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消費和投資
關燈
小
中
大
今天賣出的物品,其生産成本是在過去用掉的(面包是昨晚烤制的;種小麥的田地是上年秋季耕好的)。
銷貨是從存貨中來的,現時的生産在補充存貨準備将來銷售。
因此,從很短時期的觀點來說,一切生産都是投資,銷售是投資回收。
可是當正規的生産循環在進行,一切按照預期的情況實現的時候,現時的生産成本大部分是從現時的銷售中供給,就這一部分來講,當然可以簡單化地說,一周一周的生産的銷售價值好像跟一周一周的實際銷售是同樣一回事。
通常,在任何一周中,生産的一部分不僅是補充上周的銷售,而且用來增加未來的出産率。
企業家在擴大活動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資金,總是超過當前出産品的成本,并且他們投資于資本财貨,包括在制品的增多。
(當出産率下降時,企業家運用的資金就少于當前的銷貨收入,減少投資) 總投資和淨投資 對于用在補充損舊設備方面的支出,我們應該怎樣看呢?如果計作新的投資,或者不發生技術的改變,如果各種出産率已經長期穩定,并且計劃在未來一段長時期中将保持這種出産率,那麼,一切生産就會是一種同樣的循環在不斷地重複,結果我們無論什麼時候觀察那個經濟組織,看上去都是完全一樣。
這種局面需要所有長壽命的物品的年齡構成是平衡的,以便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而始終不變,在任何時刻新資本财貨的制成和開始工作,跟每一種舊資本财貨的廢棄,步調完全一緻。
每個工人有助于生産那源源不絕的最後出産品,保持資本财貨的總數量不減少,對整個系統來講,沒有必要把消費品的工資總額和資本财貨的工資總額分開。
不必設想每一個公司都使用一套年齡構成平衡的設備。
考慮一家自己設有一所工廠的公司,這所工廠是一個完備的整體,具有一定的服務壽命。
在某一個日期,這套設備是嶄新的,它的全部壽命在于未來。
在它的一生或有用期内,公司從賺得的準租金中積累一筆折舊基金,在它的壽命終了時更換一套可以說和舊設備一模一樣的新設備。
整個系統是平衡的,所有積累起來的折舊基金的再投資的速度恰好等于現在的基金積累的速度。
實際上這樣的一種平衡是決不會有的。
新的投資通常在不斷進行,同時産品構成和生産技術都在改變。
一個廢舊的工廠很少是用一個一模一樣的新工廠來替代的,如果新設備的具體規格或者預期的未來壽命不同,或者新設備運用時所面對的市場條件不同,這時候就沒有一種精确的毫不含糊的标準,可以用來判斷新設備是否和它所替代的舊設備完全等同。
因此,我們就不能在替代物和新投資之間劃出一條清清楚楚的界線,雖然企業組織必須采用會計上的方法來區别折舊攤還和利潤。
再則,折舊攤還額雖然反映生産成本中由于設備損耗以及由于時間推移而設備的能力損失的成分,并不像現時的費用那樣地跟現時的生産流量有一定的關系。
如果本周在銷售的出産品不由正在制造中的産品來補充,或者如果工廠的設備不經常修理,生産不久就會停頓。
可是,如果折舊額不足,并不會發生什麼事故,除了公司所獲得的利潤少于預期的數目,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受到資本的損失(這種損失要到工廠廢舊時才顯出);如果折舊額過多,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故,除了公司以意料不到的速度節約并獲得資本。
(然而,公司實際采用的會計方法也許有重要關系,如果這種方法影響有關股利分配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也許會影響食利者用在消費上的支出。
這一點在價格變動時特别重要,因此如果存貨&mdash&mdash成品和在制品&mdash&mdash按原來的成本估值,由于再生産費用和賬面價值有了差别,就有一種虛構的利潤或損失) 因此淨投資和利潤都是捉摸不定的概念,為了達到許多目的,最好把折舊攤還額和保留的利潤總括在一起,把長壽命設備的重置包括在總投資裡面。
如果對短壽命的成分(例如某種特殊的機器)要定期地做必要的重置,使整個工廠設備能繼續工作,那就有一種重要的介乎兩者之間的情況存在。
對這些情況,可以做任何合理的區别。
如果某項重置算作現時成本的一部分,準租金就相應地減少,如果算作總投資的一部分,準租金和保留利潤就都相應地增多。
投資和節約儲蓄 我們用任何合理的方法劃出了界線以後,就可以辨别工資總支出中哪一部分屬于現時生産,哪一部分屬于總投資。
首先,如果我們假設工人們每周把領得的工資全部用掉,則用在現時生産的商品(消費品)方面的工資總額恰恰等于對從事于生産這些商品的工人們的銷售。
投資事業中雇用的工人和食利者(包括企業家的家屬)也在購買商品。
這使商品的售出價值可能超過它們的工資成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商品的銷售價值不大于它們的工資成本,那就除了
