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與外
關燈
小
中
大
毫無成就。
他清楚地覺察到危險&mdash&mdash他不想發瘋!不,倒不如死了。
理性是必要的。
生命則可有可無。
他突然想到,也許這就是魔法,艾爾文借着那個小塑像用某種方法蠱惑了他,使他成為犧牲品,成為替理性和科學向這種黑暗勢力進行鬥争的衛道士。
要是事實果真如此,要是他也認為這是可能的,&mdash&mdash那麼就确實有魔法了,那麼就确實有妖術了!不,還是死了的好! 有一個醫生建議他散步和洗澡,有時候他也去酒店消磨一個晚上。
但是這一切受益甚少。
他詛咒艾爾文,也詛咒自己。
有一個晚上他很早就上了床,卻輾轉反側,不能入眠,這段時間内情況常常如此。
他覺得渾身不舒服,心裡很恐慌。
他想思考,他想要尋找安慰,想要對自己說說話,說一些好聽的話,一些寬慰人的、愉快的話,一些像&ldquo二二得四&rdquo這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話。
但是沒有話進入他心裡來,然後在一種半昏迷狀态中,他發出一種聲音和音節,慢慢地通過嘴唇形成一句話,他把這句話說了好多遍,卻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這個短句是莫名其妙地在他心裡形成的。
他喃喃地念着它,好像它使他迷醉,好像他可以沿着它,如同沿着欄杆走在環繞着深淵的羊腸小徑上一般,重新去摸索已經失去了的睡眠。
但是忽然間,當他聲音稍稍響亮的時候,他喃喃念着的話就進入了他的意識。
他熟悉這句話。
它就是:&ldquo是的,現在你已在我之内!&rdquo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明白這句話正是說的那個陶土小人,而如今在這個灰色的夜晚裡,他精确而嚴格地完成了艾爾文在那個陰郁的白天所作的預言:他當時輕蔑地拿在手裡的那個塑像,現在已經不再在他的外邊,而在他的裡邊了!&ldquo因在外者,亦即在内&rdquo。
他一躍而起,感覺全身同時灌進了冰雪和火焰。
世界在圍繞着他旋轉,行星在瘋狂地向他瞪視。
他穿上衣服,點亮燈,下了床,離開寓所,半夜三更朝艾爾文家跑去。
他看見自己非常熟悉的書房窗子裡亮着燈光,大門也沒有上鎖,一切都像在等待着他。
他沖上樓梯,搖搖晃晃地走進艾爾文的書房,用顫抖的雙手撐在桌上。
艾爾文坐在燈旁,正在柔和的燈光下思考着、微笑着。
艾爾文友好地站起身。
&ldquo你來了,好極了。
&rdquo &ldquo你在等我?&rdquo弗裡德利希低聲問。
&ldquo我一直在等你,你知道,自從你拿着我的小禮物離開這裡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你。
我當時所說的事發生了沒有?&rdquo 弗裡德利希用極輕的聲音回答:&ldquo發生了。
那個小怪物已經在我裡面。
我再也不能忍受了。
&rdquo &ldquo我能幫助你嗎?&rdquo艾爾文問。
&ldquo我不知道。
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把你的魔法多講些給我聽聽。
請告訴我,怎麼才能讓那個怪物從我的裡面出來。
&rdquo 艾爾文把手擱在他朋友的肩上,把他領到一把靠椅跟前,硬讓他坐下去。
然後他微笑着,用一種接近于慈母的口吻親切地向弗裡德利希說道: &ldquo那個妖魔會從你裡面出來的。
請相信我。
也請相信你自己。
你已經學會了相信它。
現在去學習愛它吧!它在你的裡面,可是還是死的,它對于你還隻是一個幻影。
去喚醒它,同它說話,向它提問題吧!它就是你自己啊!不要再恨它,不要害怕它,不要折磨它&mdash&mdash你曾經何等折磨這個可憐的妖魔,可它正是你自己呀!你把自己折磨得多麼苦啊!&rdquo &ldquo這就是通往魔法的途徑嗎?&rdquo弗裡德利希問道。
他深深埋在靠椅裡,似乎已經老态龍鐘,他的聲音十分溫順。
艾爾文回答說:&ldquo就是這條途徑,最難走的一段你也許已經走過去了。
你已經體驗到:在外的能夠變成在内的。
你已經超越了這一雙對立物了。
它對于你曾經像是一個地獄,學習吧,朋友,它正是天堂!等待着你的正是天堂啊。
瞧,這就是魔法:内與外互相交換,不是依靠強迫,也不必忍受痛苦,像你過去所做的;而是自由地、自願地互相交換。
召喚過去,召喚未來:兩者都在你身内啊!直至今天,你都是你的&lsquo内&rsquo的奴隸。
學會當它的主人吧。
這就是魔法。
&rdquo *** (1) 諾斯提派(Gnostizismus),希臘語,一種宗教學派,創立于基督教建立之初期。
這個教派企圖将基督教教義與希臘哲學(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思想)、東方哲學結合起來。
(2) 一雙對立物,指&ldquo内&rdquo與&ldquo外&rdquo。
(3) 羅馬神話中的門神,司理門戶、開始與結束,有兩個面孔,一在前,一在後。
