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衡的意義

關燈
使得對未來的預期不能确定,且對以未來結果為目标的任何行為發生重大影響。

    例如,債務投資者(以及他們的專業顧問)總是注意買進價格會漲的東西。

    人們相信某種股票會漲價,就有人願意買進,從而提高它的價格。

    同樣,人們相信整個債務投資對象将要漲價,就會使它們上漲(并且收益降低)。

    &ldquo思想造成事實&rdquo這一因素産生一種局面,在這種局面下一個機靈的推測者,隻要能推測到其他推測者将要推測的東西,就能發财。

    注33因此,這裡沒有實在的砝碼使我們可以用天平上的一對稱盤來比拟。

    同樣地,相信市場将有利可圖,往往使企業家進行投資,從而增加就業和所得,暫時引起他們所預見的繁榮。

     平衡的比喻表面似乎很好而實際是靠不住的,可是有些經濟确實比其他的經濟受到較少的幹擾(馬歇爾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反映的時代所受的幹擾就比我們這個時代少得多),我們似乎有一種說法來說明幹擾的不存在。

    如果一個經濟組織順利地調和地發展,沒有内部的矛盾或者外來的打擊,因而人們對于以過去經驗為根據的種種預期很有信心,并且事實上常常應驗,因此随着時間的推移,反複地重新出現;這樣的一個經濟組織,我們可以說它處于平靜狀态。

    在一種完全平靜的狀态中,各種市場上今天的标準價格是人們過去做出有關決定時預期會出現的那些價格;現在出售的物品的數量、成本、利潤以及整個局面的一切有連帶關系的主要情況,都在按照人們的預期實現;人們今天所有的關于将來的預期,往往就是他們過去預期今天會有的看法。

    平靜狀态相當于天平經過一陣搖擺以後久已獲得的且其砝碼一時不會變動的那種狀态。

     很難想象這樣一種有把握的預期狀态,如果關于未來的信念完全是複雜的;但也不一定需要一種靜止的局面。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經濟組織在平靜狀态中擴展,一切有關的數量(出産量、資本額、消費率)彼此協調地齊步增長。

     如果在一種局面下,人人完全明了一切市場上的情況,并且了解各種商品的技術特性,既了解它們在生産中的用途,又了解它們在消費中給人的滿足,我們可以說這種局面是清明狀态。

    在這樣的局面下,推銷術一定沒有用武之地,隻有适合消費者的需要才可能獲得利潤。

     最後,如果在一種局面下,人人充分了解和接受當時的經營方式和規章慣例,沒有人想要變更他在本經濟組織的收益中所得的份額,并且大家合力來增加收益的總數,我們可以說這種局面是和諧狀态。

     一個處于平靜、清明、和諧狀态的經濟,一定會以合理的方式緻力于财富的生産與消費。

     隻須說明這些情況,就可以看出這些情況距離實際經濟組織所處的狀态多麼遙遠。

    特别是,在這些情況下資本主義決不會産生,因為工作和财産的分離,必然會引起沖突;一切經營方式和規章慣例的發展形成,恰恰是為了使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可能在變化無常和知識不完備的情況下實現。

    然而太多的紛擾、欺詐和沖突會使一個經濟組織瓦解。

    資本主義到今天仍然存在,足以證明這一制度的混亂中含有某些統一凝聚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