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技術光譜

關燈
假如在技術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中對每種出産量隻有一種生産方法,一個企業家在決定了投資計劃以後(不管是創造新的生産能力或者更換已經不能獲利的設備),對于裝置哪種資本财貨,就不會疑惑不定。

    現在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事實,即在任何知識狀态下,總有許多不同的方法都是技術上可能的,它們用不同類型的設備提供不同的每人出産量,企業家對它們的選擇決定于在當時的成本和物價水平下它們的相對的獲利可能性。

    這使以前的分析大大地複雜化,但并不改變它的大概的含義。

    注52 技術的選擇 企業家在計劃一種投資的時候,首先要求有把握不損失任何資本(他必須确信在設備的能掙錢的期限内能從準租金中收回最初置辦設備的支出);第二,他要從投資中取得最大限度的可能的利潤。

    在競争的情況下,他的産品的價格、貨币工資率和各種資本财貨的價格已經知道,(假設相當程度的平靜)他就能計算從一些和各種不同技術相應的投資中所能預期的利潤率。

    每種可用的技術需要特殊的一套機器和工序的線路,需要特殊數量的勞動來操作,并且産生特殊的每人産量。

    在一定的價格和工資條件下,每人産量越大,每一工人産生的準租金就越多。

    較大的單位産量是由資本财貨方面較大的投資提供的,就是說,機械化的程度越高,每一工人産生的準租金就越多,每一工人所需的投資成本也就越大。

    如果若幹數目的一筆錢投資于适合一種特殊技術的設備(就說是B),它會提供若幹比率的收益。

    如果同一數目的錢投資于一種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技術(就說是A),就會雇用較少的勞動,總産量就會較少(情況必然是這樣,因為,若是B用較大的工資支出而提供的産量小于A,那B就不會被企業家當作一種可用的技術來考慮),并且工資支出會較少。

    注53如果産量減少的數目超過工資上節省的數目,那就甯可采用B。

    同樣地,如果用一種機械化程度較低的技術(就說是C),在一定數目的投資下就業量就較大,産量也較大。

    若是工資支出的超過額大于産量的超過額,那就甯可采用B。

    再從另一面來看這個問題:在B技術下雇用一定數目的工人,需要投放若幹資本,産生某種每單位資本的收益率。

    在C技術下雇用同樣數目的工人,需要較少的投資,産生較少的收益。

    若是收益所減少的數額超過投資上節省的數額,那就甯可采用B。

    使用A技術而雇用同樣數目的工人,需要較大的投資,産生較大的收益。

    若是收益的超過額不及投資超過額的比例,那就甯可采用B。

     如果每一工人産生的利潤上的差額,和每一工人需要的投資上的差額恰好相稱,兩種技術産生一樣的利潤率,企業家對這兩種技術就無可無不可,不妨任意采用一種。

     利潤率和投資的成本 這樣來比較各種不同的技術的獲利能力,必須知道每種技術所需要的一套生産設備的成本。

    這決不是一個簡單問題,因為設備和工料的成本對一個企業家來說不僅決定于要使工作完成所必須付出的工資的數目,而且決定于完成生産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設備的價值決定于它的未來收益在整個時間中怎樣分布。

     任何一個擁有購買力的人可以在一個已經在經營中的企業裡購得股份,因而可以立即開始從他的錢上得到利潤。

    投資于新的生産設備,必須在支出資本和取得收益之間有一段耽擱;在等待時期中所有潛在利潤的損失,從企業家個人的觀點來說,是取得生産設備的成本的一部分。

    不同的投資計劃不免有不同的耽擱時期,以及關于未來支出和收入的不同的時間模型;而在比較各種計劃的利弊時,對這一項成本因素必須加以考慮。

    因此,投資本身的收益率要算在任何一套生産設備的成本之内。

     因為這個道理,對生産設備的成本做一種毫不合糊的計算,需要一個明确的和普遍适用的預期的利潤率。

    這隻有在兩種情況下可能存在。

    第一,完全平靜的狀态,這時候人們相信未來的成本和準租金是已經知道的;第二,競争的程度以及經營各種生産事業的難易程度到處都一樣,并且在整個系統中确立了一緻的利潤率。

     當然,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決不存在,可是我們在提出現在這一階段的分析時可以假設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

    那麼,我們就假定在整個經濟中有一個一緻的利潤率,它在過去已經實行了一個時期,并且人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