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技術不變狀态下的積累
關燈
小
中
大
在我們用作模式的那種經濟裡,除了工人和企業家以外沒有居民。
工人領得工資通常當時就用掉(并且隻用工錢,沒有其他的錢可用),企業家的消費是微不足道的,他們唯一的職能和目的是組織生産和積累資本。
這些假設去掉了一切錯綜複雜的情況,使我們能研究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純粹本質。
隻有一種生産技術時的工資和利潤 為了适合本章的目的,我們假設當時隻有一種生産技術。
每一種産品的特定的出産率,需要特殊的一套資本财貨的裝備、一種特殊的生産時間範型以及特殊數量的每年所費的工時。
我們的故事開始的時候,一個資本主義經濟久已建立,擁有一套适合于現有技術的生産設備,所有的生産線路上都充滿了在制品。
就業額受現有設備的支配。
我們首先将假設企業家總是能雇到他們所要雇用的勞動。
(我們可以想象那個資本主義經濟同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并存,它跟小農經濟不做買賣,可是能從那裡補充它所需要的勞動。
)注34 在黑暗的落後的遙遠時代,資本主義從一種早先存在的經濟中出現,在那種經濟裡勞動是由農奴或者由工匠和自由農民執行的。
資本家為了使工作完成而必須付給的工資(以消費品計算)的水平,決定于當時工人的生活标準(或者,最壞的時候決定于使他們能工作和養活家屬的最低限度的生理需要)。
從此以後,曆史演化的過程使工資标準和就業水平發展到今天的情況。
這樣規定下來的工資總額和一年的總産品兩者的差額(總産品的多少決定于所用的生産技術),是一年中積累起來的資本增量(原有的資本财貨保持得完好無損);既然我們假設沒有從利潤中支付的消費,這就等于一年的經營的總利潤。
注35 企業家們專門從事于某種商品或者某種資本設備的生産,可是他們可以自由地從一個行業轉移到另一個行業,結果在整個系統内造成一緻的利潤率。
注36 設備上的投資和在制品上增多的投資或零售商存貨上的投資之間,沒有原則性的不同,可是,如果我們考慮那些與消費品種類不同的資本财貨,卻最容易想象實際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說,無論什麼時候,若幹工人從事于生産消費品,若幹工人從事于生産資本财貨,這些資本财貨被增加到資本存量中去或者替換那些使用壽命已滿的東西。
我們将用資本财貨來指機器或工廠設備;可是必須記住,每一件被使用的機器(如果充分利用)需要一定的原料上的投資和它配合在一起,并且需要在商業輸送線上有一定數額的存貨。
對消費品的需求(從而消費品的出産率)決定于這三方面之間的關系:(1)從事于生産資本财貨的工人的人數,(2)每人每年的實際工資,(3)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每人每年的消費品産量對實際工資率的比例。
企業家們實際上(當然,盡管他們不是根據任何有意識的協定的計劃在行動)雇用一定數目的工人來生産資本财貨,此外還需要一些工人來為所雇用的全部工人準備工資貨物。
用貨币來計算,在特定的貨币工資率下,每年商品的銷售價值等于消費品出産量的工資成本加上資本财貨的工資成本,同時從消費品銷售中獲得的準租金等于資本财貨的工資成本。
假設W1是投資部門的工資成本,W2是消費部門的工資成本,Q是從消費品銷售中獲得的準租金,那麼,消費品的銷售價值等于W2+W1或者W2+Q。
投資部門中的就業對消費部門中的就業的比率等于Q/W2,即消費部門中每一工人産生的準租金對工資的比率,不管投資部門中的準租金怎樣。
注37 從專業生産者手裡購買一台機器所付出的價款,超過它的工資成本,這就供給了投資部門中的準租金。
企業家生産出來供自己使用的資本财貨,估價時總在工資成本上加一筆假想的利潤。
因此,一年的總利潤超過消費部門中準租金(扣除折舊攤還額以後的淨數)的數目,等于這一年中資本的增值超過消費部門中的利潤的數目。
一年的資本财貨出産量超過一年的消耗量的數目,等于準租金總額超過折舊攤還額的數目,也就是,等于那一年的利潤。
利潤和積累 利潤和積累的關系是兩面的。
要能夠獲得利潤,必須每個工人的出産量超過維持勞動隊伍存在所必需的每個工人家庭的消費量。
可是僅僅一種技術上可能的餘額,還不足以使利潤實現。
還需要企業家們進行投資。
所謂利潤率等于積累對現有資本額的比率(當利潤完全不被消費掉的時候)這種說法,是兩面适用的。
如果沒有利潤,企業家就不能積累;同時如果他們不積累,他們就沒有利潤。
假設,以現有的技術,消費部門裡雇用的工人所生産的商品的出産量超過最低生活工資的數目,僅夠提供生活工資來養活那些為了維持現有設備而必需的工人(這裡是靠對損耗的補充來維持現有設備)。
那麼,在通貨膨脹的限度以内就沒有淨投資的餘地,也不能發生積累。
現在我們考慮一種情況,這裡實際工資高出生活必需的水平很多,因此有一種技術上的餘額可以作積累之用,同時這裡的工人不是那樣強有力地組織起來,也不是對物價十分敏感,不足以形成一種阻止通貨膨脹的障壁,防止實際工資的降低。