銷貨是從存貨中來的,現時的生産在補充存貨準備将來銷售。
因此,從很短時期的觀點來說,一切生産都是投資,銷售是投資回收。
可是當正規的生産循環在進行,一切按照預期的情況實現的時候,現時的生産成本大部分是從現時的銷售中供給,就這一部分來講,當然可以簡單化地說,一周一周的生産的銷售價值好像跟一周一周的實際銷售是同樣一回事。
通常,在任何一周中,生産的一部分不僅是補充上周的銷售,而且用來增加未來的出産率。
企業家在擴大活動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資金,總是超過當前出産品的成本,并且他們投資于資本财貨,包括在制品的增多。
(當出産率下降時,企業家運用的資金就少于當前的銷貨收入,減少投資) 總投資和淨投資 對于用在補充損舊設備方面的支出,我們應該怎樣看呢?如果計作新的投資,或者不發生技術的改變,如果各種出産率已經長期穩定,并且計劃在未來一段長時期中将保持這種出産率,那麼,一切生産就會是一種同樣的循環在不斷地重複,結果我們無論什麼時候觀察那個經濟組織,看上去都是完全一樣。
這種局面需要所有長壽命的物品的年齡構成是平衡的,以便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而始終不變,在任何時刻新資本财貨的制成和開始工作,跟每一種舊資本财貨的廢棄,步調完全一緻。
每個工人有助于生産那源源不絕的最後出産品,保持資本财貨的總數量不減少,對整個系統來講,沒有必要把消費品的工資總額和資本财貨的工資總額分開。
不必設想每一個公司都使用一套年齡構成平衡的設備。
考慮一家自己設有一所工廠的公司,這所工廠是一個完備的整體,具有一定的服務壽命。
在某一個日期,這套設備是嶄新的,它的全部壽命在于未來。
在它的一生或有用期内,公司從賺得的準租金中積累一筆折舊基金,在它的壽命終了時更換一套可以說和舊設備一模一樣的新設備。
整個系統是平衡的,所有積累起來的折舊基金的再投資的速度恰好等于現在的基金積累的速度。
實際上這樣的一種平衡是決不會有的。
新的投資通常在不斷進行,同時産品構成和生産技術都在改變。
一個廢舊的工廠很少是用一個一模一樣的新工廠來替代的,如果新設備的具體規格或者預期的未來壽命不同,或者新設備運用時所面對的市場條件不同,這時候就沒有一種精确的毫不含糊的标準,可以用來判斷新設備是否和它所替代的舊設備完全等同。
因此,我們就不能在替代物和新投資之間劃出一條清清楚楚的界線,雖然企業組織必須采用會計上的方法來區别折舊攤還和利潤。
再則,折舊攤還額雖然反映生産成本中由于設備損耗以及由于時間推移而設備的能力損失的成分,并不像現時的費用那樣地跟現時的生産流量有一定的關系。
如果本周在銷售的出産品不由正在制造中的産品來補充,或者如果工廠的設備不經常修理,生産不久就會停頓。
可是,如果折舊額不足,并不會發生什麼事故,除了公司所獲得的利潤少于預期的數目,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受到資本的損失(這種損失要到工廠廢舊時才顯出);如果折舊額過多,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故,除了公司以意料不到的速度節約并獲得資本。
(然而,公司實際采用的會計方法也許有重要關系,如果這種方法影響有關股利分配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也許會影響食利者用在消費上的支出。
這一點在價格變動時特别重要,因此如果存貨&mdash&mdash成品和在制品&mdash&mdash按原來的成本估值,由于再生産費用和賬面價值有了差别,就有一種虛構的利潤或損失) 因此淨投資和利潤都是捉摸不定的概念,為了達到許多目的,最好把折舊攤還額和保留的利潤總括在一起,把長壽命設備的重置包括在總投資裡面。
如果對短壽命的成分(例如某種特殊的機器)要定期地做必要的重置,使整個工廠設備能繼續工作,那就有一種重要的介乎兩者之間的情況存在。
對這些情況,可以做任何合理的區别。
如果某項重置算作現時成本的一部分,準租金就相應地減少,如果算作總投資的一部分,準租金和保留利潤就都相應地增多。
投資和節約儲蓄 我們用任何合理的方法劃出了界線以後,就可以辨别工資總支出中哪一部分屬于現時生産,哪一部分屬于總投資。
首先,如果我們假設工人們每周把領得的工資全部用掉,則用在現時生産的商品(消費品)方面的工資總額恰恰等于對從事于生産這些商品的工人們的銷售。
投資事業中雇用的工人和食利者(包括企業家的家屬)也在購買商品。
這使商品的售出價值可能超過它們的工資成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商品的銷售價值不大于它們的工資成本,那就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