(4) 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他清楚地覺察到危險&mdash&mdash他不想發瘋!不,倒不如死了。
理性是必要的。
生命則可有可無。
他突然想到,也許這就是魔法,艾爾文借着那個小塑像用某種方法蠱惑了他,使他成為犧牲品,成為替理性和科學向這種黑暗勢力進行鬥争的衛道士。
要是事實果真如此,要是他也認為這是可能的,&mdash&mdash那麼就确實有魔法了,那麼就确實有妖術了!不,還是死了的好! 有一個醫生建議他散步和洗澡,有時候他也去酒店消磨一個晚上。
但是這一切受益甚少。
他詛咒艾爾文,也詛咒自己。
有一個晚上他很早就上了床,卻輾轉反側,不能入眠,這段時間内情況常常如此。
他覺得渾身不舒服,心裡很恐慌。
他想思考,他想要尋找安慰,想要對自己說說話,說一些好聽的話,一些寬慰人的、愉快的話,一些像&ldquo二二得四&rdquo這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話。
但是沒有話進入他心裡來,然後在一種半昏迷狀态中,他發出一種聲音和音節,慢慢地通過嘴唇形成一句話,他把這句話說了好多遍,卻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這個短句是莫名其妙地在他心裡形成的。
他喃喃地念着它,好像它使他迷醉,好像他可以沿着它,如同沿着欄杆走在環繞着深淵的羊腸小徑上一般,重新去摸索已經失去了的睡眠。
但是忽然間,當他聲音稍稍響亮的時候,他喃喃念着的話就進入了他的意識。
他熟悉這句話。
它就是:&ldquo是的,現在你已在我之内!&rdquo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明白這句話正是說的那個陶土小人,而如今在這個灰色的夜晚裡,他精确而嚴格地完成了艾爾文在那個陰郁的白天所作的預言:他當時輕蔑地拿在手裡的那個塑像,現在已經不再在他的外邊,而在他的裡邊了!&ldquo因在外者,亦即在内&rdquo。
他一躍而起,感覺全身同時灌進了冰雪和火焰。
世界在圍繞着他旋轉,行星在瘋狂地向他瞪視。
他穿上衣服,點亮燈,下了床,離開寓所,半夜三更朝艾爾文家跑去。
他看見自己非常熟悉的書房窗子裡亮着燈光,大門也沒有上鎖,一切都像在等待着他。
他沖上樓梯,搖搖晃晃地走進艾爾文的書房,用顫抖的雙手撐在桌上。
艾爾文坐在燈旁,正在柔和的燈光下思考着、微笑着。
艾爾文友好地站起身。
&ldquo你來了,好極了。
&rdquo &ldquo你在等我?&rdquo弗裡德利希低聲問。
&ldquo我一直在等你,你知道,自從你拿着我的小禮物離開這裡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你。
我當時所說的事發生了沒有?&rdquo 弗裡德利希用極輕的聲音回答:&ldquo發生了。
那個小怪物已經在我裡面。
我再也不能忍受了。
&rdquo &ldquo我能幫助你嗎?&rdquo艾爾文問。
&ldquo我不知道。
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把你的魔法多講些給我聽聽。
請告訴我,怎麼才能讓那個怪物從我的裡面出來。
&rdquo 艾爾文把手擱在他朋友的肩上,把他領到一把靠椅跟前,硬讓他坐下去。
然後他微笑着,用一種接近于慈母的口吻親切地向弗裡德利希說道: &ldquo那個妖魔會從你裡面出來的。
請相信我。
也請相信你自己。
你已經學會了相信它。
現在去學習愛它吧!它在你的裡面,可是還是死的,它對于你還隻是一個幻影。
去喚醒它,同它說話,向它提問題吧!它就是你自己啊!不要再恨它,不要害怕它,不要折磨它&mdash&mdash你曾經何等折磨這個可憐的妖魔,可它正是你自己呀!你把自己折磨得多麼苦啊!&rdquo &ldquo這就是通往魔法的途徑嗎?&rdquo弗裡德利希問道。
他深深埋在靠椅裡,似乎已經老态龍鐘,他的聲音十分溫順。
艾爾文回答說:&ldquo就是這條途徑,最難走的一段你也許已經走過去了。
你已經體驗到:在外的能夠變成在内的。
你已經超越了這一雙對立物了。
它對于你曾經像是一個地獄,學習吧,朋友,它正是天堂!等待着你的正是天堂啊。
瞧,這就是魔法:内與外互相交換,不是依靠強迫,也不必忍受痛苦,像你過去所做的;而是自由地、自願地互相交換。
召喚過去,召喚未來:兩者都在你身内啊!直至今天,你都是你的&lsquo内&rsquo的奴隸。
學會當它的主人吧。
這就是魔法。
&rdquo *** (1) 諾斯提派(Gnostizismus),希臘語,一種宗教學派,創立于基督教建立之初期。
這個教派企圖将基督教教義與希臘哲學(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思想)、東方哲學結合起來。
(2) 一雙對立物,指&ldquo内&rdquo與&ldquo外&rdquo。
(3) 羅馬神話中的門神,司理門戶、開始與結束,有兩個面孔,一在前,一在後。
(4) 埃及的獅身人面像。