積
工人領得工資通常當時就用掉(并且隻用工錢,沒有其他的錢可用),企業家的消費是微不足道的,他們唯一的職能和目的是組織生産和積累資本。
這些假設去掉了一切錯綜複雜的情況,使我們能研究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純粹本質。
隻有一種生産技術時的工資和利潤 為了适合本章的目的,我們假設當時隻有一種生産技術。
每一種産品的特定的出産率,需要特殊的一套資本财貨的裝備、一種特殊的生産時間範型以及特殊數量的每年所費的工時。
我們的故事開始的時候,一個資本主義經濟久已建立,擁有一套适合于現有技術的生産設備,所有的生産線路上都充滿了在制品。
就業額受現有設備的支配。
我們首先将假設企業家總是能雇到他們所要雇用的勞動。
(我們可以想象那個資本主義經濟同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并存,它跟小農經濟不做買賣,可是能從那裡補充它所需要的勞動。
)注34 在黑暗的落後的遙遠時代,資本主義從一種早先存在的經濟中出現,在那種經濟裡勞動是由農奴或者由工匠和自由農民執行的。
資本家為了使工作完成而必須付給的工資(以消費品計算)的水平,決定于當時工人的生活标準(或者,最壞的時候決定于使他們能工作和養活家屬的最低限度的生理需要)。
從此以後,曆史演化的過程使工資标準和就業水平發展到今天的情況。
這樣規定下來的工資總額和一年的總産品兩者的差額(總産品的多少決定于所用的生産技術),是一年中積累起來的資本增量(原有的資本财貨保持得完好無損);既然我們假設沒有從利潤中支付的消費,這就等于一年的經營的總利潤。
注35 企業家們專門從事于某種商品或者某種資本設備的生産,可是他們可以自由地從一個行業轉移到另一個行業,結果在整個系統内造成一緻的利潤率。
注36 設備上的投資和在制品上增多的投資或零售商存貨上的投資之間,沒有原則性的不同,可是,如果我們考慮那些與消費品種類不同的資本财貨,卻最容易想象實際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說,無論什麼時候,若幹工人從事于生産消費品,若幹工人從事于生産資本财貨,這些資本财貨被增加到資本存量中去或者替換那些使用壽命已滿的東西。
我們将用資本财貨來指機器或工廠設備;可是必須記住,每一件被使用的機器(如果充分利用)需要一定的原料上的投資和它配合在一起,并且需要在商業輸送線上有一定數額的存貨。
對消費品的需求(從而消費品的出産率)決定于這三方面之間的關系:(1)從事于生産資本财貨的工人的人數,(2)每人每年的實際工資,(3)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每人每年的消費品産量對實際工資率的比例。
企業家們實際上(當然,盡管他們不是根據任何有意識的協定的計劃在行動)雇用一定數目的工人來生産資本财貨,此外還需要一些工人來為所雇用的全部工人準備工資貨物。
用貨币來計算,在特定的貨币工資率下,每年商品的銷售價值等于消費品出産量的工資成本加上資本财貨的工資成本,同時從消費品銷售中獲得的準租金等于資本财貨的工資成本。
假設W1是投資部門的工資成本,W2是消費部門的工資成本,Q是從消費品銷售中獲得的準租金,那麼,消費品的銷售價值等于W2+W1或者W2+Q。
投資部門中的就業對消費部門中的就業的比率等于Q/W2,即消費部門中每一工人産生的準租金對工資的比率,不管投資部門中的準租金怎樣。
注37 從專業生産者手裡購買一台機器所付出的價款,超過它的工資成本,這就供給了投資部門中的準租金。
企業家生産出來供自己使用的資本财貨,估價時總在工資成本上加一筆假想的利潤。
因此,一年的總利潤超過消費部門中準租金(扣除折舊攤還額以後的淨數)的數目,等于這一年中資本的增值超過消費部門中的利潤的數目。
一年的資本财貨出産量超過一年的消耗量的數目,等于準租金總額超過折舊攤還額的數目,也就是,等于那一年的利潤。
利潤和積累 利潤和積累的關系是兩面的。
要能夠獲得利潤,必須每個工人的出産量超過維持勞動隊伍存在所必需的每個工人家庭的消費量。
可是僅僅一種技術上可能的餘額,還不足以使利潤實現。
還需要企業家們進行投資。
所謂利潤率等于積累對現有資本額的比率(當利潤完全不被消費掉的時候)這種說法,是兩面适用的。
如果沒有利潤,企業家就不能積累;同時如果他們不積累,他們就沒有利潤。
假設,以現有的技術,消費部門裡雇用的工人所生産的商品的出産量超過最低生活工資的數目,僅夠提供生活工資來養活那些為了維持現有設備而必需的工人(這裡是靠對損耗的補充來維持現有設備)。
那麼,在通貨膨脹的限度以内就沒有淨投資的餘地,也不能發生積累。
現在我們考慮一種情況,這裡實際工資高出生活必需的水平很多,因此有一種技術上的餘額可以作積累之用,同時這裡的工人不是那樣強有力地組織起來,也不是對物價十分敏感,不足以形成一種阻止通貨膨脹的障壁,防止實際工資的降低。
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