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技術進步
關燈
小
中
大
的生産力最高(盡管在其他方面不一定最好)。
有偏向的技術進步 到現在為止我們始終假設技術進步在整個經濟裡平衡地分布。
當一個部門所受的影響比另一個部門更多時,整個系統怎樣發展呢?讓我們首先考察所有的新發明已經充分消化在現有資本裡面時的情況。
在甲經濟和乙經濟裡勞動隊伍相同;商品出産率、實際工資率以及資本的利潤率都是一樣的。
兩個經濟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由于過去技術進步上的偏向,甲經濟裡每一工人的商品出産率在消費部門裡較高,而在投資部門裡較低(投資部門裡的産量以具有一定生産能力的機器計算)。
甲經濟裡投資部門雇用的勞動比乙經濟裡投資部門雇用的多,(具有一定生産能力的)機器的成本(以商品計算)較高。
從消費部門裡一個工人的觀點來看這種局面,他的産量在甲經濟裡較高,可是他必須拿出較大一部分他的産品去換取自己需要的設備。
從企業家的觀點來看,消費部門裡每一工人産生的準租金較高(因為每人産量較高而實際工資相同),可是每一工人占用的資本财貨設備的成本相應地較高,而利潤率是一樣。
注50可以說甲經濟裡的生産技術有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和乙經濟裡的技術比較起來),或者乙經濟裡的技術有一種節省資本的偏向(和甲經濟裡的技術比較起來)。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經濟裡的技術進步呈現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mdash&mdash就是說,有了一些新發明,這些東西提高每工時的産量,在消費部門中比以前提高得快,而在投資部門中比以前提高得慢。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将假設投資部門中暫時完全沒有改進,以緻生産一套具有特定生産能力的機器,所需要的勞動量不變,另一方面消費部門中出現一批新發明。
這些新發明現在采用以後的直接影響是消費部門中就業低減,因為起初新的生産能力像以前一樣快地在出現,一方面消費部門裡采用的每一套新機器比它所替代的舊機器需要的管理人手較少。
失業會阻止實際工資的上漲,同時,通過上面講的那種作用,積累的速度(以生産能力計算)會加快得使從消費部門裡排除出來的那部分勞動在投資部門裡獲得就業。
實際工資即使增長也不及消費部門中每人産量增長得多,利潤率暫時比以前高。
企業家認為這種局面是投資的興旺,盡管它起源于大量發生的失業。
經過一個時期以後,現有設備已經調整得适合于新的技術情況,于是(如果不再發生變動)積累速度和利潤率都回到以前的水平。
反過來說,如果出現了許多的新發明,提高投資部門裡的每人産量,而消費部門裡的産量沒有改變,生産能力增加的速度暫時就會加快;勞動的稀少在消費部門裡發展起來,實際工資就會增長(雖然該部門中每人産量不變),而利潤率會低降,直到很多的勞動從投資部門被吸引到消費部門中來以恢複平衡為止。
黃金時代 當技術進步沒有偏向而穩步地前進,生産的時間範型沒有任何改變,人口以穩定的速度增長(如果是增長的話),并且積累的速度快得足以為所有的勞動提供生産能力的時候,利潤率就傾向于不變,實際工資的水平傾向于随每人産量而上升。
這時候整個系統中就沒有内在的矛盾。
隻要政治局勢不引起幹擾,隻要企業家對未來有信心,願意按照和過去一樣的勻稱的速度來積累,就不會有什麼障礙使他們不能繼續這樣做。
隻要他們這樣做,整個系統就能順利地發展而沒有劇烈變動。
總的年産量和資本擁有量(以商品計算價值)就按着一種不變的适當的速度一同增長,這種速度由勞動隊伍增加的速度和每人産量增加的速度共同構成。
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種&ldquo黃金時代&rdquo(用以說明它是一種在任何實際經濟組織中不會發生的神話般的情況)。
如果我們想象技術進步的速度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自然賜予的,我們就可以說,适合于那些特定條件的黃金時代是一種經濟滿足的狀态,因為這時候消費是按着技術上可能做到的最高速度在增長,而這種速度是和同時保持那種增長速度并不矛盾的。
注51可是這不是一種非常開明的看問題的方法,因為技術進步不是一種自然現象,并且人類的聰明才智是沒有限度的。
不管在黃金時代中保持着怎樣的進步速度,總可能進步得再快一些。
假如積累的速度加快了(或者人口增長的速度降低,或者可以利用的勞動供給由于縮短工作時間而減少,同時積累進行得和原來一樣的快),那麼,迫使工資率上升的勞動稀少的壓力就會引起更多的新發明,并加快已有的種種改進的普遍采用,結果實際工資的水平會上升得更快。
就長期來說,财富增長的速度的極限,不是決定于技術的限界,而是決定于在競争和工資上漲這兩種刺激減弱的時候會發生的那種無感覺的昏睡狀态。
