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種簡單的模式

關燈
四篇),我們運用一種兩個階級的模式,其中隻有工人和企業家作為它的組成部分。

    工人(我們假設這些工人都是一樣的)除了有一些消費資料(身上穿的衣服)以外,不占有任何财産。

    企業家是一些抽象的虛拟的人物,他們做出有關業務經營的決定。

    他們以自己的企業資本的形式占有财産,并且可以相互借入資金,可是我們完全不談他們的消費。

    他們在辦公時間以外沒有生活。

     到了(在第五卷裡)我們讨論食利者(就是金融财産的所有人)的時候,那些執行企業家職務的個人,可以被認為也是食利者,他們的家屬是消費者,可是那時候一個兼有兩種身份的個人就被作為兩種不同的人物。

    他有兩種生活,一種生活在辦公室裡,在那裡他所關心的是他的企業的成敗;另一種生活在家裡,在那裡他所關心的是他的家屬的消費和儲蓄。

     中間階級,像工匠和職業專家,不包括在這個模式之内。

     7.在我們假想的那個經濟裡,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已經确立,并且已長期被運用。

    由于分工的經濟,各種類型的生産企業的最小規模也是相當地大。

    獨立的工匠不可能同資本主義企業競争。

    個别企業組織的大小(在最低限度以上)不是嚴格規定的。

    各個企業家,愛他自己的企業組織,不斷地努力擴大他的業務,并且時時有新的組織成立。

    競争的情況使得他們的奮鬥彼此互相鉗制,結果許多獨立的賣家供給各種商品的市場。

    如果某種特殊市場上的競争最後留下少數幾個或者僅僅一個有力量的企業組織,這裡就有寡頭或者壟斷。

    由以前的競争者彼此協議,也可以造成壟斷狀态。

     8.盛行着嚴格的放任主義。

    政府不參與經濟事務。

     9.為了撇開在論證的第一階段不能處理的一些重要的複雜情況,我們假設: (1)那個經濟是一個孤立地存在着的閉關自守的社會。

    最好把它想象為一個沒有對外貿易的單獨的大國。

    (這一假設已在第八篇中取消) (2)沒有由于某些商品或者整個經濟組織的總生産規模的經濟合算,以緻(在土地不需代價的狀态下)在長時期中,生産成本和出産率沒有關系(但在擁有特定設備的短時期中不是這樣)。

    (将在第三十三章以及第七篇中讨論到取消這一假設的某些後果) 正式的論證将根據這些非常抽象的假設來進行,可是在某些論點上,我們将考慮從論證中得到的定理應該怎樣解釋,以便應用于實際情況。

     一些長期的問題 我們将運用這個模式,來考察關于長時期中積累的一些問題,至于這些問題怎樣通過短期變動表現出來,留待以後讨論。

    我們所關心的主要是工資和利潤的關系,我們将根據以下三方面進行論證:(1)現有資本對現有勞動力的關系,(2)競争的影響,(3)生産的技術。

     因為我們把資本積累和勞動隊伍的增長看作各自獨立的因素,所以論證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關于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分析的每一層我們既要考慮兩者協調的一些局面,也要考慮相對于資本而言勞動有過剩或稀少傾向的一些局面。

     競争在論證中起重要的作用,因為壟斷的發展可能會降低實際工資(由于相對于貨币工資而言提高了物價)而不增加利潤(因為降低實際工資會減少需求)。

     技術上的變動分兩類來考慮,一類是起因于新發明和新發現的那些變動,一類是起因于在一定的技術知識的條件下相對于利潤而言的工資上的變動的那些變動。

    這樣的劃分有些不自然,因為事實上兩種變動是密不可分地混合在一起的,但為了分析起見,加以區别是有益的。

    我們将看到第一類的變動(技術的進步)比第二類容易讨論,因為我們可能在利潤率不變的基礎上讨論第一類,這可使對現有資本的計量簡單些;而第二類必然要牽涉到利潤率的變動,從而使我們去讨論現有資本量的意義的問題(在第十一章裡讨論),這一問題是沒有任何簡單化的假設能使它容易解決的。

     在全部論證中必須區别清楚差異和變動。

    例如,以往有過以及現在繼續有着較高的積累率或者較高程度的壟斷,和積累率的提高或者壟斷程度的增長,并不是同一回事。

    因此,我們的分析一方面是根據對具有永遠不同的特征的各種經濟的比較,另一方面是按照曾在一個時期裡發生了一種變動的一個單獨的經濟來進行的。

     作為一種分析的方法,區别清楚為具有勞動充分就業(不缺少也不過剩)的和諧發展所必需的各種條件,是有益的;這樣做我們就能讨論那些使一個經濟不能達到和諧或者失去和諧的種種影響。

     當我們讨論到短期問題的時候(在第三篇裡),我們看出這種影響每一項都容易被發揮過度,後來又由于它所引起的短期的反作用而被轉入相反的方向。

     第一部分隻有一種生産技術時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