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種簡單的模式
關燈
小
中
大
今天在我們周圍進行着的導緻财富的生産和分配的種種過程是錯雜的,經濟組織中各項因素之間的關系非常複雜地交織在一起。
不可能把經濟理論歸結為一套簡單的能夠分别加以試驗的假設,像關于病症的原因或者關于飲食成分對發育的影響的假設那樣。
再則,人類不像知更鳥那樣生活于永恒的現在,而是在計劃自己的行動時要顧到未來的後果,因此經濟生活中大多數因果的要素部分地在于行動者的信念和預期(往往是模糊的和情感性的),很難以任何科學的觀察加以肯定,如果不是原則上不可能肯定的話。
基于這些原因,我們有理由認為經濟學不是并且永遠不會是一種真正科學的學科,它應該屬于像神學或者美學批評那一類的科目,這種科目用文字玩弄情感而不是研究事實。
然而,針對這種看法,我們可以說經濟學發展到現在這樣,确實能幫助說明一些特殊問題,例如物價變動的原因、租稅對财富分配的影響、國家為了維持就業或者為了維持本國在國際交易中的償付能力而采取的種種政策的影響。
書本中提出的概括性的經濟理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輪廓,在這範圍以内,那些特殊問題可以得到有益的讨論。
經濟理論中發展形成的分析方法是提出一種非常簡化的經濟組織的模式,準備把實際上預計會發生的主要變動歸納成一個有條不紊的思想體系,同時排除掉無數瑣碎的複雜因素。
我們就這種簡化的模式的行為進行思索,希望能弄清楚經濟的動态,以至真正了解那實際的錯綜複雜的經濟組織的行為。
(然而,應該記住,必須補充一些複雜的情況,然後從一種模式中得出的結論才可能和實際狀态相對證) 一些假設 1.為了使我們的問題容易處理,第一種簡化的類型是使一種假設的經濟組織成為看得見的東西,這種經濟組織中指數的問題不會引起任何困難。
我們已經知道,經濟分析據以進行的任何一種範疇&mdash&mdash一個階級,一項生産要素,一種成本水平、物價水平或所得水平,一批資本财貨或債務投資&mdash&mdash都是非常複雜的,其中的構成因素都随着總體的變化而彼此相對地變化。
對這樣多方面的數量上的變動做一種簡單得可以适用的正确的說明,必然是約略的,隻能以限度或範圍來表示。
任何呆闆的簡單的說法必然是不準确的。
我們為了避免這種困難,所以不談相對的變動,使我們能用一些簡單的數量來進行論證。
我們的論證的主要部分将根據一種假設的經濟組織來進行,這種經濟組織中的情況滿足下列各項假設的條件: (1)所有的工人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用表示标準勞動時間的工時來計算工作。
每工時的貨币工資對所有的工人總是一樣的。
(2)為了消費而購買的商品始終不變更(一個面包總是一個面包,或者一件襯衫總是一件襯衫),并且它們是按固定的比例被消費掉,結果,消費品的出産量包含若幹單位的一種嚴格不變的混合商品。
(這一假設在第七篇中放寬) (3)某一種生産技術需要特定數量和特殊設計的設備(工廠建築、機器等),以及生産周期方面一種特殊的時間範型,就是,特殊的一批物品的每一程序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同的程序以一定的方式同時地或者分别先後地實施,因此,無論什麼時候,生産一定數量的産品所需要的資本财貨,包括設備、原料和在制品,以及技術上必需的各項材料等,嚴格地決定于當時運用的技術。
既然各項商品是按嚴格不變的比例生産的,各種設備的存量就必須保持适當的比例。
同樣的原則适用于生産各種設備所需要的設備,所以一定的消費量加上現有資本财貨的增量,需要一定數量的資本财貨的裝備。
在特殊情況下,如果不發生任何正的或負的積累,所有的最終出産全部被消費掉,各項設備随着損耗不斷地補充,現有資本财貨量始終不變。
(4)短期的局面是擁有特定數量的設備的那種局面。
出産率和勞動的就業量在短期内可以随着現有的一定的設備而變化,可是我們假設各個商品售出的相互比例仍然不變。
2.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技術的變化總是不斷地發生;的确我們可以說,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存在的理由,是它有利于技術的進步。
因此,不把技術的進步包括在我們的模式之内,是不合理的。
可是實際的技術變化主要地在于改變消費品的性質(通過以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mdash&mdash例如以棉代替麻或者以人造絲代替棉,或者通過采用新品種的商品,例如汽車或電視機)。
這樣,任何對技術變化的從實際出發的論述都被指數的含糊意義所打亂,而和上面這些假設不一緻。