第二部分技術的邊界
有偏向的技術進步 到現在為止我們始終假設技術進步在整個經濟裡平衡地分布。
當一個部門所受的影響比另一個部門更多時,整個系統怎樣發展呢?讓我們首先考察所有的新發明已經充分消化在現有資本裡面時的情況。
在甲經濟和乙經濟裡勞動隊伍相同;商品出産率、實際工資率以及資本的利潤率都是一樣的。
兩個經濟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由于過去技術進步上的偏向,甲經濟裡每一工人的商品出産率在消費部門裡較高,而在投資部門裡較低(投資部門裡的産量以具有一定生産能力的機器計算)。
甲經濟裡投資部門雇用的勞動比乙經濟裡投資部門雇用的多,(具有一定生産能力的)機器的成本(以商品計算)較高。
從消費部門裡一個工人的觀點來看這種局面,他的産量在甲經濟裡較高,可是他必須拿出較大一部分他的産品去換取自己需要的設備。
從企業家的觀點來看,消費部門裡每一工人産生的準租金較高(因為每人産量較高而實際工資相同),可是每一工人占用的資本财貨設備的成本相應地較高,而利潤率是一樣。
注50可以說甲經濟裡的生産技術有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和乙經濟裡的技術比較起來),或者乙經濟裡的技術有一種節省資本的偏向(和甲經濟裡的技術比較起來)。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經濟裡的技術進步呈現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mdash&mdash就是說,有了一些新發明,這些東西提高每工時的産量,在消費部門中比以前提高得快,而在投資部門中比以前提高得慢。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将假設投資部門中暫時完全沒有改進,以緻生産一套具有特定生産能力的機器,所需要的勞動量不變,另一方面消費部門中出現一批新發明。
這些新發明現在采用以後的直接影響是消費部門中就業低減,因為起初新的生産能力像以前一樣快地在出現,一方面消費部門裡采用的每一套新機器比它所替代的舊機器需要的管理人手較少。
失業會阻止實際工資的上漲,同時,通過上面講的那種作用,積累的速度(以生産能力計算)會加快得使從消費部門裡排除出來的那部分勞動在投資部門裡獲得就業。
實際工資即使增長也不及消費部門中每人産量增長得多,利潤率暫時比以前高。
企業家認為這種局面是投資的興旺,盡管它起源于大量發生的失業。
經過一個時期以後,現有設備已經調整得适合于新的技術情況,于是(如果不再發生變動)積累速度和利潤率都回到以前的水平。
反過來說,如果出現了許多的新發明,提高投資部門裡的每人産量,而消費部門裡的産量沒有改變,生産能力增加的速度暫時就會加快;勞動的稀少在消費部門裡發展起來,實際工資就會增長(雖然該部門中每人産量不變),而利潤率會低降,直到很多的勞動從投資部門被吸引到消費部門中來以恢複平衡為止。
黃金時代 當技術進步沒有偏向而穩步地前進,生産的時間範型沒有任何改變,人口以穩定的速度增長(如果是增長的話),并且積累的速度快得足以為所有的勞動提供生産能力的時候,利潤率就傾向于不變,實際工資的水平傾向于随每人産量而上升。
這時候整個系統中就沒有内在的矛盾。
隻要政治局勢不引起幹擾,隻要企業家對未來有信心,願意按照和過去一樣的勻稱的速度來積累,就不會有什麼障礙使他們不能繼續這樣做。
隻要他們這樣做,整個系統就能順利地發展而沒有劇烈變動。
總的年産量和資本擁有量(以商品計算價值)就按着一種不變的适當的速度一同增長,這種速度由勞動隊伍增加的速度和每人産量增加的速度共同構成。
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種&ldquo黃金時代&rdquo(用以說明它是一種在任何實際經濟組織中不會發生的神話般的情況)。
如果我們想象技術進步的速度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自然賜予的,我們就可以說,适合于那些特定條件的黃金時代是一種經濟滿足的狀态,因為這時候消費是按着技術上可能做到的最高速度在增長,而這種速度是和同時保持那種增長速度并不矛盾的。
注51可是這不是一種非常開明的看問題的方法,因為技術進步不是一種自然現象,并且人類的聰明才智是沒有限度的。
不管在黃金時代中保持着怎樣的進步速度,總可能進步得再快一些。
假如積累的速度加快了(或者人口增長的速度降低,或者可以利用的勞動供給由于縮短工作時間而減少,同時積累進行得和原來一樣的快),那麼,迫使工資率上升的勞動稀少的壓力就會引起更多的新發明,并加快已有的種種改進的普遍采用,結果實際工資的水平會上升得更快。
就長期來說,财富增長的速度的極限,不是決定于技術的限界,而是決定于在競争和工資上漲這兩種刺激減弱的時候會發生的那種無感覺的昏睡狀态。
第二部分技術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