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技術進步
關燈
小
中
大
時的工資上漲可是工作越來越難找到時,工人們也許能争取到減少工作時間而不減少每個家庭的實際收入,這樣就把失業變成了閑暇,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準而不增加物質的消費。
這使失業的發展不緻過度,在停滞的經濟中保留着協調的面貌。
防止停滞傾向的主要因素是工會争取提高貨币工資率的壓力。
他們争取成功時,物價的黏着性就對他們有利,因為企業家們也許甯願(在範圍以内)稍稍減少利潤,而不願改變他們的價格政策。
隻要這種情況發生,實際工資率就會提高。
如果用這一手段能使實際工資增長得和每人産量一樣快,問題的根源就會消除,整個經濟就能按适合于當時技術改進的速度積累資本并增加總産物,好像競争仍然活躍那樣。
然後也許會發生這種情況,最進步的企業家成為工會的盟友,因為,盡管工資增長,他們的成本還是比他們的競争者的成本低,并且工資的提高加快了那些高成本生産者被淘汰的速度。
利己主義、人道主義以及政治手腕共同産生了&ldquo高工資經濟&rdquo的哲學,而工會漸漸地也許會變成進步的壟斷者的盟友。
于是一種&ldquo自己生活也讓别人生活&rdquo的制度建立起來,隻要實際工資有一些增長(在長時期内),就沒有人會去研究實際工資是否會由于積累的速度較快而增長得快些。
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 積累落後當積累的速度不能使生産能力擴張的速度和每工時産量同樣快的時候,以工時計算的就業量在降低。
協調也許仍然可以保存,如果工作時間同時在減少(由于減少每周的工作日或者縮短工人的工作年限)。
在這種方法不能生效(或者效果太差)的場合,不斷增加每人産量會減少就業的人數(人口不變)。
這種情況通常稱為技術失業,因為表面上這似乎是當時生産力增長的直接後果,可是本質上和那種由于積累跟人口增加的速度不一緻而發生的失業屬于同一性質。
剩餘勞動的出現制止實際工資的增長,(隻要用在投資部門的支出傾向于維持原狀)糾正的作用就會發動,使積累的速度加快,和生産力的增長速度趨于一緻。
可是同時技術進步本身會慢下來。
在失業日增的情況下,工人們對不斷增長的生産力産生一種抗拒的心理;企業家因為随時有人手可供雇用,沒有動機促使他考慮采用改進了的技術。
總之,當積累的速度低于技術進步使它可能達到的速度時,不斷增多的失業會使積累的速度趕上來,可是同時積累本身的遲緩也會使技術進步的速度較慢。
積累領先積累跑在技術進步前面的時候,同樣的作用在相反的方向發生效力。
在一定數量的勞動隊伍和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無論什麼時候積累可能達到的最高速度總是受通貨膨脹限度的限制。
當技術進步在繼續發展,競争的機構在發揮作用時,實際工資率會逐漸上升。
這時候通貨膨脹限度在向外移動,像旅行家的眼界那樣,因為使這種限度發生作用的,是實際工資降落到低于過去習慣的水平,而不是低于現在的實際水平。
因此積累的速度(以生産能力的增長計算)可能累進地上漲(由于積累速度增加而引起的實際工資降低的傾向,壓迫着由于技術進步而引起的上升的傾向,但不勝過後者)。
這樣,積累的速度可能加快到某一點(隻須企業家積極活動使其加快)而不緻碰到通貨膨脹的限度。
可是(在一定數量的勞動隊伍的人力條件下)積累不能永遠以快于技術進步的速度繼續下去。
積累的速度比較快了一個時期以後,由于需用人力的新資本财貨逐月地增加,勞動稀少的情況就開始出現,正如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積累的速度超過人口增長的速度時會發生勞動稀少一樣。
(如果當每人一生的工作時間減少時,每一家庭的勞動供給在降低,那就更加是這樣。
)實際工資傾向于比每人産量增長得快,利潤率傾向于下降,增加了的消費品的需求傾向于把勞動從投資部門裡吸引過來,結果積累的速度傾向于轉慢到和技術進步的速度一緻。
可是同時技術進步在加快,要跟積累看齊。
技術進步的速度不是一種自然現象,會像細雨那樣地從天而降。
在有一種經濟動機促使人們要提高每人産量時,企業家就會尋求新發明和改進。
比加速發明還更重要的是加速新發明的傳播。
當企業家發現潛在的市場在擴張而勞動難得的時候,他們會竭力想方設法提高勞動生産率;工資率随着産量一同提高的經驗會克服工人們不願意合作的情緒,使他們也幫助企業家來提高勞動生産率。
總而言之,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産生最豐碩的結果的時候是:勞動的供給傾向于縮減注49(人口即使增加也很有限,工作的時間在減少),而資本的供給傾向于增長,以緻實際工資的上升(由于勞動稀少)經常使利潤率有降低的可能,而這一點正是技術進步經常要避免的。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經濟
