産品構成和工人特性都決不是一樣的。
我們的模式中所采取的那些基本的簡單化的假設,排除了一部分困難。
我們假設在所有我們的經濟裡,工人都是一樣的,每種具體商品,無論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出現,都是一樣的,并且構成源源不絕的消費品産量的各種商品的比例,也總是到處一樣的。
即使這些徹底的簡單化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産量中還包含對資本财貨擁有量的淨增量,這種增量,如果所使用的技術不同,其物質特性也是不同的。
在黃金時代的條件下,精确地區别各個經濟内部的淨投資,是可能的。
在沒有不斷的技術進步的場合,可以用實物計算來做到這一點。
把年初所有的各種物品(包括在制品在内)逐項地從年終所有的數量中減掉,所餘的差額就是所增的實物資本。
注64 在技術進步不斷發展的場合,實物的淨投資沒有精确的意義,因為現有資本财貨中各項物品,當它用壞的時候,往往由一項實質上不同的設備來替換。
可是,既然(在黃金時代)利潤率不變,并且人們相信未來的準租金是已知的,那麼,以商品計算的資本的價值就具有明确的意義;損壞的資本财貨總是由價值相同的新品種替換的,一個時期終了時所有的資本财貨(就是,企業家所有的全部資本财貨物品,包括未銷售的存貨在内)的價值超過這個時期開始時所有的東西的價值的超過額,就是這個時期的淨投資。
一批特定的勞動隊伍的一年産量的價值,是商品銷售的價值加淨投資的價值。
為了某種目的,把全部勞動力量按照産量價值分為商品和淨投資的這種比例,加以劃分是有用的。
注65這樣,我們就能比較兩個使用不同機械化程度的經濟中商品的每人産量。
注66 關于以資本财貨計算的每人産量,我們不能進行任何一般的說明,因為不同經濟中不同數量的勞動生産着物質上不同的産量。
當兩個經濟中實際工資率相等(因此利潤率也相等)時,我們可以比較淨投資的每人産量的價值,可是它的實物構成是不同的。
當兩個經濟中技術相同時,資本财貨的每人實物産量是相同的;可是一台特定的機器的以商品計算的價值是不同的。
當技術和實際工資率都不同時,就沒有一種共同的單位可以用來計算資本财貨生産中的每人産量。
因此,隻有在一些沒有淨投資的經濟之間才可能真正地進行比較。
那時候,在各個經濟中,兩個部門的全部勞動力量都從事于生産和維持源源不絕的商品的出産,每人産量是一種明确而可以計量的概念(在我們的簡單化的假設之下)。
在任何其他情況下,每人實物産量的比較,容易發生物價指數方面含糊不清的情況,這種情況類似在關于某一由不同比例的幾種商品構成的商品數量的概念方面含糊不清的情況。
注67 資本的數量 現有資本财貨的估值是我們已經着手進行的全部分析中最麻煩的問題。
的确,實際上從原則來講這是不能解決的,因為産量構成、所雇工人的特性、使用的技術,在任何兩種狀态中都完全不同,并且在任何一種狀态中所有的資本财貨也不和這種狀态中當前的情況
因此,乍看起來,比較處在機械化邊界的各種不同地位的資本對勞動的比率,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隻要在各個地位上都具備黃金時代的種種條件;可是事實上我們将發現這種比較往往會引起許多麻煩。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知道&ldquo産量&rdquo、&ldquo利潤&rdquo和&ldquo每人資本&rdquo這些名詞的意義,可是到我們開始要陳述一個簡單而明白的定義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并不真正知道。
黃金時代中的産量、資本和勞動 讨論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各個經濟之間的比較來進行;這些經濟彼此隔絕,各自享受着一種和自己的環境相适應的黃金時代。