我們可以在模式中引進一種抽象的對技術進步的概念來避開這種困難,認為所謂技
不可能把經濟理論歸結為一套簡單的能夠分别加以試驗的假設,像關于病症的原因或者關于飲食成分對發育的影響的假設那樣。
再則,人類不像知更鳥那樣生活于永恒的現在,而是在計劃自己的行動時要顧到未來的後果,因此經濟生活中大多數因果的要素部分地在于行動者的信念和預期(往往是模糊的和情感性的),很難以任何科學的觀察加以肯定,如果不是原則上不可能肯定的話。
基于這些原因,我們有理由認為經濟學不是并且永遠不會是一種真正科學的學科,它應該屬于像神學或者美學批評那一類的科目,這種科目用文字玩弄情感而不是研究事實。
然而,針對這種看法,我們可以說經濟學發展到現在這樣,确實能幫助說明一些特殊問題,例如物價變動的原因、租稅對财富分配的影響、國家為了維持就業或者為了維持本國在國際交易中的償付能力而采取的種種政策的影響。
書本中提出的概括性的經濟理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輪廓,在這範圍以内,那些特殊問題可以得到有益的讨論。
經濟理論中發展形成的分析方法是提出一種非常簡化的經濟組織的模式,準備把實際上預計會發生的主要變動歸納成一個有條不紊的思想體系,同時排除掉無數瑣碎的複雜因素。
我們就這種簡化的模式的行為進行思索,希望能弄清楚經濟的動态,以至真正了解那實際的錯綜複雜的經濟組織的行為。
(然而,應該記住,必須補充一些複雜的情況,然後從一種模式中得出的結論才可能和實際狀态相對證) 一些假設 1.為了使我們的問題容易處理,第一種簡化的類型是使一種假設的經濟組織成為看得見的東西,這種經濟組織中指數的問題不會引起任何困難。
我們已經知道,經濟分析據以進行的任何一種範疇&mdash&mdash一個階級,一項生産要素,一種成本水平、物價水平或所得水平,一批資本财貨或債務投資&mdash&mdash都是非常複雜的,其中的構成因素都随着總體的變化而彼此相對地變化。
對這樣多方面的數量上的變動做一種簡單得可以适用的正确的說明,必然是約略的,隻能以限度或範圍來表示。
任何呆闆的簡單的說法必然是不準确的。
我們為了避免這種困難,所以不談相對的變動,使我們能用一些簡單的數量來進行論證。
我們的論證的主要部分将根據一種假設的經濟組織來進行,這種經濟組織中的情況滿足下列各項假設的條件: (1)所有的工人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用表示标準勞動時間的工時來計算工作。
每工時的貨币工資對所有的工人總是一樣的。
(2)為了消費而購買的商品始終不變更(一個面包總是一個面包,或者一件襯衫總是一件襯衫),并且它們是按固定的比例被消費掉,結果,消費品的出産量包含若幹單位的一種嚴格不變的混合商品。
(這一假設在第七篇中放寬) (3)某一種生産技術需要特定數量和特殊設計的設備(工廠建築、機器等),以及生産周期方面一種特殊的時間範型,就是,特殊的一批物品的每一程序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同的程序以一定的方式同時地或者分别先後地實施,因此,無論什麼時候,生産一定數量的産品所需要的資本财貨,包括設備、原料和在制品,以及技術上必需的各項材料等,嚴格地決定于當時運用的技術。
既然各項商品是按嚴格不變的比例生産的,各種設備的存量就必須保持适當的比例。
同樣的原則适用于生産各種設備所需要的設備,所以一定的消費量加上現有資本财貨的增量,需要一定數量的資本财貨的裝備。
在特殊情況下,如果不發生任何正的或負的積累,所有的最終出産全部被消費掉,各項設備随着損耗不斷地補充,現有資本财貨量始終不變。
(4)短期的局面是擁有特定數量的設備的那種局面。
出産率和勞動的就業量在短期内可以随着現有的一定的設備而變化,可是我們假設各個商品售出的相互比例仍然不變。
2.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技術的變化總是不斷地發生;的确我們可以說,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存在的理由,是它有利于技術的進步。
因此,不把技術的進步包括在我們的模式之内,是不合理的。
可是實際的技術變化主要地在于改變消費品的性質(通過以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mdash&mdash例如以棉代替麻或者以人造絲代替棉,或者通過采用新品種的商品,例如汽車或電視機)。
這樣,任何對技術變化的從實際出發的論述都被指數的含糊意義所打亂,而和上面這些假設不一緻。
我們可以在模式中引進一種抽象的對技術進步的概念來避開這種困難,認為所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