這使失業的發展不緻過度,在停滞的經濟中保留着協調的面貌。
防止停滞傾向的主要因素是工會争取提高貨币工資率的壓力。
他們争取成功時,物價的黏着性就對他們有利,因為企業家們也許甯願(在範圍以内)稍稍減少利潤,而不願改變他們的價格政策。
隻要這種情況發生,實際工資率就會提高。
如果用這一手段能使實際工資增長得和每人産量一樣快,問題的根源就會消除,整個經濟就能按适合于當時技術改進的速度積累資本并增加總産物,好像競争仍然活躍那樣。
然後也許會發生這種情況,最進步的企業家成為工會的盟友,因為,盡管工資增長,他們的成本還是比他們的競争者的成本低,并且工資的提高加快了那些高成本生産者被淘汰的速度。
利己主義、人道主義以及政治手腕共同産生了&ldquo高工資經濟&rdquo的哲學,而工會漸漸地也許會變成進步的壟斷者的盟友。
于是一種&ldquo自己生活也讓别人生活&rdquo的制度建立起來,隻要實際工資有一些增長(在長時期内),就沒有人會去研究實際工資是否會由于積累的速度較快而增長得快些。
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 積累落後當積累的速度不能使生産能力擴張的速度和每工時産量同樣快的時候,以工時計算的就業量在降低。
協調也許仍然可以保存,如果工作時間同時在減少(由于減少每周的工作日或者縮短工人的工作年限)。
在這種方法不能生效(或者效果太差)的場合,不斷增加每人産量會減少就業的人數(人口不變)。
這種情況通常稱為技術失業,因為表面上這似乎是當時生産力增長的直接後果,可是本質上和那種由于積累跟人口增加的速度不一緻而發生的失業屬于同一性質。
剩餘勞動的出現制止實際工資的增長,(隻要用在投資部門的支出傾向于維持原狀)糾正的作用就會發動,使積累的速度加快,和生産力的增長速度趨于一緻。
可是同時技術進步本身會慢下來。
在失業日增的情況下,工人們對不斷增長的生産力産生一種抗拒的心理;企業家因為随時有人手可供雇用,沒有動機促使他考慮采用改進了的技術。
總之,當積累的速度低于技術進步使它可能達到的速度時,不斷增多的失業會使積累的速度趕上來,可是同時積累本身的遲緩也會使技術進步的速度較慢。
積累領先積累跑在技術進步前面的時候,同樣的作用在相反的方向發生效力。
在一定數量的勞動隊伍和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無論什麼時候積累可能達到的最高速度總是受通貨膨脹限度的限制。
當技術進步在繼續發展,競争的機構在發揮作用時,實際工資率會逐漸上升。
這時候通貨膨脹限度在向外移動,像旅行家的眼界那樣,因為使這種限度發生作用的,是實際工資降落到低于過去習慣的水平,而不是低于現在的實際水平。
因此積累的速度(以生産能力的增長計算)可能累進地上漲(由于積累速度增加而引起的實際工資降低的傾向,壓迫着由于技術進步而引起的上升的傾向,但不勝過後者)。
這樣,積累的速度可能加快到某一點(隻須企業家積極活動使其加快)而不緻碰到通貨膨脹的限度。
可是(在一定數量的勞動隊伍的人力條件下)積累不能永遠以快于技術進步的速度繼續下去。
積累的速度比較快了一個時期以後,由于需用人力的新資本财貨逐月地增加,勞動稀少的情況就開始出現,正如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積累的速度超過人口增長的速度時會發生勞動稀少一樣。
(如果當每人一生的工作時間減少時,每一家庭的勞動供給在降低,那就更加是這樣。
)實際工資傾向于比每人産量增長得快,利潤率傾向于下降,增加了的消費品的需求傾向于把勞動從投資部門裡吸引過來,結果積累的速度傾向于轉慢到和技術進步的速度一緻。
可是同時技術進步在加快,要跟積累看齊。
技術進步的速度不是一種自然現象,會像細雨那樣地從天而降。
在有一種經濟動機促使人們要提高每人産量時,企業家就會尋求新發明和改進。
比加速發明還更重要的是加速新發明的傳播。
當企業家發現潛在的市場在擴張而勞動難得的時候,他們會竭力想方設法提高勞動生産率;工資率随着産量一同提高的經驗會克服工人們不願意合作的情緒,使他們也幫助企業家來提高勞動生産率。
總而言之,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産生最豐碩的結果的時候是:勞動的供給傾向于縮減注49(人口即使增加也很有限,工作的時間在減少),而資本的供給傾向于增長,以緻實際工資的上升(由于勞動稀少)經常使利潤率有降低的可能,而這一點正是技術進步經常要避免的。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