在每個經濟裡,都有一種不同的工資率,或者如果兩個經濟裡的工資處于同一臨界水平(BA或CB),所使用的兩種技術的混合體的構成卻不同。
一種不同的工資率包含一種不同的積累率,注62黃金時代的條件要求人口增長的速度和積累的速度協調,或者有速度恰好适當的沒有偏向的技術進步在不斷發展。
這時,每個經濟都有某種和一種具體的産量增長率結合在一起的出産率,并且它的生産的一部分是用來增加資本擁有量的,即用于淨投資的。
既然淨投資對商品産量的比率在各個經濟裡是不同的,這些産量就不能作為單純的以實物計算的數量來進行比較。
一系列的困難來自各不同經濟中的産量構成的這種差異。
另一系列的困難來自我們已經碰到的這一事實,注63就是,以産品計算的不同工資率必然産生商品、資本财貨和勞動時間的不同的相對價值,因而沒有一種簡單的價值單位可以用來計算。
因此我們不先讨論列入比較表中的一些概念的意義,就不能比較我們黃金時代的各個經濟。
每單位勞動的産量 實際上每人産量是一個很難解釋得精确的概念,因為在實際的比較中,任何兩種狀态下的産品構成和工人特性都決不是一樣的。
我們的模式中所采取的那些基本的簡單化的假設,排除了一部分困難。
我們假設在所有我們的經濟裡,工人都是一樣的,每種具體商品,無論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出現,都是一樣的,并且構成源源不絕的消費品産量的各種商品的比例,也總是到處一樣的。
即使這些徹底的簡單化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産量中還包含對資本财貨擁有量的淨增量,這種增量,如果所使用的技術不同,其物質特性也是不同的。
在黃金時代的條件下,精确地區别各個經濟内部的淨投資,是可能的。
在沒有不斷的技術進步的場合,可以用實物計算來做到這一點。
把年初所有的各種物品(包括在制品在内)逐項地從年終所有的數量中減掉,所餘的差額就是所增的實物資本。
注64 在技術進步不斷發展的場合,實物的淨投資沒有精确的意義,因為現有資本财貨中各項物品,當它用壞的時候,往往由一項實質上不同的設備來替換。
可是,既然(在黃金時代)利潤率不變,并且人們相信未來的準租金是已知的,那麼,以商品計算的資本的價值就具有明确的意義;損壞的資本财貨總是由價值相同的新品種替換的,一個時期終了時所有的資本财貨(就是,企業家所有的全部資本财貨物品,包括未銷售的存貨在内)的價值超過這個時期開始時所有的東西的價值的超過額,就是這個時期的淨投資。
一批特定的勞動隊伍的一年産量的價值,是商品銷售的價值加淨投資的價值。
為了某種目的,把全部勞動力量按照産量價值分為商品和淨投資的這種比例,加以劃分是有用的。
注65這樣,我們就能比較兩個使用不同機械化程度的經濟中商品的每人産量。
注66 關于以資本财貨計算的每人産量,我們不能進行任何一般的說明,因為不同經濟中不同數量的勞動生産着物質上不同的産量。
當兩個經濟中實際工資率相等(因此利潤率也相等)時,我們可以比較淨投資的每人産量的價值,可是它的實物構成是不同的。
當兩個經濟中技術相同時,資本财貨的每人實物産量是相同的;可是一台特定的機器的以商品計算的價值是不同的。
當技術和實際工資率都不同時,就沒有一種共同的單位可以用來計算資本财貨生産中的每人産量。
因此,隻有在一些沒有淨投資的經濟之間才可能真正地進行比較。
那時候,在各個經濟中,兩個部門的全部勞動力量都從事于生産和維持源源不絕的商品的出産,每人産量是一種明确而可以計量的概念(在我們的簡單化的假設之下)。
在任何其他情況下,每人實物産量的比較,容易發生物價指數方面含糊不清的情況,這種情況類似在關于某一由不同比例的幾種商品構成的商品數量的概念方面含糊不清的情況。
注67 資本的數量 現有資本财貨的估值是我們已經着手進行的全部分析中最麻煩的問題。
的确,實際上從原則來講這是不能解決的,因為産量構成、所雇工人的特性、使用的技術,在任何兩種狀态中都完全不同,并且在任何一種狀态中所有的資本财貨也不和這種狀态中當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