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種簡單的模式

關燈
術進步在于生産方法的改進,而絲毫不改變那代表消費品出産量的混合商品。

    因此,如果某種消費品的生産中出現了技術進步,混合商品的成本就相應地降低,可是它的構成不受影響。

     3.為了把長期影響和短期影響分别開來,一種有效的方法是想象一個在平靜狀态中發展的經濟,并且假設在任何時候人們懷抱着的對未來的一些預期,事實上都在實現。

    這樣做的結果等于假定正确的預見,而不引起任何有關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那種形而上的問題。

    可是這一方法,隻有在假定經濟組織的發展實際上将遵循一種沒有變化的路線時,才可能有效。

    要對任何錯綜複雜的發展提出正确的預見,必然有許多困難。

    人們普遍地預期某種情況會發生,就可能使得這種情況真正發生(即使那種預期沒有客觀的根據)。

    例如,預期未來的物價會漲,往往使現在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以緻事實上物價果真上漲。

    另一方面,預期可以使人們采取行動,避免某種情況的發生。

    例如,預期某種商品産量的增加将使價格下跌,可能引起有關方面設立一個壟斷組織,限制産量的增加。

    這樣,正确的預見往往包含一些重視預期本身對事态發展的影響的老于世故的預期。

     還有另一種困難。

    預期未來的準租金有下降的趨勢,對于一套資本财貨中不同項目發生不同的影響,對那些壽命最長的東西影響最大,因為它們将繼續存在到準租金最低的時期。

    因此,對不同類型的投資就不能再有一緻的預期利潤率。

    在這種情況下,正确的計劃就需要企業家具有高度的數理修養;怎樣正确地說明資本财貨的價值,對經濟學家來說,就會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指數問題。

     正确的預見這一假定,決不能簡化分析,而且會使分析完全沒法處理(除非在利潤率不變的平靜狀态下)。

    這種假定不能說具有符合實際情況的優點,因為在錯綜複雜的發展一定會出現的一種局面中,未來總是變化無常、不能确定的。

    因此,除了在另做說明的場合,我們将根據以下幾點假設進行我們的分析:(1)無論什麼時候企業家總預期投資可能獲得的未來的利潤率無限期地繼續保持當時的水平;(2)他們預期技術進步的速度(這可能是零)是穩定的;(3)他們相應地給長壽命的設備安排折舊攤還額。

    在發生會引起某種變動的情況時,我們假設他們的種種預期都能立即得到調整,并且不預期再有變動。

     4.一個經濟組織享有的天然資源顯然是極其重要的,可是在我們論證的第一階段,我們将不談這個因素,以便丢開由于土地作為一種生産設備形式以及作為某一個階級的所得來源的兩種特點而引起的複雜性。

    為了消除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況,我們假設一切設備都是生産出來的,并且可以再生産。

    這意味着我們不但丢開稀有的天然生産要素(例如礦藏),而且也丢開土地。

    我們不可能想象在一個相當複雜的經濟中沒有土地财産,可是我們假設一種經濟(像知更鳥的經濟),它能在地面上自由擴展(土地的經濟品質完全相同),結果所經營的面積決定于所使用的勞動的多寡,并且土地不能賣得價格。

    我們做出這種很不自然的假設,完全是為了把論證中的一個方面單獨分開來,和土地有關系的一些問題留到第六篇中再開始研究。

     5.人口統計上的變化應該怎樣處理呢?實際上勞動的供給和資本的積累不是互不相關的,可是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不能歸結為任何簡單的公式。

    在許多情況下,人口的大大增加,以及連帶地勞動力的大大增加,是由于死亡率的降低而引起的(過去死亡率很高,足以抵消高的出生率)。

    這可能是積累所造成的日益增長的财富的結果,可是部分地決定于一些同财富增長的關系不是很密切的因素(例如醫藥衛生知識的發展和普及),甚至在能夠明确地把它歸因于财富的增長時,也可能導緻一種和促使它增長的生産力的發展完全不相稱的人口變動。

    死亡率降低以後往往接着就出現出生率的降低,結果延緩或者抵消人口的增長。

    這種出生率的降低,顯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業化帶來的心理狀态的變化有關;可是,除此以外,它還有它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人們決不能完全了解,并且不能歸結為不斷變化中的生産力的一個簡單的函數。

     資本積累和人口增長之間最密切的關系,在人口稀少而工業的發展很吸引移民的地方可以看到。

    可是勞動的補充可能超過或者趕不上積累的速度,并且,無論如何,決定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況,那裡的人口一直在和就業機會成比例地增長。

    因此,最好似乎是把資本積累和勞動隊伍的增長作為兩種獨立的因素來處理,兩者可能協調,也可能不協調。

     6.我們已經說過,現代經濟的階級構成非常複雜。

    我們将從根本上簡化這方面的情況。

    在第一階段(這包括第二篇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